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美国医生看一个病人要半个小时左右,而中国医生五分钟就能看一个? 第2页

        

user avatar   soviet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和一个加拿大医生聊过,她说她接诊每15分钟45加元。

就是来个病人,她询问情况判断病情出解决方案,差不多15分钟就结束,45加元进账。15分钟不够,就拖到30分钟,问点其它的聊点闲话什么的,交流详细情况稳定病人情绪嘛,谁也没法说什么,30分钟后90加元进账户。一不小心进了31分钟?叮!再来45加元!

病人满意,纷纷表示这个医生态度友善,问诊仔细,认真负责;

医生开心,一个病人就挣了135,如果换成3个病人每人45,累还不说,多干多出错啊。

什么叫发达国家啊?

至于这钱从哪里来?谁在乎!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到这个,我可不累了啊。


在国内也可以和医生好好唠唠的。

比如三甲医院比较偏门科的特需专家号。反正我进去愣和大夫聊了十五分钟,确实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大夫还很和蔼地看着我,等我提问。

比如社区医院的大夫。看起来工作日能闲出病来,碰上一个病人,那架势能比三个北京出租车司机。就看你有多少功夫。

上面是不多花钱的。

私立医院大夫态度可好可好呢。想来想去就四个字:宾至如归。而且私立医院大夫不仅仅是态度和蔼,外表也非常有亲善力。

就是拿到账单的时候,需要把嘴巴合上。


三甲医院的住院部,也分。

有的偏门科室,那可真的啥服务都可贴心了。碰到过护士端尿洗手洗脚剪指甲的。把我这么大个人搞得面红耳赤,愣尿不出来。

看看护理费,那简直了,感觉比打发叫花子还便宜。

就这样,同病房还有因为嫌贵,第二天办出院的。


user avatar   nel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不应该拿美国医院和中国医院比。

很多美国人可能一年到头去不了一次医院(hospital)。需要去医院的一般都有专家refer或者需要住院。

大部分美国人看病都是在本地诊所(clinic)。换算到中国就是我们的社区卫生中心、妇幼保健院这些地方。只不过美国诊所配备的是正规的医护、医疗设备和检验设备。

诊所有大有小。大的几十个医生,小的只有一两个医生。根据人口密度诊所的不同,资源可以调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分散病患。

国外是比中国人少,但同时这种有病先在自家门口解决的方法也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负荷。

中国其实也有一些这样的“门诊”,平时打针吃药都没问题。但因为医生资历和医疗设备都没法和三甲医院比,人生病了还是要跑医院。

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医疗资源的下放和重新分配组合。

特别是在乡镇、在农村,需要建立专业的配套设施完备的诊所,需要尽职尽责的医生。否则一生病就要穿越大半个省城,路上的成本、病患的痛苦、家人的付出都太大了。

医疗资源分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user avatar   cheng-cai-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在瑞士读博士的时候,也经常跟导师看门诊。每周一次,每次6个病人左右。要看上教授的门诊,大概需要三到六个月前就开始预约,因此看教授门诊对病人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

到了门诊那天,很多病人都精心打扮、穿着,很多人还带着鲜花和自己做的蛋糕来送给教授。到了预约时间,先在等待间等候,环境很舒服,有咖啡、有杂志,秘书会问些简单情况。开始问诊,先要寒暄一下,Bonjour、salute,你气色真不错之类的,后面再详细的询问病史、例行检查,病人想说多久就多久,我坐在傍边学习,还有个计费卡,每15分钟80瑞郎(和美金差不多),看完了还要拥抱、再见。一上午就看六个病人,气氛融洽,每个病人都满意。

回国后第一次看门诊是在普通外科,一打开电脑我吓傻了,我的天呐,七、八十个号,这怎么可能看得完啊。第一个病人进来,我例行问候,检查之前先洗手消毒,把听诊器捂暖和,详细询问、检查、处置,大概花了半个小时,病人还挺满意的,第二个病人也如此。一个小时后开始看第三个号,结果外面炸锅了,病人都不满意等候时间太长,一个病人开始骂骂咧咧“个斑马的,会不会看病啊,不会看病就滚回去,隔壁医生已经看到十五号了,尼玛这边才叫三号,老子要等到明天!”

一看外面走廊都挤满了人,群情汹涌,没办法,只好简化流程,加快进度。一个月以后,我已经彻底适应了这种转变,嘴巴上问病史,一只手去摸包块,一只手开检查,这个病人没看完下个病人就进来,三到五分钟处理一个病人,就这种快速看法,一上午忙到没有上一次厕所、没有喝一口水,也没有完成上午的号。到月底工资单一看,一上午挣了几十块钱吧。


user avatar   yan-ma-ma-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美国经常跑医院的我,应该还能回答一下。

不会真有人以为美国医生看病看半小时吧?

如果第一次去就诊,基本流程如下:

先来个护士给我量体重,血压,心跳啥的。然后在屋里等,这时候可能十分钟已经过去了。

接着再来个医生助理进来问我啥症状,各种检查,详细记录。这个医生助理还做不了医生,书读得不够多,起码要再在医学院读个三年才能毕业做医生那种,所以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半吊子,但他们确实为医生分担了不少工作。等医生助理检查完我,可能十分钟二十分钟又过去了。

接着漫长等待,真正的医生姗姗来迟,通常边走边翻看着我的病历,然后问些问题,再给我检查一下,告诉了我解决方案。这个过程也就5-10分钟。

后面又是医生助理进来,告诉我会给我配什么药,回家怎么修养等等。

后期看病的流程:

治病过程中遇到点啥问题,打电话发邮件,通常回复的不是医生助理就是护士。在下一次见医生前,会有多次化验指导,或者病情跟踪,这都是护士和医生助理完成的。就不像中国,化验了一下就拿着单子冲去找医生看看了。要治病过程中化验指标恶化了,病情加重了,医生助理会告知医生,这时候医生会打电话给我,具体问问情况,然后给个解决方案。

据我观察,美国的医院诊所,医生并不多,但护士和医生助理很多,特别是医生助理和医护助理这几年在美国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部分的基础工作,医护助理们都能扛掉,医生更像是最后判案的那个人。


user avatar   luo-ma-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wanda-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michael-4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打游戏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因为太缺医生,美国一州允许新冠阳性医护继续工作,对此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百万大V医生林小清为「甩锅」助理致歉,称「我有病,已经成瘾了」? 
  怎么追普外会音乐的男医生啊啊啊? 
  40岁不让当主刀该怎么办? 
  怎样看待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女医生杨文医生被一男子割喉杀害,抢救无效去世? 
  大型手术前医生会吿知病人家属手术成功率是多少吗? 
  为什么护士很少跟医生谈恋爱? 
  在当今世界,为什么父母总让他们的孩子成为医生? 
  非医学专业怎样才能进医院工作? 
  两男子拒戴口罩闯医院打医生,医护人员如何切身保护自己? 

前一个讨论
我经常怀疑家人害我,特别是父母,饭菜可能下毒,故意针对我,凡事要经过自己做才放心,是不是有精神病?
下一个讨论
如果学生对老师说你不给我及格我就跳楼,结果学生没及格跳楼了,老师要负责任吗?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