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两个实打实干活的同事离职了,老板连谈都没谈,一句挽留都没有,你怎么看? 第2页

        

user avatar   500year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观【张小平】有感。

我有一同学,专业特别厉害的那种。但凡专业素养特别高的人,一般都不怎么会来事儿,或者不怎么想来事儿。我那哥们就属于恃才傲物的主儿,原话“与其应酬,不如读书”,涉猎既广又深。这是前提。

他最开始考某新三线城市的司法局,后来调去法制办(再后来又合并进司法局),专门处理政府的行政诉讼和申诉,期间几无败绩。有调解的,有和解的,但一二审在他手里都判败诉的确实没有,堪称行业大牛。但是,三十五才提到副科长。五院四系正经政法大学硕士毕业,年均代理处理办理百来件诉讼和申诉,打赢了没奖励,打输了写报告。本来干法律的职业属性就是流动性高,再加上提得慢、待遇差,哥们寻思着离职投个律所什么的。

但是促使他出走的是这么一个事儿。有一次中层以上的会议,哥们儿跟往常一样拎着笔记本就去了,结果进不去会议室,办公室小妹儿给挡在门外,说是个政治传达会,科长以上的参加,你是副科长就不能参加。哥们屁颠屁颠地扭头就走。结果开完会回来,他们科长跟他说是研究下一轮几个空缺科长的人选,主任(一把手)的意思是,哥们虽然符合条件(副科四年),工作出色(从无败绩),但是人还年轻(不到四十),如果这轮只提拔一个人,那肯定是提他没得说,但是这轮有三个位子,怕提拔他了其他老同志摆不平,只好先委屈委屈他,等下一轮一定提拔他,让他们科长回来跟他通个气,按摩按摩心理。

前面说了,我那哥们恃才傲物,二话没说直接冲到主任办公室想要个说法,结果要来个“提谁不提谁是党组的权力”、“你还不成熟”这么两句话。哥们也不废话,当着面给主任写了张辞职书,激着主任当场签字,最终三个月不到极速离职,创下我所知的最快公务员辞职速度。

高潮随之而来。哥们春节前离职,春节后上班的第一个星期开庭,无人出庭。继而几十个案子都没人接手,无他,怕输,前面哥们给打了样,后面的亚历山大。

然后跟张小平有点像了,该市司法局先是要求哥们回来,把手头上已经立案的几十个案子处理完再走;继而给哥们入的律所、省城司法局和省司法厅先后去函,言之凿凿无他不行,各种政治大帽子一顿扣啊;最后(口头)以注销司考成绩和律师资格要挟,甚至要行政纪律双处分并且起诉他……

经哥们友情普法,加之省厅领导不糊涂,才逐一打消了该市司法局的荒诞行径。

出走两年多,该市可查的行政和民事诉讼一泻千里,几乎件件闹到最高院。

以上。


user avatar   allen-63-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职场,你看到的不一定是所有发生和没发生的

尤其对于薪水、斗争、离职,大部分员工看到的都是结果,没看到的比看到的要精彩得多。

说三个身边的例子(当故事听也行)

一个原来公司的前台女孩

很甜的一个女孩,一直干的好好地也热情,忽然有一天就离职了。

平时和她关系很好的行政的同事没人过问挽留,领导也一句话没说,甚至部门连散伙饭都没请,忽然有一天她就不来了,问其他人才得知已经离职了。

过了很久离职去了下一家公司,有机会和前同事一起吃饭,聊起来当年的这个事,才从同事那里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

当时有财务年底统计发现公司的机票费用一个季度上涨很快,慢慢查发现原来平时文静的女孩一直利用能管理预定公司机票的职能作假。很多机票是帮客户订的,只要有行程单就报销。

她用一些方法,弄了很多虚假的行程单,大概报销套现了几万块。数额不大公司追回损失后也不打算追究,以免影响声誉,于是让她立刻离职。

整个摊牌谈判到离职的过程,发生在一个下午,报警还是赔偿离职面前是简单的选择,当日手续就办完了。

公司公关部要求知情同事不得谈论,官方记录上该员工主动离职。

知道的人不会再提她。不知道的人那个下午像往常一样在喝咖啡、看电脑,想不到一墙之隔的会议室里发生了一处怎样的戏码。

只是惊讶于怎么一个昨天还看到的人,忽然今天就离职了。


两个热情的同事

有一天,某个旁边部门的负责人和一个他的心腹下属忽然一起离职了。

很多人觉得很突然,都觉得可能是找到跳槽的地方了,领导直接带下属过去。

但一个部门两个重要的人忽然走仍然给业务带来了空白区,很多事情一片混乱,大家那几周办公流程涉及到的都增加了很多麻烦,纷纷抱怨离职不提前打招呼。

在某次行业峰会上,无意中看到了曾经的那个部分负责人,过去热情打招呼问他在哪高就呢。他认出我,尴尬的笑。旁边站出一个女孩挽住他的胳膊,是他曾经的下属。

后来下才知道,他俩之前在公司已经地下恋情很久。虽然都未婚但碍于相关职业协议不能公开。

公司要求不能不能一个部门谈恋爱,尤其不能上级和下属。

直到准备结婚才双双提出离职,否则留下一个人也难免被人指点。当时也都拿到了新Offer。才和人资挑明了说清楚,这种事公司也没法劝,所有手续从速办理。

知道的公司副总到部门内部人员,也都说不出来的难受。责怪吧,人家是爱情,也没真正伤害谁。鼓励吧,一直被蒙在鼓里又留下一个烂摊子给大家。

只能说这一对算计的非常清楚,恰好踩在所有规则之内把事情办了。所有知情的人都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反正不可能祝福,又没有可责怪的。只能说佩服吧。

到底不是什么长脸的事,他们部门其他知道的人决口不多谈,外部门看来,也就是两个人忽然一起离职了。


老板不挽留的老下属

在另一个家公司,某天一个跟随老板创业,已经在公司很多年的老员工忽然要离职。

因为他和我关系不错,觉得人非常好,所以与老板私下相处时候,还建议老板“不行再和他聊下,看什么原因能不能留一下?”

没想到老板拒绝的十分干脆,说不需要,还有点生气的表示对他早就有不满,总之一点挽留没有。

我碰一鼻子灰,同事走的晚上,我和另一个人陪他吃顿饭,说怎么老板也不留你一下。

他说怎么没留?从几个月前提出离职,就下班后约我吃饭一边喝酒一边痛哭流涕说当年好兄弟都不再了。弄得当时尴尬的俩月没再开口。

后来我投了建立找到地方又委婉表示还是要走,午休叫我去喝咖啡,这样谈了大概三五次,涨薪、感情、画饼都用上了,不过这次我是铁了心就要走。

原因也很简单,之前画的饼太多了,用起人又太狠了。前脚高谈阔论感情,职业规划,一幅帮员工考虑的样子。后面稳住了依然加班,不见薪水上涨。

前几次都信了,如今在外面找到了比自己薪水翻倍的新工作,当然一刻不留了。

老板自己挽留多次没效果,觉得没面子,才在大家面前不假辞色,强行表示不在乎。

走的这位也觉得到底多年相处,不想临走还让老板丢个脸,所以也不会主动和人澄清。


总之,在一个公司,普通员工能看到的其实都是表面的东西,甚至公开邮件里公布的结果都是修饰过的。真正发生了什么,一般只有少数人知道。

而职场中,信息差就是优势,知道的人不会轻易把那些信息和你分享。谨言慎行是大部分人遵守的准则。没有利益的事情没人愿意干。

你看到的只是表面,实际发生在工作时间内大家视线前面的,都是很少的一部分,真正激烈的冲突、情绪的爆发,都是在大家看不到的时候。


user avatar   Don00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老板根本不知道那俩同事是在“实打实干活”啊

所以在他眼里那俩同事跟其他同事没啥区别

要走就走呗

“你不干有的是人来干”


user avatar   lao-ding-68-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过来人真实的体验。

公司团队刚组建的时候,我会因为同事提离职而找同事谈话,简单询问离职原因,随着公司的发展,有一句话值得分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主要核心团队保持稳定的一条心,老板以及合伙人是团队的重心,员工只是分担日常事务的执行者,而且职业技能可以培训,世界观是没必要去纠正和指导的。

所以好聚好散,离开总是有理由的,只是我已经不想问为什么了。因为知道原因与否,作为管理者并不觉得有谁是不可替代的。也不要用离职试探老板,得不偿失。

还有试用期很关键,3个月足够彼此了解适应了,过了试用期可以留下来的,必定是有对公司有一定价值,可是还是那句话,这个价值不是核心价值,所以也可以被替代。

为什么离职一定要老板说什么,来证明自己价值被重视,都决定要走了,挽留是为了刷存在感嘛?用人的成本是工资✖️6倍的付出,老板跟你计较了嘛?你当公司是人生的一段经历与跳板,老板也默认了自己的付出。最后你选择了离开,不管什么理由。悄悄退群,一句话也不说的离开,对于曾经给过你机会的公司,给过你帮助的同事都没有一句谢谢。

题目应该是,员工离职,应该跟老板公司,团队说一句,谢谢!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要看你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我经常说,你玩个麻豆的狼人插你都不知道是吴梦梦、唐心、夏晴子、宁洋子里边的哪一个是你插的,你还指望大公司里几百个人你能知道谁干了啥?

最简单的,张三说李四在领导面前说了你的坏话,李四说张三在领导面前说了你的坏话,你信谁的?

现代不管是大型的国企还是欧美大型企业,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各种各样的考核,其实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防止发生这种你插了吴梦梦,结果她们四个人一通表演,你以为你插了唐心的情况发生。

一、

大家以为大企业的老板应该是充分信任下属,让下属放手去干,实际上的部分大老板心理想的是“MMP,国企私有化才过去多少年,我的企业怎么来的我心理还能没数啊,让我放手让你干,鬼知道过几天这企业还是不是我的了”

这是一种情况,老板控制不住了,大家好聚好散

但是你说员工是技术型的,应该不是这种情况

二、

老板真的不知道。就跟我上边说的,各种制度也不是万能的

这个世界上啊,有的人是做事是一把好手,但是不会宣传,有的人是事儿没干多少,但是会吹,比如夹谷会盟,参会双方都没啥想法,但是愣是能吹成靠我一己之力才能力挽狂澜···

你知道是实打实干活的同事,老板还认为是一般的员工,很容易就能找到替换的呢

就像很多回答提到的张小平

大家说说,如果给航天六院加工资

你觉得加的工资最后大头还是落到谁手里?

三、

有的东西可以量化,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就跟国内吹上天的什么取得了什么什么进展,什么什么突破,结果美帝一封锁全军覆没·

不过也好,这也相当于美帝帮我们筛选了一道,知道该朝什么地方努力了。

但是有的东西没法量化啊,鬼知道赵丽华的梨花体诗歌和贾平凹闺女的诗谁的好啊,应该贾老师闺女的诗好吧?

老板懂行的话还好,但是一个公司这么大, 不懂的还不是要问下边的张三李四王五?张三李四王五不也有不会的,然后问下边的人?

你就能保证这些人,全都是为了公司好?

四、

当年美国顾问看不懂啊,为什么蒋介石手下有当年德国人帮忙建立的参谋体系,但是就是不用,也不问那些经验丰富的将军,而是自己憋在侍从室里和一群年轻人商量国家大事。

其实这就是古代的经验,找一群位置低权力大的人,用来制衡

一些企业,老板身边也会跟着几个人,就是老板发话了就会去落实的人

但是现代体系庞大的很,已经不是古代的办法能解决的了

小企业还能这么搞,大型企业谁还这么干啊

五、

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永远是最难琢磨的问题,

穿越小说最大外挂,其实是人才挂,猪脚的手下都忠心耿耿,一点个人的想法都没有,全心全意帮助猪脚

实际上的世界,谁都有自己的想法

你连让你老婆同意你买3080都不一定能做到的好吧,我现在还是当年的750凑活着呢

尤其是还隔着几个人来判断了

这就更是难难难

六、

很久以前啊,心灵鸡汤都是说欧美的企业多好多好,没那么多的人际关系,只要努力做好自己这一块就行了

其实就是对当时国内无穷无尽的人际关系搞的受不了了,太累

而欧美毕竟企业已经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了,很多规章制度都比较成熟

但是现在这种鸡汤又少了,因为在外企你爬到一定的高度以后,人际关系只多不少·······

以前是因为你还“不配玩人际关系”

但是毕竟是发达国家,而且随着早期的工人运动,待遇也不错,养家糊口够了,到时候移民以后,你孩子也是洋大人,回国就自然见人高一等,算是成本最低的提高社会层级的办法

七、

问我怎么看,资料太少,我也不知道怎么看,只能随便扯扯

人和人之间太难了

也就清朝末年,官员们对人和人都琢磨透了,看个眼神甚至上级走到什么地方多走了一步都知道上级想干啥······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什么稀奇的,这是雇佣关系,花钱雇你,你是个人才,你不干了,赶紧走人腾地方。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板挽不挽留有什么意思,

凡事向内求,

关键是你在项目里干了这么久,有没有锻炼出老板不涨工资我就敢换工作,换了就能立马涨工资的能力。


user avatar   yan-shu-de-tu-dou-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两年前答这道题,我可能会很愤怒,非常情绪化的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就是那个实打实干活儿的人,离职的时候,老板连谈都没谈的人。一句话都没有挽留。(辞职后老板才请吃饭)。

但是因为这两年的成长,会从这个事件中吸取经验,找到了新的工作模式。

我离职的时候,甚至能感觉到老板、老板娘如释重负。我前脚离职,老板马上就给挤兑我的那两位财务人员升职加薪了。

但是因为这两年,我加入了另外一个创业团队,也开始做一些管理工作。加上我现在的老大们一直在这类事上开解我,希望我能从这么不愉快的离职中解脱出来。

换位思考后,我也开始能理解老板的行为。


1、老板也是普通人,也会有不安全感、猜忌。

我负责的业务在公司重要,我又忙于工作,很少跟他们沟通、汇报。他觉得不放心。

加上每天在他身边的几位财务跟我有矛盾,你懂得。

2、公司经过几年发展,运营系统稳定,老板觉得不再需要我这种构建系统、完善系统的人了。

3、公司的产品线日趋完善,不再像前几年更大程度的倚重业务部门。业务部门拿的多(或者说我拿的多)。

综上所述,就不难理解。

我被财务部挤兑,折辱的时候,老板一声不吭。

我提出辞职,瞬间同意。

我走后马上给财务部两位参与折辱我的人,迅速升职加薪。(立了大功呀,挤兑我主动辞职,公司不用赔偿我N+1。以后公司也不用发我提成了。给老板省这么多钱,重赏也是应该的。)

回到正题啊,离职不是结束,也可以是展翅高飞的起点。

工作这个事,永远要为了自己工作,本事都在自己身上。涵涵姐在《涵解》中说:“别把运气当才华,别把平台当本事。”一定要分清项目的成功,是自己的能力,还是平台的资源。慢慢把平台的资源,积累到自己手里。

在换平台、换赛道的时候,及时的调整思维方式。看《设计思维行动手册》的时候,SAP的总裁米凯讲过一个案例,一个生产空气压缩机的企业,机器质量太好。几十年都不坏,公司业绩停滞。怎么办?换个思维方式,免费给人安装,按照空气压缩量收费。直接打开了新空间。

咱们普通人也一样,本事在自己身上,换个方向降维打击,没准就有新的方向了。

在选择工作上,不要被以前的工作绊住脚,但如果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就不好了。给大家一个自我认知的经典列表。大家不妨自己填填。

工作适配的六要素。当然不可能所有要素在任何时候都同等重要,但我们至少需要具备其中一些要素才能工作顺利,才能感觉到我们于组织是匹配的。
1.工作意义适配——感到工作被重视、有价值。
2.职位适配——工作职责与你的才能一致并为你提供成长机会。
3.文化适配——价值观和信念与雇主的经营理念吻合。
4.人际关系适配——喜欢并尊重同事,在工作上得到支持与信任。
5.生活方式适配——雇主的制度与做法支持你工作以外的生活。
6.财务适配——报酬合理,工资、奖金、福利、津贴、补贴等符合你的需求。
——[美]莫·卡里克 / [美]凯美·达纳韦《适配》

心理健康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正确的自我认知、实事求是的评估自己的现状。比如我之前被财务部人员挤兑的时候,我就明显不符合第1点“被尊重”。第3点,“价值观”。第4点,“被信任”。这么多就不合适。就肯定要换新工作了。

这个其实很正常,因为能绊倒你的都不是路中间的石头,既然摔倒了,就好好总结。

所以我总结以后,就调整了工作状态,以前都是有事才去公司,没事就不去了。现在是就算没事,每周例会,我也会去参加,项目上,也会每次都召集同事、领导开会,跟大家充分沟通再决定。

因为沟通多了,也得到了很多实惠,比如领导的指点、学习的机会等等。也得到了现任领导团队的充分信赖,拿到了更多的新机会。

人也变得更平和了,日常也变得更自信了。


user avatar   yu-ben-gu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题主看到的实打实,和老板看到的实打实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之前在广告公司的时候,有个老同事,他是外地来的!人很实在,很踏实!说实话,很多人都觉得他的性格不太适合销售工作,但他自认为只要坚持住一切都不是问题!他干活确实很卖力——最早到公司,最晚下班,找客户资料,打电话,拜访客户,他的工作量是最大的!这一点,连那个时候的我都自愧不如!

要说,他有什么问题?一个字“倔”!只要他看不惯的事情坚决不干!比如给客户送礼物,和客户利益分配啥的,他非常抗拒!

以至于,有很多原本都要合作的客户最终掰了……他在公司那一年,业绩是老人里最差的!

最终,他坚持不下去了,走了……老板啥也没说……听说他现在自己开了个做炸肉的小铺子,生意很不错!

2.对很多老板来说,是你的想推推不掉,不是你的想留留不住!

之前说过很多次,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部门经理和另外两个部门经理,不知道为什么跟老板闹翻了,3个人同时辞职,公司的中层一下子少了一半!那段时间,公司还真是动荡了一段时间!

后来老板通过从老员工中提拔和外招的方式,很快补齐了空缺,公司恢复正常!

但不知道为什么,那三个人中的两个又回来了,但不久他们就发现现在的公司和以前不一样了……大概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那两个人又走了……

3.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这几年有些行业的“裁员潮”,我想都有所耳闻。被裁的人不乏像题目里提到的“实打实”干的人!

这些人里相当一部分是薪资待遇不错的老员工!对老板来说,他们的提升价值不大,性价比不高,可以用更有冲劲的年轻人来代替了!

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中年危机”的原因!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xiarenzhimaj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相关话题

  我是 21 年 7 月份刚毕业的,毕业后考上了事业单位的编制,可是入职后在单位里觉得很痛苦,该辞职吗? 
  性格软弱在职场中就会捏吗? 
  很多公司的 90 后为什么离职频率那么高? 
  两个实打实干活的同事离职了,老板连谈都没谈,一句挽留都没有,你怎么看? 
  网曝阿里女员工遭遇领导及客户侵犯,阿里回应称「决不容忍」,涉嫌员工已停职调查,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领导宁可提一个刚来一年的新同事当部门副主任,为什么不提我这个来十年的老员工呢? 
  离职后要删除曾经面和心不合的同事吗? 
  怎么克服一早上醒来不想上班的想法? 
  碰见职场白眼狼,怎么对付? 
  如果你是老板,在招人时更注重员工的实力还是学历? 

前一个讨论
媒体报道「高盛、瑞信等五家国际大行集体看多中国股市」,透露了哪些信息?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欧洲盔甲和中国盔甲相比在美学角度显得更具观赏性?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