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00后比90后少了4700万,大家对生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抗拒? 第1页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真的笑尿了。

00后比90后少4700万,只是因为73后比63后少7000万。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是养不起,二是不好玩

每次在街上看到可爱的小朋友,母性本能就在脑子里突突的跳,然后和老公打开飞行模式的时候,好几次忘我境界将至,即将羽化而登仙,正当本我至超我,大脑在激素,多巴胺和费洛蒙的浸泡之下一片激昂亢奋,无数次想过要不索性顺势要个小朋友算了。

然后一想到生养孩子需要付出的无数时间金钱精力成本之后,无数待付的账单和精力成本宛如一瓢冷水当头浇下来,瞬间变成了经济学理性人。

于是抓着他后背,咬着他肩膀强行忍下来,星舰解除固定接驳,脱离太空港,启动护盾,再来。

鸣大钟一次! 推动杠杆,启动活塞和泵!

鸣大钟两次! 按下按钮,发动引擎,点燃涡轮,注入生命!

鸣大钟三次! 焚燃熏香,齐声歌唱,赞美机械神!

细一看,那曾经扛枪卫国的肩膀上,早已牙印交错。

生养成本已经高到能让人抑制基因本能了,不得不服。

我常说人不能和基因斗,但是综合成本能把基因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生养孩子,和老一辈生养孩子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区别大的就像二战航母和当代航母一样,叫一个名字,内核完全不同。

备孕,妊娠,分娩,育婴,托儿所,幼儿园,小升初,初升高,高考,考研,就业,婚姻,买房,孩子的孩子,这每一个环节,对于一般家庭而言都等于脱一层皮。

各方面的脱一层皮,经济成本都只是诸多因素之一了。

90年代的婴儿潮,相当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社会物质供应足够充分,同时老一辈的生养意识尚未彻底消失,有想法有条件,大干快上,生就完事了,现在要么有想法没条件,要么都没有,生?生你个大头鬼。

其次是不好玩

不论你再怎么指责,在当代社会,由于人民群众的思维更加开阔,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要让人民主动去做某件事情,趣味性是必不可少的。

能够替代婚姻和性爱的精神娱乐手段太丰富了,给予的正反馈太多了,游戏都打不完,电视都快没人看了,性爱的热情大幅下降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就连性欲本身都有大量替代手段可供选择。

而生养孩子除了可以满足一下舔犊之情和合家欢乐外,能够提供的正反馈实在是少之又少,和综合心理成本相比根本不足挂齿。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服务的饱和,剩余物资的充沛,养儿防老这最后一道心理关卡也消失了。

一件事情又不好玩,成本又高,必要性也缺乏,人民群众愿意热情洋溢的去做,那才是见了鬼了。

还是赶紧把人造子宫和社会化扶养搞起来吧,别逼群众了,牛不喝水强按头能有什么好结果?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结婚四年,男性,丁克。

一方面,我不愿意把我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一个“他人”身上。

另一方面,我是真的很讨厌小孩,皮肤黏黏糊糊的,浑身上下流着各种不明液体,像个粘液怪。

就这么简单。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之前已经回答过这个问题了,不知道知乎为什么又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

知乎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60后23511万人,70后21900万人,80后22800万人,90后17500万,00后14600万人。(这里统计的是60后、70后等人群是实存人口,已死亡的人口不列入统计范围)所谓00后比90后少4700万人的说法,那是体育老师教的数学。

至于00后为什么比90后少2900万,转折点是80年代中后期各地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控人口数量。换言之,由于60后的生育受到了压制,导致85后人群的出生规模不断减少,相关数据如下:

1980年:1776万
1981年:2064万
1982年:2230万
1983年:2052万
1984年:2050万
1985年:2196万
1986年:2374万
1987年:2508万
1988年:2445万
1989年:2396万
1990年:2374万
1991年:2250万
1992年:2113万
1993年:2120万
1994年:2098万
1995年:2052万
1996年:2057万
1997年:2028万
1998年:1934万
1999年:1827万
2000年:1765万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以1987年的2508万为峰值,之后的出生人口数不断下降。假设中国人的平均剩余年龄是25岁,那么00后的父母就集中于75年到85年这个时间段。这一时间段中国的总出生人口为2亿人,而身为90后父母的65后至74后的总出生人数则为2.5亿人。

对照上述数据,65~74的2.5亿人折合为1.25亿对夫妇,按90后1.75亿人的规模计算,则每对夫妇平均生育1.4个孩子;75~85的2亿人口折合为1亿对夫妇,按照90共1.46亿的人口规模计算,则每对夫妇的生育率同样也为1.4左右。你这是从哪儿看出来大家对生孩子抗拒的?

当然,从10后的出生数据来看,85~94年这一人群的生育意愿的确是大大降低了。理论上说,85~94这一群体共有2.2亿人左右,同样按照每对夫妇生育1.4个孩子计算,则每年中国的平均出生人口应为1500万左右,但目前来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虽然可以达到1500万,但这其中有三四成都是二孩。因此说,85后的生育意愿在降低也是对的。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中国现在每年的出生人口仍然有1500万,并且其中二孩的比例越来越高,说明当然有一部分人是越来越抗拒生孩子的,但也还有一部分人并不抗拒生孩子。用所谓XX后对生孩子越来越抗拒的结论来描述现实,无疑是有问题的。

或者说,这就是当下的中国,一部分抱定了不生的决心,而另一部分人则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尽量多生。
这个魔幻的现实,或许比为“大家为什么不爱生孩子”更有意思。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的劳动收益不足以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其实大部分看起来稍微正常点的国家都是这样,因为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并不会完全归自己所有。而这些比较像样的国家,其国民的整体阶级都比较高(世界范围内),所以再生产的成本也高。

剩下一堆通辽宇宙里的小国倒是能维持很高生育率,因为他们的国民阶级太低,即使他们的劳动成果90%归了髪国人,剩下10%维持再生产也是够了的。


user avatar   wang-yo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毕竟工蜂都是天然绝育的。 ​​​


user avatar   hanchanbeizhany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真的,活到26岁,一路走来,我从来不是顶尖的那一批人,但也没有堕落成什么不堪的样子。

标标准准的上学读书,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毕业,工作生活。

完完全全按照这个社会给年轻人的路,一步一步走过来。

也许是不够努力,也可能天赋不行,考不上双一流,工作普普通通,薪水更是远远不及知乎平均。

但是扪心自问,从小到大,我真没犯什么大错,也没走歪路,就是老师眼中的中等生,家长眼中的乖孩子,典型的普通人模板。

可惜的是,如果只是普通人模板的话,要成家生孩子,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这里的成家生孩子,在我的概念里,两个人生活起码要有自己的房子,不靠父母的情况下能承受起日常的开销,我觉得这个标准不算特别高?

然而事实上,房价这道门槛,没父母的帮忙已经过不去了,那么还是按照大部分人的模式,首付家里人帮忙,还贷自己来。

好家伙,工作第一年,职场没整明白,背上先多了30年的贷款,每个月固定支出。

之后考虑女朋友的事情,先不说追求要多少钱,就说情侣日常,各种节日的吃饭礼物又是一笔开支,更不要说结婚要考虑的彩礼。

嗯,就当我命好,遇到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女方,什么都不要。但入住新房,总要装修吧,总要家具电器吧,这笔钱哪里来呢?

再回到题目,生孩子。本来两个普通人的工资,基本是能满足还贷和日常生活的。

但如果生孩子的话,女方大概率一定时期内无工作,且因为孩子的关系,日常开销大幅度增加,这时候,压力已经开始绷不住了。

孩子一落地,四脚吞金兽,懂的都懂,除非丝毫不管所谓的起跑线,就纯放养,不然又需要一笔深不见底的钱。

而且这时候,双方父母年纪也大了,五六十岁,大部分疾病的高发期,中一个,家里鸡飞狗跳,要是中两个,都不敢想怎么照顾的过来。就这,还没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辈呢。

说白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说孝顺,反哺父母了,能不拖累他们就已经很成功了。

有时候自卑,也反问过自己,真的有这么差劲吗?

可想来想去,在同龄人里面,混个中等水平不算过分吧,垫垫脚,总还是够得上的。

父母不用说,在有限的学历文化下,能帮我支付首付,已经很了不起了,说实话,我活到他们的年纪,真不一定能攒出这钱。

怪社会吗?怪国家吗?也不至于,中国相比这个世界大部分国家而言,也相当不错了。

其实我也不知道是谁的问题,哪里出了问题,可能绕了一大圈子,最后还是自己不够努力。

但我总觉得普通人的模板,不该是这样的。


user avatar   bu-ai-chui-niu-bi-de-cao-lao-ye-m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表哥家,也算是中产偏上了,两个儿子

用他的话说,这两个,2岁前一个月一万,也就是48万

其实知道这个之后我大概就能想到,我们的生育率之后会越来越低,除非养孩子的成本下降,结婚的成本下降,否则只会越来越低

因为大家已经活的很艰难了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抗拒,是政策错了。

现在我们发展城镇化,让原本自己盖房的人买房,这就是最大问题。

盖房,没多少成本,几车砖拉来,再请几个泥瓦匠,十个人住的房子就盖好了,然后就生呗,反正住的地方不愁。哪怕一不留神,生多了,就空地再盖呗,很简单。

但现在发展城镇化,搞商品房。这就麻烦了。首先,多一个人,空间就相应要多。但往哪多呢?加盖是违建,没戏。只能置换,但置换是要钱的。而且多数人置换,都牵扯先卖房再买房,弄不好你刚卖,人家涨价了……再加上装修。随便一置换,三两年过去了,这还不算准备钱的时间……

一句话,要恢复生育水平,首先要解决住的地方。


user avatar   yang-yan-78-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者:“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娃:“放羊。”

记者:“为什么不去读书?”

放羊娃:“读了书然后做什么?”

记者想了想,道:“找一份好工作上班。”

放羊娃:“上班为了什么?”

记者挠挠头,道:“买房。”

放羊娃:“买了房呢?”

记者定了定身子,道:“娶媳妇。”

放羊娃:“娶了媳妇呢?”

记者思考了半天,道:“生娃。”

放羊娃:“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记者头顶冒汗:“读书。”

放羊娃:“懂了,除了把放羊改成读书。区别就是现在比我那时候多了一道买房的程序是吧。”

记者有点无语,又无法反驳,勉强点点头。

放羊娃:“你确定读书后找到的工作比我那时候放羊轻松快乐?”

记者开始擦汗,当时就蚌埠住了,半天来了一句:“你现在放羊也买不起房。”

放羊娃:“我为什么要买房?”

记者:“不买房娶不到媳妇。”

放羊娃:“我为什么要娶媳妇?”

记者:“不娶媳妇无法生娃。”

放羊娃:“我为什么要生娃?”

记者:“不生娃怎么放羊?”

说完这句话,记者自己呆住了,停顿了一会儿道:“你是记者我是记者?”

放羊娃没理他,只是反问:“有区别吗?”

记者缓缓摇了摇头,突然眼睛一亮,大声道:“有区别,你放羊时候只能一胎,现在可以二胎、三胎了。”




                       

相关话题

  00后和10后还需要买房吗?吃完90后房地产该何去何从? 
  二十多岁就秃了是什么体验? 
  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现在 20~30 岁的年轻人? 
  作为90后/00后,你是否希望推动并见证中国的人口断崖? 
  问:“如果有人和你说‘嘤嘤嘤’你会如何作答”? 
  学生党不能养娃(bjd)吗? 
  如何看待广西 90 后夫妻生了 9 个娃身居山林一事?反映了哪些问题? 
  现在的00后,为什么都这么清醒?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老了? 
  我准备做成人用品自动售货机怎么样,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欧盟不承认白俄罗斯选举结果,并将制裁相关个人?反映出西方怎样的政治价值观?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阿联酋承认以色列?





© 2024-06-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