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谁揍你就揍他,打坏了爸给你赔钱」这么教孩子对吗?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qi-69-43-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东北人,我表示「谁揍你就揍他,打坏了爸给你赔钱」真是很多小孩学到的第一句掷地有声的家训啊!捂脸。

但是你还真别说 ,能够得到家长这句话承诺的小孩,在学校的确比较少挨欺负。

以我们家为例,我爸妈告诉我的是:“遇到啥事别害怕,爸妈给你撑腰。”,其实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所以我虽然从小就胖乎乎,戴眼镜,不是个漂亮姑娘,但是我在同龄人里算是挨欺负比较少的了。

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孩子和家长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有问题及时解决

我上学的时候是那种连同桌上课打喷嚏鼻涕飞出来都要和我妈讲一路的人,所以她只要看到我每天眉飞色舞的给她讲同学八卦,就知道我今天一定过得很开心。要是我话少,她就会问我:“今天是不舒服还是在学校不开心啊?”

后来初三的时候我转学去了一个升学率很高的学校一个学期,但是新同桌不喜欢我,整整一周一句话也不肯和我说,还发动周围的人孤立我,每天和其他同学含沙射影的嘲笑我。周末放假回家我回家哭了半天,我妈当晚给老师打了电话,老师很快帮我换了新位置,我也马上交到了新朋友。但是如果我不说出来,我可能就会一直被新同桌这么孤立下去。

虽然我只当了他一周的同桌,但是那段经历对我伤害还挺大的,我最不明白的是,为啥我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却被别人这么恶毒的对待。搞笑的是这人多年以后还主动联系过我,问我:“老同学,你也在广州吗?”我不想回复,我一点也不想再和这个人接触。

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一次全球10万多名青少年参与的调查显示,尽管2/3的青少年说他们曾经遭受过欺凌,但他们中40%以上的人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们受到欺凌。 这种情况下,即使家长和老师想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也无从下手。但是,如果家长能够意识到孩子在学校有被人霸凌的风险,并且十分重视,那就不一样了。

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情况,有没有一提到学校就有抗拒情绪,身上是否有淤青和伤痕。
每天询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都干什么啦?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

当孩子能滔滔不绝的给你讲述在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家长就能快速的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这种有效的沟通机制,能够让家长更好的保护孩子远离霸凌。

2、孩子遇到霸凌不知道如何应对,家长可以积极给予战略战术

我从小就又高又胖,外号圆柱体。这个外号让青春期的我一度非常沮丧。

后来我和我妈说了这件事情,作为一个资深教育工作者,她没有问我:“为什么他们不给别人起外号只给你起外号?是不是你招惹他们了?”这种废话,而是问我:“是哪个同学叫的最起劲?“

问清楚了以后,她给我出主意,让我管对方叫“铁饼”,因为对方恰好长得又矮又胖。

后来我们一交手,对方都愣住了,没想到我战斗力忽然猛增!

后来我们达成了友好协商备忘录,他不叫我圆柱体,我不叫他铁饼。

从那时候我就懂了,猪吃饱了等着人家过年,是等不来独立平等的,一切沟通都是建立在实力匹配的基础上。

小孩的世界里,动物法则真是横行霸道、肆无忌惮。长得胖的,长得瘦的,戴眼镜的,爱流鼻涕的,不自信的,常常被老师批评的……啥都成为你被别人欺负的理由。虽然我那时候被起外号更像是青春期的男生对女生的无聊捉弄,但如果不是我妈指点,我恐怕还要因为这件事情闷闷不乐好几年。

3、家长支持孩子反击,并且愿意承担后果

比起那些动不动就反问孩子“他怎么不打别人就打你?”、“你挨揍了还好意思回来说?”的家长,我觉得能够旗帜鲜明的告诉孩子:“当有人欺负你的时候,爸爸妈妈是站在你这边的”这点非常值得赞许。

大部分孩子,其实是不愿意惹是生非的。这种老实孩子一旦遇到校园小霸王,一边害怕被欺负,一边害怕万一动手的话,被老师和家长责备。左右为难,气势一旦落了下风,被欺负简直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就很重要了。用前几年汪涵的话说就是:“没事儿不惹事,事儿来了也不要怕事”,出啥事爸爸妈妈给你兜着。

有这颗定心丸的小朋友,一般在面对别人挑衅的时候,都能进退有度:”你再胡搅蛮缠,我也是会动手的。我爸妈知道我是被迫自卫,也会支持我的,你呢?“

但是,这个话术要分年龄植入。不分年龄灌输这句话,是要出大问题的。

对于十岁以上有了一定辨别能力的孩子,是能够分得清楚这句话的前因后果的,那就是:

1、首先,不能欺负别人
2、如果对方欺负你,你可以反击,爸妈支持你。

以及“打坏了爸爸给你赔钱”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把对方给“打坏”。

但是,如果你这么教3岁的小孩,你可能会收获一个货真价实的熊孩子。

我们家宝宝之前上的日托班,就有这么一个孩子,动不动就和别的小朋友动手。每天早上上学前,他妈妈就这么嘱咐孩子:“谁敢欺负你,你就打他。打坏了妈妈赔钱。“然后还跑到日托班这么讲给老师听。结果就是懵懵懂懂的小孩把妈妈的话当成圣旨,对班级里的小朋友进行无差别攻击,有的都挠出血了,气的别的家长天天投诉。后来日托班专门派了一个老师盯着他,不让他接触别的小孩。最后一个月满了园长不肯让他续费,强行终止了学业。

最后,预防校园霸凌,真的是要从小教起

有个俄罗斯爸爸教女儿:“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就用扳手砸对方。”
女儿说:“ 爸爸,我可是女孩子啊!”
爸爸说:“你可以用粉红色的嘛。”

——保护自己不受欺负,是不分性别的。

你看近几年的社会新闻和影视剧就知道,在校园霸凌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呈现了女生下手比男生更加凶狠的现象。这也让更多的家长忧心忡忡。

从小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远离霸凌,真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给低龄的孩子讲绘本、情景模拟,看动画片,都是很好的方式。我们每次看到有这类的新闻,都会在家模拟演示一遍给我宝宝,问她怎么办,教她保护好自己。平时我们常看的《汪汪队》里也有很多在危险情形下教小朋友保护自己的方法。

孩子一旦被人欺负了,我们也会给孩子积极的出谋划策,告诉她怎么办,这也成了我们家育儿的优良传统。我在这个孩子经常被欺负,要教他还手吗?的回答里就写过史包包遭遇小表妹多次武力袭击,我们教她打王八拳吓退妹妹的故事:

史包包那几天老是挨揍,我们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我们就换了方式,目标是教她学会防守反攻。
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就是史包包的战术推演参谋团了。
妈妈和爸爸先给她还原了一下当时妹妹抢听诊器的场景,问她:“妹妹再打你怎么办?”
妈妈说:“不要哭,眼泪会阻碍视线。你可以第一次警告,叫她不准打你。如果警告无效,你就可以反击了。”
史包包点头:“那我就打她!”
姥爷赶紧补充:“那你知道怎么打吗?”
史包包明显有点懵。
姥爷亲自比划了一段王八拳,虎虎生风。史包包照着模拟了一遍,感觉萌蠢萌蠢的。
第二天我们一起去游泳,先给小孩们换完泳衣,史包包在凳子上站着,妹妹在下面站着。
我正在换衣服,一回头看到史包包一脸紧张的躲在凳子边上,不是很开心。
我就问她:”你怎么啦?“
史包包说:“妹妹打我的脚。”
我正好看到妹妹用手挠她的脚,挠完马上就收回去了。
我和妹妹说:“我看到你抓姐姐的脚啦!这是不对的。你要是再抓姐姐,姐姐生气了打你,那我就不管啦!”
听到我说“打”这个字,史包包好像忽然反应过来了,站在凳子上就来了一套王八拳,打的还挺有气势的。妹妹秒怂:“我去找妈妈。”我已经笑得不行了。

我们还有一个反抗三部曲:

1、大声抗议“不准打我”
2、抗议无效,肢体反抗:“用力打回去”
3、逃离现场,报告老师和家长

我女儿长得比一般的孩子高,她在同龄的小朋友中是具有体力优势的——这也是丛林法则之一,人高马大的孩子比较少挨欺负。此外她还学会了吓唬人:“你再这样我就打电话给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虽然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警察叔叔可能不一定有莱德队长(汪汪队卡通形象)更有知名度,但是至少这个话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希望,她没有机会用到这句话。

@知乎亲子


昨天看了令人非常气愤的校园新闻,我们又在家给我宝宝情景模拟,让爸爸假装坏人要打妈妈。结果她一脸正气的和爸爸说:“打我吧!”然后扭头告诉我:“快跑!”……忽然好暖啊~~

有志于让孩子通过强身健体来防患于未然的,还可以参考一下这个:


user avatar   yao-xue-de-tai-d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觉得家长图省事,模糊矛盾层级,忽视冲突边界。幻想在现实社会里硬拗丛林法则,最后把责任问题经济化,这能是对吗?

换句话说,别人孩子把你孩子打坏了,他家长赔你钱,你坦然接受吗?


谁都怕自己孩子吃亏被欺负。

关注孩子是否被欺负是对的。然而盲目鼓励孩子同态暴力的家长,更多的是把自己代入到孩子的冲突场景中,不自觉的扩大了其中的羞辱和委屈,再藉由孩子的他者行为发泄自己的愤懑。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家长跟人起冲突,他会小事化大升级冲突,哪怕打坏了赔钱吗?

大概率并不会,因为他知道这可能并不只是钱的事,弄不好要耽误生活,弄不好要丢工作吃官司。


但为啥到了孩子这就觉得没事呢?因为他认为小孩子没力气不会造成重伤害,自家孩子也不会主动恶意去伤害别人。

然而看一看青少年恶性伤害的判例事实,结果就是往往要么家里父母缺位,要么就是父母过于溺爱。而其中造成严重伤害的,自己往往都表示没想到人会那么脆弱。

我一个发小,中专时被混混劫钱圈踢,他起来莽了一下,把一个人弄得脾破裂摘除了。万幸没死,不然刑事案底是留定了。

我自己,初中时被打,抢了刀捅伤一人,锤爆了两人。要不是对面通情达理,少管所我也是去定了。



————

孩子受欺负是要分情况,分层级看待的。不能一概而论。别人推了你一下跟别人扇你一耳光跟别人拿棍子打你,所需要的应对层级是完全不同的。这都要详细的教给孩子,因为孩子自己很难分辨冲突的层级。

而且受欺负,是难得的教育孩子,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怎样塑造有利的人际关系的重要窗口。家长要告诉孩子,在以牙还牙之前,他有无数种可能可以避免伤害别人。

比如躲开,比如请求,比如警告,比如寻求帮助,以及这些行为分别应该怎么做。躲开往哪躲,怎么跑更快。请求如何说才会给对方选择的权力,不会另对方产生被命令的焦虑,警告对方时要用什么面部表情和语气。

因为伤害别人永远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甚至不仅仅是两个家庭的冲突问题。它还关乎孩子对于责任,尊严,和自我认知的这些重要命题的理解。



————

退一亿步讲,即便真的要教孩子暴力对抗,那就更不能甩一句揍他就不管了。

作为父亲你要告诉他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打哪,用什么技术打,打完了怎么办,打坏了怎么紧急处理避免二次伤害,怎样在法律层面上尽量减少被动......

你光说一句揍他,孩子就只会像狗一样扑上去,这多苍白。



————

小孩子会有一个明确的攻击行为高发期。虽然高发,但这种冲突,往往来的快去的也快。前一节课俩人滚在地上挠完喘粗气,下一节课俩人又一块happy的讨论,刚才用的那招霹雳神拳厉不厉害,班里谁谁又喜欢谁谁去了。

所以,家长也尽量回忆回忆自己童年的打闹,别歇斯底里自己给孩子加戏。



最后,这种问题答完了,评论区一定会有留言,表示你不懂校园暴力,你不懂我受欺负时的委屈,以及打了别人后所获得的尊重感力量感。

相信我,这是一个育儿话题不是武术话题,而我也真的比你懂。


user avatar   chen-ping-98-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句话少说了前半截。

我小时候我父母教我的是:不许欺负人,也不能被人欺负。谁欺负你,你就往死里打,打坏了家里给掏钱治。

看见了么,第一条是“不许欺负人”,强调了正义的绝对地位。所以我从来没有欺负过别人。

第二条才是“不能被人欺负”。强调的是防卫的重要性。东北人讲究的是“不能第一次就让人欺负住”。只要有人来挑事,必须马上猛烈还击,不要让坏人尝到甜头。电影里看到的那种被欺负的小孩就是因为第一次就屈服了,后面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挨欺负。

第三条是对第二条的注解,解释了可以采取的还击烈度。“往死里打”。下手一定要狠,要见血,这样可以迅速让挑事的人知难而退,避免流血扩大化,对双方都好。如果对方不懂得这个好意,那就打到他失去挑事能力。父母可以给孩子传授一些打架的知识,比如打下巴容易把人打晕,打鼻子最快见血,脑门比较硬不怕打,不要打眼睛和太阳穴,之类的。

第四条是给第三条的背书。这句话可以让孩子放下负担,专心保卫自己的权益,避免在防卫过程中瞻前顾后贻误战机。其实这句话很像以前那个广为流传的谣言“美国霸气小护照”的内容,给人撑腰用的。只要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不管如何爱好和平,在孩子被卷入冲突时,一定希望的是对方被打进医院,而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这句话也代表了父母对孩子深切的爱。

最后还有一条最最重要的,教育孩子依靠的不是说辞,而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我的品质来自我的父母。他们不会为了蝇头小利去坑蒙拐骗,他们遇到利益侵害时会挺身而出。他们在东北大下岗那最黑暗的日子里也没有失去自己的品德,依靠艰苦奋斗走出了人生低谷。他们对朋友忠诚大方,对亲人热情无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走正道”,他们不仅这么对我说,也是这么做给我看的。所以即使他们给了我无限防卫权,我也没有变成一个刀枪炮,因为我的人生信条第一条就是,要走正道。


user avatar   zhou-to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个鸡巴。

这句话完全就是某些家长本人为了装本人“硬气,帅气,豪气,侠气,霸气,不受任何腌臜气”的b,把孩子往火坑里推的不负责任式爽口辣心刺耳的漂亮口号。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一样漂亮,爽口,热血。说完之后,感觉周身通畅,顾盼自雄,独自怎生得黑!

虽远必诛?

沙俄吞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离咱不远,直接接壤,就在漠河以北,你自带干粮自制土炮去诛啊!

谁揍你你就揍谁?小学青龙帮190高185斤重的小霸王带人把你1米1高,67斤的儿子揍了,怎么着?!你回揍一个看看?

别吹他妈牛逼了。

强如阿里,泰森,帕奎奥,这些巅峰时期是横扫拳坛的杀人机器超级拳王都有被人击倒,击败的时候。你儿子就能平趟天下,佛挡杀佛?

遇到硬茬打不过,拿铅笔刀给你儿子破相了,你打回去有什么用?后半辈子择偶求职被歧视,你是有多大的兜底,善后,背书能力?

连万达这样的帝国,都是趟上雷了,躲都躲不开,随意被收拾。连李超人这样的全球富豪圈都有一号的人,关关难过关关过,也有过不去的坎儿,躲到英国去。

就凭你?

凭你儿子?

你们是金刚不坏,铜头铁鸡巴,还是破罐破摔,死活由它吧,拿你儿子小身板替你的英雄气十足的爽口号去滚钉子床?

别提大势力,就你儿子被你单位顶头领导的儿子打了,你还得提点心盒子去登门开解,摆宴接风,你装什么暴脾气呢!

这世界不是所有的恶意和攻击都适合无差别当场回击,立时回怼,不顾强弱对比,危险系数,直接用肉体相搏的方式去解决的。

谁打你你打回去?

天上的雹子打了!你打回去一个我看看。


user avatar   ceciliaca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气息

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认为「谁揍你就揍他,打坏了爸给你赔钱」这么教孩子是对的,那我再顺着问几句。


问题一:对方为什么揍他?

是他出言挑衅在先,或者行为惹怒了对方吗?

是他先动手,对方再回揍的吗?

问题二:孩子反击了吗?

被揍以后,孩子反击了吗?

孩子的反击有没有造成对方的伤害?

问题三: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对方是和孩子一般大的小朋友,还是易怒的大朋友或成人?

对方被孩子揍以后,有没有哭着去找老师?

问题四:打坏了,赔钱能解决吗?

打坏到什么程度?小朋友拿着树枝也可以戳瞎对方眼睛,赔得起吗?

打坏的是什么?如果是在艺术馆里打闹损坏了展品,赔得起吗?

问题五:打坏了,对方家长怎么做?

对方家长会不会报复,明着不行就来暗的那种?

对方家里会不会给自家孩子准备工具,下一次变本加厉地打回来?

问题六:打坏了,同学和老师怎么看?

同学会不会孤立打人的孩子?

老师会不会对孩子类似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包括学习?


《论语》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请教孔子:「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兄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
孔子随即答道:「对,应该立刻去做。」
冉有走后,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为什么子路和冉有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你的回答却截然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这个故事被后世奉为「因材施教」的范例。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对整体的事态有高于孩子的眼界和判断。

简单粗暴地教孩子不计后果(有家长赔钱兜底)地揍回去,可能让孩子陷入危险甚至遭到反噬,也有可能让孩子从受害者变成施暴者。

预设对方只要打了孩子就是欺凌,要求孩子果断打回去,一是会让孩子少个朋友、多个敌人,二是可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变成被人孤立的「施暴者」,三是可能引发对方家长的报复。


「谁揍你就揍他,打坏了爸给你赔钱」这句话,在某些具体的场景下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但真实的生活不失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世界,我们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和处理孩子所遇到的问题。

相较于给孩子难以分辨的具体行动指导(适用场景有限),我更倾向于给孩子原则上的指导:

咱不挑事,也决不怕事。


user avatar   da-wei-34-8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传染病防控,疫苗的研发虽因为时间长而无法在早期使用,却能成为后期避免长期传播的有力武器,

快速发展的疫苗技术,可能是今后我们应对传染病的一个关键科技。

疫苗是通过将病原体的特征物质(抗原)暴露在机体免疫系统中,但减去了其有害或者致病的部分,从而使得机体在不患病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因此,如何鉴别并研发病原体的特征性物质,是疫苗研发的关键。

那么,我们都有哪些疫苗技术了呢?

  1. 减毒或灭活疫苗

这一类疫苗的远离很粗暴简单,就是把病原体杀死(灭活),或者杀死一部分(减毒),使得其致病力显著下降甚至消失,但其抗原却能被身体很好的识别,因此是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技术。

但这一种技术的缺点在于,产生的免疫原性较弱(特别是灭活疫苗),因此常常需要加强免疫(也就是打好几针),通过多次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来建立长时程的免疫力。

在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中,基于vero细胞的灭火病毒疫苗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所以也是需要加强免疫的(目前是两针)。

2. 类毒素疫苗

这一类疫苗主要针对致病原因是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物质。比如破伤风、白喉等,主要致病原因是破伤风毒素和白喉毒素。机体对这一类毒素也会有免疫反应,产生对应的“抗毒素”,从而中和毒素的破坏作用。

类毒素疫苗就是分离获得细菌产生的类毒素,或者采用生物方法,把类毒素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例如白喉毒素的第52位氨基酸改造后,毒力降低,但仍具有诱发抗毒素产生的能力),降低其毒力,诱发免疫反应,从而建立免疫力。

3. 亚单位疫苗

这一类疫苗就是典型的基因工程的产物。其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直接合成抗原,注射到体内,诱发免疫反应。因为抗原纯度高,所以极小的量就能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同时又避免了其他的疫苗副作用等。

比如乙肝的治疗型疫苗,就是通过基因工程在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HBsAg,获得高纯度的乙肝病毒抗原分子,注射到体内从而建立针对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 载体疫苗

之前提到的疫苗技术,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把抗原从体外注射到体内。而载体疫苗,则是直接在体内产生抗原,诱发免疫反应。

这一类疫苗是采用已知的病毒载体(例如腺病毒),通过基因工程,在病毒载体中加入病原体的特征性抗原物质的基因序列。注射到体内以后,这个载体(腺病毒)会感染身体的细胞,然后在细胞中表达插入的病原体的抗原序列,从而产生大量的病原体抗原,激发免疫。

这一类疫苗的优势在于,能够模拟病原体感染的自然过程,即感染-识别-建立免疫这样一个过程,能够诱发较好的细胞免疫,这是之前的积累疫苗很难做到的。

腺病毒等载体是人类常用的病毒载体,对身体本身是无害的。我们利用它能感染细胞并表达自身基因组的特点,通过改造,把它的基因组放入我们的“抗原包裹”。它侵入了细胞之后,会自动把这些包裹表达出来,从而合成抗原物质,激发免疫力。

在新冠疫情中,军科院的陈薇院士就是采用腺病毒载体技术研发的新冠疫苗,目前已进入了三期临床评价。

5.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的远离和载体疫苗类似,但更加直接。是直接通过将含有病原体抗原信息的DNA或RNA序列,注射到细胞中,使其在机体细胞中表达,最后抗原被识别而产生免疫力。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以脂质体等膜结构,包裹含有抗原信息的DNA或mRNA,注射到肌肉等位置后,使其与细胞膜结构,倒入DNA或mRNA。这些DNA和mRNA是经过特定修饰的,能够直接在细胞中表达,从而产生抗原,诱发免疫。

想较于载体疫苗,理论上核酸疫苗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避免载体疫苗中载体引起的潜在反应,同时生产更加便捷。

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欧美有些国家采用的就是mRNA疫苗的方法,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疫苗的研发技术,不仅仅针对传染病领域,也针对恶性肿瘤、遗传病等领域。疫苗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面丰富的基础医学和生物医药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科研”。

传染病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逐步认识到传染病的关键所在,早期的“传染病三要素”的控制,和后期基于疫苗的防控技术,都是我们的有力武器。

回顾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国家的成就,和国外持续蔓延的现状,

尊重并相信科学,才是现代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加成。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相关话题

  女儿现在什么都不愿意告诉我,我问她为什么她也不和我好好解释,该怎么修复和她的关系? 
  当孩子的三观让父母失望的时候,该如何去爱? 
  孩子陪我煮饺子的时候问「妈妈,你为啥要给锅里加凉水?」,「饺子点水」的原理是什么,如何煮饺子更好吃? 
  怎么评价2021.7.18马前卒、董佳宁、谷智轩的直播? 
  小孩子绘本是直接买书好,还是借阅好? 
  想给孩子英文启蒙,都有什么好推荐的绘本吗? 
  为什么有的人容易成为学校暴力的受害者? 
  为什么不从小就向孩子还原社会的残酷? 
  如何评价「华东政法女生因点名迟到被批评,泼老师热水」事件? 
  针对孩子的教育,你是未雨绸缪还是“病急投医”? 

前一个讨论
请问人民企业家和资本家有什么区别?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这么多老兵受这么重的伤还能活到90或100多岁?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