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养王爷和清养八旗,哪个花费更大? 第2页

        

user avatar   ku-gu-xi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财政开支来看:明朝亲王的固定工资,即禄米,每年就有一万石,郡王是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其他的各类爵位,更都有数额规定,累积下来,本身就是个天文数字。另外还有每年不固定的各色赏赐,有时候甚至比固定工资还多。

而对于藩王来说,政治上没自由,吃饭穿衣受限制,但生孩子的自由,却是绝对有,大多数的藩王,都是逮着机会可劲生。生了就要给待遇,世代繁衍下来,人数滚雪球一样增加。像明朝楚王,给自己的后妃排好排卵期,按表临幸。以至于后来楚藩聚会,有兄弟之间互相不认识的。就拿《天潢玉牒》里的记录说,到了嘉靖初年,明朝的宗室总数,就比明初膨胀了上千倍。万历年间,总数长到三十多万,明末天启年间,更有六十多万。

所以自此以后,明朝中期以后历代皇帝面临的藩王问题,与明初的皇帝大大不同,明初愁藩王们造反,明中期以后的皇帝,愁怎么养活这群人吃饭。

这个问题,嘉靖年间明朝御史林润的奏折里,说的就很清楚:天下供应京城的粮食,每年四百万石,但各王府消耗国家的粮食,每年却有八百万石。具体到地方上,军事重镇山西省,每年存留粮食一百九十万石,但当地王府消耗粮食,却有三百多万石。河南省存粮九十四万石,当地藩王消耗粮食,却有一百九十多万。也就是说,全国的税粮加起来,也填不满藩王的嘴。

而除了这些固定的财政补贴外,各地的藩王们,其实也都生财有道,搞政治没前途,搞经济挖国家墙角,那是各个都有一套本事。

最固定的办法,就是“钦赐”,就是向朝廷讨要土地。在明朝中前期,比如宣德,正统年间,明朝赐予藩王的土地,通常都是几十顷,到了明朝中期,就有了几千顷,比如明孝宗的弟弟兴献王,就藩的时候,一次就赏赐给他四千多顷土地。等到万历天启年间的明末,更是变本加厉,比如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一次赏赐庄田就有四万顷。

而且即使如此,藩王们还是不消停,大多数藩王,一辈子都在想尽办法发财,通用的招数,就是侵占民田。

侵占民田的招数,也有好几种,一种是造假,就是故意把看中的好田地,勾结官府指认成荒地,求得朝廷赐予,然后强行侵占。另一种叫“投献”,就是很多交不起税的小民,自愿把田地放在藩王名下,以此来逃避税赋。如此一来,明朝中后期的土地兼并,也就越演越烈。

到了明末,土地兼并极为剧烈的河南地区,当时号称“中州地半入藩府”,也就是说差不多一半的土地,都被藩王侵占。与之对应的,河南成了明末农民起义的“重灾区”。

像嘉靖七年国家全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30万金,然而每年的财政支出,却高达241万金,占支出项目第一位的,就是宗室开支,占第二位的,美其名曰武职开支,就是供应藩王以下,诸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之流的角色,全是为了养活这帮人。

万历二十三年(1595),宗室人口已经增长至十五万七千人,据《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记载,万历初年全国财政支出为一千八百五十余万两白银,而其中宗藩俸禄开支就高达五百五十多万两,比例将近百分之三十。

像山西的良田基本上都被宗室所兼并,河南的土地则“半入藩府”,各个藩王的土地都达到了数万亩。这也使得国家收入锐减,据《皇明经世文编》记载,“二省之粮,犹不足供宗室禄米之半”,山西河南两省的税收,甚至连宗室禄米的一半都达不到。

明朝的国营养猪基本上消耗每年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支出。而且纯支出无回报。最后便宜了农民军和清朝。



而清朝八旗根据相关记载,到清末时期,各旗的兵力和人数大致如下: 正黄旗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镶黄旗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 正红旗下辖74个整佐,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 镶黄旗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正白旗下辖86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镶白旗下辖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正蓝旗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镶蓝旗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

而根据赫德的统计,甲午之后清廷岁出为10112万两,其中各省行政费2000万两,陆军军费3000万两,海军军费500万两,京城行政费1000万两,旗饷138万两,宫廷经费110万两,海关经费360万两,出使经费100万两,河道工程94万两,铁路80万两,债款开支2400万两,准备金330万两。

其中旗饷138万两,约占百分之一点三。但是考虑到清末财政仰赖商税海关税,远超之前的八千万两每年,所以按八千万两来算,也不到百分之二。



当然八旗与明朝宗藩没有可比性。明代的税收依赖农业税,农民再怎么压榨也榨不出油,缺乏造血能力,而宗室却不断增长,最后国家财政没有增长,宗藩支出却在几何倍增加,最终演变成巨大的财政负担。而八旗作为满清安身立命之本。虽然有铁杆庄稼,但是八旗再彻底崩坏前都是国家可战之兵,支出是不可避免,但是到了清中期八旗崩坏,八旗沦为了废人。但是因为八旗人数有限,加上清政府的捞钱能力远胜明朝,八旗并没有沦为国家严重的财政负担。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正如果列强再次侵华,八旗肯定会跟着再次进来,我们还得再次养八旗

我duck清光芒万丈啊






user avatar   qu-chi-tu-dou-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宗室,不抵抗,全体被灭门了

满清宗室,满世界复辟,溥仪就更别提了。

禅让?复辟多少次了?连海外都有伪满。想干什么?

你们不过提醒了我们一句话,一旦入侵,我们必须抵抗到底!我在此感谢你们满清遗老遗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user avatar   kagurazakali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钱花在航天不好么?

两个县500亿资产扔到航天上能产生多少新技术啊!

结果就被几个官僚拿去霍霍了,真是太可惜了。

真是太可惜了…

——————————

哦,对了,大佐又在日常胡扯了:


user avatar   he-run-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user avatar   jiang-wei-38-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


user avatar   xing-lie-qing-gang-jia-bao-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


user avatar   wei-cle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




        

相关话题

  特别白的《大明武夫》和其他书怎么样?能说说你们的看法吗?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洗白魏忠贤? 
  “不允许批评明朝”在知乎是不是已经变成政治正确了? 
  有哪些“不学如明”的典型例子? 
  天启给崇祯留了多少钱? 
  为什么清朝的皇帝普遍比明朝要努力? 
  有没有什么明朝的史书推荐?最近对明朝的历史感兴趣,想深入了解一下,严谨一点的? 
  明朝八股取士是否限制了明朝士大夫思想? 
  清初的八旗兵有多强? 
  满族人应该何去何从?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绿营人士认为郑成功是台湾本土王朝的这个历史逻辑?
下一个讨论
郭德纲和赵本山谁的艺术造诣比较高?





© 2024-06-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