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莫扎特和巴赫的名声在中国没有贝多芬大? 第1页

  

user avatar   fu-dong-dong-42-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两件事吧,第一,巴赫和贝多芬的贡献谁大。第二,为什么巴赫和莫扎特没有贝多芬名气大。

一、巴赫和贝多芬的贡献谁大。

巴赫的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复调音乐、大协奏曲、受难乐。贝多芬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交响曲、协奏曲、钢琴奏鸣曲。

巴赫的音乐创作基本是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写到头了,他的贡献在于总结了巴洛克以前的复调音乐,大协奏曲、受难乐的创作技术。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同样是总结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曲、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经验,这一点他与巴赫相同,但是他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突破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技术和风格,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开创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和风格,这是巴赫没能做到的,如果大家有机会能分析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其实可以发现贝多芬在早期和中期的作品中,已经把音乐上的所有可能写了个遍,在后期的创作纯粹是在挑战自我,也就是因为这样,给后面的作曲家逼得没办法,只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突破贝多芬的创作思维。

所以,单纯论对音乐历史的贡献,贝多芬是大于巴赫的。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诺基亚和苹果,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二、为什么巴赫、莫扎特没有贝多芬名气大。

在西方音乐家中,贝多芬的名气在中国更大得益于中国20世纪早期留学回来的音乐家们。因为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清末那个状态下,一个农民在家种地是永远不可能知道贝多芬的,一定是去过国外的人,学习了国外的音乐知识,带回到国内。或许是因为贝多芬的音乐造诣更突出,早期一些中国音乐家更愿意向中国人介绍贝多芬,而没有提到其他人。在这些音乐家中,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李叔同。

李叔同,是最早一批出国学习国外音乐的人,他是去日本留的学,在日本期间他就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就在这本杂志中,他介绍了贝多芬,以下为原文:

李叔同回国后报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投身于教育事业,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职,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如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等。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执教期间也是李叔同“学堂乐歌”创作的高峰期,共作 36首,如《送别》、《晚钟》、《满江红》等都是在此期间完成的。

所以,李叔同他的音乐知识体系影响了他的学生们,他的这些学生们又不断影响下一代,这可能让大家更为重视贝多芬,贝多芬的名气慢慢就突出起来。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真的说只和大家介绍一个西方音乐作曲家,贝多芬或许真的是最好的人选,因为他处于是西方音乐最经典的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之间的人,把他介绍清楚了,再讲其他人,就会容易一些。

此后,一批批从海外归来的音乐家们不断的从事到西方音乐的普及和教育工作中。基于李叔同等早期音乐家对贝多芬的宣传,加上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客观存在价值。这就使得,贝多芬的名气更大一些吧。

以上。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古典音乐笔记本》,谢谢!


user avatar   liu-yu-96-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贝多芬的名声大,更多是因为他的作品更吸引人一些。更重要的是可以八卦的地方多。

刚才看到上面中央音乐学院朋友写的,想提出点不同的想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巴赫对于世界音乐的影响力比贝多芬大,这个主要是体现在平均律这个问题上的。按说是我国音乐家朱载堉发现的平均律,也有人说,是欧洲的传教士把朱载堉的成果带到欧洲的。但是,不管,谁发现的,是巴赫第一个选择在创作领域应用平均律的,事实上,他除了那两册前奏曲与赋格之外,其它的作品中并没用平均律。但是平均律打开了一个大门,那就是等音从理论上的存在变成了现实中的存在,没有这个理论基础,是不可能出现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巴赫做的事情相当于为他以后300年的音乐打开一扇大门,走进一条新路,让大小调和声音乐成为了一个潜力巨大的体系。虽然这个贡献放在谁身上都是一样,但是,巴赫毕竟才是这个人。

从作曲角度来看,巴赫是一个时代的集大成者,也可以理解。虽然他死的时候,古典主义风格已经初见端倪了,但是作为复调音乐的坚持者,在那个时代,敢写赋格的艺术,这对于这个领域的创作还是很有信心的。贝多芬则是一个继往开来的人,他站在一个高峰上,同时也给后人展现了,无限的可能,从这点来看他也是非常伟大的,但是他伟大的前提还是踩在巴赫的身上了。

贝多芬之所以在我国出名,不是因为作品写得好,也不是因为他具有伟大的划时代意义,而且,他身上可以挖出来的谈资多,比如给他个乐圣的头衔,这个头衔我在德国呆了12年并没听说过,不过,他也值这个头衔。比如他聋了,比如他跟富家女的求而不得的恋爱,比如他一生饱受生活和疾病的打击,比如他的命运来敲门,比如他不屈的性格,这些东西都已经超越他音乐本身成为我们大多数人对这个作曲家的认识了,甚至我们在演奏他的作品的时候都要牵强附会的找点上面的内容来联系一下。这也是我个人为什么非常反感画标签造神,和用背景和个人经历去理解作品。

莫扎特和巴赫普通人那里基本上没什么谈资。莫扎特除了穷困潦倒(这个显然也不是真的),35就挂了,基本上没啥可说的。巴赫就更可怜了,就知道他死了好几个老婆,然后生了一堆孩子最后都成作曲家以外,实在挖掘不出什么像样的谈资了。在很多人眼里,他们的生活挖掘不出什么高尚的人格和精神,所以大家没法从这个方面去牵强附会他们的作品,加上他们音乐不是那种情感上特别外露充沛,所以,没什么名声很容易理解的。




  

相关话题

  如何听出古典音乐的思想内涵,它们是如何表达的? 
  你为什么学音乐? 
  媒体评价李云迪被拘是「自作孽不可活」,其音乐家协会会员被取消,广州城市形象代言人被终止,他彻底糊了吗? 
  有没有什么交响曲的钢琴改编版推荐?(能找得到谱的 本人指挥系菜鸡 热衷勃拉姆斯)? 
  为什么中国出现不了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这样的伟大音乐家? 
  你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专辑封面是哪些呢? 
  如何区分贝多芬早中晚三个时期的奏鸣曲? 
  立式钢琴是大谱架好?还是折进里面的滴好? 
  钢琴的结构从最开始到现在有哪些演变,是否和一些知名作曲家有关? 
  有哪些将爵士和古典融合得很好的作品? 

前一个讨论
一个音乐盲如何才能听懂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的作品?
下一个讨论
古典音乐如何入门?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