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站在上帝视角评价清初“反清复明”者?他们是可敬的还是可笑的? 第1页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满清入关起二百余年里,从大顺军到大西军,从白莲教到天理教,从天地会到小刀会,从太平军到捻军,这些为“文化精英”们鄙薄为愚昧无知、鲁莽躁动的草莽组织,为主体民族争取独立和自由,反抗胡族压迫统治的亿万汉人先烈们,舍生忘死,奋战不休。

恰恰正是广大汉人民众的持续不懈抵抗,才是满清从入关占领北京,到攻陷南京只花了不到两年,但是统一全国花了十八年,基本扑灭汉人抵抗花了三十九年,并在之后二百余年一直风声鹤唳、穷尽一切专制集权法门、推行愚民统治的根本原因。

立时奋起抗争的千百万民众被满清杀害了,剩下的在血腥屠刀下被迫隐忍,是为了延续我们民族的血脉,更是为了有朝一日天道好还!

二百年之惨痛犹存,十八省之奇耻待雪!

到了清朝末年,以同盟会为核心的反清革命党,更掀起了一场旨在推翻满清八旗集团统治的民族革命,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在革命党不断起义的十余年里,普遍采用“排满革命”来指代他们从事的事业,甚至鼓吹「张九世复仇主义,作十年血战之期」「念华夷界限,必代春秋,呼冤展腥膻历史,誓为种族流血」。

其秉承的,正是满清治下二百多年,汉人民众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反抗精神,

一些看似只有血气之勇的青年学生,一群被文化精英鄙视为“下九流”和“黑社会”的会党们,带着自制的简陋炸弹,一次次如飞蛾扑火般的攻击,彻底撕下了“煌煌大清”的面皮,也将朝堂上那些坐而论道的八旗权贵、封疆大吏,吓得惶惶不可终日。

当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一声炮响,铁血十八星旗高高扬起,革命军在各省起事时,首当其冲的敌人也就是各地的满清官吏和驻防的八旗旗营。

如荆州、西安、南京、太原等地的旗营负隅顽抗,作为反动势力,被歼灭是理所当然的。而如广州、成都、镇江等地的旗营缴械投降,其生命财产安全就得到妥善安置和保障,也充分说明了革命党的胸襟博大,宽容理性,目光长远。

当汉人精英为主体的北洋军和立宪派的大员,看透了那些尸位素餐的满清八旗权贵们,再没有什么先祖金戈铁马的意气,就剩这么一群连几个土炸弹都能吓死的废物点心,推倒纸房子也就轻而易举了。

当清帝被迫退位,革命成功后,为了尽可能保障边疆地区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北洋政府不但尽可能履行对满清皇室的“优待条件”,同时也努力主张五族平等,善待旗人。

前革命党现民国精英们,绝口不谈此前的“排满革命”,而满口鼓吹的变成了“五族共和”,纷纷和逊清的皇室贵族们谈笑风生。

至于和满清政权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北洋政府,以及东北三省地方政府,不但留用了大量旗员,还尽力给旗人继续筹集所谓“旗响”,帮他们维持生计。

在旗人最集中聚居的北京城,北洋政府甚至将满清的“铁杆庄稼”延续下来,哪怕在兵荒马乱之时,政府大员走马灯般更换,财政支出频频告罄,居然还坚持着把旗响发到了1924年。

可惜如此善意换来的回报,却是短短5年之后,一场满清皇室宣布复辟、遗老遗少重新粉墨登场的“张勋复辟”闹剧,更在全无任何民心拥戴可言的情况下,只用了十几天就狼狈退场。

如果联想到两百多年前时,明朝皇族宗室的遭遇,对比今昔,甚至可以说北洋政府对宣统帝溥仪及其他满清皇室的实质复辟行径,处置手段已算得上太过仁慈了。

清军入关时,是打着“帮明朝报仇、剿灭流民军”的旗号,更冠冕堂皇宣布要“善待”和“恩养”明朝宗室。

然而到了公元1646年,清廷眼看着李自成殒命,南京弘光政权同样覆灭,八旗兵锋已经席卷了神州大片疆土,认为明朝宗室再无可资利用的政治价值,

便随口用了“私藏金银印信”“意欲勾结(南明)”“谋逆为乱”等借口,并大肆株连,将被羁押在京的明朝宗室,包括弘光帝(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衡王朱由棷、晋王朱审烜、荆王朱慈煃、周王朱绍烿、德王朱由栎、秦王朱存烳等,及其子孙后人,均在此期间,先后尽数惨遭杀害。

而崇祯帝太子朱慈烺,早已被清廷宣布为“假冒”,而直接处死。他的姐姐长平公主悲痛欲绝,当时已怀有四个月身孕,却突然猝死,疑似服毒自尽。

同年,清廷更公开发布谕旨:【凡故明宗室……若穷迫降顺,或叛而复归,及被执献者,无少长尽诛之!】(明朝朱氏宗室,如果是迫于无奈才投降,或者反抗过满清却又投降,或者被属下挟制投降,无分年龄老少,全部斩首!)

公元1650年,清军攻陷广州时,除了制造骇人听闻的广州大屠杀,在长达十二天的时间内,杀害全城妇孺老幼数十万人,更将绍武帝(唐王)朱聿鐭和“周王肃、益王思、辽王术雅、邓王器、钜野王寿、通山王蕴、高密王弘椅、仁化王慈魶、鄢陵王肃汭、南安王企垅、周王世子恭棎、辽王世子俨镣”等数十名明朝宗室一并杀害。

公元1708年, 崇祯帝皇子, 永王朱慈炤(化名王士元)被清廷发现,虽然他此时已经是75岁高龄,垂垂老矣,安心在清朝治下隐姓埋名,做了六十多年的顺民,根本无“反清复明”之念,却还是惨遭清朝康熙帝杀害。

康熙帝宣布:朱慈炤虽未必有反清之行,但未必无反清之心!连同他的一妻一妾,六个儿子,三个女儿,一个孙子,全家十三口尽数遇害,或被迫自尽。大明崇祯皇帝的血脉,甚至是此前泰昌皇帝、万历皇帝、隆庆皇帝、嘉靖皇帝的全部血脉,至此断绝!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在逊清皇室率先主动破坏《优待条例》的前提下,在溥仪一党的公开复辟之念从无止息的现实中,他们终于被兵变军人驱逐出紫禁城,绝谈不上民国政府的任何失信。

而溥仪及其率领的逊清复辟集团,竟因此怀恨在心,最终走上叛国投敌、身败名裂的不归路,从此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更是咎由自取,本与他人无尤。

满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

北洋政府本身是一个脱胎于旧清业已腐朽的官僚集团的政府,决定其虚弱无力,才会轻易丢失了外蒙古。而南方革命党实力同样太过弱小,为了尽快推翻满清,同时尽可能维护国家版图完整,不得不做出各种妥协。

如果真有一个强有力的革命政府,来主持这场反清革命,则旧清皇室的下场,就算不和沙皇全家那样,也大可参照伪满集团首脑的待遇:【剥夺其财产和地位,老实改造,重新做人。】

今天我们的语文课本里,依然有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历史课本里依然会讲陈天华和秋瑾烈士,讲《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

今天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依然有“金田起义”和“武昌起义”两处浮雕,反清英烈注定与天共老,与国无疆!

至于满清王朝治下,那些寻章摘句学富五车的学术大家,那些文章写得花团锦簇的状元探花,又有几人在意他们姓甚名谁?


user avatar   tan-ji-do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可能不知道,反清复明天地会,对外称天地会,对内称洪门。

你可能不知道,孙中山在美国夏威夷加入"洪门",成为洪门领袖大哥之一。

你可能不知道,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是由洪门组织的。后来他们被整合为了中国同盟会,并最后改组成为了中国国民党。

你可能不知道,孙中山当上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亲自祭拜过明太祖朱元璋,并写下祭文。以彰显反清复明成功。

你可能不知道,孙中山领导的海外洪门致公堂,后来改组成为了中国致公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政党。


换句话说,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团体,领导者当年历史的走向,也影响着今天的时局与发展。他们的先辈,"反清复明"的那群人,你有资格说是"可笑的"?


user avatar   gao-le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朱元璋七世孙“反明复元”,你觉得他是可敬还是可笑?


user avatar   ning-nan-zuo-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问题。

反清复明:我们为谁而战?

“反清复明”不局限于清初,而是从明末开始,伴随了整个清朝,地域涉及到汉地十八省以及辽宁、台湾,甚至还有安南、缅甸、暹罗、日本、朝鲜等邻国,人群成分则包括地主、乡绅、官员、军队、叛军、土司、农民、渔民、小手工从业者,族群则不拘汉、满、蒙、回、藏以及川湖云贵的广大溪峒苗蛮。所以,“反清复明”已经不能再简单视作是一种现象了,跨度长达二百余年的斗争,说它是一种文化信仰也不为过。

反清复明从始至终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他们的最终目标甚至都不太明确:反清复明,是达到崇祯十七年明清并立的局面,还是南北划淮分立、留一半汉家血食的局面?亦或者直捣黄龙、犁庭扫穴的灭清复明局面?唯一明确的是,“明”一定要有。然而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这个明是谁的明?是崇祯太子的、朱由崧的、朱聿键的、朱以海的、朱聿鐭的、朱由榔亦或者随便一个明朝宗室的,甚至于不拘是谁、只要是汉人就行呢?“我们为谁而战”,似乎答案倾向于后者——毕竟篦子坡之后皇帝就没了,但是义军仍在。

实际上,“大明”这个词,在经历了洪武拓边、永乐盛世之后,已经不再单纯是个国号,这个词在西番北虏那边成为了伟大、雄伟、力量的代名词,比如俺答汗的“大明金国”,不是大明的金国,而是伟大的金国。又如波斯、帖木儿汗国那边是把大明叫做“day-minīk”,这源于“大明”的“大”在当时读法是“dai”——就像今天的河北大城县一样。“带明”国的皇帝叫“带明汗”,故宫所藏白釉红彩阿拉伯文波斯文盘,波斯文的译文是“大明皇帝苏莱曼国王御制”,这是说的正德。波斯、中亚朝贡的使者在年复一年的“带明”称呼中,成功把“带明”念成了“呆迷”,继而和“支那”“契丹”一样,成为西亚、中亚对中国的称呼。考虑到这点,反清复明甚至被赋予了恢复中国的意味,和今天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样的口号。

再回到原来的问题。我们为谁而战?

不同的族群、队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南京、福建、云南的南明官员们回答是收复失地中兴大明,闯、献余部是报国恨家仇,在甘肃起兵反清的回众丁国栋、米喇印是恢复衣冠,东南的渔民、士绅们是绝不剃发……但到了百余年之后的洪门、小刀会等会党组织,回答却异口同声:反清复明。须知明朝没那么差、清朝没那么好,真要是新朝气象的话也不会拿着辽饷入正赋了。

看南明相关的资料时,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史可法、黄道周们的大义凛然、舍生取义,而是闯献余部、各地义军的斗争。史、黄诸公,他们是明朝的臣子,维护大明的统治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会对洪承畴、吴三桂们无比鄙视,而对抗清而死的官员们称赞有加。但闯献们呢?他们本来就是朝廷的盘剥对象,是本来要推翻这个腐朽国家的人,最终却“背叛”自己的阶级,和那些本欲置自己于死地而后快的士绅们站在一起,忍受着他们的鄙夷和蔑视,去解决他们解决不了敌人。

他们是“反清复明”的实践者,他们本来也没必要参与这要命的勾当,只要他们倒戈卸甲以礼来降,清廷断不失封爵之位,而那个盘剥、压迫他们的大明也会极速倒塌,可他们还是义不容辞站到了对立面上。如果说,闯献毕竟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也算跻身于统治阶级了,抗清也是他们的责任,那好,山东、河北、陕西、山西那些乡村的秀才、种地的农民也此起彼伏揭竿而起,又是为的谁呢?

我们为谁而战?为了华夷之辨,为了传说中的那个伟大故国。


user avatar   ci-xun-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他们因何抗争????


题主,给你看看陆皓东的遗书:

吾姓陆,名中桂,号皓东,香山翠亨乡人,年二十九岁。向居外处,今始返粤。与同乡孙文同惯异族政府之腐败专制、官吏之贪污庸懦、外人之阴谋窥伺,凭吊中原,荆榛满目。每一念後,真不知涕泪何从也。
居沪多年,恰遇孙君,客寓过访,远别故人,风雨连床,畅谈竟夕。吾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标,孙则主满仇之必报,思治其本。连日辩驳,宗旨逐定,此为孙君与吾倡行排满之始。
盖务求惊醒黄魂,光复汉族。无奈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腼颜鲜耻,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泽,即曰我辈践土食毛。讵知满清以建州贼种,入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掳我子女玉帛。试思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杨州十日,嘉定三屠,与夫两王入粤,残杀我汉人之历史尤多,闻而知之,而谓此为恩泽乎?
要之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非诛除满奸,又不足以废灭满清,故吾等尤欲诛一二狗官,以为我汉人当头一棒。
今事难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殁,九世含冤,异人归楚,五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遗书:

父亲大人膝下,跪禀者,此为儿最後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者,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儿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禀告大人,实为大罪,故临死特将其就死之原因,为大人陈之。
窃自满洲入关以来,凌虐我汉人,无所不至。迄於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祸,已在目前,满洲政府犹不愿实心改良政治,以图强盛;仅以预备立宪之空名,炫惑内 外之观听,必欲断送汉人之土地於外人,然後始大快於其心。是以满政府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免於危亡。故欲保全国土,必自驱满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
儿蓄此志已久,只以时机未至,故隐忍末发。迩者与海内外诸同志共谋起义,以扑满政府,以救 祖国。祖国之存亡,在此一举。事败则中国不免於亡,四万万人皆死,不特儿一人;如事成则四万万人皆生,儿虽死亦乐也。只以大人爱儿切,故临死不敢不为禀告。但望大人以国事为心,勿伤儿之死,则幸甚矣。夫男儿在世,不能建功立业以强祖国, 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且为祖国而死,亦义所应尔也。儿刻已廿有六岁矣,对於家庭本有应尽之责任,只以国家不能保,则身家亦不能保,即为身家计,亦不得不於死中求生也。儿今日竭力驱满,尽国家之责任者,亦即所谓保卫身家也。 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而子孙万世亦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 瞑目於地下矣。惟从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为大人分忧,甚为抱憾。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於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後,切不可过於伤心,以碍福体,则儿罪更大矣。幸谅之。兹附上致颖媳信一通,俟其到汉时面交。并祈得书时即遣人赴日 本接其归国。因彼一人在东,无人照料,种种不妥也。如能早归,以尽子媳之职,或能稍轻儿不孝之罪。临死不尽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体,以慰儿於地下。旭孙将来长成,乞善导其爱国之精神,以为将来报仇也。临书不胜企祷之至。敬请万福钧安 儿声洞赴义前一日,禀於广州。
家中诸大人及诸兄弟姊妹、诸嫂、诸侄儿女、诸亲戚统此告别。


看陆皓东烈士怎么说了么?"满清以建州贼种,入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掳我子女玉帛。试思谁食谁之毛,谁践谁之土?"方声洞烈士怎么说的?“自满洲入关以来,凌虐我汉人,无所不至。”

这些不是清初人说的话,这是一个清朝末年,已经被清朝统治了两百多年的人,用生命写下的话。这只是列举的两个,那个年代用鲜血写下这些文字,发出这些感慨的人不要太多,可想而知你说的清初。


其次,他们可笑吗?

他们的反抗满清的精神一代代传递下来,传递到像陆皓东,方生洞,林觉民,秋瑾这样的人身上,使得洪门,同盟会这些反清组织绵延不绝,无数人洒热血抛头颅,前仆后继,最终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两百年的殖民统治

他们哪里可笑了?


他们也许觉得最神奇的是,他们的事业成功一百年以后,居然有人觉得那个他们努力推翻的反动殖民政府是不错的,所以他们的努力是可笑的,是不值得的。。。。这大概是唯一可笑的地方吧。


user avatar   si-ke-da-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著名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光明日报》的创办者之一、《中国通史》《回族人物志》等书主编白寿彝说:

清朝政权是以满族贵族为首的中国地主阶级政权,满族贵族在所实行的各种制度、法令、政策中,除了阶级压迫的内容外,更是尽量制造民族差别,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以利于其自身的统治。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存在着两种大的矛盾,一是各族劳动人民和统治阶级的矛盾,实际是明末农民战争的继续和发展;一是以南明诸王为中心的汉族反清派地主和满族贵族的矛盾,这是明末以来明清统治阶级间内部矛盾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因此说,清初的反清斗争既有阶级斗争的性质,也有民族斗争的性质。千百年来回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守望相助,出入相友,在政治经济上结为一体,在清初汉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中,回族人民也积极参加。清顺冶五年爆发了甘肃的回民起义。

《回族简史》:

满洲贵族夺取全国的统治权后,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各族人民不甘心做奴隶,反抗斗争彼伏此起,连续不断。满洲贵族虽然在北京建立了清王朝,但是它的统治很不稳固。明王朝的旧部属接连推出皇族搞“反清复明”活动,福王失败了,又推出唐王、永明王、淮王等来“复明”。当时,全国各地也不断发生反清起义。这些起义军并与明桂王为首的大顺军携手作战,给清军以沉重打击,即使已经降清的原明朝旧部,也纷纷倒戈。如顺治三年(1646年)驻宁夏清军哗变,杀死巡抚焦安民、清将王元、马德等。次年七月,清将王光泰反于郧阳,击杀提督孙定辽。是年年底,大顺军与南明军在全州大败清军主力,遏止了清军的南下攻势;与此同时,福建的明军亦围攻福州。顺治五年(1648年)元月,清江西提督、副总兵金声桓反于南昌,杀死巡抚、巡按使,江西各郡起而相附。同年闰四月,清两广提督李成栋起兵广州,总兵佟养甲被执。十二月,清总兵姜瓖起兵大同,攻克蒲州。这些起义,南北呼应,使清廷大为震惊。在此反清浪潮中,回回人米喇印、丁国栋在甘肃河西地区举起了反清义旗。

原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常委、北京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回回民族的历 史和现状》《回族简史》《回族人物志》《中国回民族史》《中国民族百科全书》等著作主编马寿千说:

清军入关之初,在各地实行剃发、圈地等强暴措施,遭到各族人民的共同反抗。在湖北,“老回回”这支回族农民武装在同李自成、张献忠联合坚持十多年的反明起义之后,这时又投入到在抗清洪流中来。在山东,东昌府(今聊城)、济宁州等地回回兵,崇祯末即同当地汉族人民一起参加城守,给清军以有力抗击。在广州,羽凤麒、撒之浮、马承祖3个回族将领,因坚持抗清而牺牲,被称为“教门三忠”。在云南,有不少回族人参加南明政权,后来在桂王退入缅甸的时候,曾有一部分跟随桂王的回民被阻于腾越、保山一带,他们以“明”为姓,用以表示怀念先朝和对清的不甘屈服。在回民聚居的陕甘地区被清军占领后,反清起义仍然此伏彼起。其中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以回族米喇印、丁国栋为首的甘州起义规模最大,他们在“反清复明”的口号下,拥出明延长王作号召,诱杀了巡抚张文衡,占有甘州,并以10万之众转战于甘肃各地近两年之久,山、陕为之震动。清廷命总督孟乔芳率大军将起义镇压下去。

兰州大学外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伊斯兰文化研究所所长,《伊斯兰文化》主编丁士仁说:

公元1644年,明王朝灭亡,洮州的回族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心理上遭受空前的失落,他们远离富饶美丽的江南水乡屈居严寒贫瘠的青藏高原一隅原为保护江山,而此时星转斗移,江山移姓,失去了依托,如弃儿一样流落到遥远的他乡。清军入关后,满族贵族疯狂占地,大肆屠掠,并推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野蛮政策给统治区人民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更让洮州回民怀念明王朝的恩泽。就在清王朝初建不久,反清复明的斗争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发起,到处是一片反抗的呼声。清顺治五年,明末回族将领米喇印和丁国栋在甘州、凉州揭竿而起,打起“反清复明”的口号,与当时遍布全国的人民反抗斗争连成一片,声势浩大,而且各地回族群众积极响应。

国内学术界对米喇印、丁国栋的起义早有定论,是正义的革命起义。查清军入关后开拓疆域的历史,清军占领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踩着各民族人民的头颅、踏着无辜百姓的鲜血走过来的,在这样残酷的镇压和野蛮的统治下人民的反抗是必然的,清军所到之处一片反抗声。米喇印、丁国栋的起义顺从民意,因而是正义的。

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中国中亚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名誉院长、内蒙古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著有《匈奴史》《突厥与回鹘史》《清代回民起义》等书的林幹说:

公元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清军因获得汉奸吴三桂的帮助,大举进关,在北京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其时,虽有大批的明朝官僚地主向清军投降,但全国各地人民和具有民族气节的明朝官员都纷纷起来反抗......就在这个全国反清的怒潮中,回族米剌印、丁国栋发动了起义,揭开了清代回民起义的序幕。
这次回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清军入关后大肆烧杀的残暴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给全国各族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从而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回回在其形成为一个民族的过程中,与汉族结成了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因而汉族社会经济的破坏,必然对回回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米剌印和丁国栋在全国抗清运动的影响下,联合汉族和维吾尔族的人民,英勇地向清朝统治者发动了反抗。这次回回的起义,是全国抗清运动洪流中的一支。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元史研究会副会长、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回族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回族文化志》《元代文化史探微》《元代中国少数民族新格局》等书作者邱树森说:

关外的满洲贵族乘中原鼎革之际,与吴三桂等明朝官僚相勾结攻入北京,通过篡夺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建立起清王朝。满洲贵族建立的清王朝不仅与农民起义军为敌,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队伍的激烈反抗;它与国内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民族矛盾。因此,不仅各民族人民举行了反清斗争,地主阶级中一些具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也投身于斗争之中。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和突出,许多反清斗争以拥立明王朝为号召,表现出“复明”色彩。
二人(米剌印、丁国栋)所言“豚尾长拖”,“重满轻汉”(当也包括“轻回”在内),包含着对清统治者所推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的极大愤慨。由此可见,这次起义带有明显的反民族压迫的性质,他们反清的目的在于“复明”。他们认为,明朝的天数未尽,明朝皇帝虽然在农民起义中死亡。但是人心思汉,颇不自安,所以提出“反清复明”的口号,号召汉、回各族人民起来推翻满洲贵族建立的统治。

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说:

衣冠原有古制。自胡人以外夷之装,变中国之服,左衽遗羞,等威莫辨 。遂使凝旌端冕之风,不复见于今日;正笏垂绅之度,徒想象于形容。

慨自满清僭位以来虐我人民二百余年;妖官偏袒为计,石羊起衅,池鱼皆殃。强者逞鸱张之威,弱者无鼠窜之地。尔时百姓危若倒悬,可恶妖官犹安然高枕,置苍生于不顾,弃黎庶其如遗。甚至汉强则助汉以杀回,回强则助回以杀汉,民不聊生,人心思乱。

此次出师,纯为满人夺我中夏,主政二百余年,视人民如牛马,以性命如草木,伤我同胞,灭我回族,是以用彰天讨,罪有应得!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到抗日战争胜利,以日本为代表的列强在侵华战争时期配合了大规模的舆论战,包括并不限于。

“探讨”史可法是英雄还是罪人——把史可法歪曲成导致扬州十日的罪魁祸首,你不抵抗不就皆大欢喜吗?比如……现在。抵抗啥呀。

崖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意思是中国早就没有了好几次了,元清和日本一回事,你们既然可以容忍他们为什么不能容忍日本?元清不比宋明差吧,让我们愉快的玩耍吧。抵抗啥呀。

谁来咱都是老百姓——这个最具有迷惑性,现在依然出现在各种影视剧中,潜台词就是日本来了老百姓可能更好呢?看看你们现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抵抗啥呀。

中日联合起来打击侵略者——咱们都是欧美侵略者的受害者,我是来解放你们的。抵抗啥呀。

国民政府烂透了,谁帮他抵抗谁是傻缺——把民族矛盾凌驾于其它矛盾之上,把国民政府和混同于中国。抵抗啥呀,做顺民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

就这几招,忽悠了几百万汉奸和他们的徒子徒孙。

时间过去了个多世纪了,网络上依旧沉渣泛起(尤其是公知猖獗那几年),比如这种问题在知乎就层出不穷,可见鬼子学说流毒至深危害极大,关键时刻可以抵几个军。热衷于传播这些的货色,极少数是拿钱的,绝大多数是被忽悠的棒槌,大是大非民族正义面前秀所谓的独立思考,其实能被这种说法忽悠的人智商很低,独立个毛线,无论古今中外,他们都是首陀罗一样的存在,谁来都不好使,做汉奸都被嫌弃。


user avatar   zhan-mei-7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初反清复明 ×

全清朝一直持续的反清复明 ✓

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天地会来说。这个组织由僧人郑洪二创立,在南方搞得如火如荼。那么他们是在什么时候成立的呢?

乾隆二十六年。

后面嘉庆道光也一直在闹,管你清初清末,老子就是要反清复明。他们到咸丰时才终于把主义给换了——因为加入了太平军。

大伙可以不复明,但一定得反清。


P.S.

天地会入会誓词

凤花亭,高溪庵,马溪庙,明主传宗,今夜歃血拜盟,结为同胞兄弟,永无二心。今将同盟姓名开列于左。本原异姓缔结,同洪生不共父,义胜同胞共乳,似管、鲍之忠,刘、关、张为义,汝(此缺数字),视同一家。今夜传教汝手路密约,上不传父母,(此缺数字)。自今既盟后,前有私仇挟恨,尽泻于江海之中,更加和好。有善相劝,有过相规,缓急相济,犯(患)正(难)相扶,我等兄弟须当循规守法,不可借势冒为,恃强欺弱,横凶作歹,故违誓约。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出复明的,是南明一帮人,主要就是西南永历政权和东南郑氏。

之后无论白莲教、天理教还是太平天国、捻军,是反清,但从没提过复明

明白这一点很重要。


南明时代,清朝入关做了很多坏事,残杀重,所以激起反抗。此时永历政权是一个比较好的旗帜,所以包括大西和大顺余部都加入这个旗帜中。

后来清朝有压迫,农民有困难,所以从白莲教、天理教到后来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依然是正常的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但是明已经没了,根本用不着明的旗帜,都是自己打旗帜了。


所以所谓的反清复明,基本都是小说家言。在南明灭亡后,反清有,但没复明。有反清,因为阶级压迫存在,阶级斗争不断;没有复明,因为在古代社会,拿民族当旗帜,远没有现代人想象那么有号召力。华夷之辩能号召的文人,往往遇事软骨头;底层农民更多在乎的是赋税徭役情况,这个受不了才会反抗。小说都是文人写的,所以反清复明似乎如火如荼、延绵不绝。但是现实中,真到底层反抗时候,谁还想搬出朱皇帝?


虚构南明之后的反清复明,就是故意用民族矛盾掩盖真正关键的阶级矛盾。


user avatar   shaung-zi-shi-z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中国的年轻人都像题主一样想,我对中国的未来是绝望的。


实用主义、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便会融解所有的价值理性,结果就是有奶便是娘。

一个对剃发易服这种级别的侮辱都能欣然和洗白的民族,对于更一步的文明毁灭和种族毁灭,只怕也是漠然、麻木、和可以接受的。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只要满足阶级需求,只要有饭吃,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

这样的一群人,真的只配叫“一群人”,说他们属于民族都是对民族这个词的侮辱。

注意,我说的是“欣然”,抗争失败并不可耻,但后人至少应该对此引以为耻。而对此欣然接受的民族,还有什么更糟糕的侮辱是不能欣然接受的呢?

依我看,这样的所谓民族,毁灭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今天可以思考明末抗清的人是否可笑,那么明天当然也可以思考抗日救国的人是否阻碍东亚一体化,后天便是抗击美国贸易战的人阻碍人类大一统。

不要嘲笑,这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知乎什么时候流行鹿鼎记治国了?




                 

相关话题

  清朝是否出过昏君?清朝是否因「气数已尽」而亡? 
  如果清朝统治者不是满族而是汉族,中国会和外国一起开始进步吗? 
  历史上比五胡乱华更黑暗的事件是什么? 
  既然骑兵在一战中仍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为什么损失那么大呢? 
  王阳明攻桶冈时,派人劝降。敌人因此军心大乱、争执不下。王明阳就命令士兵全力攻打,大获全胜,这样好吗? 
  满清为什么不吹毛文龙? 
  中国历史上的几大古都,是依靠什么优势成为当时的首都?为何其中不少又没落? 
  ISIS 这回毁掉的尼尼微遗迹是个什么量级的遗产? 
  大航海时期葡萄牙法律中,法庭执行是否是遗嘱生效要件? 
  现在世界上研究苏联历史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吗? 

前一个讨论
在未来华为是不是铁定凉了?
下一个讨论
97%国人乳糖不耐受,内蒙古人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