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丽新世界》和《1984》中你会选择活在哪本书里呢? 第1页

  

user avatar   corbicu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选《1984》,原因就不说了。你信不信现在很多人看《美丽新世界》,会觉得其中那个社会有不少方面挺好的,没毛病。


user avatar   wang-yu-26-91-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俩本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靠利维坦人为的把选项拿走。

1984里不让你看莎士比亚是用铁拳揍你,把书烧咯。

美丽新世界里是靠打针吃药,基因改造,让你天生排斥莎士比亚。

说的都是利维坦限制人类自由这回事。

娱乐至死这本书把你们带偏了,开始关心起电视文化来了。


你要问我去哪,我肯定去美丽新世界,1984谁受得了啊,不打针不吃药,坐那就是跟你唠。

天天上课鬼才干,我选嗦麻小药丸。

感官电影嗨翻天,上班摸鱼不扣钱。

妹妹的腿似春水,姐姐细腰乐无边。

睡完一个换一个,美丽世界在人间。


天天有妹子谁看莎士比亚啊。


说点正经的,你实在不愿意,假设你的自由意志战胜了你的基因结果,这也是有可能的,最后会怎么样。

你就会被流放到岛上,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其他有意思的流放人一起做科学研究。

或者加入总委员会一步登天。

这是什么美丽乌托邦。

和1984比起来这是真人间天堂好么,你去1984干啥,喝杜松子酒么。

有些人不需要自由,自由的确会带来很多人不想承受的负面效果,对于很多人来说,自由是枷锁,他们需要鞭策,被领导,被指示,爱上老大哥,不然就活不下去。

那就给想要自由的人自由,反正这种人是少数,不会对其他人造成什么破坏。

我认为美丽新世界真正想要探讨的问题在于,我们能为自由付出什么代价,我们又能为幸福付出什么代价。

以下剧透,没看过的建议去看书,这本书很有意思。







第四秘书出去,带来三个穿绿色制服的男侍从。伯纳德被拖出去的时候还在大哭大嚷。
“让人以为他要被割喉似的。”门关上的时候,总管说,“但是如果他还有点儿理智的话,就会理解对他的惩罚实际上是一种奖赏。他被送到一个岛上去。也就是说,他去的那个地方,能够碰到世界各地最有意思的人。那儿所有的人都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个体的自我意识太强,不适应社会生活,他们对正统不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每一个人,用一句话说,都是个人物呢。我都要妒忌你了,华生先生。”
赫姆霍尔兹笑了:“那么为什么你自己没有在哪个岛上呢?”
“因为,我最后更愿意现在这样。”总管回答,“当时我有两个选择:要么被送到岛上去,在那我可以继续进行纯粹的科学研究,要么加入总管委员会,有望在合适的时候接替总管职位。我选择了这个,放弃了科学。”他沉默了一下,补充道,“有的时候,我为放弃了科学感到惋惜。幸福是一个苛刻的主人——尤其是他人的幸福。如果一个人没有进行毫无疑问接受一切的条件设置,幸福就是一个比真理还难伺候的主人。”他叹了口气,又不说话了,但一会儿又用轻快的语气说,“是呀,责任就是责任。一个人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意愿。我对真理感兴趣,我喜欢科学。但真理是一种威胁,科学危害社会。科学是危险和惠益并存。它给我们带来了历史上最稳定的平衡。相比之下,中国的动荡不安让人绝望。即使是最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也没有我们这么稳定。我再说一遍,这是因为科学。但是我们不能让科学破坏自己的成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谨慎限制科学研究的范围——我为什么差点儿被送到岛上去的原因。我们不能让科学来解决所有问题,只让它解决当下最迫切的问题。其他一切探索都要坚决遏制。”他停了一下接着说,“读一读过去我主福帝时代的人们写的有关科学进步的东西,真让人好奇。他们似乎认为科学可以不顾其他一切,无止境地发展下去。知识是最高的‘善’,真理具有最高的价值,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从属的。确实,即使是那个时候,思想也在变化。我主福帝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把重点从真理转向舒适和幸福。大规模生产要求进行这种转变。普世幸福让社会的车轮稳定运转,但是真与美无法做到这一点。当然,只要群众夺取了政治权力,那么幸福就比真与美更加重要。然而尽管如此,科学研究仍然不受限制。人们仍然可以讨论真与美,好像它们是最高的善。直到九年战争时期,这个论调才完全改变。炭疽病菌炸弹在你周围爆炸的时候,真呀美呀还有知识呀,有什么用呢?自那以后,我们坚持对一切进行控制。这对寻求真理当然无益,但对寻求幸福大有好处。人不能不劳而获,获得幸福必须付出代价。你正在为之付出代价,华生先生——因为你恰巧对美太感兴趣,你要为之付出代价。我对真理感兴趣,我也付出了代价。”
野蛮人打破长时间的沉默,他说:“但是你并没有去岛上。”
总管微微一笑。“那就是我付出的代价。选择为幸福服务,其他人的幸福——不是我的。幸运的是,”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世界上这样的岛很多。没有这些岛屿,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想,可能得让你们进入死亡室了。顺便问一句,华生先生,你喜欢热带气候吗?马克萨斯群岛,还是萨摩亚群岛?或是哪个更令人振奋的地方?”
赫姆霍尔兹从充气椅子里站起来。“我可能喜欢一个气候糟糕得更彻底的地方。”他回答,“我认为,在气候不好的地方,才能写出更好的东西,比方说风大,暴风雨多……”
总管点头表示批准。“我喜欢你这种精神,华生先生,我真的非常喜欢。尽管从官方立场来说,我并不赞同。”他笑了笑,“福克兰群岛怎么样?”



还有这段:

阿尔法完全可以融入社会,但唯一的条件是你要让他们干阿尔法干的工作。只有埃普西隆才可能做出埃普西隆式的牺牲,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认为这是牺牲,这是最便当的方法。他们的条件设置为他们铺下了生存的道路,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命中注定如此。即使换瓶以后,他们还是在瓶子里——一个看不见的瓶子,瓶子里满是对婴儿和胚胎时期的固恋。当然,我们每一个人,”总管边沉思边说,“都生活在瓶子里。如果我们碰巧是个阿尔法,我们的瓶子相对来说就非常大。如果我们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就会感到非常痛苦。

user avatar   xiuqua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俩其实都还行


毕竟老大哥也不会

仅仅因为人力满了 而逼迫人民造反 再全歼起义军

仅仅因为版图不够圆润 而发动世界大战

仅仅因为想走某个国策 就让各种人物反复去世

仅仅为了一个头衔 就暗杀掉一个古老家族的户口本

仅仅为了一个妹子的属性 就反复抢劫同一个村落几百次


老大哥人家顶多窝里横一横

算啥呢

人民虽然不怎么体面

但好歹都还活着 不是吗


user avatar   shi-ji-zhi-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以为这小破答案没人看。。。在这里梳理一下《1984》的情节吧。

当时英国伦敦被极权政府控制(很显然不是现实中躺平等死的样子),极权政府的首脑是个叫“老大哥”的人,人民在暗示和逼迫下崇拜他。

政府采用计划经济,人民缺衣少食,战争频发(体现乔治奥威尔对计划经济的偏见)。

政府到处架设摄像头,来监控人民的生活。人民不被允许有朋友、爱人,不允许有私人的生活。

更糟糕的是,政府篡改了所有的历史书,人民不知道自由民主社会的美好。

小说以温斯顿展开,温斯顿是个普通的技工,在工厂工作。他的生活平淡且枯燥,他唯二关心的人是他的上司奥勃良和一个女技工裘利亚。

他认为上司奥勃良持重,是个人性尚存的好人,因此信任他。

而他与裘利亚的关系更是简单,裘利亚想要一个男人,他想要一个女人,两人在彼此需要的时候相遇,于是结合在一起,仅此而已。

温斯顿曾经从事过篡改文书的工作,这使他得以了解过往的历史,也激起了他反抗政府的心思。

温斯顿决定开始反抗政府,并拉裘利亚和奥勃良入伙,奥勃良背叛了他,他其实根本不了解他的上司。

温斯顿和裘利亚被送到101审讯室,他们被分开来,各自经历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审讯。温斯顿最后在经受一个叫做“老鼠轮子”的刑罚时,意志彻底被摧毁了。

所谓“老鼠轮子”,其实就是把关着老鼠的笼子的开口对着一个人的脸,让老鼠来啃食这个人的脸。

温斯顿最害怕的就是老鼠,所以他经受不住,精神崩溃,彻底放弃了反抗的心思。

更糟糕的是,害怕老鼠这件事,温斯顿只告诉过裘利亚。

温斯顿和裘利亚被放走了,小说的结尾,在他们相望却形同路人的冷漠中结束。

《1984》只是一个架空虚设的世界,里面的政府体制完全没有可行性。即便真的能塑造一个人人自危,互相监视的社会,统治这个社会的成本会令政府完全难以承受:想要消灭温斯顿裘利亚两人的反抗倾向都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想要消灭整个社会的反抗倾向需要耗费多少成本?

但是这部反乌托邦小说仍然具有非凡的价值。毕竟:多一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1984》也成为了国际政治晴雨表:

斯诺登棱镜门事件后,《1984》在亚马逊上销量暴涨7000%

2017,特朗普上台后压制媒体声音,《1984》销量增长9500%

至于《美丽新世界》,我记得我高中时候读过,现在唯一记得的,只剩下“草坪上自由“玩耍”的 7、8岁儿童”了,再看看现在孑然一身的自己,涕泪沾襟。(狗头)

内容很多都是我以前上课做的笔记,卑微汉语言文学生总是有很多笔记的 。

——————————————————————

没有人选择《1984》吗?

《1984》中,政府强制禁书,篡改历史。《美丽新世界》中,书籍就放在那里,没有人愿意阅读。

《1984》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权利被独裁者剥夺。《美丽新世界》中,我们被海量的信息淹没。

《1984》中,人们因为受禁锢而失去自由。《美丽新世界》中,人们因享乐而丧失自由。

《1984》中,真相被隐瞒。《美丽新世界》中,真相被琐事掩盖。

有人说,我愿意“娱乐至死”,活在《美丽新世界》里。

但我依然选择《1984》,因为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拱手放弃了自由,在这样的世界中,我看不到希望。

而《1984》中,无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多么严密,也会有像主人公“温斯顿”和“裘丽亚”那样觉醒了的人。

极权政府的统治成本越来越高,因为人们总会在压迫中反抗。自由民主终将到来。

乔治·奥威尔所勾勒的世界,反映的是现实中的苏联。苏联崩溃了,小说里的极权政府也会一样。

《1984》中,我看到了希望,《美丽新世界》中,我看不到希望。

更糟糕的是:你不觉得《美丽新世界》,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现实了么?


user avatar   zhan-si-q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必须选择的话,我选“美丽新世界”。

《1984》中的世界,统治者是在用极端的“恶”来统治人民,人民生活在明显的黑暗统治中,受制于痛苦,且人人自知——这是一个会有“天下苦秦久已”的社会,因此才会有主人公那样的反抗者存在,所以这个社会是有自下而上变革的需求的。

而《美丽新世界》中,统治者是在用极端的“爱”来统治人民的——他竭尽所能让人们过上美好而富足的日子,“温水煮蛙”一样地禁锢人们的思想。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愿意冲破思想禁锢的人是很少的,主人公那样的个体也是由于从小生活在旧世界,思想上没有受新世界的太多约束,才能够认清现实、反抗现实。所以这个社会是自上而下完全统一的,人民群众完全沉醉在虚假的幸福中,没有反抗的欲望。

从长远来看,前者在政权的稳定性上必然是动荡不安的,因为它无法从根本上遏制人们的反抗势力,一轮又一轮的斗争必定会把统治者拖入镇压斗阵的陷阱里,逐渐被放血致死。而后者则构建了一个稳定且持续运作的系统,人民“安居乐业”,不会有斗争。

一句话:《1984》虽然眼下很黑暗,但是未来可期,《美丽新世界》虽然眼下完美无瑕,但是没有未来。


但是!霸特!!作为一个个体,一个最多只有100多年可活的个体,你是愿意活在一个持续动荡、生活极度压抑的世界里,还是愿意活在一个虽然虚假繁荣,但是每天可以放纵享乐、终了一生的世界?

我想多数人的选择都是后者。

我们宁愿被剥夺斗争的权利,也不要放弃幸福和快乐;我们宁愿被“温水煮蛙”一样的慢慢熬死,也不愿直接投身于火海,无法安享晚年。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取决于我是哪个阶层。正如愿意穿越到哪里要取决于穿到哪个阶层。


user avatar   shangyewei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脱碳甲醛

自己百度吧,复制过来的就是不规范引用,我全删了


user avatar   jia-ming-z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作为物理研究工作者起码应该给这个哲学思潮泛滥做下说明或者定义




  

相关话题

  为什么我不欣赏《挪威的森林》? 
  为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豆瓣评分不是特别高? 
  为什么有些人看了《1984》《动物庄园》《我们》《美丽新世界》《V字仇杀队》就觉得自己独立思考了? 
  如何评价乔治·奥威尔《1984》? 
  为什么说《百年孤独》是独一无二的? 
  《哈利·波特》里谁的死亡让你觉得只是作者的恶意? 
  为什么我认为反乌托邦故事都一个套路? 
  有什么无产阶级文学、左翼文学作品推荐? 
  为什么说小仲马在文学声誉上大大超过大仲马? 
  你为什么喜欢拉美文学?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征服的情况?
下一个讨论
印度单日新增新冠确诊人数超 34 万,此次疫情将如何发展?出路是什么?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