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清华大学给寒门学子最高可降 65 分录取这件事?公平吗?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hz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在这里答题的有多少人是清华学生,有多少人了解自强计划,又有多少人认识你们所谓的通过自强计划考进清华的“权贵”。

我是2012年考入清华的,生源地广西河池(虽然我是福建人)。行政划分上,河池11个县市,其中7个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广西一共有28个国家级贫困县。河池少数民族人口占84%,广西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是38%。说这些,是想说明我所在的城市是一个相对贫穷和落后的地区,正是自强计划所面向的地区。

虽然我不可能认识所有通过自强计划考上清华的同学,但是我仍旧想把我知道的一个同学的情况写在这里。她高中是河池市下的某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中,因为自强计划每年都有在她的学校宣传,她的经济情况和户籍条件符合基本要求,所以她很早就为这个计划准备着。

学习上自然是不必多说,学校每年只会建议前几名的同学去申请,不是说限制其他同学申请,而是成绩不够申请也不会通过。在保持每次考试排名都在前几(其实大多数是第一)的情况下,她还准备了竞赛,为的是在最后的申请材料中有东西可写。当然不能和南宁柳州桂林那几个名校的学生比,她最后拿到的是广西物理和化学竞赛的二等奖。另外,广西自治区三好学生的奖项也是她申请材料中的一个砝码。

至于资质的审核,通过材料的初审之后,清华专门派老师到她所在的高中调查。据她和我说,老师会先找到她的任课老师了解她的情况,然后还会找她的同学了解她的情况。最后会亲自到她家中,看她家里的情况是否属实。本来就是贫困农村地区,交通不便,而老师翻山越岭来到所在地调查,至少在她看来是“挺了不起”的,其中还有一位是60多岁的老教师。这些程序之后,才由清华综合决定给她降分幅度。

整个流程上,她要提交经济水平证明,家庭情况证明,户籍证明,学习成绩证明,各类奖项证明等材料。这些材料会通过所在高中的遴选,之后再通过清华的初选。初选之后清华再派人实地复查,当面了解。最终综合所有情况给出降分的幅度(当然也可能不通过的)。

最终她通过了自强计划的选拔,获得了60分的降分资格,她当年的高考成绩是650,清华分数线是680,如愿考上了清华,选择了一个传统工科专业。

和这个同学聊天的全过程,我最大的感受是:努力。这种努力和我们这些通过考高考上清华的同学无异,和通过竞赛成绩获取保送资格的同学无异,和参加自主招生最后得到降分的同学无异。我们都在这个制度下面用尽自己一切的努力去争取优秀,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招到各方的非议?

她说了两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一句是:“我觉得不管我们是到达怎样的高度,对我们那边的人来说,其实我觉得都是正值”。一句是:“我相信清华录取我们不是看分数,是看中了我们的学习能力”。

如果没有这项计划,以她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她的家庭实力(不要和我说教育和家庭没关系,书香世家本来就是优势),是极难考上清华的。然而自强计划,不正是通过降分的手段来尽量降低城乡考生的差距,降低家庭等先赋因素对考生学习能力的埋没么?

说完个例,我来说一下自强计划的制度吧,以供各位反对者抨击。每年自强计划都会在网上公示,不是个别名单,不是仅有姓名,而是通过自强计划的学生名单,所在高中,省份信息,都有公示。清华招生网有公示,阳光高考有公示,其他网站也都有转载。这里就贴一个15年自强计划的名单吧,供反对者去查查其中哪些是“权贵”。

清华大学2015年自强计划初审结果名单(农村高校专项计划)

在前期材料提交、中期实地复查、后期结果公示、甚至进入到大学后,任何环节中有人质疑入选者身份,任何认识该自强计划的同学的人,只要有一个声音说入选自强计划的是“权贵”,同学会不知道?媒体会不报道?校方会压得下去?如果有,我所在的校园媒体“清新时报”愿意去做调查报道,我个人也急切渴望这些揭黑材料。请给我,哪怕些许证据可以吗?

总的来说这项计划在逐年扩大,每年无固定名额,去年认定的人数是这几年最多的,认定了168人,最终考上来86人(清华每年本科生新生3300人左右)。对于这些同学,他们很多是他们所在高中几十年来唯一考上清华的学生,甚至是他们所在村县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你可以质疑降分幅度是否过大,可以质疑这项计划不是真的促进公平,可以质疑说对贫困农村地区考生有别的扶持方式。但请不要质疑这项计划对于贫困地区优秀考生的帮助,因为你的每一句没有根据的阴谋论式的怀疑,都是对所有通过这项计划考上清华的同学的努力的抹杀。

其实清华这个标签总体上是招黑的,在这个对于政府普遍不信任的环境下任何一项制度的推行都是要有极大“自证清白”的成本的。学校的问题我们也都在关注和讨论,但我们的讨论,都是基于事实基础的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在这个问题下的许多答案,都将自己对阴暗面的所谓了解,夹杂着自己对社会的不满,毫无逻辑且不加证明地嫁接了过来。这种阴谋论的思维,和大众对转基因的怀疑有什么区别?阴谋论之所以可怕,是在于如果我们一旦承认这样的逻辑,那么要推翻其论断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几乎不可能的。谣言张张嘴,辟谣跑断腿。你可以质疑,但请拿出,哪怕一点证据好吗?

我是学新闻的,也是半个媒体人,我接触着社会的阴暗面,也对诸多事物抱有怀疑,自己也写过不少批评文章,但我看到诸如:

“所有对所谓弱者的照顾最后绝大多数都变成对权者的补贴。”(匿名用户无法艾特)

“肯定是北京寒门最多啊,不容置疑。”

@凉king

“所谓的自强计划,无非就是给有消息,有关系的人多一些门路。”

@Pericardium

“富家子弟又有一条低分进清华的平坦大道啦。”

@pillow pink

这类的论断时,仍旧是十分震惊的。如果是在网易,是在微博,我尚可以理解,但这是在知乎,请抱有,哪怕一点点的理性和逻辑来讨论这件事,可以么?

以上是我针对我所看到的部分答案(有些还是高票)进行的反驳,我就我了解到的和自强计划有关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理性讨论,尤其是理性看待某些答案。最后就说一句:

谁质疑,谁举证。


利益相关: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本科生


————————————4.10 8:00

申明:我全文没有论及公平性,也请对公平性有疑义的朋友自己开答案讨论,不要抱有“你反对了某些反对该计划的观点,所以你就一定是支持该计划”这样的逻辑。


user avatar   lamer-80-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说的有一点片面 我是经历这个政策的第一批学生 虽然我没能考上清北 惭愧 我的家在内蒙古赤峰 我所在的地方是国家级贫困县 在我高考的那一年就有很多同学通过农村地区专项计划读了很好的大学 有清北 武大等等 在我们那个小地方没有手眼通天的人物 我所知道的很多都是在我身边的同学 我觉得国家的政策是很好的 给了很多学子跳出寒门 走出大山的机会 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黑暗 谢谢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复]感谢其他知友对清华自强计划的知识普及,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更因自己当年不知道这个计划深深遗憾。很喜欢这些心平气和的讨论,因为能帮助我进步。

原答案不删不改,大家当笑话看看吧,不用私信找我麻烦啦。

1、初二的时候,有次听说来了一批捐赠衣物,村里好心的妇女跑来告诉我妈,说可以去村长家院子里领,我妈出去一会儿却空手回来了,她说走到半路遇到我姑妈,姑妈说:“不用去了,能穿的早就被村长家的亲戚分走了,剩下的都是烂破布,用来做鞋面布都太丑。”

2、我上高中的时候,村里建了小学,设了一二两个年级,有一个唯一的老师,这个老师以前在小学教书,因为神经病经常发作停职了。我问我妈:“他不是会发疯吗?还能教书?”

我妈说,他弟弟现在是我们县的县长。

我们村的学校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栋砖房之一,是两层的小楼,还带了一个大院子。一楼两个教室,一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二楼是老师一家四口,院子里种蔬菜。

那时我堂弟就在那里上二年级,从他那里我才知道,老师给一年级上课时就安排二年级做作业,有时安排学生帮他挖地种菜,有时安排学生帮他上山捡柴。

有次和堂弟去水库游泳,我看到他两只小腿被藤条抽得淤青,我问是被你爸爸打的吗?他说被老师打的,我问为什么要打你?他说老师心情不好就每个人都打,女生都不放过。我说你爸爸妈妈知道吗,他说知道。

回家我问我婶,堂弟被老师打得小腿都青了,你怎么不去找老师麻烦?她说,找了又能怎么样?那个疯子你跟他讲理又讲不通;他弟弟是县长,你闹了也调不走。

3、还是高中的时候,少数民族同学高考可以加10—30分,我们一直以为同级一位同学是彝族,后来熟了才知道,他们家根本就没有彝族血统,和我一样,是生活在彝族村的汉族,只是他的一位远亲是市里领导,他初中毕业,就托人把他的民族改成了彝族。后来他以比重点线高一分的成绩,加了30分去山东大学做定向生。

4、我第一次上大学,念的是省里的师范大学,那时助学贷款全年级120多人每年只有10个名额,要申请助学贷款,除了需要自己所在的村公所开“贫困证明”,还需要参加系里组织的“贫困生评选”,也就是向辅导员和班委共同组成的评委会讲述自己家里的贫困程度。

我没有申请到,因为老师说我既然有钱交学费,就说明没那么贫困,应该把机会给那些连学费都交不起的人,虽然我的学费是把九乡十八村的亲戚都借了一遍,这家两百那家五十才凑够的,但想想辅导员说的也对,就没抱怨了。后来得知同宿舍一个同学申请到了,另外一个舍友问他:“你们家不是你哥哥已经毕业在医院工作两三年了吗?还能申请到贷款?”

他说因为他哥哥上过大学,知道申请助学贷款就不能先交学费。他抱怨说:“你以为我申请助学贷款容易吗?我想买点好的衣服穿穿,我哥都说不要穿太好,要不然申请不到助学贷款,等申请到了再改善下。”

我那时只有一件外套,高二我哥给我买的,冬天冷的时候只敢周末洗,因为洗了要晾两天才会干,这两天我可以躲在被窝里;如果平时洗,衣服不干没得穿。再想想拿到录取通知书一分钱都没有恐慌得四处借钱的样子,觉得很难过,因为一个人穷,穷的不仅是钱,还有信息的收集途径和捕获能力。

5、后来第二次上大学,上的是中山大学,接触很多外省的同学,有次和一个北京的同学聊到老同学的去向。我说我们初中36个同学,只有10个考上了高中,其他人如果没钱复读就只能回家种田或者外出打工了;高中同学全年级320多人,仅有16个过了重点线,加上专科升学率也只有50%不到。他惊讶得不行,说他们初中升高中是全员升学,高中到大学至少也是95%以上的升学率啊。

那时我也惊讶得不行,而且也才知道,人与人最普遍的不平等,其实是出生地的不平等。但想想自己没有生在非洲,已经够幸运了,何必还去鸣不平。

那时我以为这不平等已经够悲催了,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有的同学直接回家继承父业,有的同学拿着家里的钱出国了,还有来自官宦之家的孩子托了关系去了好单位,总之各显神通,那时才发觉,从有的方面来说,无论是上大学还是大学毕业,看起来是起跑线,但这起跑线,其实也是出生地和家世为你塑造出来的终点线。

生在小地方,看了太多类似的事情,以至于后来有幸逃离,再也不愿意回去,因为我知道,我留在城市,尽管还是没法完全避免类似的事情,但机会众多,最好的机会被以权谋私的人瓜分走了,还能剩点次好的机会留给我辈;但如果回到家乡,机会有限,以权谋私的人都不够分,又哪里轮得上你?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有一点要想明白,清华招“关系户”,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国家高官,省部级领导,可能还对学校有点用,

你说,给一个县级干部开后门,能给清华拨款还是能给清华政策照顾?

最符合清华利益的,不就是招最牛逼的人,把不够格的挡在门外,

砸了自己招牌,还捞不到什么好处的事,清华也不会干。

就说两点,

1. 先别急着提阴谋论,这个“后门”还真没这么好走

@黄敏大

提到了,“考生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含)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同时,“被清华录取的115名“自强计划”考生来自105所中学,近60位同学是其所在县5年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近30位同学是其所在中学有史以来考入清华的第一人。”这一点,我和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刚刚已经核实了,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所谓“乡贤”或“地方权贵”能够从中徇私舞弊的话,他们还不早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城市教育条件好的地方?非要读一个五年来出不了一个清华学生的地方。

打个有些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一个人能力大到可以提前知道高考的考卷,他为什么还需要高考呢?有这个能力,自然有别的方法进清华,

当年的三模三电,存在至今的军烈属和民族加分,个别地方盛行的港澳台加分,比这个还容易操作,被发现的几率还低。

2. 这个政策的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选拔机制,而在于背后的理念,

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地区差异,这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清华头脑一热就想去填平这个坑,有点考虑不周。

清华的学生媒体《清新时报》做过一次专题,跟踪访问通过自强计划招来的寒门学生,

大多数同学反映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最明显地,清华部分必修课程是全英文授课,而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最大的一个短板就在于英语教学,导致一上来上课脑子一片空白,想努力补也不知从何补起,

而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从来没有社团活动的经验,面对大学的各种活动手足无措。

这些问题,不是说把分数降下来,把人招进来,就可以自然而然填平的。

清华招生办有过一个提议,说要在开学前给“自强计划”的同学开一门预科课程,

但这么多年教育环境差异所造就的短板,哪是上一门课就能补上的?

真正应该为基础教育填坑的,应该负责是基础教育学校本身

让清华创造一系列特例,为了追求“公平”将大量资源投入到并不适合的人身上,再吃上一通阴谋论的质疑,

这个锅,背得冤枉。


user avatar   huang-min-da-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手动支持

@陈贺振

和@张文珮的高票答案,他们对自强计划的政策细节比我更了解,关于这一政策如何实施我这里就不再说了。

看到楼上所有对政策落实的质疑,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把地方权贵们看得太大,把公义看得太小,又极不了解清华的能量。

知乎好多答案弥漫着一股“权贵就是能以灰色的方式得到不公平的利益虽然我不爽但是如果你不认清这一事实你就是幼稚”的气息,我不好说这种想法是对是错,因为社会的不公平的确无处不在,但老是这样消极的抱怨会让我们看不到更多阳光能照到的地方。

就拿自强计划的招生来说,什么叫做“权贵”?在自强计划覆盖的县里,对于当地的几十万人来说,县长副县长,乃至最好的中学的校长,似乎都可以进入权贵之列。但对于清华来说,这真的不算什么。远的八个政治局常委、两任总书记不说,近十年清华的校长、党委书记,现在一个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一个省长、一个部长,连北京市修地铁都得绕着清华走,清华需要买多少权贵的账呢?别说学校里的老师,就是一个普通的博士生,去选调政策好的地方选调公务员,都能安排直接做副县长。这些历史的积累让清华没有必要迎合大部分所谓的地方权贵,而能选择做对学校最有益的事情。

那么对清华最有益的是什么?清华总是教育学生要“入主流,做大事,上大舞台”,要让大家做“学术大师”,“治国之士”,“兴业之匠”,通俗一点说就是要清华的学生持续地占据政界商界学界的领袖地位。在短期内,或许学校的地位能决定学生的地位,我们觉得能考上清华证明这个人很优秀;但在长期来看,一定是学生的地位决定学校的地位,只有源源不断的优秀学生,才能让学校的名声长存。从这个角度说,学生就是学校的命脉所在。

而清华的领导者一直都是很有远见的,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蒋南翔校长首创学生“双肩挑”担任“政治辅导员”的制度,让优秀的学生在学生时代就做其他学校专职教师的工作,自然成长得更快,胡总书记就是第一批清华的政治辅导员。而在今天,清华对学生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经常组织慰问全国各地尤其是艰苦地区工作的同学,还邀请本科就出去工作的同学返校再读MPA。现在成效也是明显的,非常年轻的优秀学长,常宇、黄秋斌等等,都在各地干出了自己的成就。

这就是高校和其他地方的不同,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常人看的是现在,高校看的是未来。我们都只看到现在谁的爹是谁,谁知道面前的穷小子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胡总书记、李总理?


自强计划,以及一切对农村优秀人才的招募计划都可以用这样的逻辑来解释。当然,清华作为中国高校的旗帜,推动教育公平是其职责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条件越艰苦的地区出来的孩子,越会感念清华带给自己的改变。人生中的前十八年一直生活在闭塞落后的环境中,一下子跳到中国高校最顶尖的平台上。在清华他第一次吃必胜客,在清华他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外国人,在清华他第一次用奖学金出国……这些原本就聪明,只是没有获得足够条件的孩子,有可能做出他的家乡人、甚至母校想都想不出来的成就。

至于具体的执行方面,所有网友们能想到的问题,浸淫教育领域数十年的老师都能料想到。只要发现了问题,很多问题都能有解决的方法。正如高票答案中所说的,简单的面试,挨个挨个的实地走访,多层次的公示,能杜绝很多招生中的问题。更何况,清华招生的一举一动,全国人民都盯着的。

另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在的省体育二级运动员造假非常严重,当时二级运动员有二十分的加分,好多学生去足球队替补,或者找关系参加定向越野比赛,混成二级运动员。清华要求所有体育加分的学生,除了参加本地的比赛,还要到清华实地测试才能拿到加分,没有路费学校可以出钱。全国独此一家。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我省北大分数普遍比清华高十多分。

真正的赵家人,有没有进入清华的捷径?当然是有的,但绝不是通过装穷改农村户口实现的,他们也会嫌丢人。更多的赵家人,更乐意把孩子送出国,那里才是家庭的资本能发挥更大作用的地方。


user avatar   zhang-wen-pei-57-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2009年从河南某国家级贫困县县级高中裸分考入清华,至今在读,有招生工作经验,曾参与自强计划学生实地考察。

欢迎对自强计划政策执行程序持有怀疑态度的“真寒门”、被“乡贤”伤害过,被“北京人”抢走过清华录取名额的各位与我沟通。

几年的招生工作中,我不是第一次见到与你们类似的观点——以在A事中的经历推断B事的发生,以最大恶意揣测一切知之甚少的事物,我无力一一纠正,但阐明事实、答疑解惑,这点我自问能做到。

@康员外@Justin Lee

1.自强计划如何选拔?最后选出了哪些人?

简单来说,一个高三学生,如果要想通过自强计划获得加分,需要经历以下步骤:
中学内部遴选(4月初)→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资格审核(4月底)→高校专家对其申请材料进行评审(5月上旬)→参加高考(6月初)→评审通过后参加笔试(6.10左右)→笔试通过后参加复试,包括综合面试和体质测试(6.16左右)→根据初审、初试、复试成绩综合成绩,确定认定结果,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及清华招生网公示(6.22左右)→各省高考成绩公布(6.23左右)→清华确定统招批次录取分数线(6.25左右)→裸分或加分过线,被清华录取

这是一个很繁琐的流程,如你们所臆测的那样,或许会有漏洞可钻,所以我多费点笔墨介绍一下。

首先看招生对象,也就是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申请参加自强计划。官方文件中对自强计划的招生对象定义为: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何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简单来说,农村户口、家境贫困(和申请低保户没有可比性,很多孩子都是父母双亡、单亲家庭、身体残疾等无法造假的那种程度的贫困)、成绩优秀(可以比清华分数低,最好具有裸分考清华的实力)。

何为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及县以下高中?

首先,京津沪地区被排除在外

县以下高中不难理解,全国所有的乡、镇、村级高中都可以申请自强计划,在教育资源日益向县以上行政级别集中的今天,能在乡镇村里读高中且成绩优异(比如,离清华分数线差60分以内)是一件格外不容易的事情。至今录取到清华的自强计划学生中,我所了解的仅有一位来自乡镇中学,还是来自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均衡的河南。

至于“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这个绝大多数申请者毕业中学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在实施的2012-2016年(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起实施,第一届录取学生为2012级)发生了数次变化,2012年,“自强计划”覆盖全国连片贫困地区的680个县;2013年-2014年,扩大至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南疆三地州的22个团场共832个县;2015年-2016年,改由各省区市确定具体实施区域,相应的,户籍、学籍的审核权也就回到了各省区市的教育主管部门。

自强计划实施已经有些年头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和各地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大概是2014年,清华通过教育部的平台,给全国832个县的所有教育部门发通知,请他们通知符合条件的中学组织报名。时至今日,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学生具有考清华实力的县级中学,鲜少有不知道这个政策的。通常,他们的做法是,找来了解学生情况的班主任问,“这届尖子生里面家里最穷的是谁?家里什么情况?”最终,每所中学将有至多一名学生被推荐来参加自强计划。校内需要公示人选,中学一经被发现造假,清华将取消其推荐资格。没有中学会因为一个人甘愿冒这么大的险。

希望这一点,能让知乎网友免去清华招生教师们到乡间地头走街串巷吆喝自强计划政策的工作量,毕竟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很久了。(微笑)
@鲶鱼殿


报名完成后要经历的第一道审核是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审核?也有官方文件:
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1)符合2016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各省(区、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公安户籍系统、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和高考报名系统信息,细化资格审核办法,建立省、市、县三级的教育、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审核工作机制,确保考生户籍、学籍真实准确。

什么意思呢,基本上没人工啥事,都是信息库自动对接,户籍系统、学籍系统和报名系统必须完全一致,如果你非要说,这也可以凭家里的关系人为修改,好,我们进入下一阶段——高校评审。

关于这一阶段,清华给出了详细的说法:
专家组将从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自强精神,高中学习发展的特点及全过程表现,包括平时学业成绩、学科获奖情况、参与课外研究或学习的情况、参与社会工作/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活动的情况、综合获奖及突出事迹的情况、个人陈述及推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审。

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情况是衡量家境是否贫困的,高中学习全过程表现是衡量学生成绩的,而自强精神和突出事迹这些,主要是看孩子的心态如何,能否在进入清华后适应学习、生活,弥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

前面关于家里有关系可以改动信息库的怀疑,在这一阶段可以完全摒除。父母乃至直系家属信息,家庭收入都是重点审核的对象,试想一下,一个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全年家庭收入几万元、且往往家里有着老弱病残的家庭,如何能找到这么硬的关系,手眼通天。

有这种怀疑的你,可能有着一个从小爱你如同亲生骨肉,不惜逆天而行也要送你上清华的七舅姥爷吧。

至于笔试、复试,这些阶段都是随机分配考场、学生入场前才知道自己在哪场考试,评委入场前才抓阄确定去哪个教室,还有全程监控、纪委巡视等等等等,以及,最重要的,清华用自己的声誉和生源质量作保证。只要笔试足够高、复试表现足够优秀,这群来自真·弱势家庭的学生,也能和同时来清华参加自主招生的城市孩子一样,获得清华给他们的加分。

2.60分会不会太多?他们最后用了多少分进入清华?

关于60分加分的争论也有不少。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每年认定的100多人中,能获得60分加分的并不多,加分共分为30/40/50/60四档,60分只是其中的少数人。

认为60分加分多,怕他们进校后跟不上的:
再以我的家乡河南为例,2015年比清华理科录取分数线低60分左右的,是北邮和北外,有了这60分,他们可以来清华。即使来不了清华,这些孩子也能凭借自己的裸分考上北邮和北外这样优秀的学校,一样能过上一份不错的生活,研究生再来清华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他们并不是被施舍者,他们离清华分数线的距离,足以用他们的自强、勤奋、上进弥补回来。
这也是清华没有设置自强计划可降至一本线录取的最重要原因,反观某些高校,纷纷开出可降至一本线录取的优惠,真得不担心这些农村孩子毕不了业吗?

认为60分加分多,认为影响教育公平的:
为什么有人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获得降至一本线录取,有人可以通过综合评价获得降60分录取,而你们觉得理所应当?高校自主招生,生源多样性,决定了每一类学生都有其机会。

加分多少不代表任何问题。因为有加分是一回事,用不用得到加分是另外一回事,清华是根据学生的表现优秀程度给予加分的,越优秀给的加分越多,相应的,这些人在高考中的成绩也会越高,用得到加分的机会也就越少。
不明白其中关系的我只送一句话:所有的加分都是清华给优秀者的敲门砖,不是给关系户的保险柜。

关于最后有多少人用到了加分,答案是绝大多数,但这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015年,清华大学在全国13个省份的理科统招录取分数线、28个省份的文科统招录取分数线位居全国第一,动辄比一本录取分数线高150分+,这些农村中学里的比普通学生还要更穷的那一批人,想凭借裸分考上清华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要使用这块敲门砖,还有一些人,即使加了60分也进不来,出于培养质量考虑,清华没有对他们打开大门。

但是,每年,都有人裸分考上清华。
2015年,某获得自强计划50分加分的同学,我现在还记得他的申请表里如何讲述他的生活:家在农村,父母几乎文盲,上小学起就要翻过几座山才能赶到学校,初中开始寄宿,西北的冬夜,光秃秃的床板上冻得睡不着,就去操场一边跑圈一边借着昏暗的灯光看书,为了省钱一学期只回两次家……高考中,他获得全省第三名的成绩,记者去采访时,父母高兴地不知所措。

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满是心酸,更多的是敬佩,设身处地,我肯定无法做到他这么自强不息。而且他还不是自强计划孩子里头最惨的。


我实地考察的一个孩子,四岁父亲自杀,母亲改嫁后,跟着姥姥姥爷住在猪圈旁边用石棉瓦搭起的一个小棚子里,真正的家徒四壁。但是毫不妨碍他阳光、自信,成绩优异,自强计划加了60分,后考入清华大学工物系。


所以也想问一句,没有看过申请表的你们,是出于何种经验能做出学生材料造假的险恶猜测的呢?每年几千份材料,一份一份看过来,哪个是真得穷,这点分辨能力还是能够培养出来的。

3.自强计划的同学入校后发展如何?

不能说很好,但也绝对不会举步维艰。

有人提到应该给他们减免学费,清华的奖助学金体系有多完善我不想多说,但是这些孩子绝对都是学校和各院系重点关注的对象,减免学费不是难事,清华甚至能负担他们四年的生活费。

但是对他们来说,经济困难解决了,就可以一帆风顺了吗?寒门学子好不容易到了顶尖大学,生活条件改善了,就不会再受到其他的冲击了吗?绝对不是这样。

农村生源进入大学后,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基础不足、学习吃力和心理压力等。这些人,本来在县里的中学还都是前几名,到了清华,发现自己一无是处,连唯一的学习成绩优秀都无法保持,其中滋味谁能体会?

这也就是清华为自强计划学生配备后续环节的原因:
(1)为学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在工作中锻炼动手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减轻求学压力和家庭负担;(2)为学生安排专门的学习与发展指导,帮助其顺利地适应大学学习、生活;(3)为学生配备优秀校友担任个人导师,指导其个人发展。

4.真实的农村中学是什么样子?

我不知道答题者之中有多少人真正来自农村、毕业于农村中学,也不知道你们是否了解现今的中国基础教育状况。我仅就我了解的一点皮毛,分享于此。

大部分农村中学并不信息闭塞,互联网对他们来说同样存在。在中国的大部分农村,知识改变命运依然是一个被广泛相信并践行的真理。所以,有无数的农村学子涌入农村中学,无数的农村中学为中国的高校输送生源。县级及县级以下中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省份,都是清华招生工作的重点。以2015年为例,清华录取的新生中,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高中的考生接近四分之一。

这些县级中学,大部分是全县人民的希望,他们努力想留住自己的生源不要往市里、省会的重点高中跑,没有条件开展竞赛教学,也没有其他的捷径,只能对学生实施着严苛的应试教育,凭借高考裸分冲击国内名校。他们的学生,大多父母常年在城市打工,即使在家,也很少能在学习、政策层面给予孩子帮助。在考大学这件事上,中学是寒门学子唯一的战友,学校熟知高校的各类招生政策,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其填报;给予贫困生经济补助,甚至帮助解决家长工作;出钱带学生参加各类忽悠人的自主招生培训(声称包过包加分坑蒙拐骗高价学费的培训机构,有一个我说一个,全是垃圾)……

但是县级中学日子真得很难过,即使是河南这样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省份,没有明显的大校垄断清北招生,一个县级中学的学生想考上清北,所付出的努力也绝对是市里、省会学生所不能体会到的。很明显,光师资力量一个,县级中学就被打趴下了,没有好的老师,一个好学生想冒出来得有多难。

这也就是自强计划为什么仅针对县级及以下中学学生开放申请的原因,他们是沙滩上搁浅的鱼里面离水更远的那一群。教育公平是一个非常非常庞杂的问题,今天我只谈自强计划。


5.为什么不直接把招生计划直接分到农村学生多的省份?

这个问题可以直接承接上一问。

因为,清华即使把招生计划直接分到了农村学生多的省份,也没办法保证名额就落到了农村学生头上。市里的、省会的中学更容易冒出高分考生,把这些名额拿走。

更何况,清华近些年来并不是没有进行招生计划调整,向山西、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都进行过倾斜。

所以每次我回河南听到"清华就是北京人的清华,为什么不在河南多投放名额,河南学生多难"等言论时,都有一种被背叛感。(微笑)

我考清华的时候,全省近100万考生,清华在河南只招3个文科生,现在已经只剩六七十万了,你还跟我比难?

清华连续在河南扩招11年,每年招200来号人,成为了驻地外生源第一大省,你还嫌少?郑州大学每年在河南招多少人,河北人民抗议了吗?

没有攻击河南的意思,我永远热爱我的家乡,竭尽所能帮助每一个有能力来清华的同学圆梦,但是我想说的是,

能力不够的人,永远找不完借口。

对了,贴一下2015年清华在几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破除一下北京500分上清华的谣言。

北京:文科677 理科694

河南:文科628 理科680

江西:文科623 理科686

山东:文科671 理科698

广东:文科668 理科687

陕西:文科649 理科691

重庆:文科690 理科699

……

不是为北京洗地,也不是不谈分母简单用分数骗傻白甜,只是希望大家以后不要觉得北京人500分就可以上清华了。对了,上海可以500多分上清华,因为他们高考满分600。


6.作为不了解国家招生政策的外行,应如何评价自强计划?

知乎是不懂就问的平台,不是不懂装懂的舞台。

对这个国家从头到脚都失去信任从而不分青红皂白张口就骂、丧失了基本分辨能力的人,祝你早日攒够移民的资本,带着你的孩子,去到一个光明美好的国度,那里没有户籍之分,全国高考一张试卷,弱者与权势者平起平坐,共同沐浴在公平正义的阳光下。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2016年自强计划招生简章

2015年各大学在豫录取分数线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家的某县城(某国家贫困县)近年唯一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确实是通过贫困县加分政策
相关情况:母亲务农,父亲菜市口修鞋,他初高中一直住校,不存在找关系走后门的可能性。
唯一确定的是
其他人清华降100分都上不了录取线
他成绩一直年级第一
校长很想出成绩
后来的后来,录取通知书下来,清华招办的人亲自来祝贺,他的母校和县城主街道(其实也就一条街而已)挂满横幅,老人小孩眉飞色舞街谈巷议,一脸羡慕说那是谁谁家的孩子,学校一次性奖励了十万元,这样的新闻可以在县城流传好几个月,少年当时戴着大红花领奖的表情我已记不得,后来依稀听同学说他大学也过得很好。
祝他前程似锦
——————————
看到前面大家都是站在学生利益相关角度来回答问题,但从清华或给予她财政支持的国家角度来看,这项政策是游戏也好,各种二代的另类通行证也罢,总会有用得到也将这个跳板运用得成功的寒门子弟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虽不是面面俱到的照顾但政策出台表明国家和高校在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批评一个政策,如果不能提出更合理的意见建议,就是个人情绪的不良宣泄,比如高考制度


user avatar   haohaoj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们说:“高考是新八股,一考定终身,就不能吸纳我们这些专才吗”!

清华北大说:“好的大爷,我改。要不咱们特长加分,竞赛保送?”

你们说:“竞赛啥的都把孩子学傻了,金牌那么多,怎么没有一个奥斯卡呀,哦不,怎么没有一个诺贝尔呀!就不能吸纳我们这些素质高的吗?”

清华北大说:“好的大爷,我改。要不咱们校长推荐,自主招生?”

你们说:“全尼玛是猫腻!校长推荐都便宜了那些权贵!贫困地区信息不对称,自主招生都轮不到我们,就不能照顾一下寒门学子吗!”

清华北大说:“好的大爷,我改。要不咱们寒门学子降分录取?”

你们说:“阴谋呀!阴谋!这明明就是给权贵的补贴,全让他们钻了空子!就不能公平一点吗?”

清华北大说:“好的大爷,我改。要不咱们金瓶掣签,随机摇号?”

你们说:“别以为我们不懂金瓶掣签,全尼玛是暗箱操作!这个更不公平!”

清华北大说:“好的大爷,我改。要不大爷您给我们提个建议?”

你们说:“咱们取消高考,回到文革,打老师,破四旧,采用工农兵推荐制!!!!!!”

清华北大说:“我去你大爷的!”


user avatar   lin-wei-p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这个题目下面大家的回答,友善度不要了——你们不懂能别乱说么?别乱说会死吗?会死吗!

一个个说的头头是道,好像自己很了解似的,看看你们都在说啥玩意儿?

我明白,中国教育是不公平,权贵寻租空间很大,钻政策空子的人很多,但是,这件事根本一点都不沾边好么!一点都不沾边!再说一遍,一点都不沾边!

我做清华北大自主招生政策研究和面试培训几年了,自认为比大部分人了解。农村专项计划,根本不是你们脑子里自己YY出来的那玩意儿。(题目问的是清华,我就捎带着清华北大一起说了。至于其他学校我不予置评)

说农村专项计划之前,首先说几句其他的。

你们觉得高考合理吗?不合理——所以有了自主招生。别忘了自主招生没兴起的那几年,大家是怎么抨击高考的,又是怎么拿国外大学考核所谓的“综合素质”来批评国内学校只看成绩的。

现在,自主招生逐渐被大部分人接受了,这是前提一。

你们觉得自主招生公平吗?合理吗?——自主招生合理性应该没太多人怀疑,大家主要质疑点在公平性上面。而自主招生的不公平性,又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落后地区学生和发达地区学生信息不对称,在自主招生实施早期尤为明显,很多农村孩子根本都没有听说过自主招生。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自主招生推广力度的加大,现在基本上不存在这种情况了(至少大家都知道有自主招生这个玩意儿了)。尤其是今年开始取消了校荐名额,全都改成自荐,以前那种通过高中找关系获得名额的现象已经不可能存在了(当然,高中这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虽然比以前进步了,但仍然是关系户强过平民子弟,这个情况招生大学也在头疼并且想办法杜绝,这里按下不表)。第二,即使报名方面是完全公平、笔试面试的考核过程完全公平,但是,由于教育的不平衡,大城市好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就是比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高,面试就是表现更好,这点毋庸置疑。所以,自主招生中,大城市好学校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通过率就是高很多。这个不公平,相对于第一种不公平而言,更难解决,甚至不是招生高校可以解决的。

自主招生规则天然对农村落后地区学生不利,这是前提二。

农村专项计划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

大家先别急着喷,先听我讲。如果有个同学通过自主招生获得清华降60分录取,你觉得不公平吗?(清华北大每年降30-60分乃至一本线录取的考生太多了,也没见大家这么激动)

首先,农村专项计划也是自主招生,笔试面试内容和正常自主招生内容完全一样,考核评价方式完全一样,加分体系也完全一样(30-60分降分,体育额外5分,是清华自主招生标配。如果你觉得自主招生本身不合理,那另开一个话题,这里不讨论)。农村专项计划是针对贫困生的,但不是比谁家穷谁就加分,越穷越加分,同样是比谁笔试面试成绩好谁加分。

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

在名额机会的获取上面。一般自主招生都是看申请材料的,对农村孩子非常unfriendly,农村孩子的通过率很低(几乎没有不需要花钱的“综合素质”,那些擅长昂贵乐器、运动以及摄影等爱好的,肯定不会是农村平民子弟)。所以,农村专项计划出台,只有国家规定的贫困县市的农村户口孩子有资格报名(具体规定更严格,比如父母必须也是当地农村户口、必须获得当地农村户口3年以上等等,你们自己看下招生简章要求就知道造假成本多高了,我就不写了)。也就是说,对很多农村地区的孩子而言,本身申请材料不够优秀,也可以通过这个计划比以前容易获得自主招生名额。

有人说了,你看,权贵们改个户口弄份假材料好不容易嘛,还是不公平。

但是!!!这是获得自主招生名额啊!你丫还要笔试面试啊!!!笔试要考比高考难很多的数学和物理啊!!!谁说通过审核了就让你上清华了。

就好比,我给你个参加高考的名额,你也必须考到清华分数线我才能让你上啊!!!农村专项计划的意义在于给了更多农村地区孩子参加自主招生的机会,而不是说直接给了这些人上清华的机会,考试是一样的,难度可以说不比正常自主招生低多少。

综上所述,农村专项计划不能说完全合理,但真的能给很多高中简历不够漂亮的农村孩子一次很大的机会参加自主招生。

最重要的一点是,清华北大自己也真的不想招那些县市级中学通过关系混进来的学生(虽说清华北大也有不少背景硬的关系户,但那些都是根本不受任何招生政策影响的真·赵家人,清华北大真的没有low到需要考虑县市级权贵意愿和面子的程度上好不好),如何杜绝钻空子,清华北大比大家所有人更关心好不好。农村专项计划真的和你们那些“吃枣药丸”的评论无关好不好。



说到自主招生,别的学校不敢说,清华北大真的算是业界良心了。不是说清华北大本身多么有理想有追求,而是它们的身份和级别在那儿摆着,能够搭上关系的都不是一般人。但凡能在清华北大招生上做文章的家长,肯定不会盯着还需要严格考试的自主招生,更不用说所谓的“农村专项”了。

我高中所在学校是一个县级中学,之前清华北大的那些校长实名推荐、领军计划推荐等等,学校都是送最好的学生去的,尽管确实有所谓地方权贵子女,但学校根本不敢推荐。因为学校害怕一旦清华北大那边考核不合格退回来,第二年肯定就不会给名额了——清华北大才不会care你是县长的侄子还是校长的女儿(校长实名推荐真的有退回去的例子)。进学校后问过周围的同学,至少我没听说过哪个高中敢在清华北大名额上做文章的(别的学校我就不敢说了——人大同学别喷我,我听说过人大有卖名额的)。我在北大见过真·权贵,也打听过他怎么进北大的,真权贵真的不需要通过平民途径……


最后,再送大家几句话:不知道就别瞎说好么!不知道就别自以为是好么!你们这种意淫,跟“皇帝家的金锄头”有什么区别!


user avatar   hou-shao-q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所以说先有了存在,然后才有了各种标签,含义,分类,角色,也包括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我们是自由的存在,能够思考,感受和行动,因此存在主义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会认为我们活着的意义是由我们一生中所有的选择组成的。当我们即将离世,回顾人生时,或者当我们在任何一个时刻回顾自己的生活时,你都会发现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你的人生迄今为止的意义是什么,都是由各种大小决定来界定的。

每个人只要活着,不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那么她所做所想所选择的所有东西,都是在不断地为自己的存在赋予意义。换句话说,活着就是一个不断地变成(becoming)的过程,我们在不断走向我们将会变成的那个样子,但是具体要变成什么样子,又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和支配的。

所以存在主义里面会提到存在主义焦虑这个概念,这种焦虑就是源自于我们必须完全为自己的存在意义负责。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站在悬崖边时,唯一阻止我们跳下去的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和意愿。我们承担着很沉重的负担,因为我们的生死,哀乐,兴衰,都是我们自己来负责的。

Erich Fromm在《Escape from freedom》里提出,存在的自由是沉重的,因此我们会想要逃离自由,想要选择一些现成的框架和体系来替代自己定义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有的人选择了宗教,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思考,过的糊里糊涂,还有的人选择了到知乎上来问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问题 :P

我自己也曾经特别渴望别人能够给我一些现成的答案,然后我再照着这个答案去努力就好了。但是比较不同人的生命轨迹,你会发现那些看上去循规蹈矩的人,他们生活的意义会趋于平淡(至少是在我的评价标准来看),而那些活得比较非主流,路线比较小众而大胆的人,他们的人生意义却非常清晰明确。

所以说当很多人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在尝试找到活着的意义时,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由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但是会比较辛苦,另一个是让别人来帮你设计人生旅程但是会比较平庸,而你更倾向于哪一种选择?

很多时候,每天混着日子过,不想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混日子是一个我们明知道不好但是忍不住做的事情,因为混日子的确可以让我们更加放松。我曾经在企业里面工作的经验就是如此,一天天很快就过去了,不用想太多,精神上总体是比较慵懒舒适的。可是我无法忍受长时间如此,因为我的思维或许过于活跃,我无法停止思考和探寻。

反过来,如果你像我一样选择了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创业,独自工作,小众专业),那么你可能会需要承受很多孤独,自我怀疑和挑战,但是你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所在,你也会更加在乎自己的热情和兴趣。

延展阅读: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Viktor Frankl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给我启发很大,推荐给好奇宝宝们。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中学生偷家中 300 元谎称「遭同学抢劫」,家长将对方殴打致颅骨骨折? 
  考教师编很难吗? 
  嘎达梅林是阶级英雄还是民族英雄? 
  如何看待清华材料专业学生转学到成电软工? 
  你最想留给孩子什么样的财富? 
  我国为什么不把逻辑学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必修学科? 
  国务院发文明确双减半月通报制度,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为什么现在很多节目都在提中国没有实战经验? 
  把学生的作文本染上辣条该如何补救? 
  如果知乎是一所大学,校训是什么最好?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 Kickstarter 上很多人气高的硬件产品,后来都死掉了?
下一个讨论
不丹值得去旅游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