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温铁军教授越来越火? 第2页

           

user avatar   jiang-ling-jian-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温铁军三农专家,主张不打农药不用化肥。号召国家应该承受三年低产。


面对面王志专访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正在播出
  解说:为了推广无化学污染的有机农业,种植出完全不含农药残留的绿色植物,温铁军要求,试验田里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可是,三年下来,试验田里农作物的长势却远远不如与学院只有一墙之隔的普通农田。这令许多人对有机农业的价值和意义产生了怀疑。甚至有的农民说,要是全村都这样种庄家村里人会被饿死。
  王志:村民告诉我们,你们种的西瓜只有拳头那么大?
  温铁军:不错,第一年就是这样,但是对不起,这是真西瓜,它从刚刚开始恢复的地里长出来的,我们要三年不用化肥才能使这个土壤脱毒。第一年我们都不敢说,我非常严肃认真的对待,因为我是学试验的,我是做试验方法研究的,我特别小心的对付这些事。老百姓嘲笑我们,我们忍着,对,你们种的好,你是化肥催的,我们这种大量使用化学方式搞所谓的高产的结果,其实最后是又害消费者,又害了农民。
  解说:几十年来,农民们早已习惯了打农药上化肥的耕作方式,而温铁军倡导的这种有机农业既不上化肥又不打农药,要农民们接受这种生产方式本来就十分困难,再加上试验田连续三年的亏损,生态农业在村里推广就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样的状况,温铁军理想中的有机农业还能继续下去吗?他又怎么面对这样的困境呢?
  王志:你在院墙里这60亩是可以的,出了院墙你可以做得到吗?
  温铁军:我说先要有人做出一个可以被人看得见的生态农业的样板,然后我们来总结它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先得告诉人们它是可以出现的。
  温铁军:第一年绝对不行,第一年老百姓一看,说你们长的啥呀?他用化肥伺候出来的地,草是疯长的,一定是它是个恶性循环,你越多使用化肥农药,下一代的虫子就比这一代更厉害,就更得用剧毒,你越多使用锄草剂,下一代的草更疯长,你就得更多使用锄草剂,它是个恶性循环。
  你要北京郊区去看看,北京郊区亩平均的化肥使用量是美国的六点几倍,这些难道是应该的吗?
  温铁军:搞生态农业,开始农民非常不理解,急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用了两个农民在这帮我们干活,农民说你们再不打药我给你们打了,你们老是讲什么有机生态,那哪行啊,虫子都把菜吃了。我说那对不起,想办法用生物防治。
  解说:生物防治是农民自己利用有机物质消灭病虫害的杀虫方式,这种方式环保安全,很多农村地区老一辈都用这样的土办法,由于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对于早已习惯了施肥打农药的农民来说,他们认为这早就过时了,那么温铁军这个研究了几十年农业问题的专家这么做是不是在退步?
  ,农业从来是有机的,从来是承担了生态和环保的功能。城里边的工业化造成的破坏和污染,那才几十年,而农业曾经几千年是生产环保的。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这些有点国际经验的人,我们应该先走一步。所以大家不理解不想是正常的,但是慢慢来。
  解说:于是,温铁军号召学院里的志愿者,结合当地实际,想办法防治害虫。
  温铁军:我们这志愿者就想办法了,这不有农大毕业的学生来当志愿者嘛,他就用烟叶子泡水,用大蒜、辣椒,用各种各样的带刺激的东西泡水,浸出汁儿来以后喷,你可能把虫子驱走或者减少,但是不能根除,不像使剧毒农药,一杀全死了。但是对不起,你把害虫的天敌也杀死了。我们这个慢慢会恢复生态。
  调温铁军:我们不在乎头三年的亏损,先干个样板出来。三年没有好收成,你常年使用化肥的结果就是地力下降到,不多投化肥,它就没产出的,土壤已经板结了,甚至盐碱化了,你怎么弄啊?

梦回大清去吧。

当你自以为了解温铁军的时候,一口一个温老。

当你仔细看他造过什么孽,你巴不得当面扇他耳光。

温铁军不但没资格说经济,他尬吹的三农领域,更是连最普通的农民都不如。

温铁军做过的项目,没有一个成功的。走到哪,祸害到哪。

如果你想骂我,先看完这两个回答再说。

看看温铁军做的试验,他根本就没资格指点江山。但凡你温铁军让一个县,一个镇,一个村子,一户人富起来,我都不会这样批评你。一句生态资源打包上市就想解决问题?说到底你就是想掏国有资产嘛。

他走出国门,确实能看到不少问题。但不代表他瞎总结的东西是正确的,更不能用来指导现实。

什么将生态资源打包到市场上卖,你定价就有人买了?你当股市是垃圾桶?你扔上去就一定有人接?股民欠你的?

他在经济学的谬论,但凡有一丁点市场实践的普通人都能看出来他在胡扯。

他在三农上更荒谬,主张不用农药,坑了一个县,种出来的东西没人要。有个副县长的前程就被他忽悠没了。

重申一次,中国的问题就是温铁军这种人太多。一切明知道温铁军底细,还给他背书的人都没有良心。


温铁军就是那种故意治不好人的庸医,你一辈子给他买药就最好了。

他每一句话,都在将农民与绿水青山绑定,生生世世当不成城市人。

农业的产值是有限的,哪怕科技再发达,提升也有限。要让农民富起来,只有减少农民数量一条路。

温铁军居然还忽悠人往农村跑,什么居心?将农民锁在土地上,年轻时干电池,老了回农村咯。

温铁军这个三农收割机,一辈子致力于搜刮农村农民完成原始积累。农村土地产权属于村集体,他跑去打包别人的资产发债,您谁?您配吗?

温铁军经典语录,农民不会保护自己的土地,不能给农民产权。

温铁军的言论,本质就是搞身份政治,将农民割裂出来,搞城乡对立,与女拳是一样的,都是假装站在你的立场上同情你,然后吸你的血。

参考阅读:

温铁军理论中有什么缺陷? - 鱼头好吃鱼尾好吃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154

如何看待温铁军教授越来越火? - 徐瑞燚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081

如何看待温铁军教授越来越火? - 百炼成钢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081

如何看待温铁军教授越来越火? - 一盘盆菜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081

如何看待温铁军教授越来越火? - 薛大蟠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081


卑鄙无耻老猫: 去年4月开始,斯里兰卡全面禁止进口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号称要成为全球首个完全实现有机农业的国家———然后斯里兰卡农业就崩溃了,大米产量减少了14%,蔬菜粮食价格上涨50%以上,不得不在11月取消禁令。据说斯里兰卡已经向我们提出进口100万吨大米



user avatar   yimu-qing-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初城市里的人那么不愿意上山下乡去建设农村,为什么却觉得农村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建设城市?

也许是我看的少,但是目前为止,温铁军教授是我唯一一个见到,一直在试图振兴乡村,让农民留在农村发展,而不是想着如何把农民赶进城市里的人。

当初搞上山下乡让城市里的人去建设乡村,这个政策一直被文人骂到现在,有无数的反思文学,有无数的影视作品展现当年知青生活有多么的惨。那么为什么现在住在城市里专家教授,拍拍脑袋就觉得农村人应该进城建设城市,而不是留在农村建设农村?

现在这个时代,专家教授越来越多,付费的免费的各种时政分析层出不穷,我关注过很多人,看过很多种经济分析和预测。但是这些关于中国未来的分析里,很少有人关注农民,明明中国还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部分的国家,为什么分析中国未来经济的时候,没有优先考虑农民?

很多人谈到农村,都是合并合并,拆除拆除,力图把更多的农民赶到城市里去,至于进城的农民是去血汗工厂还是去扫大街,这些人不在乎,他们只想着吃尽农村人口的最后一点红利,他们只想着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至于被赶走的农民,他们不关心。如果农村里有和城市里一样的资源投资,如果农村可以和城市一样有大量的机会,没有农民愿意离开故土去城市里当农民工被人歧视。

我支持温铁军教授,我真心希望他提出的振兴乡村战略能够实现,农村的未来并不是合并成城市,而且发展成现代化资源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user avatar   zhu-jing-2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温教授是中国古典士大夫。思想上他先天下之忧而忧,以民为贵。能力上才华横溢,高屋建瓴。

然而,如果没有浪漫主义的革命理想,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是维护统治而已。和古代王朝的士大夫们所做的一切没什么两样。

在网上看了温教授的不少论述,在字里行间已经有了这种倾向。

“如果让农民把土地都卖掉进城,那么将大规模的创造出纯粹的舞铲阶级。”(大意如此)

不知道坐在下面听的干部们,会不会有点良心地发出一声苦笑。听吧,这和浪漫理想背道而驰,听了就是背叛;不听吧,这却是现实生活的最优解,不听就是理想现实都没有。

谁也敌不过历史规律。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温教授和目前所有“工业党”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不赞同“消灭农村”,不同意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消除城乡差距。

温教授有句话特别打动我:“美国的大农业,是殖民地农业,靠消灭原住民获得大片土地和资源、靠驱使免费黑人奴隶搞起来的。”

咱们东亚的农业怎么办?咱们东亚的农民自己就是原住民,难不成我们要靠消灭农民实现现代化?我们怎能对自己的农村搞殖民模式?

温教授的方法,虽然没有明说,我猜想大概是“新时代的上山下乡”。让年轻人、大学生、知识分子和新兴企业,往乡镇农村转移,建设新时代的“合作社”……这个观点遭到了网络上许多人的集火谩骂。

确实,温教授的思想受前30年影响严重,有些提议比较理想化,没有考虑当代资本集约化大生产的现状,也没有考虑当代年轻人的心理需求。举个例子,如果去农村,确实可以有大house,可以开着皮卡兜风,但当代年轻人要的是农村的大house吗?

我且不说他这个观点对不对,方法可行不可行,我就请大家都去中国农村看一看,毕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唯物主义的传统不能丢。

我本身就是农村出身,在农村长到了18岁,今年疫情期间,我又在妻子老家的湖北农村被困了两个多月。我对农村和农民的了解,比一般人要多。我发现,许多农二代不愿意回农村,是因为不喜欢农村的“集体生活”,不喜欢被父辈“侵犯自由”。其实我也有这个毛病,觉得农村社群社会繁文缛节太多,村民们多管闲事,父母们絮絮叨叨。

但有意思的是,我在这次疫情期间,发现了农村的许多“优越性”,比如说当年农业集体社会留下来“互帮互助”传统,乡村是个完整的“生产大队”,一个村里,什么产业都能找到,大家虽然都种地,其实个个“身怀绝技”,有的人会修车,有的人会磨面粉,有的人会榨油,有的人会捕捞……你想要什么,几乎都能满足,而且成本极低。村民们也乐意班助邻居和同村的人,有什么急事和危难,所有人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忙。

疫情爆发后,村里的村干部、志愿者几乎就在各个路口驻扎下来,一顶帐篷守两个多月,风雪交加的也没有退缩;村里的小超市、小卖部,也承担起了给村民送菜的工作,不需要动员,也没有讨价还价。

再举个例子,我和我妻子都比较宅,天天缩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本来应该是不受欢迎的那种,邻居家私下也会讨论我俩的坏毛病,当笑话讲;到那时他们同样会在做馒头、捕鱼、摘蔬菜的时候,把好吃的给我们送过来;我们隔离结束要回城,他们也想方设法帮我们联系基层党组织;这种淳朴无私的民风,你在城市的高端小区是找不到的。这不是他们图什么,这是他们的本能,是当年集体主义的遗泽。

我是觉得,我们的农村虽然贫瘠,虽然村民们知识不多,但他们真的是组织度、纪律性极好,而且通情达理,能够理解人,所以说,我们党和国家在农村的群众基础真的极好,比我们想象中要好得多。

因为农村是个亲族社会、熟人社会,一个村其实就是一家人,大家听到党的声音,见到公务员下乡,大家心里就踏实了,网络上流言四起,都影响不到乡村,他们是朴素的坚定的爱国者。

但是,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我们的农村、农民,为这个国家奉献了太多。我们都知道无产阶级是先锋队,工人阶级“进步”,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有“思想局限性”……但是有谁知道,在革命初期,我们的红军主力,就是农民,当年革命根据地,无数农民毁家纾难支持革命,捐出财产粮食,让自己孩子参加红军,他们经历了战争、屠杀,死亡数百万人,江西的农民为革命可以说流干了血。有谁知道,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中国农民又付出了多少?他们可从无怨言啊,一直爱着这个国家,一直对未来充满希望啊。

所以,把农村当做“殖民地”,把农民当做要消灭的“落后阶级”,是不是有点没良心?

他们明明有很好的集体主义基础,有良好的组织动员能力,有极强的个人生产能力,互帮互助是传统……只需不歧视他们,不排斥他们,把现代科技和现企业带到他们中间去,用资金、知识、技术,重新创造“现代合作社”。

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农村直接变成欧洲那种“现代农村”呢?把他们变成那种富裕的“现代农民”呢?

美帝的道路,不是唯一的道路啊。


user avatar   naturalday19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是因为中美到了分道扬镳的历史十字路口吧。

温教授的论述其实一直存在,高层也一直很重视,政治局开会决策多多少少会考虑温教授提供的建议,只是以前没有在学术界和大众中传播开来,大概是因为过去中美处于利益密切绑定的时期,高层默许美式意识形态泛滥,算是向欧美示好的一种态度吧。在这种氛围下,没有人喜欢传播温教授的观点,因为影响大多数靠拾人牙慧的经济学搬运工恰饭,也不符合中西友好发财的基调。

但是实际做事的时候,我们还是很现实,嘴上说的一套一套都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做起事情来还是现实主义,管你什么理论,不好使马上换招数。

近期之所以温教授的言论开始火起来,大概是因为中美要分道扬镳的势头来得有点猛,甚至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高层也感觉到整个气氛要改变了,舆论场的话语权开始抓起来,于是关于我们自己的理论建设,关于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不再藏着掖着,不再避开中西理论碰撞,甚至要迎面而上的去发声了,于是像温铁军、陈平等学者的声音开始得到重视,得到在大众中的传播。

伟人说过,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要占领。

过去为了好好做生意,不跟神棍们口舌之争,现在神棍们自己不想好好做生意了,我们就要大声告诉他们,你们的神棍理论是low B

…………………………………………

随便一答,两天收获两千赞,真是没想到。

很多人问,政治局开会的情况你都知道?

当然,我就是现场那只茶杯。

哈哈,开玩笑啦,那当然是瞎猜的嘛。

但我说说这样猜测的理由,各位觉得对不对可以有各自的理解。

首先,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你要说三农问题方面完全不需要考虑专家意见,可能吗?三农问题的专家里面,完全不考虑温铁军的意见,可能吗?

其次,国家智库当然也不会是毫无意义的摆设,温教授和陈平都是很有名的智库成员,他们的意见当然会被写成各种简报放到领导人的面前供参考。

下面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假如将来我们要重新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应该以什么为抓手?

按照温铁军教授的话说,五六十年代我们的意识形态输出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别人需要我们的经验。

因二战后解殖运动突然诞生了一百多个新国家,这些国家里面有很多底子就是农业社会的,如何从农业农村起家建立独立自主政权,世界上只有中国有成功经验,因此人家需要我们的指导,才会接受我们的意识形态。

今天或未来的世界,照搬过去的经验肯定行不通了,以后的意识形态争夺,应该以什么为切入点?

还是要先找到别人需要什么,然后顺着这个切入点才能让别人听得进我们的话。

这个切入点很可能就是应对危机的经验。

全世界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危机几乎是不言自明的态势,而且即将到来的危机可能是长期的,严重性前所未有的。

因此,总结中国自己危机产生的机理,应对危机的方式方法,为日后帮助指导那些需要危机应对策略的国家,很可能是未来意识形态战线的突破口。


user avatar   zhao-xiao-k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越来越多的布尔人开始意识到黑奴的存在,以及黑奴存在对自己的价值。

无论温铁军说得多么温情脉脉,对黑奴曾经的牺牲表现出多大的同情与赞誉,但归根到底他还是站在布尔人的立场上,希望可以在继续维持城乡二元体系,继续维持这种人为制造的剪刀差和剥削,继续维持布尔人跟黑奴的界限。

温铁军是一个真正的失败主义者,他对中国当下的发展模式抱有最深刻的怀疑,以至于即使到了今天,中国gdp世界第二,工业产值世界第一,但他却依然对甩掉这根低人权优势的拐杖抱有发自内心的恐惧。

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链条中的生态位就注定了,它是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成本,既然是成本,那当然就是越低越好。第一产业救不了农民,这一点温自己已经承认了,所以他才提倡农村要搞三产结合,但问题是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根本就不需要把农民绑定在农村,甚至恰恰相反,大力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保持人口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才是更重要的。

没人逼农民去城市,恰恰相反,政府还出台了很多政策限制农民进城落户,然而即便如此农民还用脚投票选择城市,原因当然显而易见。城市能够获得的资源跟机会都要远远的超出农村。温铁军想让农民停留在土地上,但就目前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来看,几乎不可能依靠农民的自觉和自发来扭转这个形势,可预见的未来,农民进城进镇,远离土地依然会是主流选择。你要逆转这个自然状态,是通过财政补贴容易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强行限制容易?是每年给农民发几万块钱让农民留在农村容易,还是继续把户口捡起来用,让农民在城市落不了户买不了房容易?

说白了你要靠财政补贴和产业机会去自发的留人,根本就不需要限制户口啊,有机会、有钱,人自然会往农村流动。保留户口的唯一目的,不就是为了保留通过行政手段强行把农民限制在农村的低成本解决方案吗?

农民在政治上的弱势地位不改变,农民自由迁徙的权利不能被保证,那农民跟农村就永远都是夜壶备胎,永远都要当城市经济危机的泄洪区,永远要保留那个低成本解决方案,不可能有翻身的一天。

另外某些鼓吹什么土地是农民退路的人,不妨去查查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的到底是有地的农民多还是没地的城市人口多。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观察的一个蛮有意思的事情是,支持温铁军的人不是一类人,反对他的也并不是一类人。无论是支持他的还是反对他的,在“同阵营”里往往都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立场。

我觉得这里的根本可能还是在于他自己所说的,去除了意识形态的干扰吧,所以很多不同立场的人都能从他的观点里拿出自己想要的部分。他所述的更接近一个论据,然后不同立场和意识形态的人就截取其中的一部分用来强化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其实我也考虑过到底什么是“去意识形态”。以我的理解,所谓的意识形态,根源的表现其实是一种道德观,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认为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认为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劣的。意识形态的差异更在于对待对错,道德和未来道路的正确性的一种观念。所谓“去意识形态”,就是不再坚持对错善恶,去掉是非观和道德观。其实我也挺能理解为什么教授的理论会不太受待见,这是正常的,也最好还是停留在学术领域。


user avatar   qian-xun-bai-du-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火是应该的。


温教授是中国的顶级智库成员,直接参与中国顶层设计,目前在中国互联网上面向公众的知识分子中,地位也是最高的。


1985年,调入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联络室从事农村调查研究工作。


这个“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可不是个一般的单位啊。中国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进程中,三农是个根本问题,中国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我们只能通过农业去孵化工业。


其实你看温老的视频也能看得出,他回避的内容涉密等级都是顶级的。


user avatar   hua-fei-28-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gu-xing-lei-84-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全球粮价上涨? 
  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如何评价朴正熙主导发起的新村运动? 
  如何看待温铁军教授越来越火? 
  中国崛起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温铁军? 
  如何看待2016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到2020年农村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为什么小岗村首先采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至今仍然十分贫困? 
  如何看待袁隆平让大家吃得太饱这种说法,杂交水稻出现前后农民收成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前一个讨论
2020 年 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你有什么想说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20 年 8 月 31 日印度军队再次非法越线,公然挑衅?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