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的隐身舰载机会是:A. FC-31 B. 歼20 C. 哪个都不合适,需要重新研发一款? 第1页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航母马上下水,海洋斗争预期不断加剧,军委看着项目进度急的不行,网友表示不急。

海军等着新飞机训练适应以保证尽快实现战斗力,乐观估计也要6-8年时间,急的不行,网友表示不急。

你们又看不懂项目、又看不懂大势,也不看相关军工股票,天天拿个自己想象的参数比来比去,感觉总装没请自己去是水平不行...

只要项目进展顺利,沈飞至少能撑起2500亿-3000亿的市值,真喜欢研究就去好好做做功课。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综合考虑的话,J-20可能性更高。

第一、战术需求。无疑J-20远比31001更符合未来我军对战术飞机的要求,也便于和正在成形的联合作战体系形成对接。这一点在战术上非常重要,尤其对于联合作战指挥部这种模式来说,等于有效整合了资源。

第二、技术需求。J-20作为作战飞机基本成熟,技术风险小,可以迅速解决海军舰载机与军事威胁等代的问题。

第三、经济需求。J-20装备海军后,除了舰载机之外还可以装备陆基航空兵,进一步简化经济成本以及后勤。

最后纠正几个误区,J-20体积不比J-15大,不会对载机量造成负面影响;J-20飞控系统优秀,完全不用担心低速性能;最重要的,空军用陆基飞机上舰并不稀有,如北美FJ“愤怒”,YF-17“眼镜蛇”等,尤其是“愤怒”,几乎未对机体做大的修改。


user avatar   liu-h-xia-luo-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哟哟,果然有人来黑阵风了。

还降落差,事实上阵风服役以来除了在美国海军训练时因为不熟悉环境有过这种说法以外,其他时候法国人对阵风起降评价相当出色


12年就说中标,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



歼20低速不好?要不要告诉这些只会复读的人气动结构类似的阵风最低速度低到100海里以下了,歼-10实测最低速度100海里。

相比之下,常规布局的反而只有那种超大翼展的或者螺旋桨飞机能做到这么低的速度。上舰适配性上其实F14比F18还好一点,如果不是国会,美军根本就不想要F18。


说句和大家唱反调的话,最合适的应该是歼20上舰

FC31毫无疑问基本就是个废柴31,就是个先天不足的产品。说他个头小装得多的,问题是就是装得再多,打不赢敌人那也是垃圾。而且最关键的是,飞行员的命贵还是飞机贵?(航母到底能装多少飞机不能看飞机的大小,还得看飞机的起降性能、航母的布局设计以及航母本身的调度管理,飞机尤其是战斗机的个头恰恰是其中影响最小的一环。如果要是把FC31放大,那不就和一些人鼓吹的FC31个头小装得多矛盾了?

央视这种报道不但证明不了FC31上户口了,反而可以说明军队并不想要这玩意。如果军队真要的话,那么就不可能让记者这么近距离去接触的。对比歼20,一直到演习以及阅兵以外,基本上军方和中航成飞的官方就没有高调宣传过。同阶段的歼20央视也只能和别人一样,用网络上的照片找几个军事评论员评价一下。除了默认它的存在,军队和成飞就没有公开过关于歼20的信息。

一些人拿美国海军单独研发来论证,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美军可以这么做一个是因为他们有十几艘航母,可以分摊一款战机研发经费(他们十几艘航母可以养活一款舰载机生产线,我们可没那么多)。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海军和空军不用一款战机很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就结下了很重的梁子。不知道有没有人了解影响了美军历史的合众国号航母以及“美国海军上将大造反事件”

合众国号航母是计划设计成一艘能够起飞搭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的全通甲板超级航母,并且计划造8艘。结果空军认为海军这么做会损害了自己利益,于是就联合陆军一同把这个项目弄死了(本来空军就是陆航分出来的,取消这个计划的时任国防部长路易斯·阿瑟·约翰逊原来是陆军部部长助理,这哥们当时有一番言论:海军与陆战队没有理由再保留。布莱德雷将军告诉我,两栖战役已经是过去式,所以陆战队不必留了。空军能做现在海军所能办到的一切事情,所以海军也不需要了)。

为此,数位美国海军高阶将领,包括海军部长约翰.苏利文立刻愤怒地辞职以示抗议,海军上校阿利.柏克)率领的OP-23研究小组,开始透过各方资料研究空军力捧的B-36战略轰炸机并加以攻击(海军说当时的国防部长路易斯·阿瑟·约翰逊吃了B36制造商的回扣)。后来海军少将丹尼尔.盖勒瑞又在报纸上写文章攻击国防部长,最后一篇的标题《别让这帮人破坏海军》气的路易斯·阿瑟·约翰逊对丹尼尔.盖勒瑞在军事法庭提告犯上。虽然丹尼尔.盖勒最后没有因此被定罪,但他也赔上了自己的军衔与军旅生涯。后来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开始对整个风波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路易斯·阿瑟·约翰逊与B-36的利益并无瓜葛,而前述的匿名报告则被认为来自于海军部长丹尼佛上将的助理卡狄克.沃兹之手;最后,卡狄克.沃兹遭到开除,丹尼佛也因被判定是对上级怀恨在心而采取报复而遭到免职,此一事件被称为“海军上将造反事件”。

后来如果不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发现真的离不开航母,否则海军就得被打压得更惨(合众国号被取消被美国海军称为是和平时期遭受最严重的损失

后来美国海军战后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被命名为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也是为了纪念这么一件事(詹姆斯·福莱斯特,前海军部长,美国第一任国防部长,他是促成合众国号建造的重要人物,但是后来因为得罪了杜鲁门就被迫辞职,辞职两个月后就从皮斯达海军医院跳楼自杀。接任的就是路易斯·阿瑟·约翰逊,后来参联会主席布雷德利私下说,杜鲁门“无意间以一个精神病人取代了另一个精神病人”)

就这么大一个梁子存在,如果不是有国会这个美军最大的敌人以及国防部的强力压制,海军肯和空军用一样的装备那才怪(只不过空军还是陆航的时候也配合不到哪里去。中途岛海战的时候,陆航在中途岛上还有一百多架战机,甚至比海军更早发现了日军舰队的存在,但是双方配合的很糟糕,否则估计美军还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虽然没有鬼子海军和陆军那么搞笑,但是双方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不是国会取消了海军的NATF项目,海军才不想要F35呢(何况NATF的项目当中还真的有F22上舰的计划,不要觉得矛盾,这是洛马自己的想法)。

最关键的还有一点,很多人都低估了单独设计研发一款战机的难度。一看到那些说用四五年时间就可以拿出一款舰载隐身战机真的就无语了。

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一样武器的研发不是简单的事,从前期的预研论证、到招标、到原型机试飞,再到量产机试飞、再到列装试飞(就是在阎良基地的试飞)、然后就是试训中心试装备,再到作战部队服役,再到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基本就是一个试飞、改进、再试飞的过程,没个十几年是服役不了的。那些说四五年就可以拿出来的,是不是觉得原型机出来就可以直接用了?全世界除了毛子那么心大的,没人会这么做。

尤其是前期论证,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下一代空战怎么打,一直到80年代才有个概念并且开始研发F22,一直到06年F22才服役。我国是跟在美国后面才少绕了一些弯路,大概是在97的时候开始了研制(预研估计从80年代就开始了),07或08年的时候开始招标立项,11年试飞,14年定型,17年服役(估计还给试训部队的),没个十几年时间是服役不了的。舰载机的话还得多做一些舰载测试,到时候能服役的时间就得等更久。

事实上在武器装备的研发当中,超时是正常的,按时服役才少见,像我国歼20还有运20这种速度那是很罕见的(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歼20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服役)。美国的F35虽然拖沓,但是这是在正常范围内的,而且达到了设计时提出的要求和标准的产品(除了像阿三这种拖了那么久搞出一个用都不能用的奇葩)。再看不起F35,我国除了歼20以外没有一架战机能打得过F35。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任何一款舰载机性能都是比同级别的岸基飞机有一定的损耗,除非像F35对歼10那样存在代差,否则就是全新设计也达不到和同等级岸基飞机一样的性能。即使是舰载机本身,如果是在陆地机场起飞的话也是比舰载起飞装的油料和弹药更多(即使是美国航母有弹射器,起飞时也不会让战机满载起飞)。只不过由于美国海军都是单独研发,没有相对应的岸基型来对比而已,只不过现在有了F35A和F35C进行对比,我们才觉得不好而已。(出口的F14和F18也是直接从现役装备的生产线上拿下来的产品,F18的出口型F/A-18L没有查到有哪个国家买了)

歼20上舰的话,即使性能有所损失,假设歼20本身性能为10,无非就是从10下降到9,坏一点也就是8;FC31的话,那是一开始就是6,舰载型就得下降到5。即使是全新设计,先不说时间到底等不等的了,舰载机再怎么设计也是达不到同等级陆基型的性能,舰载型的性能最多也只能达到陆基型的9左右,和一些人认为的歼20上舰会影响性能其实也好不了多少。

至于一些人说的歼20太大,是重型机不适合上舰。那按照这个说法是不是也要把歼15给拆了卖废铁呢?

歼20比歼15还小一点!觉得大那是因为和F22以及F35对比觉得大而已。

找到的一张歼20和歼15的比较,可以参考一下。其实可以看出,可以看出除了折叠后可能会大一点,歼20其实比歼15还小一点。

更何况苏联的时候,库兹涅佐夫级还真的打算上固定翼预警机(歼20再大也没有预警机大吧)。虽然一开始是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上准备的(区别就是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可以多装两架预警机)

苏联解体后就没有钱继续发展,俄罗斯倒曾经有过在安74基础上发展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的计划,最后也是因为没钱取消了。

何况我们觉得小的飞机,其实真的并不小

而且F18是国会把空军竞标失败的YF17硬塞给海军的,总不能说他是一开始就是针对舰载设计的吧。

还有F35,谁见过30多吨重的中型机啊,这已经是重型机了好不好!以后不要再说什么只有毛子用重型机上舰这种蠢话了,30吨重的F35和F14还真的很“

(最关键的一点,小一点能保证战斗力吗?是飞机贵还是飞行员的命贵?打不赢敌人,吹的再便宜,装得再多,吹什么我国不能只有一款四代机之类的鬼话,再怎么吹上天,那都是浪费国家资源的垃圾!)

何况就作战飞机来说,个头最大的应该是这款

事实上舰载机起飞并不难(如果认真研究过的话,就会发现航母上起飞过飞机中比歼20大的其实并不少,也没有用弹射器),真正难的其实是着舰。

事实上苏33本身就是苏27改的,苏33最早的名字其实是苏27K。苏27原型机就是T-10-1。苏33是俄罗斯时才改的名(改名的原因不清楚,个人感觉应该是因为单独分一个型号出来可以拿到更多的钱)

大家可以注意到,苏33和苏27有个明显区别就是加了一对前翼用来提高升力。而歼20是一开始就自带鸭翼,鸭翼最大的优点恰恰就是起降性能好,反而比一些人口中所谓一开始就有舰载设计的FC31更适合上舰(真不清楚那些家伙说FC31的舰载设计是在哪设计了?拦阻索?折叠机翼?加强机体结构?看不出来。不过倒是可以确定一点就是那些所谓军迷基本都是跟复读机一样在复述别人的话而已,就没有认真做过思考,脑子也不会转弯

一些人特别喜欢刻意强调歼20改舰载不容易,说得好像新设计很容易似的。事实上歼20上舰再难也没有新设计那样费时费力,如果中标方不靠谱那就更糟了。事实上飞机研发需要经过论证、到招标、到原型机试飞,再到量产机试飞(工程试飞)、再到列装准备的定型试飞(就是在阎良基地的试飞)、然后就是试训中心试装备,再到作战部队服役,再到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基本就是一个试飞、改进、再试飞的过程,没个十几年是服役不了的(军盲最喜欢说别人是军盲,比如定型试飞是阎良试飞院负责的,居然莫名其妙变成了先服役后定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军方是等不了那么长时间的,肯定是要立马就出来能用的。

如果重新研发的话,除了前期的论证可以少一点时间,歼20出来时该走的测试流程都要走一遍,而且还要加上上舰的相关试验。这样的话花费的时间不但少不了,相反还会多很多时间。歼20上舰的话,很多在歼20时已经做过的测试其实可以省下来(比如歼20第一架原型机飞控还不完善是有减速板的,完善后就取消了),比重新研发要省时间,要做的测试主要还是集中在上舰测试那一块。对于一款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飞机,到底应该怎么改,从哪里改那是一清二楚(一些人说什么设计之初不考虑上舰,完全是自以为是的胡说八道,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02年就到了大连,那个时候歼20还在论证阶段,那么大的一艘未完工的航母摆在那里,这种情况下要说不考虑肯定是不可能的,相关的方案论证肯定是做了,剩下就是等着未来的招标了)。

而且军队更喜欢一机多能,这样可以尽可能的简化后勤,减少后勤压力省钱;制造商更喜欢专机专用,这样可以卖更多的钱。真要全新研发还不如去考虑一下,下一代战机应该怎么做。

美国可以单独研发,一个是海空军的历史恩怨;还有就是他们有十几艘航母可以撑起单独一款舰载机的生产线(即使这样,美国国防部和国会甚至美军自己都在追求通用化省钱)。一艘航母撑死了装五十架战机,再加上预警机之类的辅助飞机以及弹药,没个四艘6万吨以上的重型航母是没法养活一条舰载机生产线的

然而我们可没有这么多航母。一些人说未来会有6艘航母,问题是这个未来是什么时候?十年?二十年?美国是真真切切有十几艘的现在进行时,我们那是不确定的未来时。

舰载机本身就因为研发和测试的缘故要比同级别陆基飞机贵(F35B和C就要比A贵)。经济学当中有个最简单的原理:供求决定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升。如果是单独研发的话,在目前航母数量的情况下估计要比F22还贵;歼20上舰的话,大头可以分摊在歼20本身的研发经费中,多出来那部分无非是改进费用而已,后勤压力也小得多。(多说一句,F22不是因为贵才造的少,而是因为造的少才贵,七百多砍到两百多,不涨价洛马就得喝西北风了;F35有上千架订单,自然便宜了。廉价四代机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要是不说F35是低配机,国会就不可能给F35立项,傻子才信F35是低端机

至于一些人说鹰击导弹歼20塞不进去的,这人脑子到底有多不会转弯啊,现役的导弹塞不进去难道就不会造一款塞得进去的吗?就是牺牲隐身外挂武器,隐身战机扔了外挂武器照样是隐身战机,非隐身战机照样是靶子。

现在制约歼20上舰的并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由于历史因素,海航一向都是二等人,有什么新产品都是空军买够之前都轮不到海军(比如飞豹,本来是海军投资活下来的,结果空军因为强6不醒要买飞豹,海航反而比空军还晚拿到)

还有,以后别再说什么歼20是空优机,不能对地这种蠢话了

真正制约F22以及歼20对地打击的问题是数量太少,没法分出对于对地打击的力量,最早的批次需要优先保证制空,只要数量上来了自然就可以分出用于对地打击的力量。以后不要一看到“空优机”就自然而然的去脑补认为不能对地打击了,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说法,事实上多用途是现代战机未来趋势所在。

还有,以后也不要指望任何所谓三代半(俄标四代板)




  

相关话题

  歼-10 歼-20 亮相庆祝大会,71 架战鹰飞过天安门,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你有什么祝福? 
  航空发动机真的是研发制造难度最大最顶级的现代工业造物吗? 
  假设为二战德军投入一个三代机中队能有多大功效? 
  机型相同的情况下,舰载机飞行员跟空军飞行员谁比较厉害? 
  米格系列飞机为什么风光不再? 
  战斗机被空对空导弹锁定时,有什么办法摆脱吗? 
  歼20发动机是属于上个世纪几十年代的水平? 
  如何看待新加坡成功打捞美军F35? 
  如何评价讨论四代战斗机时,将F22、歼二十于日本心神,毛子T50,阿三的计划,韩国的样机相比较的观点? 
  苏联在三代机时代为什么不发展单发战斗机?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苏联在斯大林后就没有优秀的领导人了?
下一个讨论
怎样才能救恒大?





© 2025-0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