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林建建在香港话题中的答案? 第1页

  

user avatar   hao-wang-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林同学稍微写几句,希望能分享一些内地人的心理:

内地人一直不愿意把香港人当自己人,真正的原因是,你们大概不会和我们同喜同悲。

目前中国是有很多问题,你们想批判,这完全可以,我自己也批判。但中国这20年除了问题,也有进步。我请您扪心自问一下,当中国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时候,香港人有没有为此真正的高兴过?

你们能不能真的体会到:

- 中国从以前修不出一条铁路,到现在高铁技术领先全球的跨越?

- 歼15从辽宁号起飞时全国人民比划 “走你” 时候的心情?

- 中国人终于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时的兴奋?

以我认识的香港人而言,他们大多有一种很吊诡的潜意识,就是内地的利益和香港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内地发展得越快,中国的国力越强大,香港完蛋的越早。

即便听香港朋友讲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我仍然完全无法认同这种理念。不过我切实地理解到,两地的种种误会,大多也因此而生。

话说,最近发生了一件很让我寒心的事情。那天和一个平时颇谈得来的香港朋友聊天,说到南海造岛的事情。他的反应是:“我听说了啊,但是这很危险哎,美国不会给你们这样造下去的吧?”

我其实很好奇,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才会在这种语境中用出 “你们” 这个词语。

作为一个普通的内地人,我既会为这个国家恨其不争,也会为这个国家拍手叫好,对这个国家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我觉得吧,如果香港人无法切身感受到中国发展中的正能量,那两拨人就大概不是一伙的,很难玩儿到一起去。

所以说到底,很多内地人反感的是什么?是如果香港人不是真的把自己当作这个国家的一份子,那就不要站在道德高地来对一些老掉牙的事情评头论足

有一句话叫做:“香港记者每天在微博上找20条热搜,然后挑3条最好卖的负面新闻发回去”

总之,愿意一起欢呼的人,才值得一起吐槽。


user avatar   gaoming6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句公道话。就我对当代香港年轻人的了解,一个85后香港人愿意在这样一个99%都是内地人的社交网站,试图用内地人能够理解的视角去讲述自己对香港的理解和看法,让两个群体相互增进了解,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甚至应该被感谢。

就像你不会去高登论坛发一篇文章讲中国年轻人怎样看待香港人,这如同独身一人站在城池下,手无寸铁的你只有手上的数据。我打赌你没有这样的勇气,但是林建建有,所以我很佩服他。

---更新分界线---

没想到这个答案被这么多人赞了,我也看到了评论里许多支持林建建的声音,很感动。同时也有很多人反驳,说拿高登类比知乎,是知乎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一次。这个我承认,那为什么我这么举例呢?不是因为我类比不当,而是因为我在香港找不到像知乎这样总体还是比较理性的本土论坛,找了,真的没有。

既然开了头,那就多说一点。我在北京生活20年,毕业后到港中文读媒体,然后在港做了四年记者编辑,目前留在香港的创业公司。今年是我居港第五年,一路目击了陆港关系恶化的全过程。

2011年我来港时几乎还没有什么关于水客的轰炸报道,留港对于大部分研究生来讲困扰是语言和文化差异,最多是local觉得内地人有点土,游客随地大小便/插队没有素质(不过确实是),那时候的房价200万还能买套30平米的房;

2016年的当下,陈奕迅的歌曲已经夺得了金像奖最佳影片,苹果高登FB上“内地”几乎成了唯一的话题,房价也飙升到历史最高点,30平米的“上车”盘在400-500万港币之间,而毕业生薪水没有一点增长,反而被内地优秀的Master抢占了很多就业资源。期间最激烈的事件我就不说了,当时我也是全程跟报道的。

做记者四年,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永远不要看到事件就擅自发表个人的判断。

不同的观点之所以存在,并扎根对方的意识,必定也是反映了他们的教育背景、价值认同和喜好偏向。我们需要探求的,需要追问的,不是他们应不应该这样想,这样想这样做对不对,而是他们现在的客观处境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和做法?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林建建一直在做的,就是把这三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说给你听。

再解释一下,为什么香港没有知乎,只有高登。我想是因为香港年轻人有局限性——在焦虑的状况下已经不能够去听不一样的说法和想法,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

当一艘世世代代在上面生活了一百五十年的熟悉的船,被迫要靠岸的时候,大家心里更多是对陆地的恐惧和抗拒——我们在海上很自由很好,虽然挤了一些,但是我们可以生活,也满意自己的生活,这是我们仅有的安全和自由的空间,请不要上来更多的人,也不要逼我们去不熟悉的陆地。请让我们在熟悉的环境下终老,哪怕陆地发展的再好,我们真的不想要那些繁荣。

当孤独的人们对陆地发出一次次呐喊却没有回音,也无法阻挡大船靠岸的时候,他们的孤独变成了愤怒。即使所有岸上的人都知道,船上的人更应该思考的,也许是如何与陆地上的人协作和融合。

作为陆地上出生的人,这艘船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旅行,所以我既能够生长于海上,又知晓陆地的路径,我的心情是轻松的。但是船上的人从未踏及过土地,他们不知道。

就像《海上钢琴师》,出生于海上的1900,最终选择和船一起被炸成灰烬。说实话,香港的年轻人是我见过很单纯和理想主义的一群年轻人,我不希望他们成为1900。

那么如何让1900了解陆地也不是全无希望的领域,而让1900愿意尝试去到陆地施展自己钢琴的惊世才华?我想一定不会是陆地的人用高音喇叭对对方喊话——你们这群生活在船上的人都特么活该,不想上岸就特么去死。

最起码,当船上的有个勇敢的小伙子愿意划着小船过来,给大家送来一些想法和资料的时候,不要一脚把人家的船踹翻,再骂个万劫不复。

最后一句,真诚的希望不要让知乎变成高登,全仰仗大家了。


user avatar   KINKINLAM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答案之前,给大家看一个伏弟魔家庭的长大的可怜女孩。



赔钱货,吃绝户,倒贴。

听听多么令人惊讶的词语,从一个女孩子口中得出,好像在你眼中,独生女就是绝户,而你这个有弟弟的女孩才是光荣的。而女儿出嫁,陪嫁的房、车、现金,都是倒贴了婆婆家。我跟我的老公同姓,并且他很尊重我,生不生,生几个都是我说了算。

并且,我想告诉你,女人结了婚,是建立了独立的家,而不是什么进了婆家的门,带的东西和资产,都是建设自己的新家。不是像你说的,女儿出嫁要从婆家捞钱才是赚的,也不是只有你的弟弟才有资产继承权,你可以怪你的父母一定要封建思想生男孩,但是不要把怨气撒在独享资源的独生女上,我们也有我们的辛苦,我们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老人。

————————以是原答案——————

全职妈妈,绝大多数时候,命运在别人手上。

我是奶奶带大的。

奶奶40年生人,今年80岁,中专毕业,当时奶奶成绩很出色,只是后战争时代,家里实在供不起两个大学生,于是哥哥去省城读了大学,奶奶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城医生。那个年代,都是儿女成群的,奶奶只生了两个孩子就不生了,带不过来,要工作。当时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婆婆不大来往了,老公也不理解,闹了一阵矛盾,身边的胡同邻居,尤其是在家专职看孩子的女人们,茶余饭后也不是没人编派过。

爷爷经常出差,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工资一半交了保姆费,另一半留作伙食费,有的时候口粮实在不够,要先赊上5斤粮票度日,下月发了工资再还。就是这么艰苦的日子,都没能动摇她工作的决心。

后来奶奶提前一年退休了,为了带我。

印象里,家里有个小药柜,胡同邻居们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奶奶看,奶奶就摘了围裙,拿起听诊器。小药片几毛钱,不按盒也不按瓶卖,几片能好就卖几片,拿个药片纸包好。

在我们不大的家属院里,老太太们有冠夫姓,被叫做李奶奶张奶奶的,有随宝宝叫的,超超奶奶,娜娜姥姥。只有我的奶奶被叫做周医生,从医几十年,给家属院里的老中青三代看过诊,所以无论男女老少都叫她周医生。

周,冠本姓不冠夫姓。

医生,社会价值而非家庭价值。

小小的我,竟也因此与有荣焉,暗自生出一丝秘而不宣的敬意。原来这个两鬓挂霜,整天灶边炉台,揪着我早睡早起的老太太,从前是个白褂加身,行医看诊的干练女性。

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这是今年结婚,奶奶勉励我的话,上大学不是生活的终点,工作稳定也不是,婚姻更不是。

不攀附,不依存,不作菟丝,不改其志。

所谓家风,言传不及身教,是我毕生榜样。




  

相关话题

  和香港比起来,澳门对内地的态度为什么温和得多? 
  香港自2022年2月份以来的这一波疫情为何有这么高的死亡率? 
  如何看待特朗普建议推迟美国大选后,白宫谴责香港立法会选举延期? 
  如何看待香港甜品店「许留山」面临倒闭?它给你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和「满记」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 
  怎么看待一些人在朋友圈发剪港澳通行证的照片? 
  如何看待香港一教师网课上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帮中国禁烟”? 
  马来西亚/泰国的华人是不是相对其他一些地区的华人更热爱中国? 
  香港现在过不去,想开香港银行账户,还能开吗? 
  如何看待美国调查记者在土耳其「可疑死亡」,该记者曾批评美国插手新疆香港? 
  如何看待 2016 年 2 月 9 日凌晨香港警民在旺角发生的流血暴力冲突? 

前一个讨论
男朋友没钱是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个讨论
汪精卫明知道自己要背上千古骂名,而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