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许多法制节目会把作案过程分析那么具体,而只用最后几分钟讲法律惩戒?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要发挥法律对潜在犯罪的阻遏作用,需要考虑两个维度:

一是惩罚的严厉程度,二是惩罚的不可避免

比如,要想减少酒后驾车行为,一方面要将醉驾通过危险驾驶罪名入刑,在驾照科目一考试中加以强调,让民众明白会面临怎样的惩罚;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对酒驾的检查执法力度,避免因为公众普遍感觉查得不严而产生侥幸心理。

对于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来看,一方面要发挥彰显法律威严,劝退潜在犯罪者的宣传作用,一方面也要兼顾受众喜好,维持收视率,那么在「惩罚的严厉程度」和「惩罚的不可避免」这两点上自然容易着墨于后者。

一来,后者故事性更强,比分析犯罪的竞合、犯罪的加重情节、数罪并罚中刑期的计算、累犯等特殊情形等等更具吸引力(毕竟能把这些讲得生动直观的,除了罗翔老师之外其他人还真不一定行,而且作为央视或者卫视法律节目,有的时候也不方便敞开来抖机灵);

二来,用更多的时间强调罪名的严重程度,其实边际收益未必高。对于普通人来说,知道干什么会被关起来,已经足够劝退了,至于关五年还是七年,其实相对不容易在感官上造成很强的差异,受众也就是听个数,继续大谈特谈未必会产生太大的改变。

再说了,要是真的要通过强调惩罚的严厉程度,过于细致地描绘牢狱生活的可怕、死刑执行的细节,那社会导向还要不要了?毕竟我们还是要讲监狱对人的改造效果、兼顾不同年龄的受众情况,真吓坏小朋友留下童年阴影怎么办==

综上,法制节目的这种安排,其实是为了达到阻遏犯罪所采取的理性选择。




  

相关话题

  你如何看待印度男子在湖南株洲在公共场合猥亵兼职女大学生,仅行政拘留15天? 
  如何看待男子趁前女友熟睡翻开其眼皮,用人脸识别转走 15 万余元? 
  为什么在法定证据制度中明确规定在证明力上男子证言高于女子证言? 
  腾讯视频起诉抖音侵权《扫黑风暴》索赔 1 亿,法院已立案,该案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侵犯著作权怎样界定? 
  高育良为什么会被判18年? 
  如果一个13岁的未成年用枪支在公共场合射杀15个人,不知悔改,会不会判死刑? 
  什么是「汉德公式」? 
  最近这么多社会问题发生,这个社会怎么了? 
  如何看待焦作 17 岁男生出手解救被猥亵少女受伤,还手后被以「涉嫌故意伤害」批捕羁押? 
  为什么法院要收取诉讼费而不像公安一样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 

前一个讨论
如果今年高考写关于疫情作文,人人都会写,我如何能写出新意,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
下一个讨论
部分付费内容网站/软件设置最低充值门槛,要求最低充值50元或最低充值会员1个月,是否违法?





© 2025-02-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