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袁崇焕为什么必须死? 第1页

     

user avatar   jackma-24-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提条件,崇祯不是傻逼,也不是神经病,袁崇焕从被崇祯启用再到下狱,最后被杀,一直都是有迹可循的。


我个人看来,袁崇焕被杀主要有三点因素:1、专权擅杀;2、己巳之变指挥不当;3、关宁军私兵化倾向。


先说最初启用的时候,什么五年复辽之类的大话就不提了。作为一个天启朝就在一线直面过后金军兵锋的将领,明末兵员什么素质,能打什么仗,跟后金军战斗力对比,袁崇焕应该是比庙堂之上90%的人清楚得多,但是他还是敢讲,说明他头确实不是一般的铁。换个角度,一个有责任感的臣子,讲话可以不那么尖锐,但是面对兵家生死之道,国之社稷,怎么能章口就莱?


随后袁崇焕狮子大开口:【顷之,帝出,即奏言:“东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辞难。但五年内,户部转军饷,工部给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须中外事事相应,方克有济。”帝为饬四部臣,如其言。崇焕又言:“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帝起立倾听,谕之曰:“卿无疑虑,朕自有主持。”大学士刘鸿训等请收还之臣、桂尚方剑,以赐崇焕,假之便宜。帝悉从之,赐崇焕酒馔而出。崇焕以前此熊廷弼、孙承宗皆为人排构,不得竟其志,上言:“……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以任而勿贰,信而勿疑?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陛下爱臣知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帝。】


【关外大将四五人,事多掣肘。后定设二人,以梅镇宁远,大寿仍驻锦州,至是梅将解任,崇焕请合宁、锦为一镇,大寿仍驻锦州,加中军副将何可刚都督佥事,代梅驻宁远,而移蓟镇率教于关门,关内外止设二大将。……帝可之,崇焕遂留镇宁远。自肃既死,崇焕请停巡抚。及登莱巡抚孙国桢免,崇焕又请罢不设。帝亦报可】


总之,就是向崇祯提出了任上的军事、财政、人事权,并请求皇帝约束朝廷之上的舆论,收回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宝剑以达到独尊的地位,而崇祯全部答应。之后,又向崇祯要求镇将改制,并把镇将全部换上自己的亲信,将关外以及重镇登莱的大权全部揽于一身。往前推六百年,五代十国时,这种行为应该算是把准备谋反写在脸上。对于崇祯来说,他已经做到了一个帝国能给一个将领的一切,这份信任难得,但也并不是白给,是要看到回报的。对于袁崇焕来说,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回报崇祯的信任,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抗击后金效果。现在的袁崇焕既手握大权,又制辽东兵马,就如同在钢丝上行走,本应如履薄冰,小心行事,却谁又料到他偏偏不懂这个道理,上来就砍了毛文龙。


这个事情就很骇人听闻了。虽然这种事情袁崇焕已经不是第一次干,当年在孙承宗手下的时候,就已经不经程序杀过人【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当时孙承宗把他叼了一顿,将此事压了下来。没想到数年后积习不改,铸下大错。诛杀毛文龙时那一句【你道本部院只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朝廷的将首!】将袁崇焕此时的得意与跋扈显露无疑。


为什么说是大错?首先,未经程序,擅杀边镇大将。要知道,袁崇焕最后下狱论死,也是崇祯给了他程序正义走过三法司审判的。毛文龙虽跋扈难制,贪饷冒功,但这些并不是袁崇焕直接杀掉他的理由,他可以绑了毛文龙送回京师审判,但是不能就地格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袁崇焕的擅杀,让崇祯也心惊胆战。史载【帝骤闻,意殊骇】刚听到这个消息把不到二十岁的崇祯差点吓尿。这个事件代表着一个符号,一个目无君上,胆大妄为的袁崇焕的形象,开始在崇祯心里留下种子,待日后遇到其他种种,就会生根发芽。更何况这种生杀大权,是应当掌握在皇帝手中的,现在袁崇焕代为专断行使,怎能不让崇祯内心产生想法,触及龙之逆鳞,就难免日后遭到反噬,这也是导致袁崇焕之死的第一个因素。


不过这时候的崇祯还不是日后那个动辄换相杀将的崇祯,他选择了隐忍。(崇祯内心OS:我能怎么办?人都死了,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啊!)【念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俄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在这里,可以看成是崇祯已将袁崇焕当成有罪之人,没有动他且继续优抚,就是决定在用人之际给袁崇焕一个机会让其戴罪立功,而一旦再次行差踏错,所得到的惩罚将更甚。所以,在袁崇焕在己巳之变中再次铸下大错的时候,崇祯也就没有再给他机会。


己巳之变中袁崇焕和其所指挥的关宁军的表现,是导致袁崇焕最后定罪处死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城市可以被围,而有些不能。后金围了宁远、围了锦州,你袁崇焕可以借城死守,哪怕城里被打的稀烂,只要守住就是大功一件。而有些城市是不允许像这样沦陷于战火的,因为这里是一个帝国的首都,是整个国家的象征,城里的人不是巡抚、总督,而是皇帝。从京城官僚利益集团的角度来说,袁崇焕没有积极与后金军作战,放任后金军直抵京城,期间后金军烧杀抢掠,破坏了他们占据的大量庄园和土地,给他们的财产造成了巨额损失。在官僚利益集团看来,如果袁崇焕不能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那么就应该被换掉,至于换掉之后皇帝怎么处置,袁崇焕是死是活,就与他们无关了。从平民百姓的角度来说,习惯了太平日子的普通百姓,突然面对穷凶极恶的后金军的刀锋,家破人亡,自然是难以接受的。【日俄战争期间,俄国海参崴分舰队突然出现在东京湾,被吓尿的民众用石头砸了日本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上村中将家的所有玻璃,称其“露探提督”。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奇袭轰炸东京,山本五十六诚惶诚恐地向天皇谢罪,军令部之前所有反对中途岛作战计划的声音也都烟消云散】。


从崇祯个人角度来说,一是袁崇焕辽东练兵一年半载,军费每年数百万,容忍其斩帅市米,却不仅没有捷报频传,反而是狼烟四起,后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这也标志着崇祯光复辽东幻想的彻底破灭。二是袁崇焕在此期间的作为,让崇祯看清其指挥能力之低下:情报不明,让敌人在蓟州城从你跟前溜走;主次不分,之后不仅不从后面追击,守卫京师,反而去管什么河西务的粮仓;部署不当,授权给你指挥勤王军,你却把军队分散部署到各地。搞了半天,最后还是在天启朝的那一套,坚城大炮,只不过把宁锦换成了京师。我一直认为,如果当时袁崇焕能够及时守住顺义、通州防线,不让后金军接近京城,那么哪怕周边数个重镇被后金攻陷劫掠,袁崇焕也最多也就是被罢官、下狱,很有可能不会处死,甚至在其后辽东或者西北农民军造反形势危急的时候,还有机会像孙传庭一样重新启用。


最关键的第三点是关宁军的私兵化倾向。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后,其麾下的祖大寿不顾京师的安危,直接带领关宁军离开尚在后金军蹂躏下的京城撤回山海关,直到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方才将其召回【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乃归命】。


如果说前两点决定了袁崇焕有没有罪,那么第三点就决定了袁崇焕会不会死。当一只驻扎在最关键地区的强兵不是效忠于皇帝而是效忠于某个将领(哪怕并非是将领自己的意愿),那么这位将领的命运也就此决定了。


袁崇焕虽然命运早已决定,但是他依然享受到了他不曾给予毛文龙的程序正义,三法司的审判持续了将近九个月。在此期间,有人情愿愿意代其死去,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应。相反的,御史的奏疏使袁崇焕案卷入了党争,有人指控袁崇焕作为边将勾结近臣。这就很要命了,特别是像崇祯这种敏感的人,刚刚经历了毛文龙被杀和关宁军出走,很容易的就联想到其中的危险性。


现在我们回头看来,袁崇焕之死,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不仅辜负了崇祯的信任,并且不断触及封建王权中最敏感的部分,殊不知古往今来,人臣之祸,起于操权,而速祸之权,莫重于制兵,现在袁崇焕这两者都齐活了,又不知进退,安能有相全之理?至于他的判决书中所陈的【种种罪恶】,则更像是崇祯对他辜负信任、志大才疏的一种批评。所以崇祯为了维护皇权选择杀袁崇焕,为了泄愤(托付不效,辜负其信任)选择了凌迟处死。


所以袁崇焕最大的悲剧是能力不足而面对的是皇太极这一当世枭雄,而他身后的国家,也没有在他仅有的判断正确之时给予足够的支持(积极主动的战略进攻,需要战术思想先进、装备精良、麾下指挥官勇猛主动、兵员素质高,而明朝末期不可能具备)。所以在旁人看来,他与皇太极军政外交的较量,无一不处于下风。


对整个明朝的大形势,袁崇焕的死更多的是一个信号,意味着皇帝不再那么无条件的信任某个人,崇祯更多地将展现出其刚愎自用、刻薄寡恩、急功近利的一面。于是在西北农民军起义帝国开始腹背受敌的时候,无论是卢象升、孙传庭或者洪承畴,都身不由己。晚明的大变局,已经不是个人努力可以挽回的,更多的应当考虑历史的走向。所以一个袁崇焕,他的死或生,是不能改变明朝的命运的。


辽东之败,甚至明朝之亡,是因为整个帝国二百年来所积累的种种弊病,放在世界剧烈变革的大形势之下,已经积重难返,与世界潮流格格不入了。要想国祚延续,所要做的变革,无异于重新建立一个国家,那么这就不是什么一两个忠臣良将可以做到的了。就如同【万历十五年】最后说的那般:【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所以袁崇焕的故事也就只能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是为一个王朝末年失败的总记录。


user avatar   jiang-yue-3-10-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是必死的,袁是否是促进民族融合的促进者这个是两说的。

有人说袁是无辜的,首都圈被后金入寇劫掠不是他的错,就算有错也罪不至死。并拿出了美军机闯入我们领空,也没看见负责人被处罚的。

首先他就弄错了,辽东集团的任务是抵抗后金集团的入侵,这个大家没意见吧。你实时掌握敌对势力的动向,这个是基本的吧,哪怕你有延迟。几万人的军事行动这可不是几个人说走就走的事情。你也要后知后觉。但是整个辽东集团在前期完全是失措的。接着就是在救援首都时,击伤友军满桂将军。

拿到现在来说跟美军建立岛链来围堵中国一样,岛链他首要目的就是堵中国,再接着就是预警。就跟辽东集团对后金的职责一样。结果中国舰队大部分主力竟然绕过岛链,跑到美国本土进行游行甚至还跑到DC附近玩BBQ。岛链防御军队后知后觉,跑回来还把另一个军区长官打伤了。卖军事物资给中国,把阿拉斯加军区司令枪毙了,忽悠DC说把中国按的死死的,大批军费投给了他们。就是这样给政府交代的吗。

这个能不上军事法庭判刑吗。

说白了袁要么是居心叵测,要么是无能说大话。造成这么大的后果自己不认了,难道还要皇帝封官赏爵吗。


user avatar   du-qing-feng-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启七年,袁崇焕进京去见皇上,当时皇上已经换上了崇祯皇帝,考虑到袁崇焕在两年前宁远大捷中顶住了女真人的东扩,成为了帝国柱石级的人物,于是没多久就被朝廷提拔重用。

崇祯皇帝给了袁崇焕位极人臣的各种殊荣,让他带着尚方宝剑蟒袍玉带去辽东,加封太子太保,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蟒袍玉带是什么东西?

在明朝,这玩意是臣子里最牛逼最酷的打扮,你们去看三宝太监,他就戴着那玩意。

袁崇焕什么人啊,他心里明白朝廷的问题在哪。

财政面临崩溃,国家只能向农民征税,他当过地方官,知道朝廷向农民收一两银子,落实到农民那里就是10两,也知道本来灾情就严重,加税无疑是火上浇油,但是不加税分分钟就崩溃,加了税可能再苟几天。

如果大家玩过类似《全面战争》,《文明》类的游戏,多多少少能体会这种困局。

不过袁崇焕到了东北二话没说,先把毛文龙给杀了。

那问题来了,这个毛文龙是谁?

我们得把这个说清楚,这也是整个袁崇焕案的关键。当时他是东江镇总兵,这个“东江镇”是毛文龙自己发明的,他呆的那个地方叫“皮岛”。

皮岛是毛文龙的地盘,大家可以看看地图,正好对后金形成一个夹击状态,事实上袁崇焕的成名之战,宁远大捷,后金后来为啥不打了回去了,就是因为这个皮岛上的毛文龙部队冲出来抄了后金大本营,后金赶紧撤了。

这个道理上讲,这个岛对后金形成“爆菊”之势,只要后金敢出去搞事,他们就可以去搞后金,那问题来了,后金为啥不去先把他灭了呢?

灭不动嘛,毛文龙在岛上,那个岛距离陆地十来公里,后金尽管不是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民族,但是下海这种事想想都虚,所以一直也没打下来。

就这样,毛文龙一直干到了总兵一职,总兵是个啥东东呢?

差不多兵区司令一职吧,手底下也有个几万精兵悍将。

但是这个毛文龙武夫出身,性格非常不和谐,基本跟谁都处不来,而且跟旁边的朝鲜从事不法生意,把朝廷给他的赏赐去朝鲜换当地土特产什么的。这让他的领导们非常反感,但是一般大家都知道轻重,知道皮岛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一直忍着这哥们。

直到袁崇焕上台,他带着皇上给他的尚方宝剑到了东北后,忍了一段时间毛文龙,终于没忍住把他给办了。

《明史》中对袁崇焕非常够意思,说毛文龙是个坏逼,所以袁崇焕一时冲动,把他给杀了,毕竟手里有尚方宝剑。

这里就有一个大问题,尚方宝剑真能不需要向皇上请示,就砍军区司令一级的大员吗?

如果你觉得可以,那是电视剧看多了。

官场一般都有一套它自己的逻辑,不方便说,但是大家都懂。

比如皇帝一般体恤老臣,觉得老人家行走不便,赏赐老臣“紫禁城骑马”,真的是平时骑马上班嘛?当然不是了,给根棍子,让拄着,意思是这根棍子就是马,皇上已经表达了怜悯了,懂了就得了,别得寸进尺还想骑马。

这个尚方宝剑也一样,是皇帝表达对臣子的信任的,说你有打破常规的权力,但是你真的打破常规了,那就是找死,有点像你去别人家做客,人家说你就当这是自己家,你真当是自己家,到处翻?肯定不是嘛。这就叫潜规则。

明朝近三百年,仅此一例,你就知道这个潜规则绝不是我编的。而且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毛文龙也是有尚方宝剑的。

袁崇焕懂不懂这个?当然懂了,他是文举人出身,这一套非常熟。那为啥他发这个疯呢?

个中原因非常复杂了,很多学者靠着考证这个每年还能领到工资,作者说一个我认为能自圆其说的逻辑。

袁崇焕其实非常明白,大明根本没法跟天生战斗民族女真人硬拼消耗,原因嘛,我们前文说的,没钱嘛,如果战事持续做大,到时候肯定是情况越来越恶劣,所以只有一个办法,拖死女真人。怎么拖?

道理不复杂,就问一个问题就明白了,在努尔哈赤之前几百年,女真人一直都是明朝在东北看门的,怎么突然就暴走了?

对,随机出了组织天才,把大家组织了起来,拧成一股绳,顿时牛逼了。那是不是等这个组织天才死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一般是这样,北方少数民族严重依赖天才型组织高手,99%的时候散的一盘,但是等到出了天才,迅速就能被组织起来,一般有两个折腾方向。

要不往西走,一直能打到德国那一带,要不就往中原方向进发,但是中原王朝有长城嘛,还有层层关隘,历史上的“九边”、“六镇”、唐朝的各种节度使,都是防这伙人的。如果在组织天才带领下他们都没法突破北方关隘,那基本再也不会有可能了。

而且少数民族有个明显的毛病,没有明确的继承关系,往往老可汗死了之后几个儿子和权臣各种闹,迅速就分崩离析了,比如元朝,成吉思汗留下一堆蒙古帝国,迅速就都崩溃了,

知道了这些,就知道为什么宋朝人说“胡虏无百年之运”,“百年”差不多正好三代人,没有制度保障,顶多三代人就崩了。

所以袁崇焕当时有个想法,他想跟后金议和,不打了,选一个成本最低的办法,慢慢耗,等女真人自然消亡,就跟绝大部分北方战斗民族发生的事那样。

事实上这件事他想了很久,早在宁远战役中,他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去后金,开始考虑议和的事。

其实后来的史学家一致认为大明当时最应该的做的事,就是议和,先不打了,然后专心解决民生问题,解决了民生,就解决了农民起义的土壤,国内先安定下来,然后再慢慢收拾东北乱局,最好能搞个三反五反,整顿下吏治。

打仗绝对是“钱老虎”,孙承宗去东北修堡垒,训练了十来万关宁军,跟后金一仗没打,每年东北耗资600万两白银,三年1800万两。

两线作战兵力分散倒是小事,财政根本扛不住,不给士兵发钱,朝廷军队战斗力基本是负的,到处抢老百姓,而且不断的哗变,这谁能吃得消?

而且明朝对善于野战的女真人并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是修城墙,摆大炮,一直在那里维持重兵集团死耗,《明朝那些事》里经常听说的“关宁铁骑”,其实战力非常成谜,而且关宁铁骑这个词本身出自清朝人写的文章,《明史》里并没有提到,至于战绩,乏善可陈,表现远远不如戚家军什么的。

等到袁崇焕这次到达东北,此时努尔哈赤已经死了,他儿子皇太极上位,比较少见的是,女真人内部没有发生内讧,而且这个皇太极也是个牛逼人,依旧能约束得住他们女真诸部。

袁崇焕想议和,那就得先杀毛文龙。问题是为啥这么干?

主要有两点:

他要跟后金和谈,毛文龙是否能同意?铁定不同意啊,如果真的不打了,毛文龙占领的那块地就没意义了,没啥作用还花朝廷的银子,很快就被裁撤了,毛文龙肯定会百般阻拦。

而且毛文龙曾经骗努尔哈赤要和谈,人家来和谈了,他把使者给绑到北京凌迟了,可见这个毛文龙对和谈这事没啥兴趣。

其次,由于毛文龙不服管,明朝东北军区就出现了政出多门,比如袁崇焕正在和谈,毛文龙跑去杠了下后金,后金会怀疑袁崇焕的诚意,自然没法合作,和谈大计也就进行不下去,所以一定要干掉毛文龙。

干掉毛文龙这事有个过程,先来文的,朝廷上很多文官向皇上上折子要裁撤毛文龙的军区,不过皇帝死活不同意。袁崇焕也跑去毛文龙的地盘上软磨硬泡让毛文龙服从指挥,没想到毛文龙根本不理会。

那没招了,软的不行来硬的。有天袁崇焕装作去毛文龙的皮岛劳军,突然就把毛文龙绑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读了毛文龙的罪状,毛文龙还没来得及狡辩,就被杀了。

袁崇焕随后向朝廷上书,说皇上吉祥,毛文龙那是个不听话的坏逼,我已经替您把他宰了,不用谢。

皇上能怎么办?把袁崇焕抓起来?东北的事怎么办?所以崇祯随后表示:那啥,杀就杀了,你好好上班,争取早日灭了建奴。

袁崇焕看皇上没责怪还挺高兴,准备继续跟后金谈判,随后天塌下来了,咋了?

后金绕道蒙古偷袭了北京城。

我们知道,后金崛起后西藏的喇嘛跑到东北和后金搞联欢,要求进步,从那以后,女真人就和喇嘛教结盟,一起修理蒙古,皇太极迅速拿下了一大堆蒙古的地盘。

打下蒙古之后,一直找机会绕过山海关去中原内地去打劫一把,可中原不好过啊,别忘了,还有个毛文龙。现在终于毛文龙被杀了,皇太极不再有后顾之忧,在蒙古人的带路下,从山间小道跑到蓟门那一带,守城明军没有防备,一天就被满蒙联军给攻陷了。

随后满蒙联军一直打到北京城下,在北京周围大肆劫掠,袁崇焕赶紧带着一万关宁军回防北京,到了北京城下的时候,向皇帝请求关宁军入城防守。

崇祯皇帝没同意他入城,明摆着嘛,北京城的城墙又厚又高,需要三百年后的攻城榴弹炮才能炸开,城里守军足够,根本不需要他进城防守,他提这种要求本身就暴露了他消极避战,皇上已经不高兴了。

随后在跟后金军作战过程中,明朝大将满桂被人射了一箭,回到营房之后把箭取下来发现竟然是关宁军的箭,大家肯定纳闷了,怎么还能看出来箭是谁射的?

其实从秦朝开始,我国很多时候就采用“记名制”,也就是刀剑是谁铸的,什么单位,都随手刻在兵器上,有点像现在软件公司写代码,需要标志哪段代码是谁写的,将来出了问题好追责。从箭上的标志可以看出这批箭都是给关宁军用的。

这件事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皇帝终于怒了。

袁崇焕被下了大狱。大家可能要问了,这有点夸张了吧,杀毛文龙这事皇帝后来也认了,女真人跑北京城下是从蓟门打进来的,又不是从山海关进来的,射满桂这事就更扯了,箭是关宁军的,完全有可能有人栽赃啊,怎么就把袁崇焕给抓了?

随后后金军在北京城附近烧杀掳掠,抢够了,而且明朝各地勤王部队都赶来了,包括那个著名的明朝女将军秦良玉也带着部队正在赶过来,后金的部队达到了战略目的,而且有可能被合围,赶紧撤了,这下把袁崇焕丢在北京城了。

袁崇焕被移交明朝司法部门,审了八个月,结合各方口供,得出来的结论如下,以下是原文,如果大家不想看,直接跳过,后文有解释: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大意是:袁崇焕令人失望,让搞的事没搞定,欺瞒皇上,而且把朝廷物资给后金,为了议和把毛文龙给杀了,让敌人跑到北京城下,而且带着喇嘛进了城。

其实说的很清楚了,根本没提满桂被射了一箭那事,满桂被射那箭其实是在心理上让崇祯彻底对袁崇焕失望了,判决结果说的全是袁崇焕切切实实干过得事,为了求和杀了毛文龙,导致后金失去后顾之忧,长驱直入打到北京城下。

这里有一点很奇怪,女真人又不是从山海关进来,山海关和宁远才是袁崇焕防区嘛,为啥说他要负责呢?

这个其实也正常,从唐朝开始,为了防止地方官把自己地盘上的坏事赶到其他地方就完事了,朝廷都有“负责到底”的规则,包括后来清朝广西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军辗转流窜,跑江苏去了,广西军事头脑向荣一直跟着到了南京城下,最后死在了那里,袁崇焕地盘上的匪患,跑北京去了,袁崇焕当然得负责了。

而且他之前为了跟后金议和,免费送了后金一些物资表示友好,现在把这事提上来了,尤其是议和没议成,擅自杀了军区司令以及输送物资这事就说不过去了。

还有一条罪名,说是他带着喇嘛潜入北京,这一点学术界争论很厉害,因为袁崇焕就算信教,接受灌顶入了藏传佛教,随时带着上师仁波切给自己灌鸡汤,按理说罪不至死嘛,这怎么算罪名呢?

所以吧,这几个喇嘛肯定不是“心灵导师”那么简单,最靠谱的说法认为,这几个喇嘛应该是作为独立第三方过来代表皇太极议和的,因为之前在东北,袁崇焕私自和皇太极勾勾搭搭,中间传信的也是喇嘛,在朝廷眼里又犯了私自议和的毛病。

就这样,袁崇焕因为板上钉钉的罪行被判处凌迟,事实上他犯的那几条罪行随便一条都得被凌迟,最终被剐了三千多刀。

此外还有一个恶果他没看到,这也是这些年有人翻案,说毛文龙被高估了,他的战斗力没那么强,一直在欺骗朝廷,拜托,毛文龙死后,他手底下的几个骨干都投靠了大清,立下不世战功,成了后来大清建国后的三个铁帽子异姓王,也就是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这些人在明朝内部基本没人能敌,毛文龙的队伍都是这些人,再说毛文龙被高估,我就不知道该说啥了。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朝廷给袁崇焕定的罪,没有一条是编的,也没有一条不是杀头重罪,至于以往说的皇太极实施反间计,那纯粹是扯淡,是后来清朝编《明史》,为了给袁崇焕开脱编了个低级段子,没有哪篇严肃的文章会提那件事。

那为啥编明史的人要替袁崇焕开脱呢?

这个也非常诡异,袁崇焕被杀的时候,整个明朝基本上没人替他惋惜,说他就是一秦侩,现世现报,清朝初年的那些书里也是这观点。但是到了编明史,得定下来基调,啥基调呢?

袁崇焕不能是坏人啊,他跟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过招的,而且顶住了清朝两大先人东扩,太LOW了不合适,但是也不能抹黑崇祯。

大家可能不知道,满清的合法性就在于替崇祯复仇。

清朝的江山不是从明朝来的,是从李自成那里来的,清朝皇帝要去给朱元璋扫墓的,所以又改了改,改成个悲情人物,加入了那段“反间计”,想体现崇祯也不是坏人,只是有点萌蠢。

到了民国,要驱除鞑虏嘛,所以树起了民国三大IP,岳飞、袁崇焕、文天祥,这三人都是古代抵抗北方异族入侵的英雄,所以非常适合反清以及随后的抗日,岳飞是蒋委员长的最爱,国军教育基层,“打死不投降,党国文天祥”,还有袁崇焕,被梁启超一顿夸,一下子上升到民族英雄了,再后来金庸搞通俗文学,一顿夸,基本就是现在的型。

文末准备一句话概括下,毛文龙是真冤,袁崇焕道义上冤,毕竟他是尽心尽力干活的,活没干好,落那么个下场,不过摊上那个大时代,个人命运为时代做了注脚,毕竟大厦将倾,个人跟蝼蚁似的,命运基本是随机的。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崇焕怎么就必须死了,他明明是自己作死作的……

你这问题就好像问一个在楼顶跑酷摔下楼摔死的人为什么必须死…

答案只有一个,找死找多了总会找到的。


user avatar   tiao-wang-tian-qio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一个时间节点的三种情状对比下:


五年平辽口号提出大致是1628年。

后金攻略察哈尔科尔沁诸部也是自1628年始。

1628年起后金统治区,包括东部蒙古在内又陷入了大饥荒。


一般而言没有东蒙古作为晋冀的侧翼掩护,倘若该地不被后金笼络收服,则辽西的堡垒推进群理论上讲,可以做到逐步封锁并困死后金。

那么反过来,只要后金还有点政治头脑,笼络联姻蒙古则是战略的必然选择。

笼络就必须给真金实银的好处,然而后金自己本身就陷入灾荒,那么选择南下抢一波博取盟友欢心,并缓解自身危机也更是理所应当。

这种状况下朝廷还在争论该不该给蒙古好处,怎么给,扯皮到最后就是发展成秋后总决算,算成袁崇焕个人市米资盗的罪状。

皇帝作为最高领导,也是最大的扯皮者之一,他不写罪己诏承认错误,抛出个托付不效,那么责任只能是下面具体办事人员的苦逼背锅。

以明末低下的体制容错率,办实事必然要出岔错,出错则最高领导必然甩锅,更别提崇祯还是一个集急功近利刻薄寡恩于一体的君主,所以袁崇焕必须得死。不仅仅是一死,还得千刀万剐以证明皇帝的英明。

=====================================================


另外别再争论东江毛文龙有甚作用了。袁崇焕蓟西挡不住后金好歹是辽东各地明军加起来才10万人,他手头机动部队广义计算才2万多,不过是对手的三分之一,只能依托堡垒做重点防御。

丁卯之役后金放了3,000兵阻止东江上岸袭扰,结果拥有1~2万战兵的毛文龙一枪不发。游击?牵制?笑话。


———————————————————

———————————————————

再追加一则木匠该不该杀的提问。

袁下狱后有司株连,莫名其妙逮了个木匠,屈打成招说他是袁派遣私通后金的奸细。一个李姓锦衣卫下去调查,如实回报嫌疑人无罪。

奈何天子不信,换个刘姓锦衣卫上马,一番酷刑下木匠画押,并被大辟。姓刘的因此升官,李则被降职。同僚替他不值,他倒是挺豁达,説我不以人命当升官的资本。后在闯王围攻京师一役中拒绝反水,以身殉朱。

即便争议袁之是非,这木匠难道活该被砍头不成。他崇祯但凡有点自知之明,都喊不出内外群臣误了他这种自欺欺人的鬼话。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捅的娄子太大了。相当于把天捅破一个窟窿。

对于崇祯来说,人家是要当圣明天子的人,己巳之变一爆发崇祯在历史上最好的评价也就是嘉靖水平了。

对于东林党来说,袁崇焕这个前阉党居然一口咬定斩帅是和钱龙锡商量过的,简直就是一个灭世妖星,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对于反东林党来说,袁崇焕一口咬定了钱龙锡正是东林党天大的窟窿,赶紧杀了他就能把东林党案子坐实。

对于武将来说,袁崇焕瞎指挥让自己跑来跑去又累又饿,军队被后金打散自己都是险死还生,人民被屠戮,自己背负剽掠的恶名,堂堂一总兵还被他私刑杀死。这种妖孽活着除了恶心人还有什么用?

对于孙承宗来说,毛文龙柔顺听话奋力进取,符合自己平辽的心愿,袁崇焕阿附阉党属于叛徒整天明里暗里骂自己窝囊不通军事,肺都气炸。在兵临城下的时候皇帝还夺自己权去宠幸这种妖臣,简直可恨。

对于百姓来说,本来一年给几钱银子支援辽东已经是不堪重负,这次居然还打到北京来了让自己担惊受怕大半年,事后又要加税,又不敢跟后金野战,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种废物留有何用?

国人皆曰可杀,此之谓也。 @皇兄之剑


user avatar   zui-jian-kuang-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鉴于鄙人原先糟糕的文笔,以及许多朋友的反映,鄙人特作此短篇,以方便各位朋友理解。

贬袁抬毛或是贬袁抬别人,都是饭圈历史的表现,也就是历史被人饭圈化了的结果。

饭圈理解不了可以理解为粉圈,也就是追星族。

他们不会去管这个人到底如何,他们只相信自己圈子里所传播的,也会大力向他人安利自己圈子里传播的东西。

不管这东西是否正确。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明星粉丝怎么个产生法,他们也大概是怎么样的产生法。

所以,他们的这些行为就很好理解了,相信大家稍稍了解一点227事件就可以理解了。

以上。

以下为原答案。


看这个问题看到很多回了,正巧也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来答一下吧。

事先声明,我已经把大部分水平低的袁崇焕粉黑和毛文龙粉黑给拉黑了,所以如果还有漏网之鱼,还请赶紧过来认证哈(・ω< )★

首先,要明白一点。所谓的袁黑毛粉,袁粉毛黑都是有源头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源自一个地方、接受一个思想后出来的人。他们出来后,会继续传播他们的思想,最终达成他们的某些目的。

这就类似于传教,所以就会有“不遗余力地贬低”和“不遗余力地去抬高”等宣扬正教、排斥异教的行为。

其次,这些人的水平很低。

如果看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言论的,基本就都可以拉黑了:

1、毛文龙是打游击的;
2、袁崇焕是要卖国的;
3、毛文龙有牵制作用的。

关于游击战和毛文龙,我之前写了两篇文章,虽然很烂,但应该也能解释得清楚一点。

啊,我不是说所有的粉黑都是水平低的啊,只是我拉黑的水平都是低的,而且都是在这个领域活跃的人。他们的奇葩言论如下(意思如此):

1、大炮是不能上城墙的;
2、铁道游击队不是破坏铁路的;
3、补给是马匹的补充。

他们大多会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只要看得仔细一点、问的多一点,就可以暴露他们的无知和没有常识。

而且他们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可是会在两天内让你消息99+的、超有时间的、一直用言语攻击意图让你口吐芬芳之后把你举报封杀的恶徒。

至于我是说谁嘛,看我之前在这方面的回答下的评论就可以知道了。

最后,一个历史人物如何,要看他在当时和现在的评价。

不要觉得你可以比当时的人看得更清楚,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他们留下来的只言片语。

也不要觉得你可以比那些专家知道得更多,因为他们确实是凭借着他们的贡献而坐在那个位置上的。

更不要觉得自己是多厉害的、掌握了真理的人,因为一个人所能接触的东西是很少的。

所以才要学习,才要多看,才要多问。

要回答历史,不仅要知道史料,还要知道科学知识,更要知道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

鄙人不才,农民出身,商人家庭,两年PLA,历史学学生。稍稍可以解释点战术、战略的问题,也略懂一些历史知识。

但鄙人毕竟才疏学浅,如有错误,不管是曾经、还是今后,希望各位不吝赐教。鄙人一定不矜不伐,洗耳恭听。

啊,对了,还有一件事。

我之所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我感兴趣,以后也许也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所以需要在现在好好地学习。因此——

希望前来讨论的,可以同我一起,做一个愿意学习的人。


user avatar   xuan-tong-56-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鉴于鄙人原先糟糕的文笔,以及许多朋友的反映,鄙人特作此短篇,以方便各位朋友理解。

贬袁抬毛或是贬袁抬别人,都是饭圈历史的表现,也就是历史被人饭圈化了的结果。

饭圈理解不了可以理解为粉圈,也就是追星族。

他们不会去管这个人到底如何,他们只相信自己圈子里所传播的,也会大力向他人安利自己圈子里传播的东西。

不管这东西是否正确。

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明星粉丝怎么个产生法,他们也大概是怎么样的产生法。

所以,他们的这些行为就很好理解了,相信大家稍稍了解一点227事件就可以理解了。

以上。

以下为原答案。


看这个问题看到很多回了,正巧也整理得差不多了,就来答一下吧。

事先声明,我已经把大部分水平低的袁崇焕粉黑和毛文龙粉黑给拉黑了,所以如果还有漏网之鱼,还请赶紧过来认证哈(・ω< )★

首先,要明白一点。所谓的袁黑毛粉,袁粉毛黑都是有源头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源自一个地方、接受一个思想后出来的人。他们出来后,会继续传播他们的思想,最终达成他们的某些目的。

这就类似于传教,所以就会有“不遗余力地贬低”和“不遗余力地去抬高”等宣扬正教、排斥异教的行为。

其次,这些人的水平很低。

如果看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言论的,基本就都可以拉黑了:

1、毛文龙是打游击的;
2、袁崇焕是要卖国的;
3、毛文龙有牵制作用的。

关于游击战和毛文龙,我之前写了两篇文章,虽然很烂,但应该也能解释得清楚一点。

啊,我不是说所有的粉黑都是水平低的啊,只是我拉黑的水平都是低的,而且都是在这个领域活跃的人。他们的奇葩言论如下(意思如此):

1、大炮是不能上城墙的;
2、铁道游击队不是破坏铁路的;
3、补给是马匹的补充。

他们大多会用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只要看得仔细一点、问的多一点,就可以暴露他们的无知和没有常识。

而且他们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可是会在两天内让你消息99+的、超有时间的、一直用言语攻击意图让你口吐芬芳之后把你举报封杀的恶徒。

至于我是说谁嘛,看我之前在这方面的回答下的评论就可以知道了。

最后,一个历史人物如何,要看他在当时和现在的评价。

不要觉得你可以比当时的人看得更清楚,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他们留下来的只言片语。

也不要觉得你可以比那些专家知道得更多,因为他们确实是凭借着他们的贡献而坐在那个位置上的。

更不要觉得自己是多厉害的、掌握了真理的人,因为一个人所能接触的东西是很少的。

所以才要学习,才要多看,才要多问。

要回答历史,不仅要知道史料,还要知道科学知识,更要知道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

鄙人不才,农民出身,商人家庭,两年PLA,历史学学生。稍稍可以解释点战术、战略的问题,也略懂一些历史知识。

但鄙人毕竟才疏学浅,如有错误,不管是曾经、还是今后,希望各位不吝赐教。鄙人一定不矜不伐,洗耳恭听。

啊,对了,还有一件事。

我之所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我感兴趣,以后也许也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所以需要在现在好好地学习。因此——

希望前来讨论的,可以同我一起,做一个愿意学习的人。


user avatar   yun-xi-83-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崇焕想不想带兵进北京,其实明朝政府非常清楚: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崇焕自招云:“遣散援兵,以为京城内溃,不意尚守得定。”即是言而寸斩有余矣。


user avatar   outpi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袁崇焕想不想带兵进北京,其实明朝政府非常清楚: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崇焕自招云:“遣散援兵,以为京城内溃,不意尚守得定。”即是言而寸斩有余矣。




     

相关话题

  我国应不应该拍摄《扬州十日》的电影? 
  如何看待《大明风华》一部历史题材剧的台词如此接地气? 
  读明史时,哪些人物或事件让你印象深刻? 
  明朝前期是否曾有过接管漠北草原的机会,无论以何种方式? 
  rizhuhou写了个帖子,拉黑了我,是不是怕我揭穿他的谎言? 
  松锦之战,皇太极为什么敢和明军决战? 
  明朝真的像《明史》写的那样不堪吗? 
  如何看待明英宗朱祁镇杀了于谦这件事? 
  为什么这么多人给魏忠贤“正名”? 
  明朝以前中国无辣椒? 

前一个讨论
抗战后期还在中国负隅顽抗的日军战败情况如何,生活有多窘迫?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10系列海外包装?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