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印度的粮食并不掌握在印度的饥民手里,而是掌握在地主手里啊!
土地私有,被地主们掌握着,佃农要交租不是?
地主想使用Iphone,要开小汽车,要用56寸大彩电!
这些高科技类产品自己不能产,自然是拿粮食等农产品、矿产品以及一些初级加工品跟国外换啊!
民国的大佬爷干的不也是这事?
百姓吃不上饭,大佬爷在小洋楼里放在转盘机跳交谊舞呢!
印度粮食产量3亿吨左右,中国的粮食产量在6.6亿吨左右。平均算下来,印度人人均年粮食占有量是230kg左右,平均每天的粮食占有量是0.65kg左右,属于刚刚够吃的水平。如果再遇到什么水旱灾荒,就更麻烦。所以,除非你愿意相信中国人的饭量平均比印度人大2倍以上,这个原因就绝对不是出在粮食本身。
事实上,这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很多贫困地区的印度人是把粮食当做经济作物来种植的,而印度自己的粮食问题,实际上是可以通过进口更便宜的粮食来解决的。
从印度进出口的农产品上来看,印度主要出口的粮食作物是大米。由于印度地理位置好,而水稻种植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印度生产水稻是有优势的。而像小麦、玉米这样的农作物可以通过机械化种植的方式降低成本。印度则可以进口更便宜的农作物,给自己的国民吃。
根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印度共出口大米1100万吨,获得了37.8亿美元的外汇,计算可知当时每吨大米的出口价在340美元左右(近年来多次突破了400美元),而现在国际市场上玉米现货的价格是170~180多美元,小麦现货的价格是160美元。也就是说,印度出口一吨大米,可以买回来两吨多玉米和小麦。
前几年印度因为出口粮食太多,造成了国内的粮食短缺,印度政府决定紧急进口一批粮食时,他们优先选择的仍然是小麦而不是印度人习惯吃的大米。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小麦便宜。
中国自己的粮食是够吃的,但中国人还要吃肉。以猪肉为例,一头200斤左右的可以出栏的生猪,从小到大需要消耗500斤左右的饲料。去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近7亿头,换算一下就是能知道他们吃掉了3500亿斤的饲料,即1.75亿吨的饲料——而我国当下的粮食产量也只有6亿多吨。除了猪之外,牛、羊、鸡、鱼等等的养殖,全都需要饲料。此外,酒精等工业制品的生产同样需要粮食。
因此,可以这么说,未来印度人口越多,出口粮食的现象就会越严重。这虽然有违常识,但却是印度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办法。
PS:
集中回复几个问题:
1、印度目前出口的大米以优质大米为主,小麦与普通等级的大米是作为国内的主粮进行管制的。比如在2007年的时候,印度就一度限制了小麦和普通大米的出口,直到2011年才取消这一禁令。
2、印度小麦的出口和进口是不稳定的,但印度近年来的确是在大量进口小麦。而且,最关键的是,当印度国内发生粮食短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进口粮食品种就是小麦,而不是大米。
3、我所说的印度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的意思,并不是印度政府有计划地这样做,而是说从印度的大米具有比较优势。在同等品质下,印度的小麦生产升本是高于世界上的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因此印度只有在小麦比较丰产、价格下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口部分小麦。大多数时候,印度仍然是以进口小麦为主。(关于印度的小麦进口量,可以看看新闻)
PS2:
另外再说一句,中国进口粮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粮食储备。
对比一下中印的粮食储备粮,中印两国对于粮食安全的意识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印度给自己设定的国家粮食战略储备最低标准是2500万吨,大多数时候印度的粮食储备量在4000~6000万吨之间,而中国的粮食储备都是以亿吨为单位来计算的,比印度高出了不止一个层级。因此,中国比较善于利用国际粮价的波动,来进口一些粮食进行战略储备。
问题是:为什么印度在人均粮食产量只有中国一半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粮食净出口,而中国却要大量进口粮食?
首先,印度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多少?
现在的数据是总产量2.8亿吨,除以13亿人,人均粮食产量215kg。
这是什么概念?
即使人均215公斤粮食是入仓净粮产量(即完全无脱粒折净折干的损耗),但是贮、运、售的损耗和工业用粮、饲料用粮、粮食出口等等,消耗30%不算多吧?(中国仓贮损耗为8%,加强科学管理降低储粮损耗_图文_百度文库)人均消费就仅仅150公斤粮食了。
一般来说,维持生存的每天基础热量为1500大卡(成人,静卧,仅维持身体机能,无生长发育和伤病等异常情况),而对重体力劳动者而言每天3000大卡是基本保障。
而150公斤粮食仅提供每天1644大卡。
此外,一是热带地区排汗消暑等同样要消耗体能,总体并不比温带所消耗热量少;二是牛奶主要成分是水,而且以印度的牛奶总产量人均下来一天也不过300克,1.2盒纯牛奶而已,仅能提供148大卡热量。三是按联合国日均食物总热量数据,印度仅有2472大卡。
还有,即使最为高效、最乌托邦的分配方案也无法绝对平均。在经过包括地租、债务、税收、成本支出等等的分配和再分配之后,在“市场经济”下能够实现低于人均量2/3的人口不超过10%,低于人均量4/5的人口不超过30%就已经是相当公平合理的社会总体分配方案了。但是这就意味着印度9亿农民中有近9000万人均粮食消费仅100公斤,有超过2.5亿人均粮食消费仅120公斤!
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日均食物总热量3000大卡对脑力劳动者是肥胖的原因,对重体力劳动者而言却是基本保障。如果再考虑到重体力劳动者往往是最贫困者,印度日均食物总热量仅2472大卡的问题就更严重了。
为什么印度仍然能保持粮食净出口?
有几个数据值得关注:
1、印度人口现已超过13亿,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72%超过9亿人。
2、印度常年耕地面积为1.6~1.7亿公顷,人均耕地下降到了0.13公顷(即2亩),农均耕地2.8亩。
3、印度粮食单产折合亩产约110公斤,与中国1965年水平相当。(为防杠精,说明:此数据仅用于证明印度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
印度粮食总产量2.8亿吨、农业总产值3916.72亿美元除以印度农业人口9亿,每年农均粮食产量311公斤、农业收入435美元,均不到中国的30%。而且,中国农民没有地主来收地租,还有外出打工收入。所以,如果说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个严重的问题,印度已经不仅仅是个问题了……
即使以印度自已的贫困标准,2014年6月以印度央行前行长兰加拉詹(C. Rangarajan)为首的专家委员会提交的最低贫困线:农村地区每人每月972卢比、城市1407卢比,分别合每人每天32卢比和47卢比。按照Rangarajan的贫困线估算,2011-12年,贫困率为29.5%,贫困人口3.6299亿。按印度的人口比例,其中约有2.6亿农民。
另一方面,2016年11月国际大米价格(泰国100%B级大米曼谷离岸价)为每吨557美元。这意味着9亿的印度农民平均每天的粮食产量仅0.85公斤,农业产出价值仅相当于2.1公斤大米;其中2.6亿的印度贫困农民每天的农业产出价值仅相当于1公斤大米。
但是,印度贫困农民可以不用电、不购衣、不坐车、用河水、住草房,却必须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农具,必须缴纳地租,否则农业再生产就无法延续。
这解释了为什么印度人均粮食如此之少却还在出口粮食。
一方面是城市贫民根本没钱来购买充足的粮食,也出不了高价来购买粮食;另一方面无地和少地的贫困农民再饥饿也必须出售粮食来购买化肥、农药、种子、农具,缴纳地租。而且在没有政府强力干预的“市场经济”下,粮食收获季节极易出现季节性粮价下跌(参见叶圣陶的《粜米》),这就造成了在人均粮食占有量处于国民生存低限的同时,印度国内粮食市场却有大量低价“余粮”出现,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下当然就会出口国外卖高价了。
所以我赞同 @加州阳光彩条T恤 的观点:“印度出口是资本导向的,为了赚钱,单纯的就是为了赚钱,如果在印度国内能高价卖出去,他们就不出口了。”
百年以来,从亚、非到拉美,人均产粮仅200公斤上下,却在长期、持续、大量出口粮食的,仅仅印度一家。
结果就是:2017年国际饥饿指数(GHI)印度得分高达31.4,高于朝鲜的28.2(越高说明国内饥荒问题越严重);2016年,世界上中等或严重体重不足的儿童和青少年有9700万是印度人,占世界(1.92亿)一半以上。四十年中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人数增加了十倍
印度出口的每一公斤粮食后面,都有一双饥饿的眼睛。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建议大家买本书看看,印度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家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论饥荒》
多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
两个原因
一:印度人民普遍不吃肉。
对的,大多数人——包括部分穆斯林——都不吃肉,是“素食主义者”。当然素食主义者也包含不同层次,有的吃鸡蛋,有的不吃鸡蛋,有的吃鱼等等。但基本上来说,都不吃猪肉、穆斯林吃牛羊肉、印度教肉食者吃羊肉和鸡肉。
肉类消耗少的好处是:不用饲养大量家禽牲畜作为蛋白质来源,这样就减少了最重要的消耗“饲料”。
如中国2019/2020年蛋白豆粕的进口量大概为300万吨、玉米进口量约为700万吨,这都是用来做饲料的。
2018年中国进口大豆8803万吨,这基本上都是用来做油料和饲料的,当然油料加工后豆粕也是饲料。
2018年中国进口小麦286.4万吨,这部分小麦加工后约有1/4的麦麸会进入饲料环节。
当然我们也出口:
2018年中国稻米累计进口约308万吨,同比减少23.6%。而出口量达到214万吨,同比增加78.33%,达到2004年以来最高记录。说明中国的稻米成本优势逐渐凸显,在以前中国稻米因为种植成本较高一直出口乏力。
2018年中国马铃薯累计进口金额约为3亿美元,进口金额约为2.7亿美元,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中国出口马铃薯以鲜薯为主、进口以冷冻薯条为主。
但在主要饲料来源玉米方面,我们还是以进口为主:
2019年4月中国淀粉行业协会发布报告称,中国2019年玉米消费量将达到2.60亿吨,略微低于上年的2.62亿吨。2019年中国玉米的饲料用量将达到1.80亿吨,略高于2018年的1.78亿吨。2019年中国玉米进口量将会显著提高,因为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
为了满足需求,2018年中国玉米进口310.7万吨,同比增30.9%。出口1.1万吨,减86.9%。
同时替代品方面:
大麦:进口667.2万吨,同比减19.4%。出口87.9吨,增5.4%。
高粱:进口364.7万吨,同比减25.6%。出口4.0万吨,增19.3%。
玉米酒糟(DDGs):进口13.0万吨,同比减66.2%。
此外,木薯(主要是干木薯)进口453.0万吨,减38.4%。
小麦:进口286.4万吨,同比减32.1%。出口25.4万吨,增79.5%。
所以,印度人民不吃肉,所以减少了对粮食的消耗。
二:初级产品换取工业品是每个欠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
上图是印度对外出口产品和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主要构成。
从中可以看出:印度出口的最大项是矿产品,其次是化工产品,,然后是贵金属及制品,第四是纺织品及原料,而机电产品占比只有9.9%。
而在印度的进口中:
最大项仍然是矿产品——主要是石油,因为印度缺油,其次是机电产品,但机电产品中,从中国进口占到了50.2%的惊人比例。
意味着:
印度对全球出口了3246亿美元的商品,但进口了5120亿美元商品,其中机电产品占了18.7%,包括超过一半的机电产品是从中国进口的。
印度对中国出口了66.9亿美元的食品、饮料、烟草等,一股脑的被进口的中国机电品全拿走了......因为对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3.6亿美元、却进口了370亿美元。
还记得下面这张图么:
对,初中政治课本上用来描述发达国家如何剥削发展中国家的。
我们现在在右边了......而印度仍然在左边,虽然在努力往右走。
所以我们看到印度出口最多的仍然是初级产品。中国2018年机电产品在出口中的占比已经超过56%......而进口里最大的是集成电路(所以国家集中精力发展)、其次是石油、然后是农产品......
为何印度出口农产品、中国进口农产品,
还不是让你们都吃上肉啊!!!
现在在知乎上的年轻人很多都没有经历过正儿八经的计划经济时期,其实改革开放最初的几年,因为惯性,整个社会还是大部分属于计划经济,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粮食计划。只是由于包产到户之类的原因,那时维持人们生命发展的食物是足够了,但是中国全社会胖子还是不多的,我们国家事实上对居民的粮食计划一直维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上面这张粮票是1989年的,粮食计划供应的时代,每个人每月粮食的配额各个时期是不定的(灾荒年也供应不了那么多),但总的来看一个人一天需要一斤粮食,那时肉少油少蛋少奶少,所以费粮食,粮食计划后期,一般市民27斤,中学生以上32斤,重体力劳动52斤等等。中学生是长身体的年纪,所以国家给的粮食会比他们父母还多些。
粮食计划并不是一夜之间取消的,而是逐渐消失,你先是只能在国营粮站买粮食,然后可以在菜市场私人那里买到不需要粮票的粮食,再然后国营粮店慢慢退出市场,最后那段时期条件差的家庭还是可以在国营粮店买到陈米。事实上国营粮店几十年来给城市居民供应的都是陈米,因为粮站的储备粮是周转的,我忘了存几年,反正今年的新米入库,往年的陈米上市。后来私人粮贩卖米,都是当年的新米。
上面这本粮本的时间是1991年,粮票事实上被取消是在1995年,我们可以将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最后5年当作过渡期,那么1990年以前粮票的存在感还是很强的,大部分城市居民的大部分口粮应该还是来自国家对你的粮食计划。可以理解为我们国家从建国开始就比较缺少粮食,所以实行了对农民粮食的统购统销,对居民粮食供应的粮食计划供应的政策。我们这段时间的国内粮食产量是大大的不能满足人民对粮食的真实需求,我这里的真实需求就是敞开吃粮食,以及足够地吃依靠粮食养殖获得的肉类蛋类奶类鱼类等高质量的食物。
可以“单从粮食的角度出发,那个时期的中国部分类似今天的印度”(此处按评论建议修改过)。
此表格太长,只截取部分,之后到1970年为289公斤,1980年为327公斤,1984年达到392公斤。最新的数据,2018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472公斤。可以说整个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的历年人均粮食产量的平均水平也就是今天的印度的水平。那么就剩下粮食出口政策了,我找到一篇论文——《我国粮食对外贸易政策变迁与粮食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里面说:
其实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一些出国的朋友会在国外的商店购买中华烟和茅台酒带回中国,仅仅因为出口国外比在国内便宜。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是很低的,很难卖出去,但是我国又需要购买国外生产国内急需的各类设备和商品。购买外国商品首先需要外汇,外汇哪里来,只能用比国内更低甚至比国外更低的价钱去卖给国外,粮食、汽油、手表、自行车、香烟、好酒之类的商品,我们只能在国内消费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低价销往国外。其实原因之一就是——不计成本的出口换汇。
国外粮食是机械化作业,国内面朝黄土背朝天,价格上我们是竞争不过国外的,尤其是小麦之类规模化的作物。但是可能是当年全世界水稻的机械化水平不高,一些年数我国大米的价格和小麦面粉几乎一致,但是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是小麦面粉的2倍。国家会对大米出口,用卖大米的钱换取小麦面粉的进口,一斤粮食变两斤,而且都是细粮,在缺少粮食的年代,这样的出口何乐而不为?
有一篇论文《上海“文革”时期的粮油供应——兼论“国家管理”的“在位”》,里面提到了一段历史:
阳光之下没有新事,我认为印度和二十几年或几十年前的中国的境遇可能差不多,一方面国内人均粮食不够“敞开吃”,另一方面又缺少外汇。
今天我们大把的外汇储备,是因为我们有了比粮食更好的商品出口换汇,而不需要从牙齿缝省出粮食来。而印度人口和中国相当,粮食人均产量是中国的一半,但是外汇储备是中国的1/7呀。
印度粮食净出口的局面应该是出口换汇造成的,另外也不应排除利用净出口赚差价的行为,但改变不了净出口的命运。总的来说是和中国计划经济时期鼓励出口的理由差不多。
我们重温一则年代并不久远的新闻,它发布于2005年:
我们在十四年前还是被世界援助的缺少粮食的国家,今天,这盛世,如谁所愿?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
正文在前面已经结束,正文并没有提到印度,还是贴一个2年以前的回答,可以看到我对印度的态度。
这个问题可以做成模板,套上各种国际上令中国人疑惑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美国新冠感染人数超过800万,仍旧没有大规模做核酸检测,而中国因为青岛市的几个人感染,就要在3天时间内做完超过800万人的核酸检测?
再比如,为什么欧美国家同样深受毒品之害,却仍有很多地方推动大麻合法化,而中国却要对毒品零容忍?
说到底,就是因为中国的政府,那就是个爱“多事”的老妈子。老妈子做事,喋喋不休,唠唠叨叨,有时候还很霸道,但她总能把一些孩子的事情想得很周到,以至于平日里你总嫌她烦,可是当你背井离乡的时候,又会忽然明白,原来她的爱是那么的深沉 ,那么的润物细无声。
对于咱们的政府而言,题主你也好,各位答主也好,所有知乎人也好,总之全中国14亿人口,那都是国家的主人啊。既然是主人,当然要吃好喝好了,美国人牛肉吃起来不要钱一样,中国人凭什么不能向美国人看齐?印度就不同了,十几亿人,除了那一小撮高种姓之外,其他的人,算不算人都要打个问号,有点糠咽菜能活下去就行了——看上去是13亿人,实际上是13亿人在养活1亿人,多出12亿人的口粮拿去出口,怎么能不成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
但咱们的政府也很难啊。中国农业因为要养活中国6亿(虚数)农民,所以粮食生产的成本始终降不下来,国际粮食(主要是美国粮食)便宜,但又不能大量放开国际粮食,以免冲击国内农业。美国政府从WTO谈判,到现在的中美贸易摩擦,天天拿着中国开放粮食进口的事对中国施压,为了保障中国农民的利益,我们政府是软的硬的,要脸的不要脸的各种套路跟美国不断周旋。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避免再出现三年自然灾害的悲剧,还要避免打仗时被人卡脖子,又不得不保障18亿亩耕地的红线。国内各种建设又处处要地,政府还要顶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压力,保障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动。一个基本农田用地保护的事情,不知道摘了多少人的乌纱帽。
为了保障农民最基本的利益,让农民不成为失地农民,不重蹈历史上各王朝土地兼并的覆辙,国家还要牺牲农业产业利益,在各类压力下,保住农民土地权益不动摇,代价就是中国的农业集约化水平提升跟爬天梯一样慢,农业生产成本降不下来,效率提不上去。
可是老百姓要有更好的生活,肉类,奶制品,蔬菜,水果,水产等各类消费都要向世界顶级发达国家的水平看齐,国内产能跟不上,成本也高,又不得不进口,进口又不能过度冲击国内市场。
这就算了,为了环保,为了绿水青山,农业生产还不能跟生态用地争地,还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适当的退耕还林。
为了即不过度进口粮食,又稳住居民消费,降低粮食消费成本,同时保障农民利益,所以免去农业税的同时,还要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进行大规模的补贴。
中国人的饮食水平,要全面向欧美发达国家看齐,这意味着粮食消耗将是天量的规模,以至于欧美国家竟然放话出来说,中国人会把全世界吃空。
但我们的政府肯定不会因为外国政客骂中国,就不让中国人吃好喝好——同样都是人,凭什么你欧美国家大鱼大肉,让中国人来环保,来节约?
所以中国政府只能一面不断提高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一面搞农业走出去,大规模开展国际农业合作,解决中国老百姓的粮食供应。同时在粮食年年丰产的情况下,还要唠叨婆一样天天劝老百姓节约粮食,不要铺张浪费。
总之,中国的农业政策就像走钢丝一样,既要维持各方面的平衡,又要稳步向前,还要保住基本盘不动摇。
但绝大多数国家,其实跟印度差不多,政府就管资本家利益,压根不需要管底层的死活,无非就是底层的几张选票让人有点顾忌,需要注意点吃相罢了——毕竟也就中国还讲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啊。
比如说买办们,天天巴不得中国全面放开粮食进口,哪管你国内农民的死活?
你说这些买办的能量可以大到什么程度?
我跟你说,如果中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这些买办就是妥妥的国家主人,他们说要开放,政府屁话都没有,一句自由贸易就能把政府呛吐血。
所以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一句话。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什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生活上看,那就是西方人民有的美好生活,中国人民也得有;以后西方人民没有的美好生活,中国人民也得有。
再从饮食上看,怎么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内部问题,我们要吃好,吃多好,也是我们内部问题。至于我们吃好了,外国人还能不能吃好,那关我们屁事?你们又没有加入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大家庭。
这样的逻辑,不仅仅是在农业上,在各类问题上也都是如此。
比如新冠。
死十万美国人,二十万美国人,还是一百万美国人,中国政府从不像某些国家一样大做文章。特朗普吹牛逼说美国是全世界核算检测数量最多的国家时,美国累计检测次数才1580万。那时候中国就默默的给武汉在做了一千多万人次的全员核酸检测,也没拿出来显摆。
再比如环保治理。
全世界主要国家都是沙进人退,只有中国是人进沙退。三北防护林搞了几十年,中国啥时候像美国一样,满世界的拿出来吹了?要比植树造林的规模,中国屠榜起来,比高铁的屠榜规模还夸张。就这样,国内媒体拿着环保的事情喷政府的时候,中央政府啥时候辩解过,回避过问题?
中国就这样,默默做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人民,让历史去检验。
当然,上面的话也是有些绝对的。
比如中国其实还是非常注意履行国际责任的。
只是不大包大揽,不打肿脸充胖子,讲量力而行罢了(虽然曾经也幼稚过)。
好比粮食问题。
中国虽然是粮食进口大国,但是中国在农业技术援助上,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比如杂交水稻到非洲地区的推广。
大家可以去网上搜一下相关资料,看看中国在非洲建设的那些粮食工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一直坚信只要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是一样的,那啥政治啊,意识形态啊啥的,都可以暂时放在一边,求同存异嘛。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你愿意合作,咱们就一起互利共赢,啥都好说。
但你要自己作死,那中国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的事关我屁事。
比如粮食问题上的印度,饿死多少贱民,人家自己政府都不在意,我们只管努力让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好就行了。
比如新冠问题,中国累计向美国出口了超过350亿个口罩了,但美国自己作死,中国不黑也不看,关我屁事。
所以总结这个回答就是。
因为咱们中国人民有个既当爹又当妈的模范家长啊!
虽然眼下还不是地球村里最富的家,但是有奔头啊!
热带人代谢率低,加上吃肉少呗。
从头看到底,每篇都是“正能量”。请问,到底审计仓库的是正能量,还是烧仓库的是正能量?你们的立场是站在审计部门那边的,还是站在弄虚作假者那边?
何来大量进口之说?2018还是2019年,全国粮食产量6亿吨左右,进口粮食0.16亿吨?大量?大在哪里?中国每年浪费多少粮食你知道吗?酒类,副食品消耗多少粮食你知道吗?很多农民种地收粮食根本不卖,就自己吃,然后喂家禽,羊,牛。为什么进口粮食?国家收购农民粮食的价格是进口粮食价格的1.5倍,某种意义上,不是国家在进口,是商人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从而进口缅甸,泰国,越南的粮食。据说缅甸大米运到江浙沪,成本差不多3000元/吨,比同等质量国产大米便宜太多了,口感比双季稻好吃多了!说东北大米好吃的,苏北人笑了,说苏北大米好吃的,苏南人笑了,说武育粳好吃的,黄金米笑了。黄金米好吃是好吃,1200元/500g的稻种,比一般品种低30%的产量,长虫喷胡椒粉等等,造成了高达30元/500g的售价。日本米没吃过,但是东北大米,缅甸大米,泰国大米,泰国香米都吃过,性价比还是泰国香米高,黄金米太贵,且产量有限。国家储备粮有多少?那是机密,但是公开的粮仓数据,统计结果大概有6亿吨以上,不种地也够吃几年。
/////////////////////////////////////////割一下//////////////////////////////////////
评论说南方大米不好吃??黑人问号脸!
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特殊年代,南方大面积种植双季稻,甚至三季稻,对,就是魔兽里面专门和小号过不去的那位。到目前为止,我所知道的,皖南,浙江还有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双季稻很难吃。苏南地区农民大多数农民都有稳定的工作,种地的收入可有可无,所以现在苏南地区基本上种地都是自己吃(大地主除外,不知道他们种啥品种,应该是粳米,籼米就是双季稻之类),既然自己吃,那为什么不种好点的品种呢?1200/500g的我家也种过2年,太好吃了,为什么种2年?稻种和其他人家杂交了,口味变了,然后种了几年黄金软米,但是可能土质不同,没有黄金村的好吃,最近几年都是买的稻种,具体品种不知道。农民不卖米,超市里面只能卖苏北大米,说实话,大部分苏北大米口感一般,但也有例如射阳等地种植武育粳。
泰国香米,我第一次是在杭州文二路的金饭碗吃的,回家之后买过,不好吃,像双季稻。
后来在亲戚家里吃过,和金饭碗的口感相似,比超市卖的好吃多了。
再说五常大米,比普通苏北大米好吃,和正宗武育粳差不多,稍微好吃点,但是比正宗黄金软米口感差,实话实说
在《帝国时代3》里,大部分民族生产农民靠的是食物,只有两个国家例外,一个是荷兰,他们生产农民靠的是黄金,另一个就是印度,他们生产农民靠的是木头。
由此可见,除了人均谷物消费略高于中国,人均牛奶消费远高于中国(但还是远低于美俄,主要因为中国人太不爱喝牛奶了),其他消费都是远远低于中国。印度人实在太好养活了,消费的食物很少,怪不得《帝国时代3》里生产农民只需要木头。
而肉类、鸡蛋、酒类、水产(养殖)都需要消耗一定的粮食。猪肉大概5:1,牛肉3.6:1,羊肉(还要饲草)2.7:1,鸡鸭等禽肉2.8:1。(回答里有人提供数据为:鸡的料肉比2:1,白羽鸡的料肉比1.6-1.8:1,猪大概在2.6-3:1。大型养殖场能在2.4-2.8:1)
以猪肉为例,2017年全球猪肉产量为11103.4万吨,猪肉消费量为11058.8万吨,略低于全球的总产量。而中国(指的是中国大陆)去年的猪肉消费量约为5487万吨,约占全球猪肉消费量的49.6%。
也就是说料肉比5:1的话,理论上中国人吃的猪肉相当于“消耗”了2.892亿吨粮食。而按照海关公开的信息,201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158亿斤(约6.58亿吨),也就是说生产猪肉消耗的粮食接近一半(43%)的国产粮食(按照回答中2.6—3.0:1,大型养殖场2.4-2.8:1,取中间值2.6:1就是1.43亿吨粮食,相当于消耗了21.7%的国产粮食)。而中国2018年中国进口的谷物及谷物粉达到了2046.9万吨,进口的大豆达到了8803.1万吨,合计进口的粮食总量达到了1.085亿吨,当然这里的进口粮食不全是养猪(据说大豆压榨豆油剩下的豆渣可以用来喂猪的),但确实可以抵消一部分养殖禽畜对于粮食的消耗。
而2018年中国自产的和进口的粮食总量达到了7.665亿吨,按照14亿人口平分人均接近0.55吨——1095斤,一个人一年口粮上面图表显示了只有152公斤,也就是304斤,一天8两多一点。可见剩下的700多公斤粮食是用来养猪,养鸡,养牛,养羊、酿酒、榨油、工业酒精等其他用处。
另外中国人均很高的蔬菜消耗,也进一步压缩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而印度几乎不吃肉,也很少吃蔬菜。吃蔬菜少,更多的耕地可以用来种植粮食;吃肉少,更少的粮食被“消耗”,而且印度人大部分是印度教不能吃牛肉,甚至不能吃包括猪肉、鸡肉等在内的任何肉类。
印度穆斯林就更不吃猪肉了,主要消耗牛肉,鸡肉和一部分羊肉,所以印度本来就只有中国1/10的肉类消费,以牛肉、羊肉,以及粮食交换比比较低的鸡肉为主,鸡肉就更加节省粮食了。如《摔跤吧爸爸》里,爸爸为了让女儿们有力气,他就是去找的鸡肉贩子买鸡肉,然后逼迫女儿们吃,那鸡贩子戴着小白帽,一看就知道是穆斯林。估计印度的肉类消费主要就是国内穆斯林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