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固体熔化(包括在其他物质中扩散)棱角逐渐减小,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物体熔化的速度为什么前面慢后面快? 第1页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暂时只讨论常温常压固体物质的受热熔化(含非晶态物质软化)过程,且不考虑固体熔化中的气化现象、没有棱角的固体如何熔化和某些固体常压下不会熔化等情况。固体扩散情况更为复杂,后面略有提及,其规律与熔化过程显著不同。

一,外热源导致的固体熔化

外热源引起固体熔化的现象,在生产生活、艺术创作和科学实验中都十分常见。热源包括燃料直热、浴热、电磁加热和高能束加热等类型。因不同固体熔点相差巨大,选用合适热源关乎加热效率、成本与过程控制,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此处不提。但通常受热物体的实际温度不易精确控制,过热(superheat)既是应用必须,亦属技术无奈。

固体外部受热后,棱角逐渐减小,严格说是棱角变圆,正是因为加热过程的「过热现象」导致固体棱角部分先行达到并超过熔点而熔化(软化)的宏观物理变化现象。外热源情况下,过热热量只能由表及里传导,而未达熔点的固体越来越少,只能被快速熔化(软化),这个过程不需要特别微观地考查。一般来说,过热度(degree of superheat)越大,这两个现象越明显。

如果外热源是大功率辐射传热,过热度极高时,后一种现象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固体导热系数越大(比如金属、合金),内外熔化速度差别越小;而导热系数小的固体(比如陶瓷、塑料)内外熔化速度差就大得多。固体初始体积越大或比表面积越大,内外熔化速度差别也越明显。粉粒体的熔化(软化)还可以有其他变化,比如流态化可能使上述两个现象完全无法肉眼分辨,但高分辨相机即可观察到大致相似的规律。

假如不考虑过热,而是严格按热力学平衡缓慢加热,对于多数多晶固体来说,例如铜铝合金(参见下图),先熔化的则未必是固体外部棱角,而只能是熔点较低的结晶相,内部外部都有。只有温度慢慢越过液相线,所有固相才完全熔化,并且最后熔化的高熔点相恰恰是有棱角的,正如其平衡析出时的形态相近。目前已能通过同步辐射成像技术直接观察动态结晶-熔化的微观过程。

另外在平衡加热过程中,也很少发生先慢后快的熔化现象。特别是进入固液平衡区之后,熔化过程还要按杠杆规则在两相间进行成分调整,没办法熔化太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某些合金的固液两相区的成分与温度范围非常大时(例如铅锡合金,相图略),快速凝固往往无法得到所需的固相组织,直接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当然利用快速凝固获得非晶或其他亚稳组织的操作也经常需要,这是题外话,打住。

显然,局部熔化更不需要遵循棱角减小和先慢后块规律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熟的激光毛化技术[1](laser texturing technology),就是通过脉冲激光将固体表面局部加热,利用熔化(喷吹)、汽化(直接去除)和相变(体积或硬度变化)等原理[2]得到精细规则纹理,提高固体表面的某些使用性能和装饰性能,在模具制造、轧辊设计、冷兵器、热武器、汽车板、深冲板和精密零件加工等行业曾经风靡一时。而这些微区熔化或者汽化前的固体表面完全看不到任何棱角,熔化(汽化)过程也是一瞬间完成的。

再比如有人提到的激光内雕,则是另外一种无关。

使用激光会聚技术,将不至于引起外部固体熔化的激光束会聚到内部指定位置,使该点(微区)能量密度最大且可调,令其获得短暂高温,即可实现激光内雕。但微区熔化(软化)并不基于固体棱角变小,因为里面根本没有棱角啊,而且也不会发生可观察到的熔化快慢现象。

这些塑料或玻璃内雕工艺品,可以在世界各地旅游景点和工艺品商店或网店买到。其实对这些工艺品而言,雕刻微区并不需要达到熔点或者熔化,只要能够引起视觉效果(透光性发生变化)即可。何况这些固体大部分并没有固定的熔点,这是非晶态固体的一种基本性质。

二,内热源导致的熔化

一些导电固体可以通过感应加热熔化,或者直接电阻热熔化(如保险丝熔断),后者显然不太容易观察到问题中出现的两个现象。

但一般放入感应炉坩埚的固体,大部分还是外热源传热,感应内加热的对象是比如说是作为坩埚的石墨本身。感应加热的升温过程与电源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感生电流的集肤效应[3]越明显,所以一些情况下,感应加热固体本身导致的熔化过程,亦接近外部加热。

还有一些含某种极性分子成分的固体可以用微波加热,但是否能达到熔化(物理变化)而不是烧焦(化学变化)的程度,却不容易判断;加热进程的终点也不容易准确预测。但简单情况例外,比如冰在微波炉中熔化(融化),大家可以亲自观察:

用冰块在家中微波炉做个实验,结果一清二楚。不过现在家用微波炉的加热范围比较大,热效率较高。建议使用五角星模具,尽量做的薄一些,掰断成尖锐棱角。

三,固体及其熔化过程的复杂性

固体物质实在很多,且难以准确定义。

我们不可以想当然地认为金属、高分子、无机非金属三大材料就可以涵盖大部分固体(对地球或天体星球来说大体如此),何况复合材料这个大坑,可以装得下任何别的固体,比如动物植物微生物,虽然有物理学家一本正经地证明猫属于流体。

常态尺度下的固体还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两类固体的熔化规律很不一样,其实是有很多不可相互替代的熔化规律。比如单晶体和多晶体、多晶体和多相晶体的熔化规律差别都很大,而非晶体的情况就更加复杂了,从来没有人试图寻找非晶体的熔化规律,但研究比如说玻璃熔化规律的人倒是不少。

多数日用陶瓷产品含有较多玻璃相,如果一枚陶瓷碎片正好有尖角处结晶相多玻璃相少,那么即便是外部加热,即便是有过热,这个尖角也完全可能不是最先熔化的部分。

另一方面,当固体尺度小到微纳米的时候,熔化过程也会大大不同,这个前面有提到。

同样的,当固体尺度足够大的时候,比如流星,熔化过程同样充满未知。

因此,泛泛讨论固体的任何宏观性质、现象和过程都没有太大意义,无论是实用价值、研究价值或者知识价值,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四,固体的扩散

这个问题与熔化并没有多少相似性。

以常见的多晶体材料为例,固体内部的扩散可以有晶内扩散、晶界扩散和表面扩散等[4]。扩散的宏观规律显然没有棱角优先或者越来越快的规律,而微观机制更与熔化过程无可比较。

不过二者的关系又十分亲近,毕竟都是基本粒子运动嘛。前述第一部分提到固液相区因温度变化而成分调整时,肯定需要扩散帮忙。只不过有的成分向固相扩散,有的成分向液相扩散,不太在意温度梯度影响,对棱角也不敏感,速度通常会越来越慢。

五,前面三个例外情况简说

  1. 熔化中的汽化现象。与固体本性有关,与过热度有关,通常整体受热加速棱角变圆过程,对后续熔化影响不大。同样,对能够引起局部加热汽化的热源来说,棱角与非棱角部位也没有什么差别。
  2. 没有棱角的固体。除无机物固体外,天然固体物质带棱角的不多。所以棱角变圆现象不明显,外慢内快的熔化规律也不明显,这里原因复杂,不再引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找玻璃纤维制造工艺的前端技术资料看。
  3. 没有熔化态的固体。我们暂时无法想象熔化的人或者动物或者植物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是特别清楚这些东西是不是固体。还有一类叫做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的东西,一般也熔化不了。这样也就不存在问题中提到的两个现象。

最后对问题补充说几句:

熔化时有没有几率将一个物体切开(即中间熔化的快,因为熔化的本质为分子运动)

现有自然界与人造物体可以在任何状态下被切开,几率百分百,只要东西别太大。

断裂也是一种分子运动,切断不过是外力作用大些的被切物体局部分子运动。

切断不同材料和不同尺寸物体的方法和工具有无数种,比玄幻兵王小说丰富万倍。

分子运动这个概念本身意义不大,比如熔化和放屁都涉及分子运动,但都远远不止分子运动,更何况分子运动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哦。

参考

  1. ^ https://www.laserax.com/laser-texturing
  2. ^ https://www.laserax.com/blog/how-laser-engraving-work
  3. ^ http://en.wikipedia.org/wiki/Skin_effect
  4. ^ https://www.uio.no/studier/emner/matnat/kjemi/KJM5120/v05/undervisningsmateriale/KJM5120-Ch5-Diffusion.pdf

user avatar   yongle-l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理解,固液相变中系统从低对称性变到高对称性,均匀加热发生的相变必然令系统从固体空间群对称性还原为球对称性。所以就像前边 @小侯飞氘 说的,只有运用特殊加热法,即施加给系统一个不对称的温度场,才能让系统不对称的演化。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熔化需要吸热,很多情况下,这部分热量来源于与周围物质的热交换。而尖锐的棱角就像散热器的鳍片,比表面积大,热交换速度快,熔化起来自然要更快。尖锐部位先融化了,棱角自然就减小了。

想让材料从中间融化也很简单,从中间开始加热就行了。例如可以将多束不同方向的激光聚焦在材料内部的一点,这一点的升温速率会远大于其他部位,从而产生内部的局部融化。在精确控制之下,这样的方法甚至可以在材料内部雕刻出漂亮的图案:


user avatar   jia-ming-z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真的,我不是这个专业的,所以对结果不做太多评论。只是就这封回复感到疑惑。

1、原论文的核心结果到底有没有被严格复现过?如果有,直接说明,某某文献按照我们的流程获得了相同的结论。end of story。饶毅道歉,他们获得清白之名。不用扯什么别的。如果没有,或者是列举的文献并没有真正严格复现他们的结果,那就是混淆视听。如果是列举的文献有部分佐证,但是并不能复现,那么这些文献所重复的结果和原论文有何区别,需要做出说明。

2、“第三方实验室重复GPCR截短体仍具有功能实验结果的文献目录”,所说的“GPCR截短体仍具有功能”是不是就是原论文的核心结论?我虽然不是这个专业的,但是我想无论如何一篇学术论文都不会把这样笼统的说法作为一个结论的。就好像说,我发一篇论文说我实现了常温常压下煤制金刚石,我不能引用其他高温高压下石墨制金刚石的文献,说一句“碳材料可以制成金刚石”来给我背书,虽然我引用的文献没错。也就是说,这些文献中的结论和原论文的有何区别?这个不应该被一个笼统的说法含糊过去。

所以,扯了半天,我们期望的回答:“到底有没有第三方严格重复的实验结果?”被回避了。




  

相关话题

  世界上硒元素只有一种吗? 
  含氟材料为什么疏水,不是应该与水有氢键作用吗? 
  不考虑实际地壳元素丰度,哪些金属或其合金是理想的冷兵器和铠甲的原材料? 
  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是怎么推导的? 
  毛细管内液体临近沸腾时凹液面是否变平? 
  为什么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在一般情况下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 
  固体和液体的具体界限是如何区分的? 
  固体熔化(包括在其他物质中扩散)棱角逐渐减小,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物体熔化的速度为什么前面慢后面快? 
  金属为什么有金属光泽? 
  铝箔在酒精灯上不能点燃,但是铝粉却可以燃烧,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和死亡相关的绝美图片?
下一个讨论
该怎么让孩子学会面对「第一次离别」?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