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不结婚,就一直做科研会怎么样? 第1页

     

user avatar   liu-da-yang-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入行十年的全职科研行业从业者,我现在已经相当反感这种把科研看成一种脱离尘世的高尚行为。

几乎永远听不到人问

  • “不结婚,就一直做公务员会怎么样?”
  • “不结婚,就一直做程序员会怎么样?”
  • “不结婚,就一直做快递员会怎么样?”
  • “不结婚,就一直做老师会怎么样?”
  • “不结婚,就一直做运动员会怎么样?”

这些都是荒诞无稽的傻问题。

那么为什么“做科研”就放在这个问题里和一些宗教职业一样,如和尚尼姑道士阿訇等等,好像一点都不违和呢?说明一般民众的心目里,科研人员,那就和苦行僧一样,是要为某个崇高的目标奉献奉献再奉献的;是得有点怪癖,有点不像常人的,是得穿布鞋,拿矿泉水瓶装热水,拿塑料袋装包子在搞科研的间隙当饭吃——反正如何吧,“低级趣味”是要脱离的。当今的宣传也强化的这一点,你看宣传什么模范科学家,就好像那些大国工匠一样,活的不惨是不行的。

但是,实际以我一个从业人员的经历来说,科研行业的价值观非常赤果果接地气接到了地沟油里。如贱贱老师所说,就是俗,天天啊呀你数据怎么样、论文怎么样、基金怎么样、title怎么样这些话,满眼的欲望不忍直视,都不用靠近就知道他要说什么,全部生活就这么点事,太无趣了……尤其到评点职称和帽子的时候,又是什么谁是谁的学生,谁是谁的人,谁挺谁……更有甚者,当个审稿人看到同行的稿子,或者什么评审,都想打个电话过去让人家欠个人情,好拿好处……如果你觉得这样就真的得到什么大好处了,那也未必,因为即使上个大帽子,可以人五人六的了,如果没有下一个帽子戴上,年薪也不过五十万,还只能拿几年,难得不焦虑。总体来说,这个行业位卑俸低,蝇营狗苟。更别提底层无偿搬砖的研究生们了。

更提这个行业的超级内卷,如我之前的答案

如何看待对于「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的提议,教育部表示「意义重要,将充分采纳」?

如何看待“当北大博士都去了三流学校任教……”这篇文章?

美国博士毕业回国,年龄马上就 35 了,该去 211 做特聘副教授还是走人才引进去一本二本算了?

林林总总,关注我的常看到。

科研这个行业在中国需要去魅。回到本题,倘若一个底层科研人员没结婚,那理由很难如大众想象的那样即他或者她为了什么高尚目标献身了,而是巨大的工作和经济压力之下,没法弄;这和蜗居陋室的民工只能租鸡青一是一样样的;即,有那么一个盘剥体系,让人口的再生产这种生物本能都无法维持了。如在我的一条想法下面的留言所说:

“现在搞科研的赌徒越来越多,好多人不能认清自己,这些人压上了自己的青春,压上了自己的后半生,关键是有些人家境还不好,这种更是压上了全家,到最后出不来成绩大多搞得家破人亡。”

求大家关爱底层科研人员,望XX百万漕工学阀,给科研民工一点活路,谢谢了。


user avatar   liu-shuo-83-44-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吧。我在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所读研。在刚入所的时候,我就在食堂看到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气质很好,满头银发,但是已经驼背了,不过老奶奶眼不花耳不聋,思维逻辑也很清晰。后来也经常看到她在所里的食堂吃饭。一次偶然机会,我和她聊了一下。才知道,她八几年就在我们的研究所工作了,但是她没有结婚,无儿无女,现在也是一人生活。之前本来是可以结婚生子的,但是由于工作心强,一心搞科研,错过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她聊了一些她的过往生活,最后说了一句我现在依然记忆犹新的一句话,“三十岁之前可以把心放在工作上,三十岁之后,可一定千万要考虑生活”。她的背越来越弯了,路上还会和别人聊几句,问问现在是几号了。

老奶奶并不缺钱,但是我能感受到,她内心渴望能有人的陪伴。年轻的时候,有朋友陪伴,年纪大了,自己的好朋友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会把时间放在自己的家庭上,也不会像现在一样,可以说走就走,一起玩耍旅行。等年纪大了,自己的亲人也会去世,那个时候,你几乎没有了所有的亲人。如果不结婚,那么万家灯火是别人的,而我们什么的没有。

现在搞科研,也不像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舍小家为国家。不结婚一直搞科研,还是不提倡的。第一次写这么多,只是不想把那位老奶奶的遗憾在其他人身再次发生吧。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做科研“来说,结婚与否真的是最无所谓的事情了。由于高达97%的淘汰率,你要解决更现实的问题:如果你被腾牛踹客(Tenure-Track)踹走,那么还能”一直做科研“吗?


数学界也不是净土。以下三件事单独任何一件似乎都很寻常,但是三件事加起来就很魔幻了:


一,丘成桐牵头,清华搞了个”数学领军计划“,招初中生高中生做八年数学;

二,清华数学中心女博后怀孕,被要求”限期出站“;

三,知乎有人爆料丘成桐染指回龙观经济适用房,其个人在全球有几十套房产,被【当事人丘某】举报后删除。


当然,数学科研无所谓这个,即使是被踹走,只要在网上加几个数学群就能继续讨论学术。那么问题来了:


不上班,不赚钱,不混教职,靠当全职太太/全职煮夫/炒股炒币/写公众号生活,一直做数学,又会怎么样?


user avatar   zhang-hai-tao-82-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母亲骑电动车时避让自行车而摔跤,60岁的身体早已骨质疏松,就这么一摔就是个小腿粉碎性骨折,幸好她有丈夫,她的孩子(我)也从东莞赶回来了。

她躺在病床上可以埋怨丈夫笨手笨脚的不太会照顾人,她不用太照顾丈夫的情绪,因为把老公气跑了还有儿子会来照顾自己。

她躺在病床上无法行走,但她不用求别人帮忙办理住院的所有手续,丈夫及儿子会把这些事情做好。

她不用数着钱包担心治疗费用的问题,因为丈夫及儿子哪怕东凑西借也会安排好。

她甚至不用担心她种的那点菜会不会没人浇水施肥,会不会长草,不用担心养的鸡会饿死,不用担心孙子会冻着饿着,不用担心家里没人而被小偷光顾。



她没有老无所依的恐慌,她的儿子(我)已经辞去职务在老家谋得还算体贴的新工作(虽然收入腰斩)

她很开心,她的两个儿子虽然不是很孝顺很听话,但是她无法照料自己的时候,孩子们总会回来陪伴,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总会有个傻傻杵在那里陪着她的亲人!

她开心的听着两个孩子在微信电话里讨论在厕所装马桶装扶手的事情,然后觉得孩子在浪费钱说不想装,然后被孩子们一口回绝了。

她年轻的时候也曾认为自己没有嫁给爱情,但爱一直在她身边!






在这里我不去说什么韭菜论,爱情论,也不劝告你选择将就生活还是尊重自己。

你想做什么,你想怎么做,这都是你个人的自由,法无禁止即是可行,道路是自己选的,提前告诉你一些选择的后果让你去参考是我唯一能帮到你的方式。

你享受着单身时自由自在的快乐,就要做好品尝老无所依时的苦涩。

你想要一个被亲情环绕又不算孤独的晚年,那么你就要接受中年时为家庭付出自由及金钱。



来得时候赤条条

走的时候赤条条

你的人生旅程由你自己选择,莫要悔之晚矣


user avatar   chu-zhou-jin-qiang-xiao-ba-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权力结构会惩罚不追求知识的人,同时也会惩罚只追求知识的人。

现代人经常把贪欲和奋斗当成一回事。

现代消费主义也希望你们把它当做一回事,权力结构也用这个当做萝卜诱导你成为奴仆。奋斗,我不认同左派污名化的反击,我认为奋斗是将事业作为一种人生天职(志业);而贪欲,则是希望透过事业想获取远超自己命格所能获取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其实很能理解一些同跻的想法:我一辈子都在努力,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读完博士,回到社会,反而成为了社会的loser了?

韦伯在《将学术作为志业》中就已经吐槽过科研的辛酸了。年轻人从校园里出来,博士博后出来,已经大多三十岁了。这时候看看以前那些看不起的初高中同学,做生意的已经豪车娇妻了,当官的已经处长副局了。自己却要做临时工,享受着一节课30块钱的羞辱。男生大多会被当做“读书读傻了”的反面典型,女生则被当做“不男不女”的剩女怪物看待。

都说我们民族是尊重教育的,其实不然,我们尊重的是通过教育获取的权势。科举之所以重要,不是科举真正有知识,而是科举能做官。北大清华出来,如果不能大富大贵,就会成为一般人眼中的笑柄,作为他们不愉快的读书生涯的出气筒。在知识的列车中,要把握好时间及时跳车,把自己金闪闪的学历换成真实的黄金。否则在知识列车到站后(读完博士),就带着破棉被下车。

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我想你正在迷茫地站在车站,手中拎着破棉被,正在被路过的旅客嘲笑。

我们都感同身受。

很多人继续信仰着赵二的信条,继续努力,不妻不子,指望通过学术努力而突破鄙视链。

博士真是很有意思的生物,他们很容易就能搞懂量子力学、语言哲学,却想不清一千年前一个篡位者的鬼话。

书中根本就没什么东西

掌握东西的只有权力结构,权力结构利用知识增加它的合法性,这不等于知识本身能获取资源。

我不否认少数人能突破这一屏障,但是权力结构给学术界分配的资源其实相当地少。指望通过知识获取更多的资源,你在十年前就该跳车了。继续不婚不子,最终一条麻绳终结你悲凉的一生。

可怜吗?

我认为是活该。你们一个个都绝顶聪明,会想不通这点吗?只不过自我催眠、自我欺骗,希望其他人也相信。赛博时代知识分子失去了最后一块阵地(言论),这个职业即将走到它的尽头。我们是知识分子王朝的最后一代人,这个王朝即将被民粹王朝所取代。

学术界内的大佬一方面对着政商摇尾乞怜,一方面对着硕士博士讲师继续洗脑。这只不过是为了维系他们在这个体系内的权力结构而已。年轻人继续努力,等你50岁的时候,大佬们就80岁了。但是你是一辈子单身的副教授可怜虫,大佬80岁还能玩女人开讲座继续发C刊。这就是你继续做科研的代价。

话说回来,读博士为了啥?

既然后已经与权势、财富、异性脱钩了,还剩啥?

“没有经历过人生的人,没有资格说人生不值得过。”

明白,两个字而已。

在我看来,不结婚一直做科研的人,除了一无所有外,连唯一的“明白”都失去了。

除非你是真不想结婚,不然不要为了任何事业、他人、目标不结婚,没人会可怜你,也没人会感动。也许将来会有个文青给你写一篇文章,掬一把便宜泪,赚点阅读恰点烂钱。

人死了以后,会让你选择是否投胎到原来的世界。

大多数人要在过上几辈子,才会选择否;读了博士的人,应该在毕业后就选择否。

书中自有黄金屋?

扯淡,再不和你玩了。


user avatar   a-huan-de-m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验室里有一个中国博后师姐,当时已经34了,一直单身。性格很强,我们中国孩子都怕她,因为她管组里的行政和实验耗材的下单,是老板最强壮的左膀右臂。即使组里最混不吝的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唤她一声姐,不知不觉就丢了气势。

你如果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她,她一定会让你过得很不舒服,以最快的方式。当你意识到这点后,你要通过某种方式表达对她权威的认可和顺从、以及自己有眼不识泰山的悔恨,她才会放过你。就是这种人。

曾有几个学生和博后向老板抱怨(也包括我)。老板蔫坏蔫坏地说:“她这么大年龄了,一个人在海外待着,多不容易呀,一个女生,干啥都只能靠自己。你们就多担待点儿....”

你说说,老板的话,是不是有几吨的道理?

有一次,她在实验桌旁站着,弯着腰写字。她身后的走道很窄。我要经过,对她说,“师姐,你让一下。”

她连头也不抬,只自顾自地写字,淡淡地说了一句,“你过不去?”身子动都没动。

我平时随便惯了,顺口说“你的屁股真是太大了,不怪我。”

她突然直起腰来,往前顺了顺,一转头,居然满脸娇羞的笑,胖胖的脸上两朵红晕,粉红极了。

“你咋这样说话!”语气里还有些许嗔怪的味道。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笑。

我一时语塞。没想到师姐的脸,也可以荡漾青春的神色。原来,她缺的不是一群唯唯诺诺的师弟师妹,而是被视作一个女人的待遇呀!



user avatar   fei-feifei-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我观察, 找到人结婚比发Nature难;所以结不结婚不是你想不想,而是你能不能。

据很多人观察,单身的科研狗很多都抑郁了。


user avatar   yong-yuan-de-wo-me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邀请

今年优青评审结束后,学院一位女教授嚎啕大哭,哭诉今年是最后一次评选优青,但是仍然没中。年龄大了,孩子也没生。

像她这样的人不结婚,一直科研不结婚的人大有人在。但是,真的值当吗?

科研是一种工作而已,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么,科研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美好生活,搞科研无可厚非,拿title,多赚钱,值当。但是,是不是意味着可以不结婚一直科研呢?

身边也有那种一直科研,不结婚,然后拿到title,飞黄腾达,跨越阶层。

每个人的情况真的不一样,一概而论,不区分每个人的情况说,某个人一直科研,不结婚,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根据实际情况而来。大多数人也是按部就班,该结婚结婚,该科研就科研。

结婚也可以干科研,二者并不冲突。


user avatar   cook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虽然一生没有结婚,却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林巧稚曾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城乡,考察妇女和儿童的疾病,主编了《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等书。 [8] 率先对妇产科学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许多研究结果发表于《用造袋术治疗后腹壁囊肿一例》等文章中。这些都是中国以往妇产科医学史所未涉及到的领域。(注:外文文献中林巧稚署名为Lim KT)

论文

林巧稚.用造袋术治疗腹壁囊肿一例.中华医学杂志,1930,16.

Lim KT.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In new born.Chin Med J.1932,46:986.

Lim KT.On foetuses with cephalic malformations delivered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July 1st 1922-Jan 1st 1934.Chin Med J,1956,49:624.

Chin TL,Lim KT.The yeast-like fungi found in the bagina of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women.Chin Med J,1936,50:1211.

Leach CN,Zia SH,Lim KT.Attempt to immunize newborn infantants to tetanus neonatorum through administration of tetanous toxoid to Pregnant mother.Am J Hyg,1946,24:439.

林巧稚.乙酰胆碱在正常分娩机制中的作用.中华生理学杂志,1949,17.

林巧稚,连利娟,唐敏一.从病理检查和尿绒毛性腺激素定量试验讨论子宫绒毛膜.上皮癌的预后.中华妇产科杂志,1957,2:128.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研组,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88988居民地区子宫颈癌普查结果初步报告.中华妇产科杂志,1960,8:99.

林巧稚,连利娟.24例良性葡萄胎及恶性葡萄胎转移的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1963,9:271.

林巧稚,连利娟.恶性葡萄胎85例诊断及预后的探讨.中华妇产科杂志,1964,10:370. [4]

林巧稚.避孕、人工流产和输卵管结扎术的几个问题.人民军医,1964,5:32-27.

著作

林巧稚,主编.农村妇幼卫生常识问答.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林巧稚,主编.家庭卫生顾问.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林巧稚,主编.家庭育儿百科大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林巧稚,主编.妇科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4]

最后说一下五万人是个什么概念,五万人相当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四分之一的兵力;或者是四个82空降师的兵力。


user avatar   alyssa-s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985大学里,这样不结婚一直做科研的人很多,男的女的都有。并非他们科研做得多好,或者多喜欢科研。只是在大学工作,是社交恐惧症的天堂。它可以让那些不愿意和人接触的人,完全避开所有的人。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所以那些不是非要结婚的人,就完全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了。赚的钱也不少,时间也很自由,享受生活多好的。

所以这就是很多人以科研为名不结婚的缘故,人家过得都可潇洒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相关话题

  在英国读研想毕业后去美国读博该如果准备? 
  假如我有把物质的基本组成一眼看穿的能力,我在材料学的大坑里面会得到怎样的发展? 
  何为「饱和式科研」? 
  毛泽东时期,中国工业有没有成就能比肩民国时期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带来的贡献? 
  如何看待科技部通报曹雪涛、李红良、耿美玉、裴钢、饶毅调查结果:未发现有造假,前三者存在图片误用? 
  为什么钱学森之问到现在没有解决? 
  怎么看待发现人体内也含有可以进行逆转录的酶的论文? 
  博士在读,在家无法科研的你,在忙些什么? 
  如何评价文章《高校青年教师之困:无「编制」,非升即走》? 
  研究生科研中一个好的idea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培养自己?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小白兔电商》这款 AVG 模拟经营游戏?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修昔底德所著的《弥罗斯对话》?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