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用简单的例子解释什么是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GMM)? 第1页

  

user avatar   siji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既然被邀请和提到,在这里我来写一个最简单的GMM快速入门手册吧,因为这个技术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但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你有本科的统计知识,看懂下文是不成问题的。

GMM的全名是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也就是广义矩估计。只看这个名字的话,如果去掉「广义」这个词,可能学过本科统计的人都认识,就是「矩估计」。

矩估计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用样本矩代替总体矩进行统计推断的方法。一个最基础的例子是正态总体的参数估计问题。如果,如何估计μ和σ呢?

本科的统计学一般会介绍两种方法:极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其中矩估计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观察到:

而根据大数定理,在一定的条件下,我们有:

也就是说,当样本量足够大的时候,样本矩与总体矩只差了一个无穷小量,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样本矩代替总体矩得到参数的估计呢?

按照上面的思路,我们把op(1)去掉,同时把未知的总体参数写成其估计值,也就是带hat的形式,我们得到了:

如此,我们得到了两个总体矩的点估计。在这个简单的例子里面,你只要把上面的大数定理的结论带到上面两个式子里面,很容易的就可以证明出两个点估计是一致的估计量。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我使用的是矩条件,σ的估计也不是无偏的。一般而言,除了特殊情况,不管是MLE还是MM还是GMM,都不一定可以得到无偏的估计量。特别是在比较复杂的应用里面,一致就很不错了,无偏性的讨论真的繁琐。

好了,上面是矩估计,非常简单是吧?但是什么又是广义矩估计呢?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只使用了两个矩条件。然而我们知道,正态分布的矩是有无穷多个可以用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使用更多的矩条件呢?

但是有个问题不好解决。在这个例子里面,我们有两个未知参数,如果只使用一阶矩,那么只有一个方程解两个未知数,显然是不可能的。像上面一样,我们用两个矩条件解两个未知数,就解出来了。然而,当我们用一到三阶矩,总共三个方程求解的时候,三个方程求解两个未知数,可能无解。

方程数多了,反而没有解了,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用三个方程中的任意两个方程,都可以求出一组解,那么三个方程我们就可以求出三组解。所以应该如何把这些矩条件都用上呢?

到这里我们不妨引入一些记号。还是使用上面的例子,我们把上面的三个矩条件写到一个向量里面去,记: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3*1的列向量,并且:

上面就是我们要用的矩条件。而根据上面的思路,用其样本矩代替总体矩:

解这个方程应该就可以得到参数θ的估计。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的,三个方程两个未知数,并不能确保这个方程有解,所以必须想一些其他办法。

一个比较自然的想法是,上面的矩条件等于0,虽然我不太可能保证三个方程同时等于0,但是仿照OLS,我们可以让他们的平方和最小,也就是:

这样我们就能保证三个矩条件的样本矩都足够贴近于0,当然不可能同时为0。这样不就综合使用了三个矩条件的信息么?

更一般的,由于上面的g函数是一个3*1的列向量,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权重矩阵W来赋予每个矩条件以不同的权重:

只要这个W是一个正定矩阵,那么仍然可以保证每个样本矩都足够贴近于0。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对W的要求只要求正定矩阵,那么使用不同的权重矩阵就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问题是,有没有一个最优的权重矩阵呢?当然是有的。可以证明,最优的权重矩阵应该是:

使用这个权重矩阵,就得到了最有效的估计。

比如上面的例子,用gretl分别估计两个矩条件、三个矩条件使用单位阵作为W、三个矩条件使用最优权重矩阵做估计:

       nulldata 1000 set seed 1988 series x=randgen(N,1,2) series x2=x^2 series x3=x^3 series e series e2 series e3 scalar mu=0 scalar sigma2=1 matrix W2=I(2) gmm     series e=x-mu     series e2=x2-sigma2-mu^2     orthog e; const     orthog e2; const     weights W2     params mu sigma2 end gmm matrix W3=I(3) scalar mu=0 scalar sigma2=1 gmm     series e=x-mu     series e2=x2-sigma2-mu^2     series e3=x3-3*mu*sigma2-mu^3     orthog e; const     orthog e2; const     orthog e3; const     weights W3     params mu sigma2 end gmm scalar mu=0 scalar sigma2=1 gmm     series e=x-mu     series e2=x2-sigma2-mu^2     series e3=x3-3*mu*sigma2-mu^3     orthog e; const     orthog e2; const     orthog e3; const     weights W3     params mu sigma2 end gmm --iterate      

首先是使用两个矩条件的结果:

为什么两个矩条件的时候不使用最优权重矩阵呢?因为两个未知参数,两个矩条件,不存在过度识别的问题,存在唯一解的,所以不管使用任何的正定矩阵,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三个矩条件,这个时候使用什么样的权重矩阵就不一样了。先使用单位阵作为权重矩阵: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使用了更多的矩条件,估计量的standard error还是变大了。感兴趣的可以做一个蒙特卡洛模拟试试,一定是会变大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使用最优的权重矩阵,所以使用单位阵作为权重矩阵得到的结果不是最有效的。那么如果使用最优的权重矩阵呢?结果:

嘿!standard error是变小了,但是跟使用两个矩条件的好像没有什么本质变化啊?为什么呢?

因为这里举的这个例子太特殊了,我们使用的前两个矩条件,刚好是一个充分统计量,也就是说,使用额外的矩条件不会带来附加信息的。但是如果是其他情况,一般来说更多的矩条件是可以带来更多的信息的,比如工具变量的回归。

另外如果细心观察,最后一张表格多了一个J-test。这又是啥呢?

这个东西就比较有意思了。知道现在,我们都是假设使用的矩条件成立,那么这些矩条件真的是成立的么?未必啊。比如,如果x本来就不服从正态分布,那么使用上面的估计显然是错的。那么是不是可以检验矩条件是否成立呢?

一般来说,如果你有K个未知的参数,以及K个矩条件,那么矩条件是不能检验的。但是如果你有更多的矩条件,那么就有了检验的可能。这个检验的直觉很简单,比如上面的例子里面,我们有3个矩条件。我可不可以先使用前两个矩条件估计这两个参数,然后把这两个参数带入到第三个矩条件里面,看看是不是充分接近于0,如果充分接近,那么看来这三个矩条件彼此印证了。

实际使用的时候没有那么麻烦。可以证明,当使用了最优的权重矩阵的时候,GMM的目标函数渐进服从卡方分布,因而只要检验这个卡方分布就可以了,也就是上面的J-test。p-value为0.6884,看来这三个矩条件没有矛盾的地方。

但是一定要注意,即使通过了这个检验,也不代表矩条件一定是成立的,因为有可能三个矩条件都是错的,只不过错的方向是一致的。比如这个例子里面,有可能x的分布前三阶矩跟正态分布是一样的,但第四阶就不一样了。因而通过这个检验不代表x一定服从正态分布。当然,如果通不过,可以比较自信的说,x不服从正态分布。

比如,我们把上面的数据生成过程改为gamma分布,得到的结果:

p-value为0.0000,拒绝了原假设,也就是说,三个矩条件不同时成立,数据很有可能不是从正态分布中生成的。

计量经济学的很多很多问题基本都可以归结为GMM的问题。从最简单的OLS、2SLS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面板数据、动态面板等等,本质上都是在找矩条件。比如工具变量的2SLS,可以发现矩条件不过就是:

套一下上面的公式,最优权重矩阵(的逆)为:

带入到目标函数中,就得到了2SLS。

甚至,一些其他的估计量,比如MLE、M-estimator等,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GMM,因为这些估计量的一阶条件可以看成是矩条件。所以GMM也就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框架。

为什么GMM这么受欢迎呢?因为GMM把复杂的统计过程抽象化成为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找矩条件。只要你能找到矩条件,你就能估计。GMM把估计的繁琐细节全都抽象了,面对一个模型,你所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找到矩条件,证明这个模型是可以识别的,然后什么也不用管,一股脑儿塞进去,结果就出来了。

所以呢如果你去看一些稍微复杂的模型,基本都可以归结为矩条件。

至于题主提到的资产定价,刚好Gretl提供了一个可以使用的数据集和code。资产定价最简单的模型应该就是C-CAPM了,其重要结论就可以直接归结为这么一个矩条件:

其中Ft为第t期所知道的所有信息,包括Ct、rt等等。所以根据这个式子,如果令

那么e_t跟Ct、rt等等都是正交的,自然可以作为矩条件来用。

Gretl自带了Hall的数据集,在user guide第206页开始给出了说明和代码,以及结果,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很简单的一个程序。

我猜想上面的两个例子已经足够简单了,特别是正态分布的例子,应该不可能更简单了哈哈~




  

相关话题

  为什么经济一定要增长,才能够实现足够的就业? 
  哪一位实证经济学家(empirical/appied)最具影响力? 
  如何评价粮票? 
  上海的 GDP 是靠什么支撑的? 
  「数据会说谎」的真实例子有哪些? 
  王宝强前妻出轨事件有什么经济学启示? 
  如何评价人类学家项飙关于「内卷背后,可能指的是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成为生活导向」的观点? 
  “双十一”买东西后悔了怎么用经济学或心理学的方法消除不适感? 
  未来 经济? 
  计量经济学所谈论的「因果」是什么意思? 

前一个讨论
中国有哪些描写随机过程的古诗词?
下一个讨论
电影《色•戒》里易先生到底爱不爱王佳芝?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