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电影我们知道古希腊有一群叫斯巴达的哥高,这群肌肉棒战斗力爆发,三百人在温泉一个月抵抗波斯十万大军。那么问题来了,过于强大而变态的斯巴达是如何在历史中消亡的呢?
答案很简单:他们遇到了比他们更变态的人,第一个给斯巴达惨败的是底比斯城的居民,那里有一个叫伊巴米亚-昆达的变态,他慢慢地组建了一支名为底比斯的变态军队。
公元前378年,伊巴米延达和他的爱人戈吉达斯组成了一支由300人组成的军队,由150对古希腊青年爱情(同性恋)组成。事实证明,男人和男人是真爱,底比斯比斯巴达人更残忍,把他们打得半死。
在所有古希腊城邦的战斗顺序中,都有一支叫做Gymnitae的军队。根据现有资料,它是一种轻步兵,由不关心生死的可怜鬼组成,主要目的是在战场上扔石头。
当然,如果他们只是扔石头,那就远不是变态。问题是这些人在上战场前都不穿盔甲。相反,他们脱光了衣服。如果没有别的,你两腿之间的武器会让对手的氪星眼睛睁不开。这是过去的生物武器。
顺便说一下,这个兵种在古希腊灭亡后也被罗马继承了下来,但是武器被换成了长枪,所以也有人揶揄说什么掷电者军团是不是来自gymnitae。说实话,他们不穿衣服也是一种方式,前面也说了,这些人都很穷,所以衣服也绝对不便宜……
在乔治·r·r·马丁的《冰与火之歌》中,守夜人一直驻扎在北境长城,抵御异鬼数千年。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上有一个守夜人,但这支军队远不是精英,他们都被称为守夜人,因为翻译问题。
真正的守夜活动是由古罗马开国皇帝奥古斯都亲自创建的。他们大多是奴隶,共有6000人。他们的武器很奇怪,一个桶绑在一根沾满沥青的绳子上......
到了晚上,部队就会分散开来,在城市里巡逻,迅速聚集在着火的房屋门口,然后用他们的武器把他们扑灭。是的,这些人是古罗马的警察和消防队员,但是征兵一直都很困难。
在写东西,正好写到19世纪末殖民帝国的发展和舰队构成关系,那就顺手整理下废话换换脑子:如果仔细想,“巡洋舰”就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舰种。
大多数各个语言里通用的舰艇“分类(或者叫分级,classification)”本质上有两种来源:第一种是沿用历史上的舰艇类型命名。比如“护卫舰(Frigate)”和“轻护舰(Corvette)”,就是18和19世纪的遗产。理论上,风帆时代的护卫舰是SoW(Sloops of War)以上,一二三级战列舰(Ships-of-the-line)以下的四五六等战舰。这个舰艇类别演化至今,各国舰队里仍然有护卫舰,有轻护舰,其分类名当然就是直接从历史上取用而来,体现当代舰艇和历史分类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单纯从“Corvette-built”的标准看,很多轻护舰的单层甲板开放炮位实际上和Sloop区别没有那么大。然而汉语里我们把这个词翻译成了“轻护舰”,来体现和“护卫舰”之间更深的联系,而不是事实上可能更相似的“Sloops”——这里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因为1854红茶佬最初从法鸡学来这个分类标准确定化的前后,按照法式标准将这一类战舰放在了Sloop之上Frigate之下,后面还将很多护卫舰重新分类到这个名目下,所以有这样的历史渊源,这是后话了。我们现在关心的是“Frigate”确实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一类舰艇,被用于当代舰艇的命名。
第二种来源更好理解一些:直接用舰艇的功能命名。航空母舰或者说“载机舰(Aircraft Carrier)”,就是搭载(Carry)舰载机(Aircraft)的战舰。战列舰(Ships-of-the-line)就是组成战列线(Line of battle)的舰艇。鱼雷艇驱逐舰就是驱逐鱼雷艇的舰艇。等等等等,布拉布拉,阿巴阿巴,要详细解释这个有点智力尊严受损。
巡洋舰“Cruiser”这个名字显然不是历史遗产。“Cruiser”这个词是1880前后开始在媒体上出现,到1887-1892之间正式被红茶佬采用的。这个问题很多出版物都会提及,如果想从社会历史角度看可以看Vaughan Evan的文章,JSTOR搜索十九世纪海军舰艇分类可得。反过来,如果说巡洋舰是用功能命名的,又非常牵强。我之前在知乎写过,唯一的理解办法是“巡洋舰”是能够“巡航(Cruise)”的舰艇。可是大多数舰艇都可以“巡航”,所以巡洋舰这个名目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就必须理解成“有更强巡航能力”的舰艇。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个假设并不成立。并不是所有的“巡洋舰”都有强于其他舰艇的自持力和活动范围,很多三等巡洋舰实际上是非常局限于殖民地警备功能,无法在大洋上长途活动的。而即便是对于那些可以“巡航”的巡洋舰,问题仍然存在:如果一条船有较强的巡航能力,仅次于主力舰的火力,能够巡逻大片水域保卫帝国,同时可以参与舰队交火··· ···那么这条船理论上最合适的历史命名是“护卫舰”。护卫舰是仅次于那些三层甲板重型战列舰的“Rated Ship”,是在封锁中保持警戒,在大洋上保卫帝国的舰艇。为什么不直接将其命名为“护卫舰”呢?
这时候其实我们都意识到了,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确实被视为“护卫舰”。建造这些舰艇的尝试在十八世纪末就开始了,而我们知道十九世纪末传统海军分类系统才开始崩溃。1861的“勇士(HMS Warrior)”号有护卫舰一样炮位布置,但是却有超越许多木质战列舰的战斗力。1866年的“无常(HMS Inconstant)”有类似于轻护舰的炮位布置,可是和铁甲舰相比大小毫不逊色。拿破仑时代的舰艇分类和拿破仑时代的世界秩序一起在这个时间点开始转变。十九世纪出现了四个彻底改变了海军发展的技术进步:第一,开花炮弹和后续的火炮技术,瞄准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武器威力;鱼雷的出现提供了击沉最大型舰艇的可能。第二,装甲防御增强了舰艇的保护。第三,大量使用的自动力船只,主要是蒸汽船,彻底宣布了拿破仑时代的传统抵近封锁战术的崩溃。红茶人在十九世纪末持续性地测试了封锁的可能,到了前无畏时代开始的时候,很明显能够看到封锁战术的失败并不是源自船只的不足,而是战术本身的不足了。大洋上的猫鼠游戏和追击战爆发的可能性变大得多,而传统上更取决于海员素质的“追击战”现在主要取决于船只航速和续航力,而不是操帆操舵的能力,这就迫使海军必须装备能够和对手匹敌的高航速的远航蒸汽战舰。
某种意义上,从“护卫舰”到“巡洋舰”代表着殖民帝国在巅峰时代应对威胁的能力和意愿。十九世纪末的巡洋舰本质上是一切小型舰艇和主力舰之间舰艇的总和,一个全新的概念涵盖所有在其中的舰艇。这个概念强调了殖民帝国巅峰时代所特有的需求——“Cruise”,但是却没有强调舰艇的技术能力。“巡洋舰”并不像“载机舰”一样指出这是“载机”的舰艇,也不像“导弹舰”一样指出这是装备导弹的舰艇。巡洋舰,强调的是需求端——这里应该提醒一下,“护卫舰(frigate)”里面并没有“护卫”这两个字,与巡洋舰并不相同。殖民帝国的舰队期待这些舰艇保卫同时期诞生的,在面积和影响力上远超以往超级帝国。从可以与敌军舰艇一较高下的一等装甲巡洋舰,到用作警备炮艇的三等巡洋舰,新分类下的巡洋舰和“铁甲舰”一样是非常宽泛的概要性所指。今天我们印象中的“巡洋舰”之所以与之不同,是因为随着技术进步巡洋舰本身也很快融合的各种其他舰艇的技术特征。比如,虽然最初看起来与护卫舰更加类似,但是即将成为“巡洋舰”的舰队拥有了更多类似于同时代“铁甲舰”的特征。法军的“Cuirasses croisieres”,字面意即为“战斗舰巡洋舰”。作为回应英军开始建造今天可以被视为大型“巡洋舰”和“二等铁甲舰”的舰队,最终形成了一等-二等巡洋舰和无防护三等巡洋舰的梯次搭配。技术进步带来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而这些帝国出现了超越以往的海军需求,刺激了海军技术变革和进步,出现了才最终出现了“巡洋舰”这个概念。这个同样推荐Vaughan的文章,里面有一些来自“伦敦新闻画报”的阿巴阿巴海军故事,里面能看到时人对新舰艇类别的一些态度变化。
而我们能看到“巡洋舰”这个在最开始有些奇怪,也有些“意义不明”的舰种随着越来越多的使用目的,越来越多地技术进步,自然也开始更加细节化的分化:比如侦查巡洋舰,负责掩护驱逐舰队与敌军前卫交战。比如“战列巡洋舰”,本质上是防御较弱的高速主力舰。这实际上代表了“巡洋舰”这个观念本身开始走向终结。侦查巡洋舰和日后的某些轻巡洋舰设计开始和驱逐领舰或者类似于战后初期勇敢级的大型驱逐舰融合。“部族”级缺乏同时期巡洋舰基本的防御能力,所以仍然被称为驱逐舰,但是其本质上是设计作为驱逐舰队指挥舰携带指挥设备的“巡洋舰”,而不是真正的一线战斗“驱逐舰”。胡德这样的“战列巡洋舰”和无畏舰与高速战列舰之间的设计差距也并非质变,是需要通过技术细节的对比才出现的。从任何角度看战巡都是主力舰队的一部分,而这与巡洋舰本身的观念本身背道相驰。晚期装甲巡洋舰和二等无畏舰的关系是模糊的,重巡洋舰看起来更像是条约限制下的二等主g就力舰,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之间的差异更是随时代不断变换——区别部族级和巡洋舰的是“装甲防御”,区别胡德和QE级的是“航速”,巡洋舰本身的定义越来越和其他舰艇模糊话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时候其实是通过“比对”才能发掘出同时期对巡洋舰的界定。而当一种舰艇需要通过“比对”才能被判别出来的时候,这种舰艇分类的存在本身就值得怀疑了。间战期间的sloop和间战晚期的反潜sloop(黑天鹅)当然是为了规避条约限制而使用的分类,但是战争期间出现的全新护航舰也没有被叫做“cruiser”,而是采用了“Frigate”的命名方式。因为此时的“巡洋舰”的定义标准已经完全不同于这些护航舰了。
这代表了19世纪末真正“原教旨”巡洋舰的终结。狭义的“巡洋舰”是一方面极端宽泛,另一方面又非常特化的概念。如果一艘巡洋舰足够大,防御足够好,那么其本质就是次级主力舰;如果巡洋舰用于保卫交通线和帝国海域,那么这就是护卫舰;如果抵达了警备炮艇的大小和级别,那么这本质上就是Sloop。之所以在所有这些舰艇中人为划定了一部分成为这一时期观念中的“巡洋舰”的原因是复杂的,却不是统一的。这与其他舰艇类型的存亡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对比:传统战列线消失以后,战列舰就让位于铁甲舰时代的各种主力舰了。当舰载机出现以后,舰艇就可以搭载飞机成为“载机舰”。理论上“有能力进行巡航”的舰艇永远存在,需要舰艇进行巡航的需求也永远存在,所以“巡洋舰”理应存续下去。但是现实中并没有。
我有时候会不过脑子地认为“巡洋舰”的消失和殖民帝国的消失有关。没有了保卫殖民地的责任,也就没有了巡洋舰。这个想法实际上是错误的。RN大规模退役巡洋舰(或者说,大规模停止新巡洋舰的建造)远远早于英帝国加速解体的时间点。战争结束后新巡洋舰的建造基本上就陷入了停滞,而帝国直到六十年代后才开始加快脚步走向消亡。实际上,真正和帝国解体直接相关的是战后第一批庞大的护卫舰队随着帝国的消失而彻底消失了。RN决定不再刻意区分舰队反潜部队和贸易保护反潜部队的那一刻,当大批量的利安德级,t41,t61,t12这样的舰艇走向消亡的时候,才是帝国彻底放弃航路保护的时刻。此后催生了21型这样新一批的反潜改制。
“巡洋舰”这个观念并不是完完全全随着“保卫帝国的需求消失”而消失的。巡洋舰的消失是因为随着舰队的精简,舰队位于主力战斗舰队和护航舰队之间的每一艘舰艇都被赋予了其他的分类名称。殖民地警备,保交反潜的任务留给护卫舰队;舰队交火留给了主力舰(舰队潜艇,航母,舰队护航舰)之后,所有的舰队中的功能单位全部都有了自己的新定位,而无需被命名为巡洋舰了。冷战时期到今天的美国海军仍然保持有巡洋舰队,但是这些防空巡洋舰本质是舰队护航舰;其他舰队完全也可以将某一种与1892年的巡洋舰毫无关系的舰艇重新命名为“巡洋舰”。比如郡级导弹驱逐舰,携带了传统意义上巡洋舰才能携带的郡名作为舰名。而新的T31护卫舰也携带了城市名称。但是他们没有被命名为巡洋舰,而是按照新的命名方式被命名为了驱逐舰和护卫舰。
巡洋舰没有作为一种舰艇消失,而是作为一种人为划定的舰艇分类方式消失了。今天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并不被称为“巡洋舰”,今天次级主力舰也不被称为“巡洋舰”,当没有舰艇被称为“巡洋舰”的时候,这个舰种自然就消失了。这就像19世纪末护卫舰的短暂消失一样——护卫舰没有消失,护卫舰存在的寻求没有消失,执行护卫舰任务的舰艇也仍然存在,只不过是她们不再被叫做“护卫舰”了。20世纪末期的巡洋舰也是一样。当护卫舰重新出现以后,她们没有被叫做巡洋舰。当导弹舰出现以后,她们没有被叫做巡洋舰————RN序列里的巡洋舰自然从此消失。
当长矛消失以后,我们大概不会说“长矛只是被重新命名为了突击步枪”。
大概,就,“还有点意思”。
有吗?
额,不太清楚。本人不太同意自己的观点,请有识之士滋醒我。
又:不知道希腊会不会买提康德罗加呢?思考.jpg
这个要是算上历史上出现过的话,那就太多了
先从咱们中国说起:(如果觉得有问题就是你对,我就是口胡来玩玩的)
1、舞蹈部队
《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简单就是说,曾经有个势力不服气,本来准备去打他,然后有人说,没必要,武装游行一下他就怂了。于是花三年训练了一支舞蹈队,左手东风右手加特林的过去跳了个舞,那个势力立马就跪了。
2、自杀部队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简单就是说,两家打仗,一家派了一支部队到对方军阵面前自杀,趁对方目瞪狗带的时候,掩杀过去送对方狗带。
3、动物部队
最著名的就是火牛阵,战国时代齐国田单首创,据说大唐王玄策在印度也玩了一次。
变种有活跃在评书《大明英烈传》中的沐王爷老鼠阵破象兵,
有充满“科学”精神,在二战时期丧心病狂的投放老鼠跳蚤等传染病的731部队,抗美援朝期间,继承了日军遗产的美帝再次投放的细菌部队。
然后还有苏联为了对付坦克的自爆军犬部队、美军花了大钱实验的自爆海豚部队等等。
4、净军
嗯,是净身的那个净,就是全员公公的特殊部队,大明中后期特色兵种,有没有练习《葵花宝典》就不知道了,战斗力约等于5?
还有个说法,是古代城市中收马桶的,当时马桶也叫“净桶”,因为古代军户地位低下,在城市里的军户没有其他谋生的手段,只能和乞丐一样从事一些没人愿意做的事情。
5、六甲神兵
嗯,铁血大送的神奇兵种。
郭京,北宋末道士,籍贯、字号均不详,原为尤卫小卒。1126年(钦宗赵桓靖康元年)金兵围攻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同知枢密院孙傅读丘濬《感事诗》,其中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于尤卫兵中访见他。他伪称身怀道教之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可生擒金将退敌。
6、阴兵
这个是大清的神操作
当年为了对付外国人的火器,从传统文学中找到大约是“妇人秽物可破火器”的记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玩过,把全城的马桶和老年妓女都布置到城墙上,让老妓女们脱下裤子用下体对着英国人的军舰……
大中华区说完,换其它地方的
7、僧兵
正儿八经的和尚部队,可不是嵩山少林寺那些玩票的,是战国一向宗,其中本愿寺本山的僧兵部队可是正儿八经能拉出来和各方大名过招的,当然,最猛的还是如蝗虫一般的一向一揆。
8、忍军
大概是第一个把鸡鸣狗盗偷鸡摸狗下毒窃听当成正经事儿来做的准军事组织,也就是隔壁岛上那伙能干出来了。火影洗的再白,也摆脱不了一副小家子气。
其它想到再更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油管五常和地球五常是两码事,谢谢。
是因为物理学已经开始快要碰触到这个世界我们可能的认知边界了。
包括什么边界呢?这里有物理观察能力的边界,也有主观客观分界的边界,甚至有这个世界底层规则的边界。
假设说吧,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么我们是什么呢,不过是网络游戏里的NPC角色,就像你在魔兽世界里看到的卫兵,任务NPC一样,差别是我们更加智能,并且会思考。
假设我们就是那些NPC吧,我们也会思考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是什么。通过一些实验和逻辑思考,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很多规律,比如这个世界上物体运动的规律,能源传递的规律,甚至光线和颜色渲染等等更高级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游戏内的道具和环境通过实验而感知到的。于是我们提出了种种的假设,提出了各种数学方程来总结这些规律,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理论是对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既普适又实用,能指导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干出很多以前干不了的事情,比如造出了能上天入地的机器,也学会了怎么远距离的通信,我们的科学开始突飞猛进。
但是,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发现了很多奇怪的很难解释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法师发出的火球,你观测和不观测的时候命中的概率会有变化,为什么两个相距遥远的宝箱,开出来的物品始终保持互补的概率,这些似乎和逻辑常识不符。但是,我们很理性的认为,可能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吧,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奇怪的规则,虽然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但是这个世界就是依照这些规则构建出来的。
再然后,研究深入到了一些更难理解的领域,比如在这个世界显现出来的最小像素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客观)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科学研究卡在这个地方似乎再难推进。有的科学家说,肯定是我们没有造出更厉害的道具炮,如果我们用更强大的道具炮对轰,在极端的运算条件下,这个世界一定会显露出更底层的运算机制出来。
好了,现在你先跳出来,做为这个游戏的上层世界的开发者身份来看一下。你会觉得很有趣:你创造的世界里的代码正在试图弄明白自己是什么,或者想弄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他们发现了这个世界因为虚拟造成的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你为了节省运算量,大部分的场景和物体都是在玩家不观测的时候不装入内存的,大部分的计算也都是先计算结果再反过来根据观测需求输出过程。当然这么做会让游戏里的智能NPC感觉到因果律被违反了,但是没关系,他们会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然后你看着这些NPC开始修改一些脚本,试图利用道具反应来制造出超越数值边界的计算,然后引发计算BUG,并通过研究BUG现象来更进一步的分析这个世界的代码运转特性。
你很佩服这些智能NPC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你也很理解他们,不过做为开发者,你当然知道这么做是没用的,这个网络游戏程序有着复杂强大的保护机制,不可能被游戏里的NPC弄崩溃,而且就算弄崩溃了大不了也就是打个补丁重启游戏就好了,出错时候的日志都会清掉,他们什么都不会记得的。而你也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建立在高层世界的计算机的各种硬软件系统之上的,这其中包括了服务器,网络通讯体系,协议,客户端,编程工具,图像引擎,底层驱动等等机制,而这些机制游戏里的NPC无论如何研究也不可能明白的,他们不可能明白在他们的世界维度之外的东西,这是他们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就算把CPU弄烧掉也不可能从游戏里蹦到现实中来。
对于游戏里的NPC来说,他们只能在这个世界程序运行的规则之下进行探索和学习,他们不可能超越这个世界去到更上层的世界,不可能变成坐在键盘前的开发者,他们虽然很聪明也很好奇,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再也无法向这个世界更深的奥秘去探索了,因为他们所探索的世界规则有他们碰触不到的边界。
这是做为NPC的悲哀,开发者想,不过他转念一想:我们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更高层世界创造下的NPC,我们也同样被局限在当前的世界里,永不可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大家彼此彼此,都在笼中而已。
==============================
好家伙,居然有这么多人对科幻概念有兴趣,回复出几百条来。
请大家理解一点,既然谈到了科学的边界之外的地方,那自然说的东西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这叫什么,这叫做想象,所以大家不要把科幻当民科来批,放飞想象也是一种娱乐嘛。
既然说到了对科学边界的想象,那么我就补充几句:
1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一定有边界的,因为我们从哲学逻辑上就无法回答任何无限穷底的问题,比如时间的尽头后面是什么,物质无限细分下去是什么,宇宙的边界之外是什么,时间的最小单位之下是什么等等。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有极限的,哪怕是神也无法掌握所谓终极真理,科学没有所谓的终极;
2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边界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早到来。有人举出各种例子,说明百年前人类也觉得科学已经快到尽头了云云,但是现在又进步了这么多。但是现在情况确实不一样了,现在碰到的障碍和瓶颈和之前碰到的问题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碰到的问题很多都是人类在实验观测手段上难以突破的障碍,比如我们无法造出太阳系半径大小的加速器,也无法进入更高的维度去观测,或者突破主观和客观的界限,在低垂之果摘完之后,剩下的恐怕是天顶才有的果实。虽然现在人类在无数领域里面都在加速探索,但其实顶尖领域的科学家都知道,基础领域颠覆性的突破已经很难再出现了,缺乏实验支持的理论和玄学并无二致,和上面的科幻一样,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人类科学还会有很多进步,未来我们可能解决核聚变,发现更多粒子,统一四大力,开发真空能,我们能任意的操纵物质,实现原子级的打印技术,甚至能直接打印出一颗行星来我也不奇怪,但是这些其实都是现有底层理论的工程学应用而已,人类在现有理论上不断加强实用转换还能大大的拓展人类的能力,但是无论这些能力强到什么程序,有些边界依然会永恒的横亘在人类认知的边缘,让人类不得逾越。人类无法逆转时间箭头和熵,无法修改宇宙常数,无法超越光速运动,无法跃迁到更高维度,无法跑到宇宙之外,无法逃脱自己所处的时空牢笼,无法得知是否存在有更高层次的世界,更无法叩问自己的造物主为何创造自己和这个世界。
3 我们其实也不用悲哀,每个智慧文明都会处在一个牢笼之中,无论它多么高级也永远无法得知笼外是什么。等触摸到边界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内卷嘛,文明只好开始娱乐自己。既然向上无法超越,那么我们倒是可以向下造出一个新的牢笼来。虚拟技术,人工智能这些对于每个文明都不难,很快我们就能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一个新的宇宙,并且把智慧代码放到这个虚拟环境里观察了,也许这也是一种理解世界的仿真方式,或者就仅仅是我们的一种消遣罢了,不然呆在这个笼子里还有什么乐趣呢?
说点题外话:谈到仿真世界,算起来搞不好又要清档了。地球副本已经清档五六次了,每次都是某个物种占据优势地位后就清的,感觉似乎是某种代码竞赛,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恭贺这届的冠军团队,你们通过智慧代码赢得了这轮比赛的胜利,战胜了上轮的恐龙开发团队,谁让他们这届还采用老思路,继续走速攀食物链路线呢(说到这个话题可以再开本书了,生物分类学妥妥就是一场策划风格大赛啊,充满了各种明显的设计流派和思路,让一个游戏策划去读读生物分类和进化的百科书籍,他会感觉到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我们边拍脑袋边想出来的怪物表吗,我都能看出不同策划的水平差异……)
好了,以上都是胡扯,大家看看就洗了睡吧,但愿能帮你们打发一点无聊时间。
其他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这个话题太大,以点见面谈一点,最近看天国之秋这本书,里面讲到一句话,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舰队停在大沽口外的海面上,清政府派人谈判,英国某军官写到,清政府的官员表示根本不在乎英法攻击不攻击大沽口炮台,因为守炮台的全是汉人。就这种民族政策,天天不关心自己百姓的死活,只在乎礼仪的王朝,能好到哪里去
当然,这算是中美双方的都出现的一个战略误判,双方都没想到南越会崩盘的那么快,北越也真的敢越过17度线向南进攻。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而且对后来的东亚战略格局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美国失去了在中南半岛的战略支撑点,以至于需要10年左右重返亚太时又着急忙慌的与越南政府勾勾搭搭,重新建立在越南以及中南半岛的影响力。对于中国而言影响更为深远。
越南统一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越南政府的膨胀,中越关系开始恶化,越南与苏联形成针对中国的战略同盟,同时越南不断扩大在印度支那的影响力,想要整合柬埔寨和老挝,形成一个人口过亿,领土接近百万平方公里,有着良好战略纵深的庞大国家,并且与中国北方的敌人有军事战略同盟,这样一个国家对中国的威胁是极大的。而且在那个年代,重现甲午战争中以小博大的情况不是没有可能的。
现在我们对于越南的种种看法与轻视是基于随之而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并且我们现在的所有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赢得了那场战争的基础上。但是把时间线拉回到79年,在那个节点,我们并不是稳操胜券的,甚至可以说是这场战争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
这一切从当时的战略部署上也能看的出来,首先当时我们主要防备的是北方的苏联,一线精锐都部署在北部防线,参与反击战的大多是二战部队,而且当时中央的关心的重点也都在北边,时刻盯着苏联人的动向。其次中国军队的素质由于刚刚结束文革,以及10多年没有打过仗,相较于当年的步兵巅峰时的状态已经有了大幅度的下滑,而且对手是有着良好装备且有着实战经验的越南部队。第三是国际舆论上。当时中国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已经破裂,美国因为越战新败也无力参与新的争端。而且当时越南因为国家统一在国际上的声誉也是相当不错,甚至后来的中越战争中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现在了越南那一边来指责中国。以上这三点就是中国当时面临的几大困难。当然,后面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在解放军英勇无畏的攻势下,我们取得的既定的战略目标,改善了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揭示了苏联强大外表下的弱点,将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这一切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打赢了的基础上的,但是战争这个东西没有绝对,假设在战争中我们没能按既定计划取得进展,反而是被越南军队拖在了战争一线,等到了越南的主力从柬埔寨等方向回援正面战场,以当时我军战斗力一定能顶的住吗?万一发展成消耗战,让越南拖到苏联腾出手来从北方夹击我们,我们能扛得住吗?真到了那种情况下,没有的后来中国打赢越南的“投名状”美国和西方国家还会对中国友好吗?会不会趁机分一杯羹?那我国的改革开放大计是否会就此夭折?
换个角度来说,假如当年越南没有统一只是像朝鲜半岛那样的停战,那北越还会肆无忌惮的和苏联眉来眼去,来得罪身边的中国吗,在苏联解体之后类比朝鲜半岛的情况,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北越必然会更加依赖中国,中国对北越的影响力肯定要比现在大。两国都会对中国采取更加亲和的态度,那样的话越南未必敢侵占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同时南海问题两国尤其是北越未必敢与和中国叫板,那样我们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越南的民族情绪不会像现在这样偏向敌视中国,更有利于扩大中国在中南半岛的影响力。
综合上面几点,可以得出,一个分裂的近邻对我们更有利,让越南完成统一,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件亏本且有极大风险的地缘战略失误。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