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政府为何同意英国使臣不行跪拜礼? 第1页

  

user avatar   simon-95-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清朝本能上是不同意英国人不行跪拜礼的,而英国人从近现代的国际关系考虑又是坚决不愿意行跪拜礼。

两者的矛盾一经产生,居然花了近一百年才解决。


跪拜礼对于清朝来说非常重要,这不是简单的双膝跪地,更不是单膝跪地,而是“三跪九叩”。它几乎同等于清朝的天朝上国地位。


清朝继承中华大统后,也继承了朝贡制度。清朝自认为天朝上国,周边国家为藩属国,他们是朝贡关系。清朝是君,藩属是臣,臣见君,焉有不规之礼?别说是使节,就算是君主来了,见大清皇帝都得三跪九叩。所以,清朝眼中所有国家都是藩属,别管你是朝鲜越南,还是葡萄牙英吉利,来我朝,那就是觐见上国,必须得拜。事关国体,不容谈判!


但是,英国人可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自己和清朝一样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是平等的关系,肯定不能以臣礼事你,断然不想三跪九叩。


矛盾产生了,咋办?


其实对于清朝,这根本不算矛盾,你英国远在万里海外,跟我根本不搭嘎,我也管不到你的事,你不想跪,就算了,你不认我这个君,我还不认你这个臣呢。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走你的独木桥,咱们海水不犯井水!我懒得和你bb。


但是对于英国可不行。英国处于对外扩张期,有很强的贸易需求,长期以来,和中国贸易不顺,他们就想见大皇帝,就商贸等事宜谈判,要平等谈判。


就这样,英国等西方人为了实现平等地面见中国皇帝,开始从外交、军事、zhengzhi、文化等方面努力渗透,英国人用了一百年才慢慢敲开这道门缝,而大清国也用了一百年慢慢接受这个事实。这一百年一共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


第一阶段:热脸贴冷屁股,西方人只能跪见大清朝皇帝。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处于全盛时期,西方人要见清朝皇帝,清朝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比比,三跪九叩是第一步,不跪就不见。


那你可能疑问了,不是乾隆时期马嘎尔尼来华,就单膝跪地以西方礼仪见了乾隆吗?


我们长期以来确实是这样认为的,1793年,马嘎尔尼以拜寿为名,携带大量礼品,想和清朝建立正常商贸和外交关系,当他得知被要求三跪九叩觐见乾隆时,十分生气。马嘎尔尼反复和和珅等大臣沟通,争取了单膝跪地礼,像觐见英王那样见乾隆。但是乾隆过于骄傲自满,他提出的正常外交商贸要求都被否决了。


其实马嘎尔尼撒了个弥天大谎,骗了我们两百多年,他确实没有完成外交使命,但是他却没有单膝跪地,为了见乾隆,他乖乖地三跪九叩。


回到英国后,他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写了本自传,骗英国人自己在礼仪据理力争,行了单膝跪地礼,维护了大英帝国尊严。


他不但骗了当时的英国人,也骗了我们,但是骗不了历史学家。他们早就看穿了马嘎尔尼的把戏,还列了很多证据。


证据一:珅及其同僚奏折


和珅是乾隆的宠臣和重臣,在马嘎尔尼这件事上,他多次参与磋商,是重要的亲历者。他在英使觐见前,给乾隆写奏折,汇报英使觐见时的礼仪安排:


“英吉利国贡使到时,……臣和珅同礼部堂官率钦天监监副索德超,带领英吉利正副使臣等恭递表文,由避暑山庄宫门右边门至殿前阶下,向上跪捧恭递,御前大臣福长安恭接,转呈御览。臣等即令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礼,毕。


你看,和珅的奏折把英使者如何进门,怎么呈递国书,如何下跪行礼,写得明明白白,“行三跪九叩礼”赫然纸上。


不仅和珅自己写,当时的军机处也上折子写了这道流程,写得更为详细,最后一行写道“臣等仍由西踏跺带至地平前中间槛内,向上行三跪九叩首礼,毕。”


程序和和珅写的一模一样,各种礼仪细节完全符合。身为乾隆的臣子,如果眼睁睁地看着马嘎尔尼他们不行三跪九叩之礼,自己却硬要骗乾隆皇帝,那他们是活腻了。


证据二:英使代表团其他人的英文记录


马嘎尔尼和他的副使斯当东这些人写了他们用行西礼觐见乾隆,但是其他人却敢于写出真相。


英使团的秘书温德在日记中写了这么一段:

“当皇帝陛下经过时,有人通知我们走出帐篷,让我们在中国官员和鞑靼王公对面排好队伍。我们按当地方式施了礼。也就是说跪地,叩头,九下。“


这段文字写得很清楚,”叩头,九下“,就是三跪九叩之礼。在路上目睹天颜就这样,何况正式觐见呢?(更多证据可参阅文末的参考文献)


所以说,这一阶段西方使者要想见我大皇帝,只能乖乖下跪。其实还有其他国家使者下跪的记录,比如康熙五十九年的俄国使臣伊斯梅洛夫觐见康熙帝,雍正五年的葡萄牙使臣麦德乐觐见雍正,都是行三跪九叩,还有荷兰、葡萄牙的使臣也都是以贡使的身份行三跪九叩之礼。


对于不想三跪九叩的使者,清朝有没有通融,说那就按照西方行单膝跪地呢?


哪能呢?!


比如,嘉庆朝时英国又派了阿美士德使团,他坚决不想跪。清朝说,“乾隆五十八年尔使臣行礼跪叩如仪,此次岂容改异?!““当今大皇帝事事恪守先朝制度,尔等不肯遵行中国礼仪,断难准尔等瞻觐。”

你不行礼就算了。于是阿美士德也就没有见到嘉庆,更没有谈成什么事。


因此,在这个阶段,西方想使用外交手段,平等觐见中国皇帝,进行商业谈判,那是不可能。这一晃就过了四十多年,历史转到了1839年。


第二阶段:靠着坚船利炮,要站着见皇帝


英国觉得光这样拖,不行啊。何时才能站在见大清皇帝呢?正好这个时候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开始了,英国就趁机发动了鸦片战争,由外交变为军事,给清朝施压。


大清帝国不抗揍,几下就被英国打到了谈判桌上,签订了《南京条约》。英国本来想在北京设立公使馆,这样见皇帝比较方便。但是清朝死活不同意,黄毛夷人怎么能驻京!英国也觉得一下子太急,慢点来也行,先开五个通商口岸,住到城里去再说。(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人只允许在广州城外居住做生意,不允许进城,不允许学汉语等。)


可是让英国万万没想到,别说进北京了,他们进广州城就遭到广州官民的巨大反对,愣是十几年都进不去。清朝朝廷对西方人也并不友好。


于是瞅准机会,找好借口,英法又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不让我们驻京,我们就打进北京。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惩戒清朝。随后又强迫签订了《北京条约》,其中一条明确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觐见皇帝时必须行西方礼仪!!


白纸黑字都写在了条约里。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城下之盟,是清朝迫不得已才签订的。当时咸丰皇帝明确给谈判的奕䜣说,答应啥条件都行,就是别让外国人进驻北京。但是,英法西方人要的就是公使进京,而且站着见皇帝,非写在条约不可!


条约写好了,那就见吧。


哪能?!


清朝实在不想让外国人站着见皇帝,也没有其他办法,就祭起了一个“拖“字诀。


第三阶段:清朝犯了拖延症,英法等西方人政治渗透


清朝先以咸丰皇帝在承德,不在北京为由,拖着不见外国公使。


但是没多久,咸丰死了。慈禧、慈安发动辛酉政变,带着小皇帝垂帘听政。清朝更有了拖的理由。


他们说,男女授受不亲,两位太后为女儿身,不方便见外国大老爷们。


外国人觉得这个理由似乎也不好回绝,毕竟这是人家的风俗啊。但是他们可没有闲着,支持当政的洋务派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人,让他们日益亲外,觉得皇帝接见使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天终于来了。


1873年,同治十二年正月,已经完成大婚的同治皇帝终于“学有典成“,两宫太后还政,不再垂帘听政,小皇帝自己亲政啦。这样,帘子后面没有女人了,男女授受不亲不存在了,外国可以见皇帝了吧,对了是站着。


于是,西方国家大使当即提出要面见圣上。


拖了这么久,清朝再也找不出理由拒绝了。


见吧。


但是清朝的总理衙门还是本着“朝廷体制,争得一分是一分”,还是想让外国人跪着见皇上。


外国人怎么能够答应,但是经过几个月的谈判和争取,总理衙门还真争取了一些特殊权力。


首先,清朝允许各国使臣觐见时不行跪拜礼,作为交换,外国使臣则需要对中国皇帝格外诚敬,由国际惯例的三鞠躬礼改成了五鞠躬礼。清朝皇帝赚了两个躬。


第二呢,使臣递交国书的时候,不能首先论及政务,而必须只能提“请安奏贺”数言,显示对皇帝尊重。


第三呢,在觐见前,各位使臣必须要得先画站位图,反复演练,确保无误。


可是,清朝还是觉得就这样这些小鬼子还是心有不甘啊,于是对接见的地点做了手脚,专门挑选出紫光阁来接见他们。


为什么挑选紫光阁呢?因为紫光阁过去是用来接见各地藩王属国的地方,清朝自我安慰,我用紫光阁来接见你们,就说明你们还是我心中的夷人,我心中的小鬼子。


清朝在对这件事上,就像一个谈恋爱时期的小姑娘,内心戏爆棚,而且自导自演,努力寻找能够安慰自己的一些自尊心。


外国使者倒并不是很在意,只要你让我们见皇帝,而且不跪着见皇帝,你上面的要求我们都答应你,鞠五个躬,就鞠五个躬;在紫光阁见,就在紫光阁见。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五,阳历1873年6月29日,英法美俄荷兰还有日本使臣在紫光阁觐见了同治皇帝。


清政府还是很傲娇,为了显示不重视这件事,官方媒体根本不予报道和宣传,《清实录》只有了二三十个字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没有多余的任何细节。


但是外媒则很兴奋,法国巴黎的《世界画报》专门请画家用翻译官的速写绘制了铜版画还再现这件事。


上海的《申报》也对这件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具体的内容咱就不说了,礼仪都是比较枯燥的。


整个觐见过程也比较短,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是,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他们为了这半个小时的努力,如果从马嘎尔尼算起的话,已经有了80年。


他们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瓦解了清政府的军事防务体系,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支持辛酉政变,扫除了清政府内部所谓的“排外“政治势力。


然而,军事和政治上的障碍可以扫除,可是无形的心理上的“天朝“壁垒却难以攻破。


跪和不跪的问题,就是天朝壁垒的最后一条防线。同治六年、同治十二年清政府内部围绕觐见不觐见,跪不跪展开多次争论,那些坚持让外国使臣见皇帝的人就是因为洋人不是人,是夷,是禽兽,是他们的属国,夷人非向化之国,华与夷是君子与禽兽的区别。


这种观点是西方人不能接受的,他们觉得不能忍受针对自己的不平等对待,他们就想通过这次觐见,让中国的君臣上下,百姓看到,他们绝不能再以外夷来对待他们,更不能以属国来轻视他们。


当这些外国人挺直身体走进紫光阁时,他们突破的绝不仅仅是皇宫大门,更是那道无形的夷夏大防的堡垒;


当同治皇帝接受了洋人的鞠躬礼,并且作揖回礼时,传统的朝贡制度被重重地摔倒了地上,那种天朝的神话也宣告破灭。


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一场胜利,西方人终于可以和中国人平起平坐地交往了。


同时,这次觐见对清政府来说也很重要,这意味着我“天朝上国“也循着自找的台阶,从“天上“来到了地上,屹立于万国之列了。


参考文献:

1 现代民族与封建民族的冲突:马嘎尔尼师团访华论西论

2乾嘉之际英人的中国经验——以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中国著述”为中心

3论清代有关乾隆朝英使觐见礼的记述变化

4马戛尔尼跪谒乾隆帝考析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1633年明军为什么能打败荷兰殖民者,而200年后满清有百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2000英国军队? 
  清代时期的州和府有啥区别? 
  如果你是李鸿章,打算怎样打赢甲午战争? 
  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哪些史实硬伤? 
  后金和清朝时期,蒙古族为啥那么为满族卖命? 
  1636年刚建国的清朝,十万八旗主力能否横扫西欧? 
  清朝雍正以后六部侍郎是正二品还是从二品? 
  清朝末年签约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和赔款,是怎么撑到1912年的? 
  清代的“丰台大营”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清朝时候的「满汉一家」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哔哩哔哩(B站)番剧《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前两季加入会员专享?
下一个讨论
如果将《上古卷轴 5》做成中国风,那会是怎样一个世界?





© 2025-01-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