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史思明的军事才能 ? 第1页

  

user avatar   lv-shu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去掉叛贼、魔头等标签,史思明也算是个军事天才!

史思明治军打仗,类似于后世的蒙古军队,有三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军令极严,但同时赏罚也非常得公正。这一点保证了军队作为杀人机器的基本驱动力,而史思明最终被儿子和部下所杀,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这一特点。毕竟,作为一个统帅,他常常秉行的都是“军令大于天”的态度,其他所谓的情、理都不放在心上,所以即便是儿子犯了法,听了他一句气话(在盛怒下说是要杀了史朝义),也毫无安全感,只能是先下手为强。

第二,用兵特别的诡诈。与安禄山相比,安禄山的才能偏重于政治方面,特别善于笼络人心,作战时候总是喜欢堂堂之阵,显得比较呆板。史思明则恰恰相反,在政治方面并不是很突出,但是用兵的诡诈方面则超过安禄山。

比如,史思明领兵救援被九大明星节度使率领六十万人围困的邺城,先用反间计夺取魏州,然后屠杀数万唐军,其势汹汹。到了邺城附近,先不与唐军决战,而是每营设置几百个战鼓,虚张声势以震慑人心,同时每营出精锐骑兵500人每天到城下骚扰、游击唐军,使其疲惫不堪,连樵采都艰难,士气下降。又派武工队假扮唐军,严厉督责唐军后勤保障人员,乱杀运粮的人,导致唐军内部人心惊骇。武工队又在唐军车船聚集处纵火,烧掉大量后勤运输工具,而巡逻人员对此却束手无策。在史思明的不断“敲打”下,唐军屯于坚城之下,缺粮少柴,士气全无,人思自溃。最终,在双方决战中,一阵狂风过后,六十万人如鸟兽散。

第三,用兵特别的凶残,并且善于运用这种凶残来鼓舞士气。每攻陷城池,他几乎都要杀光老弱男丁,以壮丁为挑夫,把妇女奸淫殆遍,财物抢掠一空,因此部下士气极高,几乎无往而不胜。当然,这种凶残也包括对自己人,部下若稍有不如意可能就被他杀掉甚至灭族。

这种用兵风格,如果用士兵的话来形容,那就是——跟着周王(史思明的封号)打仗就是痛快!

皇帝李隆基早年在接见了这位边疆的著名战将时,也曾惊叹他的军事才略,拍着他的背说:“你好好地努力吧,日后一定会显贵的。”

安禄山部下诸将中,高邈颇有智谋,知道李光弼有将才,曾劝安禄山延请李光弼入幕,任命李为左司马。安禄山当时脑子可能暂时短路没有采纳高邈的建议,但不久就后悔了。安禄山为失去李光弼感到可惜,常常忧形于色。时间久了,他只好拿史思明来安慰自己,常说虽然没有得到李光弼,但有一个史思明足以抵挡失去李光弼的代价了。可见,在安禄山的眼中,史思明是可以跟李光弼相匹敌的存在。

而史思明自己呢?也是眼高于顶,除了安禄山天下几乎就没有他看得上的人。

2

但上天就是这么诡异,在生出了史思明这样的人同时,又生出了他的天然克星——李光弼。

李光弼似乎是另一属性的史思明:治军极严,军令面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用兵奇计迭出,特别善于揣摩人心、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以少胜多,犹如孙、吴再生,简直就是兵法中“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活典型。可以说,两人各方面都很类似,只是李光弼在各个方面总是比史思明高出一筹。

令人称奇的是,在与李光弼的战斗中,史思明虽然兵力总占优势,但几乎没怎么赢过。而与史思明的战斗,基本都是李光弼的经典战役。

河北攻防战:李光弼没到河北之前,史思明几乎平定了河北,李一来,史一个败仗接着一个败仗。先是在常山郡被李光弼以少胜多,常山郡九县丢了七县,后来又在嘉山决战中被李光弼、郭子仪斩杀四万余。如果不是唐玄宗在潼关前线的作死行为,叛军的老巢范阳也要被李光弼攻取,叛军主力可能就要被各路唐军困死在河南。

太原保卫战:李光弼带着不满万人的团练军,对抗史思明统帅的十万叛军精锐,双方血战50多天,李光弼歼敌七万多,其过程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成为军事史上的一大经典战役。战后,李因军功升为司空。

河阳之战:此战尤其精妙,李光弼主动放弃洛阳,精心构造河阳防御体系,逼迫史思明不得不帅主力来攻,然后在坚城和李光弼层出不穷的奇计之下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直至彻底崩溃。此战前后历时数月,著名的计降二将、“美马计”就发生在这一战里,李光弼每一次都能把史思明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面对李光弼,估计史思明也曾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3

为什么说李光弼各个方面都要比史思明高出一筹呢?

仔细说来,二人相比,李光弼有五胜:

德胜:李光弼出自军人世家,喜读《汉书》,崇敬的是汉代那些有德有才有功的名将,戎马倥偬之际还不忘著书传世,在地方治理上也很用心,重视安抚民众,而史思明视民如牛马,残暴异常。

洞察人心胜:李、史二人在这方面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但李光弼则是更胜一筹。比如,在收伏李日越、高庭晖两个勇将时,他把史思明、李日越和高庭晖三人的心思演变摸得一清二楚,三人就像跟着李光弼在演戏一般。

驭下胜:李光弼虽然军令极严,但很会安抚,令人一见生出“李公懂我”的知己感。比如,李初战河北,当地团练军反正,绑了首领史思义来见李光弼,李亲自为其松绑,说出许多好话,史大感心服,不但道出史思明的虚实,还主动献计,而李光弼就采纳了他的意见,还一战而胜。河阳战役收伏李日越后,不几日就让李日越有“我是李公心腹”的感觉,竟惹得史思明麾下另一骁将高庭晖的嫉妒,也随之反叛而去。对比之下,二人驭将功夫的高低一目了然。

战局观胜:李光弼的战局观一流,每一次都能打在叛军的七寸之处。安史之乱前期,他在河北断敌归路,将叛军势力拦腰截断,逼得安禄山等人心慌意乱。之后,又在太原阻挡敌军进攻灵武,愣是把次要战场打成了主要战场,把一场敌我兵力悬殊的城池防守战打成了战局的转折点。面对史思明攻占汴州、河南敌强我弱、洛阳防守面过宽的局面,果断放弃洛阳,北上打造河阳防御体系。而在这些地方,史思明都完全落于下风。

守城胜:这个不多说了,史思明自己都承认,守城狂魔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另一个是张巡)。

只能叹服造化神奇,天不亡唐!


1.之前曾写有系列文章《安禄山:魔王是怎么炼成的》,分析过安史之乱的各类问题,下面为目录:

撕烂盛世画卷的魔王

从一个死囚到北部战区总司令——安禄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一)

乱幽州者,必此胡也——安禄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二)

张九龄罢相的背后逻辑——唐玄宗的心灵嬗变(一)

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唐玄宗的心灵嬗变(二)

做皇帝犹如怀孕——唐玄宗的心灵嬗变(三)

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唐玄宗的心灵嬗变(二)

做皇帝犹如怀孕——唐玄宗的心灵嬗变(三)

那令人窒息的十九年——奇葩李林甫(一)

疑似仙官在人间——奇葩李林甫(二)

安禄山精心打造的军政系统

三战三败的封常清是名将吗——唐玄宗与安禄山的较量(一)

国家不幸英雄幸——唐玄宗与安禄山的较量(二)

哥舒翰的失败是偶然的吗——唐玄宗与安禄山的较量(三)

人才到底都去哪了——白衣李萼之谜

2.迄今为止,已先后研究过多名历史人物(主要有安禄山、司马懿、张璁、杨永泰、郭嘉、杨宇霆等)的性情、思维与策略等情况,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观:

履霜:履霜重点文章及课程集合(20200524)


user avatar   er-nian-ping-nu-mao-wen-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Mermaid》

《Winter Alice》

《カクザトウ》

《Reminiscence》




  

相关话题

  唐玄宗前期做哪些调整 能够避免后来的藩镇割据问题? 
  二战苏联的空中力量vs日本陆航海航会是什么结果? 
  假设亚历山大大帝成功征服印度,打到了当时的中原,战国七雄有能力击退亚历山大么? 
  同样是长期征战的大将,为什么玄宗一纸诏书就能斩了高仙芝和封常清,而安禄山却那么难以平定? 
  四野百万大军入关后,东北还有多少正规军? 
  朝鲜战争期间,为何派遣很多没有冰天雪地作战经验的士兵入朝作战,直接调遣东北地区的军队入朝不行吗? 
  刚刚看了两集美剧蛮族崛起 里面说罗马崛起就要控制古代世界 到底我们那时候大秦帝国和罗马帝国谁更强? 
  怎样理解二战中法国的投降? 
  军事史战争史上有哪些「第一次」和「之最」? 
  为什么说一战要比二战更加惨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明末盛出“长跑将军”?
下一个讨论
近几年拍清朝剧的越来越少,是因为没有能够驾驭光头造型的男演员了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