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评价《月亮与六便士》?我看完甚至有点恶心? 第1页

  

user avatar   yi-nuo-5-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嗯?恶心?要不吐完再读一遍?哈哈~




《月亮与六便士》对于诸如理想、自由、艺术等理念的表达超出人们能够舒适接受的范围,毛姆用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帮上述理念给所有人设了门槛:

贪图享乐误入此门,

贫病交加后果自负。

毛姆很清楚的一点在于:有些难能可贵的东西,走进它你就走进痛苦,远离它你就远离幸福。




假如肉体和思想可以割裂,假如我们可以站在身体之外使用自己的身体,就像使用其他工具一样,你会如何证明你对这具肉体的所有权?

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更加用心善待身体,就像对待其他工具一样去护理它,比如给身体一个精致的盒子,定期擦拭。

有一部分人可能认为证明这种所有权是无意义的举动,所以只是坐在沙发上,和自己的身体平静相处,需要使用就使用,使用完放在一边;

有一部分人可能占有欲很强,因为害怕自己的身体缺少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把它“藏”起来,就像我们会在百年之后给彻底丧失自我保护能力的身体准备“棺材”那样,确保身体免于被破坏。

你是上面的哪种人?

或者,你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关于这个问题,先说到这里,等会儿接着说。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两次觉醒。

文艺复兴时期,人战胜了神;

启蒙运动时期,个体自由战胜了社会属性。

经历两次“突变”之后,文学变得艺术化、哲学化,甚至具有一种畸变之后的美感。

《月亮与六便士》就是具备这种美感的西方文学作品之一。



从古至今,理性和感性之间的矛盾无数次被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拿出来辩论,人类的思维发展并非顺流而“上”(或者“下”)的过程,而是理性和感性进行斗争,实现一方压制另一方的结果。

尼采说理性阻碍感性把握世界的本质,用理性审视人生,人生将毫无意义,感性才是艺术认知世界的正确方式。

因此,追求艺术意味着和世俗的理性背道而驰,失去以世俗价值作为标准衡量出的宝贵的东西或许是真正追求艺术的人难以逃脱的结局,与此同时,他们也将挣脱时空因果的束缚,获得被“自由”加持的追求理想的权利,以神秘的方式接近世界的本质。

我是俗人,对于上述观点,没资格去评判,但是我相信斯特里克兰是这种观点的拥护者和践行者,当然,作为创作者的毛姆应该也赞同这种观点。




“就拿我自己来说,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别人不要来管我的事,但我也发现,并非人人 都是这么希望的,要是我不去管他们的事,他们反而会认为冷漠、自私、无情无义。唯心论总是要涉及到唯我论的。”

从这段话来看,毛姆对于被世俗价值标准挟持的感受非常反感。

所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寻找宣泄这种情绪的出口。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这种情绪尤其是通过斯特里克兰对于女性的看法来宣泄。

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假如女人爱上了你,在占有你的灵魂之前,她是不会满意的。因为她自身软弱无能,所以拼命的想指挥你,你要是不彻底听她的话,她就不会满意。男人的灵魂漫步于宇宙最偏远的角落,而她却想将其囚禁在柴米油盐之中。”

在斯特里克兰看来,爱情是浪费精力、耽误时间的东西,女人的唯一用途在于泄欲。

斯特里克兰对于世俗爱情越厌恶,毛姆理想中的女人和现实中的女人之间的差距就越大。



斯特里克兰一方面改变不了这些外界的事物,另一方面又急需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他选择离开,选择冷漠地对待所有人,于是他的世俗生活开始变得狼狈不堪。

离开了原始家庭之后,斯特里克兰在生活上取得了巨大的“失败”。

但是他的穷困潦倒并没有导致人们同情心泛滥,甚至会让人在感叹他"祸害"的同时,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羡慕”,他……也太"洒脱"了吧。

如果这本书没有读完,一定会有读者认为,斯特里克兰作恶多端、冷血无情,所以他生活上的“悲惨”是罪有应得。

但当把整本书都读完,我想之前抱有这种想法的读者应该会改变想法。

仔细想想斯特里克兰穷其一生在做的事,我们能够发现,他其实是在以一种疯狂得变态的方式追求自由和理想。



老老实实地画画卖钱不好吗?

好!

但是对于斯特里克兰而言,一般的方法并不足以宣誓他对于自己的生命的主权。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了宣誓自己对于身体的所有权,斯特里克兰选择的方式是破坏这具身体。

因为很少有人选择这样做,所以显得他有些病态,但也恰恰因为很少有人选择这样做,所以他对于自己身体的所有权得到了最为有力的证明。


首先,他脱下了外套。

斯特里克兰离开原来吃穿不愁的生活,身无分文留在了一个举目无亲的城市。

其次,他跑到冰天雪地里。

斯特里克兰并没有一味地画画赚钱,他让自己的生活最大程度的脱离了金钱交易,以至于只有面包片果腹。

最后,他接受鞭打。

斯特里克兰所追求的自由并非成为自己的主人,而是为自己选择主人。

他成为了“艺术”的奴隶。



如果能够把整本书放在“以破坏生活为代价去宣示自己对于生活的主权”这样的框架之下去读,那么斯特里克兰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理解。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凝视着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衣服褴褛。生着一个大鼻子和炯炯发光的眼睛,火红的胡须, 蓬乱的头发。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这一些只不过是个外壳,我真正看到的是一个脱离了躯体的灵魂。”

他燃烧所有热情投身创作,发疯似的唾弃自己没有完全剥离的那一小部分欲望,逼迫灵魂向前飞奔甩开肉体的桎梏,都是他接近“自由”的一种方式,不需要用所谓的道德伦理去判断对错。

他糟蹋自己,是因为他坚信自己能且只能被“艺术”奴役,他的生活能且只能因为理想而“一文不值”,没有任何人比他自己更有能力做这件事,这是斯特里克兰证明自由的方式。

他背弃原配妻子和布兰奇,害得自己和别人家庭破裂,却唯独对爱塔百般呵护,就是因为爱塔接纳他的“野蛮生长”。



回到题目,走进它你就走进痛苦,远离它你就远离幸福。

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理想、自由、艺术,诸如此类的东西好像都有点这样的特质。

所以,随便你给它“赋值”。

我能感受到斯特里克兰这种人有多渴望内心世界的自由,渴望去接近理想和艺术,所以我说,走进它你就走进幸福;

同时,我不觉得斯特里克兰的有可复制性,他的行为甚至不值得提倡,因为这需要当事者首先走向崩溃和瓦解,稍不留神也许会毁灭,大多数人会选择把价值不明的东西先留下来,而不是果断扔掉,钱、权或者婚姻等等,所以我说,走近它你就走近痛苦。




有一次我在朋友群里发了一个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怎么活才是对的方式?”

群里一共有5个人,另外四个人中,1个人没有回复,1个人做了回复,2个人明确表示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提问并不是为了要一个答案,只是突然发现人们不喜欢回答这种问题,原因在于这问题经不起细想,稍微一细想,就会发现,自己前面的日子白活了。

对于长时间生活在自我怀疑和迷茫中的年轻人而言,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去承担斯特里克兰的人生。

同时,我也不否认这个东西值得思考,我是说真正的思考,不是一场辩论或者几句闲谈,是确定会把思考的结果和现实进行连接的思考。

有人说《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适合中年人阅读的书,我……持保留意见。

也许想读这本小说的人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它,把它看成一种文化背景和思想成果的体现,或者社会风气,或者文学表达,或者毛姆的个人宣泄,但是不太建议上升到人生价值的高度。

理由是,这样会很沉重,何必为难自己?




最后,这本书并非完全地理想主义和脱离现实,如果把书里的内容打碎了,其中有些零部件可以“食用”和“消化”,然后借鉴到现实生活中。

这样的零部件,我提两个。


第一,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当艺术家把美提炼出来之后,这种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要认识它,你必须重复艺术家的痛苦历程。美是艺术家唱给你听的音乐,要在你的心里再次听到它,你需要知识、敏感和想象力。人们满不在乎地谈论美,由于他们说话并不经过深思熟虑,所以美这个词被用得太过泛滥,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力量;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东西都冠以它的名义,于是它所代表的东西变得不再崇高。人们用美来形容裙子、小狗和布道,当遇到真正的美时,他们却又认不出来。人们试图用本末倒置来装饰他们毫无价值的思想,结果反而钝化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月亮与六便士》全书都没有离开艺术,而上面这段话说的是平民审美倒逼艺术质量。至于具体用在哪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女人可以嫉妒男人身边的女人,但是不要嫉妒男人的梦想。

斯特里克兰不断申明一点,“我必须要画画……”,他说,“有些时候我就想到一个包围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的小岛, 我可以在岛上的一个幽静的山谷里, 四周都是不知名的树木, 我寂静安闲地生活在那里。我想在那样一个地方,我就能找到我需要的东西。”

斯特里克兰抛弃了两个阻碍他接近理想、创造艺术的女人,最后遇到了爱塔,一个浑然天成、没有受到诸多社会风气侵蚀的土著女人。

爱塔没有和梦想抢夺斯特里克兰,她通过干活为斯特里克兰的梦想开路,她将自己的男人拱手让给"梦想"。

这个大字不识的女人给了斯特里克兰最需要的宁静和自由。

有些人会从爱情的角度解读斯特里克兰和爱塔的相遇和结合,说斯特里克兰遇到爱塔之后,遇到了爱情。

个人不赞同这种说法,斯特里克兰遇到爱塔之后,爱塔先是让他远离了包括爱情在内的所有社会生活,邂逅了宁静和自由,然后才遇到爱情。

所以,好的爱情是相互成就,拖后腿的是糟糕的爱情,这一点不分男女。

以自己的方式给对方ta们最需要的东西,爱情因此得以长久和温暖。


以上文字为原创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感谢阅读。




  

相关话题

  怎么评价《月亮与六便士》?我看完甚至有点恶心?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你们觉得这书怎么样? 
  当今的中国文学真的超级差吗? 
  王尔德放在现代的网上会怎么样? 
  有哪些令你拍案叫绝的音译? 
  残雪对文学的解读「文学的源头在西方」是否太过偏颇?她的理论站得住脚吗? 
  为什么我和舍友谈论《洛丽塔》《霍乱时期的爱情》一类的小说,她们会用“恶心”“变态”来形容? 
  为什么有人将毛姆认定为二流作家? 
  翻译中最容易流失的是什么? 
  心理学家如何看待文学? 

前一个讨论
计量经济学 并不鼓励建立解释变量过多的模型,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不喜欢鞠婧祎?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