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一战德军优秀将领的确有不少,但我对他们的高级将领总体的评价并不高,因为很难去做评价。一是因为一战的战争模式就决定了很多军人擅长的作战方式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惨遭扼杀,而你要让他们去适应战场这件事本身具有巨大的难度,适应不了战场的将领自然会被无情淘汰。
二是你需要将其分层评价,上到总参谋部的统帅,下到集团军群,集团军,甚至是军的指挥官,都有着出类拔萃或滥竽充数之人,一一细数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我就挑几个典型讲讲。
首先是坐镇总参谋部的三任统帅,毛奇,法金汉,鲁大师,哪任最优秀?我估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我在之前的回答和文章不断地强调过一点,压倒毛奇和法金汉最后的稻草,马恩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失败的很大程度是因为总参谋长没能节制好下属。
比如,毛奇没能拴住比洛,鲁普雷希特和皇储,使得在左中右三个方向的德军都处于脱离总参谋部控制的状态,事后自然可以把锅一股脑甩给毛奇,但他肯定委屈,一是因为,德军向来奉行任务式指挥,总参谋部对于集团军以下的战事无权干涉;二是因为总参谋部无权随意撤换前线部队指挥官,这使得总参谋部失去了拴住下属的最好锁链,施里芬曾在总参谋长任上反复强调
“一位优秀的统帅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容置疑的铁腕,他需要在适当的时刻对手下施加强硬的态度,保证其处于节制内”。
很显然,毛奇和法金汉都未做到这一点。
反之,鲁大师上任军需总监,架空德皇,成为德国实质上的军事统帅,手握德意志帝国全军和前线主官的任免大权,可以说是总参谋部权利最为巅峰的时刻,那么这个时候的鲁大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只是一场稀烂不堪,把德国送入墓地的的1918年战役。从“圣乔治”到“格奈泽瑙”,鲁大师对前线的无理干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堪比二战时某元首。
所以你要觉得哪位德军统帅优秀,很遗憾我无法给出你答案,无论从执行力还是能力来看,可以说德军三任军事统帅没有一任是合格的。
下到集团军群,答案就清晰了许多,德军能独当一面的将领并不多,西线有北线集团军群司令拜仁王储鲁普雷希特,中线集团军群司令威廉皇储,南线集团军群司令符腾堡大公阿尔布雷希特,东线有前进元帅马肯森,东线总司令利奥波德亲王,这五位当中战绩最为彪炳的莫过于马肯森。
从罗兹战役,1915年以他姓名冠名的摧毁加利西亚-波兰俄军的大攻势以及随后的巴尔干战役,马肯森未尝一败,百战百胜,这与他个人能力以及参谋长塞克特(未来的魏玛国防军之父)密不可分。但各位也要注意,和我在回答最前面所言一样,马肯森是幸运的,他有着东线这一供他驰骋的舞台,且手握着德军精锐的机动兵力(普鲁士禁卫军和最多时多达6个的骑兵师),而他的对手相比西线同僚所面对的英法联军低了不止一两个档次,越到战争后期越发如此。我自然不会否认他是德军最为优秀的集团军群司令这一事实,但我提醒诸公也必须注意到这几点。
同居东线的利奥波德亲王与马肯森有着完全不同的遭遇,他本人有实际指挥权的时候已经是1916年,作为一位沉稳保守的将领,他上任之时刚好迎来东线德军所经历的最严峻的时刻----遏制布鲁希洛夫攻势。可以说是利奥波德,东线智囊霍夫曼和林辛根在东线中部普里佩特一带的努力最终使俄军遭遇惨败,从而输掉了整场大战。可以说在布鲁希洛夫行动中他所展现的指挥能力并不逊色于马肯森。
之后便是西线的三位集团军群司令,这三位中一般都是首推拜仁王储鲁普雷希特,但我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首先在1914年的战役中,鲁普雷希特在左翼赴日山脉一带战斗的失利虽说有着总参谋部指挥失误之嫌,但他和参谋长都强烈要求总参谋部让第六集团军主动攻击进入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法军也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在随后一系列西线战斗,尤其是索姆河战役中展现了不错的指挥能力,但他在1918年的战役中同样打的稀烂,乔其纱攻势中鲁普雷希特和库尔谋划将近一年的计划本该将英军挤压在阿尔芒一带,却也未能见成效,王储的指挥能力可以说合格,但远远谈不上出色。
之后需要说一说的便是威廉二世之子,威廉皇储,在1914年西线七大集团军司令中,皇储是最为年轻的(36岁),无畏和鲁莽二词伴随了他的整个军事生涯。在1914年阿登会战中他的抗命虽然为德军带来了重创法国第三,第四集团军的契机,却同时带有巨大的隐患(详见本人边境会战-高原的黑鹰旗一章霞飞的战略设想)在凡尔登由于他无谓的攻击默兹高地,德军被迫卷入了一场本该流光法国人血的战斗。战后他被父皇亲自下令撤职担任军级集群司令职务,却在1918年被鲁大师重新捧回了集团军群司令位置,指挥了1918年战役中的大部分战役,可以说是全靠1918年西线德军参战诸部取得最大战果的隶属于皇储集团军群的第18集团军司令胡蒂尔的猪突猛进,很多战果得以记到他的名下。
最后便是镇守南线的阿尔布雷希特公爵,这位可能是最为低调的德军将领,但能力相较上面二位要高出不少,在1914年的边境战役中,佐伯评价阿尔布雷希特是最为出色的集团军司令,随后的伊普尔战役,阿尔布雷希特硬是用充斥着预备军的第四集团军打穿了英-比联军的防线,逼迫比利时人放水淹国和法军增兵才算罢了。之后阿尔布尔雷希特被调往南线当任集群司令,由于基本在指挥一些艰苦烦闷的阵地防御战,自然吸引不了过多的关注,不过私以为,他还是要出色于以上两位集群司令。
集团军一级出色的就多了,正所谓,级别越小,干活越简单。前文中的胡蒂尔毫无疑问是德军最优秀的集团军司令,作为德军新型突击战术的鼻祖之一,他有雷厉风行的手段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在东西两线他的表现都鹤立鸡群。
之后要提名的便是在奥斯曼帝国当差的戈尔茨;
常驻西线,推行弹性防御的卡尔.贝洛;
弹性防御之父罗森贝格;
救火队长奥托.贝洛;
骑兵悍将,区域防御开创者马特维茨;
顶包侠加尔维茨以及阿尔布雷希特的悍将伯恩等人。详细的资料还是希望各位关注我的专栏,在鹰翼系列文章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详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