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导师开组会对自己的科研有帮助吗? 第1页

  

user avatar   kana-naga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老师前和当老师后,对组会目的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我做学生的时候,也对组会的意义嗤之以鼻。一搞搞一上午,自己讲的别人不懂,别人讲的自己不懂,老师也不可能在组会上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纯粹浪费时间。

现在当了老师,体会就不一样了。

我专门和我在美国时候的advisor聊过这个事情,她也一下点醒了我。

真以为组会的目的是解决科研问题?别搞笑了,组会上那点时间,当着全组十几号人的面,能解决啥啊。真的解决问题,靠的永远都是老师办公室里1v1或者少数几个同方向学生的、小范围的讨论,而且通常两小时起,还要不断查资料,反复复盘,才能把问题推进下去。

组会那点时间,够干啥的。

那还开组会干啥?其实,组会的意义,主要在别处。

1.互通有无,开阔眼界

一个组内,每个同学的方向往往是不一样的。尤其组大了以后,甚至可能发展到别人做的东西我听不懂的情况。这在我现在的组就有点明显,几波学生,有做稀疏的,有做成像的,有做极化的,有做深度学习的,有做三维的,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这是国内外大组都难免的常态,但却不是个好现象。如果每个人能对同组别人做的东西有个基本的了解,一来增长自己的见识,二来能给碰撞出交叉idea的火花提供可能性,怎么都是不亏的呀。

出去听个seminar那么麻烦,自己组内免费的增长见识扩充知识面的资源不用,那不是傻。

2.self pressure,总结学习

常有人调侃组会和ddl是两大生产力,其实也有道理。但组会报告确实是逼迫自己总结、学习的一个媒介。没有这个逼迫的来源,你很可能浑浑噩噩干了半年,看似每天忙忙碌碌,但到头却说不出自己干了啥。组会逼你总结,逼你定期复盘,这实际上从通盘来看提高了你自己的研究效率。

而且我们组的组会是不限定必须讲自己的研究的。我们鼓励大家讲各种开阔眼界、见识的东西,比如最近看到一篇有意思的文章;听了一个好的讲座;学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都可以讲。我们组会80%的内容都属此列,比如有同学看了Google的PageRank算法觉得这个屌,就给我们讲了一上午。但这和我们研究方向毫无关系,却不妨碍我们每个人听的津津有味。

所以组会更是逼迫自己学习。

3.peer pressure,榜样效应

这个很好理解,就不多说了。日常研究中,除了别人文章发表、得各种奖的时候,其实同学间不会太经常感受到peer pressure。但通过组会,了解了别人的进展,显然也会对自己是个鞭策。

4.练习presentation能力

这里我排在了第四,但是我美国的老板认为这其实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学生普遍比较怂,不像老美从小到大历经presentation训练,怎么做ppt、怎么讲、怎么和audience互动、眼神怎么交流、包袱怎么包装,都缺乏经验。现在觉得不重要,可是从国际会议到毕业答辩再到工作,这个技能显然不可或缺。组会就是最好的锻炼场所。

我在美国的时候,advisor就要求大家把每个组会都当成一个seminar或者defense的rehersal,我回国后曾试图推行但反弹太大,只好慢慢来了→_→



你看,以上四点没一条和你具体的科研进展有关,我们的确也不认为组会和你的科研进展真的有什么关系。但你能说组会没用吗?


user avatar   jiehou19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的,每周组会前的那两天效率贼高


user avatar   shan-kong-lei-d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没有帮助,或者有多大帮助,要看是什么样的导师和学生。

首先说学生。对于那种特别有想法且主动性也很强的,即便不和他们开会,课题也会做的很好。因为科研上的大部分问题他自己就解决了(要么查文献,要么自己去请教别人),如果频繁开会扯淡,还不如让他们去自由发挥,免得浪费他们时间。不过这样的学生在性格方面一般会有点自信和高傲。导师在指导这种学生的时候,压力会稍大,要照顾他的情绪。

相反的,如果学生比较被动,能力一般,或者比较懒惰,导师定期开会就很有必要了。这样一方面起到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纠偏。

另外,从导师的角度说,这种课题讨论组会的效果如何,与老师的组织能力关系也很大。比如:

第一,会上尽量讨论共性问题,或者讨论这个问题至少要对大部分人都有用。不要拿某个同学的技术细节在那里死磕,这样容易浪费其他人的时间。因为即便是同一个课题组,每个人的任务分工也不同,相互的工作并不是那么了解,如果抓着细枝末节不妨,集体讨论会只能演变成一群吃瓜群众在那里看两个人唇枪舌剑的pk。

第二,开会时多鼓励,尽量不要点名批评。这样杀伤力太大,很容易打击学生积极性,严重的会出现抑郁和自杀倾向。

第三,安排课题方向要合理。有些学生喜欢搞理论,那就不要给他太偏工程的课题,有的擅长动手做实验,那就不要让他一天到晚推公式,会搞抑郁掉。


user avatar   zhang-xu-8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很大帮助。第一生产力,除了deadline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你一个科研的周期节奏,让你定期的进行设计,总结,讨论,思考,以及磨练讲故事水平和贩卖水平,顺带就把写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再一个,不通过组会练习defend的能力,你能应对毕业答辩吗?

组会是很重要的一个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也是teamwork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组会也是导师了解组内科研进展,规划调配研究资源,申请基金的重要基础。不要认为组会对导师而言不重要。哪怕你真的认为导师给不出建设性意见,光组会这个形式就已经可以对你的科研水平的训练和提升有很好的影响了。

导师给出的正确意见不就更是白嫖么。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你对组会如此抵触,但你换个思路去看待组会,会不会感觉好一点?


user avatar   guosheng-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导师如果在一线做科研,有帮助。

导师不在一线做科研,但有科研做的好的师兄弟,有帮助。

导师不在一线做科研,没有比较强的师兄弟,比较难有帮助。


做科研,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极为重要。自己冥思苦想的东西,别人可能一句话就点破了;组内大家做不同的方向,别的方向的方法论很可能借鉴到你的工作中;如何与别人交流,请教,讨论,合作,如何自己做一个精彩的组内报告,这些技能在学校阶段无成本地锻炼和学习,但在你的一生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当你意识到重要性后,请思考,

如果老师没有组会,那么你可不可以组织一个,官方或非官方都行。

如果你认为你们的组会对你没有帮助,那么你可不可以做点什么,能让组会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觉得组会有帮助,你可不可以做点什么,让组会对你更有帮助,如组会后的讨论与合作。


user avatar   wang-yi-1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现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以现在不会

历史上是社会主义?

所以古代军队会,现代就不会

中国军队现在同吃同住,营长教导员多拿了几瓶牛奶被处分

连长家属来连里面食堂没交伙吃饭连长被撤职

排长和士兵住在一起,连长为什么不和士兵同住,因为他们有大量文件要处理,很多文件涉密的,普通士兵是无权翻越的,所以才分开住,团以下干部和士兵寝具必须一致,只不过因为文件问题才需要分开

现在通讯员不能帮连长指导员铺床,叠被子

战士休假回来不能给领导送特产,送了战士没事,领导处分

只有战士过生日这种分一块两块蛋糕,这是领导唯一敢从战士手上接的东西,而是直接领导,隔一级都不敢要

至于小灶?已经处分一批敢开小灶的人了,首长机关有自己的食堂,但首长敢和普通机关干部分开吃饭?哪个被你批评过想不开的,一个举报电话你前途就完了

现在我们还有规定,领导必须最后一个打饭

很多时候都是战士吃饱了,领导只能吃菜,没肉




  

相关话题

  屠呦呦、袁隆平等人获得「共和国勋章」荣誉,这 8 位获得者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怎样的成就? 
  是什么让你在数学的道路上坚持下来? 
  如何看待科技部答复函:不允许财政经费用于奖励论文发表;防止破「四唯」走过场? 
  想问一下各位,社会的毒打和读研读博科研的毒打大家觉得哪个更难受? 
  如何看待全国政协委员提议「中国知网论文浏览与下载,向国内民众免费」? 
  当代欧美学术圈有哪些特征? 
  如何看待陈灵石父亲陈勇彬被学生爆料多次霸占学生成果,随意给子女亲戚挂名? 
  研究生科研中一个好的idea是怎么产生的?又该如何培养自己? 
  北航软院2021.12硕士毕业答辩大比例挂人,你怎么看? 
  实验室师兄把非本组且无任何贡献的女朋友的名字加进文章,该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在高校工作是行政岗好还是教师岗好?
下一个讨论
硕博导师遇到一个大牛学生是种咋样的体验?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