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不同了,宋元以降中国的经济重心早就转移到南方,加上宋金元以来北方战乱,明初人口呈现极大的不均衡性,北方尤其是边境地区的人口密度相比汉唐宋本来就是大幅下滑的
借 @二不尚书范景文 的图直观地表现下前代的差距
那么问题来了,纵使经济政治中心更集中在北方,400毫米等降水线更偏北的汉唐,尚且做不到完全消灭北方游牧,你明又需要用什么魔法才能消灭一个已经被黄金家族构建起基本认同感的北元蒙古?
事实就是没有魔法,战略的基本盘需要靠人去重新填回来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明初朱八八把多位宗室分封在北方做藩屏,还强制签军+徙民九边扩充长城外卫所的原因。这不是什么所谓的“南人思维”,恰恰是下定要花费比汉唐更大的代价来实现彻底消灭北元这一宏愿的决心
但你以为这对中奖的屁民来说算什么好事?高谈统治者的战略眼光之前想想,把你从安居乐业的温暖家乡强制驱赶到苦寒凄凉的塞外之地,换你你愿意?
所以客观上,明朝想要实现对蒙元的彻底消灭,或者至少把战略据点进一步扎根草原,没有采取行政强制手段来保证投入的持续性是做不到的
当然,八八的这个宏伟蓝图被他儿子搞靖难给完全打乱了,为了重新恢复受靖难影响而损失的北方核心区的人口,才有了朱棣内迁边外卫所的事,但这很显然也不是出自什么所谓的南人思维,相反,明朝的政治中心从此北移京师,作为经济中心的江南继续“输血”九边。从这以后明朝对蒙古的基本格局实际上就变成了
在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的状态下,明朝采用行政手段从南方抽血供应北方军需,同时进一步向北方充实人口
所以你告诉我这算哪门子南人思维?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走向牵扯到朝廷、官绅、广大屁民间的利益博弈,一个“南人思维”就打发了?
而且U1S1,纵使明中后期出了个把逗比皇帝+军力衰退的事实,加大了明军在边外面对蒙古的战略被动性,但北方的人口经济,很明显相比明初是有迅速增长的。
不搞好北方,谈何进一步内亚?
在某南人中心广坎达附近城市的岩洞里发现的“清朝”藏文石刻最后被证实是明代的,它不香么
与其说大萌是被什么“南人思维”局限,还不如说,有明一代,明王朝是在用已经不如汉唐的条件,去努力恢复汉唐在北方最起码的基本盘,而这个努力在今天不少指点江山的知乎er看来似乎只需要一句轻描淡写的“不够内亚”,就可以忽略在当时甚至需要考虑动员大半国家,尤其是广大屁民阶层付出艰巨的牺牲。
王朝拟人化思维不可取,朱八八和朱棣不同,俺答汗和林丹汗不同,葛二蛋和策旺阿拉布坦不同,乃大清的康、雍、乾不同,老努皇太极跟这仨也不同。不同群体利益的博弈因素,经济基本面上的基础因素,外部环境变化的偶然因素,甚至DNA结合的随机因素都有可能影响一代人的战略走向。只说一句,没有明清战争间林丹汗的骚操作配合皇太极对漠南黄金家族的一波带走,清人在后世的战略选择未必会比大萌多多少。只谈“眼光”“思维”什么的,只能说很知乎了
如果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俺答封贡事件基本上标志着内蒙和河套重回明朝掌控之下。可以认为是“内蒙河套再征服”
既然是封建国家就要按封建标准来讨论。在某些人眼里汉人封臣是臣,蒙古/朝鲜/缅甸/越南/女真/吐蕃/哈密的封臣全部开除臣籍……赤裸裸的民族歧视啊!
再有:少民王朝羁糜就是实控/领土,汉人王朝羁糜都是外蕃不算领土;少民王朝的异族(包括汉族)军队默认都是少民王朝的,汉人王朝的异族军队都默认不是汉人王朝的得出某朝对汉地十八省外没有驻军……
双标狗你们很勇哦
因为有这么一群送外卖的女人。
不想看图的国男们,可以看看文字,看看中国新时代女性是如何理直气壮“送外卖”的,省得以后被骗接盘。
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和朋友(女)去中超买食物(当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碰(未和她打招呼,她没认出来)到的那位来自西安的同学(跟波兰人谈恋爱,未婚先孕,正在备孕),她在中超里和老板娘夸夸其谈,说自己的波兰男朋友不关心他,说她怀孕如何痛苦。
这都无所谓,但是当她说"当我波兰男朋友这么冷漠对我,我都极其包容,因为我想着文化差异嘛,要是我谈了个国男,我的分分钟两耳光扇过去!”我很震惊,这凭什么,为什么穷得吊儿郎当的波兰人就可以无限被包容,中国男人就必须对她无限好,否则就是两耳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后来出了超市,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问我的朋友,她居然也认同那个姑娘的,她说"这不是双标,不是区别对待,这是文化差异,她男朋友是波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这样,所以那样对她,情有可原。但是中国男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对女生百般呵护,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一旦对女孩子冷漠了就应该被责罚。”
虽然她们这么说,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双标,是一种侮辱。后来我见再讨论下去会很尴尬,就岔开话题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凭什么对中国男人要求就必须这样那样,对波兰男友就可以无限包容?
作者PS:渣男送盘,老实人接盘,所以国男不能太老实。
当然不是。
清朝反而为了维护中国的“根基”相当有贡献:
清朝前期的扩张领土客观上为保存传统汉地提供了缓冲;
清朝统治下中国人口出现空前的壮大,大量的人力资源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巨大后备力量。
清朝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我承认有所目的的部分删改的事实存在),像现在中国所能熟知的传统文化的表现比如明清小说,传统经典等可都是经过清朝时候传承下去。
而且就旧文人,更醉心于更纯粹的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大清亡国才是真正的“中华根基”给断了。
像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杀的原因就有一种说法他认为北洋民国比大清烂多了,他要维护道统而殉。
我知道本题下一群人疯狂骂清朝的原因,无非就是认为清朝真的毁了“中华根基”。在这些答主眼中的“中华根基”就是所谓中国人很聪明,很愿意对外学习之类的呓语。
中国人真的是愿意放下身段自愿对外学习了?
我就笑了。
这种观点的人在中国古代哪个朝代都会被视为真正的“离经叛道”。
中国尤其是中原王朝自己把自己当大爷的心态可真不是清朝才有的。
撑死了是比较包容外来文化,而且前提是我中国中华文化比你强的情况下,我学习外国的东西撑死了是“缝缝补补”,给你老外面子了好吧。
就本题有人拿明末的所谓先进中国人的著作(比较奇葩的是《徐霞客游记》也能被归类为科学著作,干嘛不拿《西游记》当中国研究核武器和航天事业的科学著作的例子?)当做中国人尤其是汉人愿意学习西方文明的证据,只要看过这些著作,就会知道这些著作的思想前提都是我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西洋的这些玩意正好契合了我中华文明的某些方面,我引用这些就是补足一些中华文明的不足之处。
而且明末的这些所谓“西学东渐”传播者能传播一些科学知识前提也必须是要尊重中国的孔孟之道,甚至传教士还要穿儒家服饰,他们的科学知识说白了对当时明朝广大文人眼里只不过是对我孔孟之道的一种印证,反过来倒加强了儒家孔孟之道的权威性“你看洋人的学说无意中契合我中华文化,这不就证明我大明中华文化天下第一!”这种心态反而是最真实的情况,根本就不是什么明朝末期的儒家文人们主动或者放下身段去接纳西方文明。
最关键的是新的学说要推广的背后有坚强有力的政府力量支撑,明朝后期的政府的执政水平烂到什么程度就不用吹了吧,就是这样,明朝的政府仍要坚持最正宗的儒学文明道路不变,谁敢公开质疑就弄死他,就像吹上天的李贽,李贽可是被明朝官方定性“畏罪自杀”。至于没被杀全家那真是明朝政府的执政水平严重出了问题,是执行力的问题,绝对不是什么明朝政府多么开明,拿这一点洗白明朝汉人王朝就会怎么样不仅是无知还是幼稚。
那清朝怎么说,清朝还真是更传统的,或者说更原教主义的儒家为主体的中华文明所喜欢的政权。
我就这么说吧,要说细了那得发论文。
中国的古代政府执政的第一目的它不是“为人民服务”,它是“为统治者服务”。统治者最喜欢的国家就是稳定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是停滞状态的国家。所以儒家就吃香特别是在大一统王朝里面很吃香就这个原因。
儒家文明有许多优秀的地方我们客观承认,但是儒家学说最核心的地方就是第一个人治思想浓厚,它认为一个国家命运最关键的地方就是需要有个伟大的统治者,这种思想的遗毒到现在本题下一群人认为中国近代换个汉族统治者就可以的说法就体现出来了。第二个就是追求道德,仁义治国,把什么东西都给美化,理想化,仿佛换个伟大的人,伟大的同族人就能改变一切的想法又和本题下一群鼓吹汉人就可以的答主的思想又莫名其妙一样。
儒家学说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和国家,停滞也可以。
就孔子而言,孔子的“克己复礼”思想就是明证,孔子认为春秋的乱世出现就是没有出现一个伟大的类似周公的伟人位居中央,导致上下失序,礼崩乐坏。这就反过来证明孔子的思想实际上就是希望建立一个保守的社会,甚至就是停滞的社会。
到了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就开始特别喜欢儒家文化,以至于中华文明很大程度上就是“儒家文明”的第二称。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我们就知道了,它必然要维护儒家文明,而且是变态式的维护,以至于到最后把自己都给忽悠进去。
洋务运动的反对派,真正的“中华文明”维护者,蒙古人,儒学大师倭仁就这么疯狂吐槽中国怎么能放下身段学西方的鬼玩意: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将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
这种思维和明朝正统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追溯到孔孟,简直如出一辙。
而且最要命的是这种“中华文明”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不仅清朝中国有,日本、朝鲜、安南都有。
尤其是最像明朝的朝鲜王朝,他自己闭关锁国比清朝还彻底,认为清朝是蛮夷之国,他才是中华正统后继人,然后清朝都提出面临的近代“三千年变局”,比清朝更保守的朝鲜到了20世纪初才老老实实承认近代的问题是“万年变局”。
这已经不是一个民族问题能解释,最靠谱的真相就是“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亚文明面对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入侵是进入死胡同,只有比较脱胎换骨摆脱儒家文明的桎梏才有救。
那如果是明朝以后的汉人王朝,汉人王朝统治者面对明朝灭亡的教训,他会怎么做?不言而喻。
当然会有人说汉人王朝就会是“沙俄第二”,这种言论的出现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还是对沙俄历史的无知所致。
别的不说,沙俄的改革著名皇帝彼得大帝这种人能在一个遵循儒家中华文明的中国传统社会出现吗?
搁在中国,中国传统思维王朝的圣明君主那是“垂拱而治”“圣人临朝”。
彼得可比明武宗朱厚照过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