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朱元璋这么残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为他卖命? 第1页

  

user avatar   dogNewKid 网友的相关建议: 
      

残暴?从可考的历史记录来看。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朱元璋远远称不上残暴。如果把比较范围扩大到封建时代的实际统治者而不仅仅包含实现大一统的帝王,那他的残暴程度怕是连前三十都进不了。

即使按照民间传说,他也仅仅对功臣勋贵集团进行了清洗,而这种行为秦始皇刘邦杨坚杨广李治赵匡胤赵光义等帝王都做过,论诛杀功臣的数量和质量,比老朱不遑多让。如果算上刘义隆这种半壁皇上,老朱根本对不起残暴二字,更何况这还是“按照民间传说”版本被严重妖魔化的老朱。

如果把比较范围扩大到帝王将相,按照野猪皮的明史(姑且信它一次)。那论残暴二字,老朱比不过多尔衮为代表的满清贵族集团,首先以封建伦理道德来说,剃发易服就是丧尽天良倒行逆施,捕捉逃人几乎是向奴隶制倒退,对平民如此,对孙可望等勋贵也是一样卸磨杀驴,朱元璋能比这帮畜牲残暴?

以平民视角来看,朱元璋统治期间,吏治清明,生产恢复,社会秩序井然。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动荡,更没有饿殍遍地的惨像,对平民百姓来说,这是最大的仁慈,怎么能说是残暴呢?


user avatar   sui-qi-kua-fu-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我是夸父君。

兄台,此言差矣。

在朱元璋的创业奋斗过程中,他可一点都不残暴。最起码在诛杀贪官、胡惟庸等一众文臣武将之前,朱元璋可是被大家公认为,一名有远见、有胆识、有能力的雄主。

而后世之人觉得朱元璋残暴,多是因为他对待开国文臣武将的手段,太过残忍。什么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一众开国勋臣,最终都落了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那为什么朱元璋要杀这些一起创业打江山的文臣武将呢?结合诸多史料研究,这里给出三个原因:

第一,这些勋臣武将,自持功绩,目无王法,败坏朝纲。

纵观朱元璋治国的过程,他做的最坚决的一件事,就是严惩贪官污吏。而胡惟庸、李善长诸人,则刚好触犯了朱元璋的逆鳞,犯了贪污受贿的大罪。

而且胡惟庸等人自持开国有功,相互结党营私、抱团取暖,以此对抗朱元璋。众人以为,只要我们贪官数量足够多,踩上一条船,那朱元璋就奈何不了我们了!

但朱元璋久战沙场,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铁骑都不怕,又怎么会惧怕这些文臣武将的抱团取暖?

意识到这一点后,胡惟庸等人惶惶不可终日,便四处拉拢武将,意图谋反。走到这一步,胡惟庸等人的路就要到头了

最终东窗事发,胡惟庸等人全部被杀,涉案的3万多人也全部被处死。

第二,为儿子朱标、孙子朱允炆清理皇权道路上的阻碍。

当了许多年的皇帝,朱元璋也渐渐发现,这些开国功臣们,太难对付了!自己这个老手,心狠手辣的做法,都不一定对付得了他们,在看看自己的儿子、孙子两个——都是好好读书长大的,满肚子仁义道德,一看都不是这些开国功臣们的对手!

所以,经历胡惟庸一案之后,朱元璋就更加铁血了,贪赃枉法之徒、目无君上之徒,统统诛杀,绝不留活口!这不光是为了重振朝纲,更是为了明朝未来的江山社稷!

于是,明初四大案接连爆发,初步统计,最少就有6万多官员被诛杀。

第三,朱元璋对贪腐、徇私舞弊的官场现象,十分鄙视!力图消除一切官场的不良作风。

打小,朱元璋就经历过一件让他终身难忘的事情:

至正三年(1343年)和第二年,濠州城接连发生旱灾、蝗灾、瘟疫。在这场灾难中,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都离世了。自此,朱元璋过上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去皇觉寺当了和尚。

而朱元璋父母的惨死,则与当时元朝官员的贪腐有密切联系。当时,元朝政府得知百姓受灾,便下发了赈灾粮款,但不想这些钱粮,竟然被当地官员乡绅贪污了!得不到救助的百姓们,只能面临家破人亡的惨状!而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就是被活活饿死了!

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痛苦,继位之后的朱元璋才会变得那么残暴,对贪官污吏、徇私舞弊的人,非常残暴!只要敢做,都要全部诛杀,即使是自己的女婿欧阳伦,也照杀不误!

2

回到朱元璋的创业阶段,他自然不会铁血对待那一众弟兄!

徐达、常遇春、蓝玉、李文忠、汤和、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都是要帮朱元璋夺取天下的人才!在打江山的过程中,这些人自然要好好利用,即使有错也要轻轻划过,毕竟夺取天下的大业,才是主要目标!其他什么贪财好色、犯点小错啥的,也无伤大雅。

这时候的朱元璋,就如同大多数的明君一样,求贤若渴,任用贤才;通晓事理,明辨是非;胸怀大志,目光长远!

自然,那些明言的人,就要屁颠屁颠跑来跟着朱元璋了!像什么张士诚、徐寿辉、方国珍、郭子兴之流,比起朱元璋就要插上一截了。

我是夸父君,关注我!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起看世间百态,品悟其中真味!为你解读热点!


user avatar   hai-ke-a-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残暴”只是他的一方面,

在某些事上,他的做法可能很极端,显得有点“残暴”,

但这不代表他不是一个雄才大略,能为天下开太平的一代人杰。


需知,任何人的权力都是来自下层的拥戴,而不是上天赋予。

在创业阶段的朱元璋,比郭子兴那一批红巾豪杰更有眼光,所以他得到了红巾军普通将领的认可。

要知道,那时他上头有郭子兴、孙德崖以及后来彭早住、赵君用这一班大佬,但是他们都窝在濠州城里你争我斗,不思进取。

这时作为基层军官的朱元璋主动跳出来,带领团队招降驴牌寨,攻打滁州兵临长江,本身就是为红巾军拓展了生存空间。

跟着他走有希望,所以很多红巾军将领愿意服从他。


在事业发展阶段的朱元璋,又很有行动的魄力。他拿下太平,就把目光放在了集庆城(也就是南京)上面。但集庆城作为江南重镇,显然不是唾手可取的。

为了拿下集庆,他智斗反复无常的陈埜先,逼退蛮子海牙的水军,最后是通过血战才最终破城。

敢啃硬骨头就很了不起了,敢带着大家啃硬骨头,于险中求富贵就更加难得了。有这等魄力,谁不愿跟随他呢?


而成功之后的朱元璋,更没有忘记支持他的这些人,那些写在史书上的国公、伯侯显然不是假的。

而像徐家的魏国公,刘家的诚意伯,沐家的云南总兵一直传到明朝灭亡;还有像戚继光祖上那样的普通军官,不也是世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么?

固然,朱元璋后来为巩固权力杀了一些人,可是跟随他打天下的大部分人都受到了实惠,大家为什么不为他卖命?


这里,还有未被提及的大多数——全天下的百姓们。

他们,也就是我们的祖先,在元朝末年过得是什么日子?贪官污吏,天灾人祸,四方沸腾……说都说不完。

元军来了,杀人放火抢粮食;红巾义军来了,一样杀人放火抢粮食;甚至还有耸人听闻的吃人的苗兵……

在这样的时代里,在集庆路出现一只“神武不杀”的朱元璋大军,老百姓们会怎么想?当然是支持他削平大乱,翦灭群凶,把欺压大家一百年的胡虏赶回老家去了。

不光是普通军官,就连人民也支持朱元璋。


古人所谓“顺天应人”,朱元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么做的。

对政敌“残暴”是他的一个侧面,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代明主。不能因为一个侧面否定他的全部。


user avatar   hai-meng-yun-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朱元璋换成慈禧或者是蒋接屎,

那种垃圾民族败类都有那么多人卖命。

我堂堂明太祖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什么没有人卖命。

残暴?

你去问问死在蒙古或者女真乃至于日本人屠刀下的老百姓。

当然如果你只把官员或者士大夫当人而不把洪武朝的平民百姓当人的话。

朱元璋确实很残暴!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元璋这个人怎么说呢,很复杂,大多数人只看到他残暴的一面

他大肆诛杀官员,但是只要你忠诚廉洁,对他没什么威胁,他对你好的不行,满嘴的甜言蜜语,跟了他的好多待遇也不错,只要有才就能不拘一格的提拔你,明初没被杀的功臣爵位一直传到明朝灭亡,这是很少见的


早期打天下的过程中

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再三聘请那些名士,他非常重视礼节,不穿好衣服是不见人的,称朱升为宗长,称刘伯温汪广洋陶安叶兑等为先生,不直接称呼名字,虚心请教,对他们敬重有加,文人一般高傲嘛,很吃这一套的

对于武将也是非常优厚

朱亮祖降而复叛,打伤常遇春,他一点不怪罪还继续重用后面封为永嘉候,所有投降的将士一视同仁,立功就赏,不会因为你投降来的将领就不让你带兵或者不给你赏赐,你今天投降,明天就能给你兵给你钱让你去立功

打败陈兆先后,他为了安抚投降的士兵选了500名将士毫不设防和他们睡在一起,胡廷瑞以龙兴降,朱元璋又亲自去龙兴城拜见胡的母亲进行安抚,对于很多俘虏的将领,他一般很少杀,都是耐心劝降,实在不降的就放了,比如元将纳哈出,在太平被俘不愿投降被他放了,后来在辽东又俘虏纳哈出不仅没杀他还封为海西候,方国珍投降明朝把自己儿子方关送去当人质,朱元璋把他儿子又送了回去,说实话在这样的糖衣炮弹面前,没有几个人顶得住,陈友谅王保保等手下大将越来越少,内讧不止叛逃不止,而他的人才却越来越多,所以他的手下,文臣武将都灿若星辰,从来不缺少人才


做了皇帝之后

你想干什么事情,只要是对的有用的,他会亲自支持你,比如周观政那么一根筋,他还配合着道歉,一方面自己做的不对认了,另一方面也是支持御史台的工作

我们都知道叶伯巨因为上諫被关进昭狱死了,但是还有很多比如韩宜可这样铁骨铮铮的諫臣毫不避讳的直言进諫不但没有被怪罪还被采纳委以重任的,韩宜可后来被明朝言官奉为榜样,可惜他们只学到了刚直的皮毛,没有学到办实事的能力,可见只要你说的有道理并且不触碰他的逆鳞,大概率不会有危险的,解缙上书为李善长喊冤不也没被杀还被夸赞有才嘛

你要是干得好,他会非常不拘一格的提拔你,一个县丞抓了一个贪污的知府,然后朱元璋把他们两职位互换了,然后告诉那个知府说,你要是想继续做知府,你也抓一个贪吏来,你想想这么不拘一格的提拔方式谁不羡慕啊

他惩罚的很多官员后面还能召回来继续任用,他说要给人改过的机会,御史台基本都是国子监刚出来的监生,也就是刚从大学里出来的毕业生,他们权利非常大,只要弹劾谁,不论多么位高权重,朱元璋都会支持他们,简直不可想象,还有很多国子监监生刚毕业被任命为知府等朝廷大员的,因为朱元璋认为,年轻人比较有魄力,年轻气盛才有做事的勇气不会相互推诿明哲保身,身上没有沾染官场那种习气反而做事更能大刀阔斧不拘一格,这在别的朝代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尽管他割韭菜似杀了那么多人,想当官的还是前赴后继。

另外说句题外话,明朝的实习制度和官员考核制度真的超级先进啊

以上说了他对待官员臣子的另一面

对待忤逆他对他有威胁的人毫不留情雷霆手段大肆诛连,对待顺着他有能力有德行的人又礼遇有加,有时意气用事手段严苛,有时又理智的像个妖孽,这才是朱元璋,一个复杂多变毁誉参半的多面人。


user avatar   tian-xian-bao-bao-bao-bao-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给朱元璋打工,有多方面的原因。这篇回答只着重“人际交往模式”这个方面。

朱元璋深谙人性,他知道有人看中“架子”和“面子”,有人喜欢听甜言蜜语,有人喜欢比较随意的“家一样”的感觉。他在这三种人际交往模式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

这里用三封朱元璋自己写的信,来举例。

1、恭恭敬敬,让人感觉受到尊重(对一些看中“架子”、“面子”的人)

朱元璋称朱升为“允升宗长阁下”,自己要“顿首奉书”。

至正十九年,处州未下时,朱元璋给朱升的信:

御讳顿首奉书【允升宗长阁下】去冬宗长蓍伐婺州得贞屯悔豫卦云此主公得天下之象也昔晋公子重耳得此卦而复国今伐婺州便得果然岂非天诱丹衷使愚得天下益坚诸将一心以辅佐欤何得婺州之前知也及议进兵处州蓍得复卦二爻有变占云直候十一月阳生阴消其城可得蒙教据守阅九个月矣愚欲亲往观兵值江北报急今特差人赍书诣请刻来议决大事万物迟误幸甚前八月五日巳遣人奉达左右烦访山中有精天文蓍数者邀请同来可再致意肯同宗长来佐助者必以佳宾右之惟亮詧不具

2、甜言蜜语,让人感觉得遇知己(对一些渴望知己情、友情的人)

朱元璋与田兴称兄道弟,称“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于手足”,“愿念弟兄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弟兄之情,不谈国家之事”。

与田兴书

元璋见弃于兄长,不下十年,地角天涯,未知云游之处,何尝暂时忘也。近闻打虎留江北,为之喜不可仰。两次诏请,而执意不我肯顾,如何见罪至此。兄长独无故人之情,更不得以勉强相屈。文臣好弄笔墨,所拟词意不能尽人心中所欲言,特自作书,略表一二,愿兄长听之。昔者龙风之僭,兄长劝我自为计。又复辛苦跋涉,参谋行军,一旦金陵下,告遇春曰:“大业已定,天下有主,从此浪游四方,安享太平之福,不复再来多事矣!”我故以为戏言,不意真绝迹也。皇天厌乱,使我灭南盗,驱北贼。无德无才,岂敢妄自尊大?天下遽推之。陈友谅有知,徒为所笑耳!三年在此,访求山林贤人,日不暇给。兄长移家南来,离京甚近,非但避我,且又拒我。昨由去使传言,令人闻之汗下。虽然人之相知,莫如兄弟。我二人者,不同父母,甚于手足。昔之忧患,与今之安乐,所处各当其时,而平生交谊,不为时势变也。世未有兄因弟贵,惟是闭门逾垣,以为得计者也。皇帝自是皇帝,元璋自是元璋。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并非一做皇帝,便改头换面,不是元璋也。本来我有兄弟,并非做皇帝,便视兄长如臣民也。愿念弟兄之情,莫问君臣之礼。至于明朝事业,兄长能助则助之。否则听其自便,只叙弟兄之情,不谈国家之事。美不美,江中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3、随随便便,让人感觉和他是一家人(对真正的亲信)

朱元璋给亲信徐达的信,非常随意、口语话,还有“这是我家中坐着说的,未知军中便也不便”这样的口语。

说与大将军知道恁四个好生议的穏当将着那军马合往何处征进呵便去说那甘肃省也无甚么军马如可守时节就拨人守了其余那土畨西蜀的那些地方可就将军马収了那里了大将都把大江里下来省气力这是我家中坐着说的未知军中便也不便恁只拣军中便当处便行到那有骒马的地面呵连羣教头目每赶将些来临濠我看就临濠牧养别无甚么说的縁故止是就阵得的人及阵败来降的王保保头目都休留他一个也杀了止留小军儿就将去打西蜀了后就留些守西蜀便了(洪武三年四月二十日辰时)

user avatar   qing-yi-zhu-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355年朱元璋镇守和州时,有一次他外出办公,忽然看见一小孩在路旁啼哭,朱元璋便问他:“你因何事哭泣啊?”“我的父亲被你的部下抓去喂马,母亲被你手下某位兵士抓去做了妻子,如今我有父见不到,有母不能认,如何不伤心呢?”小孩答道。

小孩的话,让朱元璋听后,内心很震动,大家以前都没考虑过民心的重要性,以往起义军在攻破城池后,会纵容士兵劫掠百姓,他们把男丁拉去做徭役,将女性抢去做妻子。如今细细想来,这种做法导致老百姓们妻离子散、流离失所,不知道拆散了多少家庭,长远下去老百姓怎么可能支持、跟随自己打元朝?

朱元璋下定决心要整顿军纪,改变老百姓对他的看法,好重新挽回民心。

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朱元璋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和州并不是朱元璋一个人说了算,当时郭子兴虽让朱元璋“总其军”,但大家都是农民出身,为了推翻元朝统治才聚在一起的,因此平日里大家相处时并没有过分强调尊卑等级,起义军内部向来“诸将不相下”,这就使得朱元璋即使想整改军纪,手下的将领却并不一定会听他的话。

二是当时在和州纵容士兵抓捕民女的人是郭子兴的内弟张天祐,此人与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关系都很密切,如果他直接和张天祐翻脸的话,会影响到内部的稳定性。

朱元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选择直接公开郭子兴让他总兵和州的命令,他略一思量,定下一奇计。

第二天,朱元璋便以筑城加强城防为由,把将领们喊到了会事厅集合开会。当时的人流行按照地位高低来分配座次,其中右边座位又比左边尊贵,起义军中的将领们进来时都自以为自己地位崇高,便径直朝着右边的座位坐去,朱元璋见此故意后落座找了左边的位置坐。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军事会议靠的是能力,而不是谁坐到了那里,谁的话就更具有说服力。会议上,将领们围绕着一个个难题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朱元璋却干脆利落地拿出了解决办法,一经比较,彼此间的差距立刻就显现了出来。

朱元璋的话听得在座的将领们是“瞠目结舌”,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这一刻他们打心底里对朱元璋是佩服不已。

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你如此优秀呢?”

朱元璋眼见自己的话已经威慑住了众人,他便和将领们讨论分工筑城的事宜,并且他还和大家约定三日内完成。

三日期满,朱元璋便带着手下去巡视各个将领负责的区域,结果令人大失所望,诸多将领竟没一个人完成任务。

不过,这也在朱元璋的预料之内:你们平日里那么欺压老百姓,老百姓怎么可能真心帮你们做事?

朱元璋又将将领们叫到了会事厅开会,这一次,朱元璋直接坐到了主事者的位置上。等到将领们都到齐后,朱元璋拿出了郭子兴的任命文书,对大家说道:“我奉命总管诸位兵马,今筑城都未按期完成,按照规定我本应该用军法处置你们,但我于心不忍,诸位觉得我该如何做是好?”

此时,将领们才反应过来,自己当初答应的可不是什么同级将领给出的建议,而是上司给出的任务安排。其实,如果朱元璋一开始就点明身份强迫他们去做,他们未必会把朱元璋放在心上,只是朱元璋的做法是先用语言折服了他们,让他们在内心深处认同了朱元璋的话后,才主动参与到朱元璋的计划里去的,这样一来大家没有完成任务,将领们便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抵触情绪,反倒会下意识觉得是自己辜负了朱元璋的期望。

同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的连锁反应完全不一样。这就跟管理公司一样,如果是老板直接让员工加班,员工肯定会心有不满,但如果老板先感谢员工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才让公司有了今天的规模,并且许诺提高大家的薪酬待遇时,那时候大家想必也就不会这么反感了。

低情商的人做事,是优先让自己感到快乐。

高情商的人做事,是让大家能跟着快乐。

朱元璋,便是一个高情商的人。

本来延误军机是大罪,朱元璋若是按照规定处理将领们,他们必然要受到重罚,但朱元璋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将领们纵容手下劫掠百姓财产、抢夺女性的事情,他知道如果单是以处罚的形式去迫使将领们服从,那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所以,朱元璋在处罚将领们时给了他们缓和的空间,没有直接作出处罚。

将领们听懂了朱元璋话里的意思,他们连忙俯首称罪,表示任凭朱元璋处置。铺垫了这么久,时间终于成熟了,这时候朱元璋才摆出了自己真正的意图:“我知道兄弟们从滁州打过来的时候,大家都是单身汉,家里没有妻儿子女。但如果我们攻破了城,就劫掠妇人、女子,这与盗匪有什么差别呢?现在,大家就把自己抓捕的女子都放了吧,让他们与家人团聚。就算大家想娶妻生子,也不能找有婚约或者已为人妇的女子,只有无夫未有婚约的女子你们才能够去提亲。”

这时候,将领们岂敢违背朱元璋的话,他们见朱元璋不再追究自己的问题,第二天便把自己抓来的男男女女都给放出了军营。

一时间,夫妻相认、父女相认、母子相认的场景,遍布和州城。

得民心者得天下,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朱元璋能够开局一个碗,成长为大明帝国的皇帝,足以见得他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资料出处:

【1】《明史·太祖本纪·卷一》:十五年春正月,子兴用太祖计,遣张天祐等拔和州,檄太祖总其军。太祖虑诸将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会厅事。时席尚右,诸将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视事,剖决如流,众瞠目不能发一语,始稍稍屈。议分工甓城,期三日。太祖工竣,诸将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诸将皆惶恐谢。乃搜军中所掠妇女纵还家,民大悦。

【2】《皇朝本纪》




  

相关话题

  明代中后期的百家争鸣为何对中国的影响很小? 
  三国时期吴国两宫之争对吴国的危害有哪些? 
  如果穿越回明朝当皇帝要如何治理贪腐? 
  清朝雍正以后六部侍郎是正二品还是从二品? 
  如果在1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在日本以东 400公里处,空降 另一个日本,日本能否赢? 
  明朝不是没有西域吗,为啥这个地图西域也是明朝的? 
  为什么伊斯兰社会难以去伊斯兰化? 
  读顾诚的《南明史》,清军入关南下时,战斗力十分高,而前期南明军几乎是一触即溃,这是为什么? 
  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穆黄花、母亲胡太后在亡国后沦为娼妓的史料出自哪里? 
  有哪些「他们居然认识,甚至还见过面」的历史人物? 

前一个讨论
二袁相争时为什么公孙瓒选择支持嫡出的袁术,而不选择同样庶出的袁绍?
下一个讨论
首相和总理到底有什么区别?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