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媒体曝光恒大《关于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恒大辟谣称系凭空捏造,事件对恒大有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初开始旁边的超市恒大冰泉一瓶卖1块钱,和冰露一个价,我还买了好多来着。这个会有什么关联么?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当年某王在海外买楼、买影院,有人批判;很多人说:人家自己的钱,想怎么花怎么花,你等吊丝管得着吗?

事实证明,地产商看似一个个腰缠万贯的,实际没有一个不是欠着银行的巨款。

抢购一块地10亿,自己出资2亿,往银行贷款8亿。然后地价涨了,又拿去抵押贷款20亿。

钱到手了,你好好建房子卖钱收回成本吧。

不!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人把这到手的钱拿去继续抢地,继续抵押继续套。

同时把其中相当一部分转移到境外。买奢侈品、买酒庄、买股票。

然后哪天玩脱了,资金链断裂了。跑路!

2,所以,不要叫嚣是你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根本就不是。

你要是老老实实在国内玩,赚了赔了不过是从这只手到那只手,资金还是在国内。

但如果把钱转移到国外,那性质就变了。

3,再一个,转出去的钱是美元。

转出人民币没法花,外国银行不愿接受那么多人民币,所以再外面不好兑换。

这些人是在国内银行兑成美元再转出去的。

而这些地产商本身赚不了外汇、美元。国内银行的美元和外汇是出口企业辛辛苦苦用商品换回来的,原本是用来进口粮食、矿产、原材料、高科技设备的。结果这些地产商用借贷的钱换了去,转转出去。

是一个巨大的地漏。


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大额外汇交易的管制,严防这些人的资金外流。



么个好人。


user avatar   Ryana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我的想法吧。

一个利国利民的制造业,拥有5%的利润率都已经开心的不行。

凭什么一个动不动就超额利润的企业,借着纳税人的钱来赚取纳税人超额利润,

然后现在不行了,又要郭嘉救你。

打个比方:

一个兢兢业业干活,兢兢业业存钱的A。

一个挥霍无敌,投机倒把的B。

有一天B对A说,我不行了,我要病死了,A你快把你的存款拿出来救我,要不然就xxxx。

??????

感情兢兢业业干活兢兢业业存钱的Aj就活该呗?

你B活不下去就“系统性金融风险”呗?

要不要脸?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关系,公司破产债务重组就好了。这种企业也不怕这些,有司看住了别让企业和管理层转移财产就行。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啥时候一个房地产公司也好意思说系统性风险了?

就算真的有系统性风险又怎么样?最多也就是破产接管,把所有股东权益归零。当初美国救AIG不就是这样,稀释了20倍。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把恒大股票稀释200倍就行了。

关键是恒大这么高息的美元债,是不是涉及资本外逃都说不准(因为以前公告里很多恒大美元债是许老板的家族基金买的)。

恒大也许要救,股东就不必救了。

这里我们看一眼2008年美国政府注资拯救那几家的Too Big To Fail(太大而不能倒)的公司之前和之后的股价:

请先注意,12年后的今天的美股大盘是07年的2倍,AIG和花旗今天还然是世界100强+具有系统性风险的金融机构。那些接受救助仍然退市的企业就不计算了。

AIG,复权前2007年时1200多,今天时26块,跌了97%。

这是房地美,复权前2007年66块,今天2块,跌了97%。

花旗银行好一点,复权前560,今天42,12年仅仅跌了92%。


user avatar   hereditaryru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国有企业改制所带来的阵痛都没能阻挡历史的车轮,Evergrand一个红头文件吓唬谁呢?

当年为了解决海南的地产泡沫,以海发行为代表的多少家信托和银行被拖下水都没含糊。

Evergrand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未来会怎样,随缘吧


一家中国内地房地产公司的核心就是资本运作,设计建设甚至销售几乎都是外包,拿钱去卖地然后找各种供应商外包就是国内地产商业务最简单的描述。

目前内地地产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有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信托资金和境内外公司债券票据这几种,在房价连续多年上涨的背景下,只要地产公司拥有了资金,生意就基本成功了

近几年央行和银监会开始管控内地房地产公司在内地如贷款信托和境内票据债券等融资额度之后,许多房地产公司为了维持资金链和资金实力选择去香港大量发行美元债。年初因为疫情遇到非美资产抛售潮,这些内地房地产公司其实是非常不好受的。比如今年3月Evergrand的美元债平均到期收益率已经到了21.98%了。这说明很多Evergrand的债券持有人已经认为Evergrand会违约才会低于票面价值很多抛售其美元债券。

Evergrand美元债2020年到期143亿美元,2021年140亿美元,2022年410亿美元 ​​​。再加上境内万亿级别的债务,这对Evergrand的资金周转是非常大的考验。

当时外管局看到了企业在美元债上遇到了困难,于是发布公告要帮助企业融资美元解决美元债问题。但特意指出不包括房地产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这等于向给了Evergrand今年第一个难堪。当时为了解决债务问题,Evergrand推出了声势浩荡的线上打折卖房活动。后面随着美联储大量释放美元流动性,债务的压力才相对缓解。


没过多久的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召开的重点房企座谈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增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市场化、规则化和透明度。同时也宣布了房企融资的“三条红线”,即: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2.净负债率大于100%;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根据房企“踩线”情况不同,会按照“红、橙、黄、绿”四档来控制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长速度。简而言之,就是杠杆过高的房地产企业需要控制资金杠杆,以后不允许拿着银行和社会资本去抬高价拿地了。

根据现有的数据,Evergrand是三条红线都碰了的高杠杆房企。现在各种融资渠道都被堵死,想强行通过借壳上市融资解决问题未果,这才放出这种颇有威胁的红头文件看看能不能断臂求生


那为什么说Evergrand完成了历史使命呢?

简单点就四个字:"房住不炒"

中国目前房价高不高?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确实高。为什么高,因为土地拍卖是地方财政的根基。中国内地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不希望房价持续上涨的。理论上只要房价高,土地拍卖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这些财政收入于公可以用于教育医疗科创投资城市发展,于私可以提高地方公务员收入。但地方政府终究只是为一个地方的市政负责,不会从全国经济发展,国际局势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全方位的为整个国家负责。

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房价高也不是坏事,至少可以充实地方财政减小中央财政的压力,可以让中央财政有更多能力推进一些更高层面的事情。但中央政府在土地财政里是一分钱都直接赚不到的,反而还要为高杠杆高价拿地,居民把大量贷款用于购房带来的金融风险最终负责。一旦遇到国际局势恶化等冲击出了问题,最终擦屁股的都是中央政府。所以中央政府既不愿意房价太高,也不愿意房价太低。当下中国面临消费萎靡,国际局势不稳,急需消费扩大和产业升级提高国际话语权,从中央政府的利害角度出发,当然要全面控制房价。故近一年来的各种中央层面的地产管控没有一个是打假球。

其次地方财政能力过大对中央也不是好事,像珠三角长三角(除上海外)等地方财政较好的城市,近几年又通过高价土地拍卖获得大量地方财政收入,地方公务员的收入已经超过中直公务员一大截,导致中直公务员大量向上反映生活困难买不起房。这是中央及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房住不炒"某种程度上也有"削藩"的感觉。

中国TOP10的上市地产公司,万科,中海,保利,华润,招商局,世茂,龙湖,融创基本上都只在一二线城市开发楼盘,唯独Evergrand与必贵园在15年开始大量在三四五线城市开发楼盘。

Evergrand为什么要主打三四五线城市,因为在一二线拼不过国企拿不到大量优质地盘。2015年开始地方政府很缺钱,又开始棚改去库存,Evergrand盯紧机会主动下沉三四五线城市。地方政府也没怎么见过这样的大型地产公司,于是纷纷把Evergrand当作贵客。很多四五线城市在这之前都是本地区域性地产公司在开发楼盘,虽然Evergrand的楼盘质量在这些大公司里也很一般,但对于三四五线城市那就是降维打击了。通常Evergrand以高溢价从地方政府拍地,然后地方政府给其承诺新的学校等配套。Evergrand再通过高品质学区房等等利好高价销售,很多本来4000多均价的县城只要Evergrand开盘就卖8000,然后立刻刺激群众买涨不买跌的缺点。16年开始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Evergrand这样的地产巨头下沉县城。

我们再倒回去看看,Evergrand在三四五线城市高价拿地的钱很多都来自于香港地产商们比如郑YT刘LX等人的支持。如果没有香港的美元境外资金Evergrand肯定不敢去三四五线这样高调拿地。

有一点不知道大家发现没,Evergrand的X总非常喜欢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又红又专政商关系极好的商人。中央也不反对许这样的地产商高调抱大腿,但也从来不让国有的金融机构像对待中海华润等公司一样给Evergrand大量成本低廉的资金。

回到14年15年那个时候,地方政府债务高,房子库存大卖不动,中央又不愿意加杠杆扩大政府债务。那么是不是有意找个民资去非国有金融机构拿到钱把地方政府手里的土地拿过来。这样地方政府有了钱可以降低债务,而债务也没有转移给中央主导国有金融机构。通过默许Evergrand表现出良好的政商关系让外界以为Evergrand有背景支持,于是敢于买股借债。成功把地方政府的债务通过地产让港商为代表的外资接了盘,而且国有银行还在广大三四五线城市获得了大量的长期分散性优质贷款房贷。

18年中央开始提起房住不炒的口号,很多金融机构不再增加地产类企业的融资。Evergrand逐渐开始融资困难。随着后来一些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央认为不能再放任地产扩张,于是Evergrand就完成了历史使命。未来的三四五线城市房产,会逐渐回归居住属性。请相信,只要有中央在,就不可能有香江地产商那样的人来收割我们老百姓的财富。国内城市土地公有制,属于全体人民,土地出让金高一些,还是为了人民。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布出来的影响很严重。

不公布,不批也许还能不死。

公布出来,不批就真要死了。

谁公布出来的?

一个可能是报告无效,恒大鱼死网破,舆论逼宫。

如果证监会压力之下批了重组,危机解除。


user avatar   muma-53-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网上恒大文件的行文,感觉不是一个正常写过政府类公文的文秘起草的。按理说恒大这种体量的集团公司,负责政府公共关系的部门总得挖几个熟悉政府行文和办事流程的体制内人士吧,但这公文写成这样,还真看不懂恒大的思路。

一般来说,企业向政府写情况报告,说清楚情况,说清楚诉求就好了。对应的情况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企业可以在和政府相关对接人员口头沟通时说,至于会不会真的产生企业所描述的后果,应该是政府部门相应的经办人员自行做出判断,而不是由企业在正式公文中来告诉经办人员。而经办人员在接到情况报告之后,正常的工作流程是先核实报告中企业所描述的情况是否真实,进而再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向上级决策层说明会产生什么后果,以及拟对此采取的行动对策。

从政府经办部门的角度来看,只要企业不有意隐瞒,经办部门和企业对于事件情况的真实性是不会有太大出入和分歧的,但对于同一个情况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所处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政府经办部门对后果得出的结论大概率会和企业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即使企业对后果的预判是正面的,只要存在差异,那么经手的政府部门大概率会否定掉企业对于后果的判断。为此,经办部门可能还会额外的在向决策层的报告中指出为什么自己要否定企业的判断,这对于企业最终诉求的通过,肯定是一个减分项。

而如果企业对后果的预判是负面的,大多数经办部门会下意识的认为企业是在装可怜夸大其辞。


PS:看了一下评论区,对于有些评论不知该如何回应,就随便写一个补充吧,关于看起来类似的事情,政府经办部门关注的细节和企业的差异在哪里,看到的结果和处理的方式又有何不同。

假设A企业向B企业借了2亿,借钱时,A企业给了B企业1亿的实物做抵押,半年后A企业还不上B企业的欠款,B企业收不回这笔钱就可能破产,于是B企业来找政府相关部门,希望相关部门协调A企业还钱给自己。答主作为相关部门的经办人员,关注的细节会是什么呢?

答主关注的细节之一,会看抵押物是什么。

1、假设抵押物是铁矿石。答主会顺手查一下现在和半年前铁矿石的交割价格,然后发现当天的铁矿石价格比半年前的铁矿石价格翻了一翻(真实世界是涨了60%-70%),那么答主大概率会打电话给B公司让其撤销其提交给政府的书面情况报告,自己把抵押物卖掉就完事了,没必要再继续书面程序。

2、假设抵押物是大米,已经从半年前的新米状态转化为陈米。那么答主在判断抵押物价值会受到较大损失,B公司的破产大概率无法避免的时候,大概率会走书面程序通知人社局的同事安排劳动监察跟进,确保B公司破产的时候,其数百名员工不会因为被拖欠工资而引发群体维权事件——大中型企业认为自己很重要,但在政府部门眼中,大中型企业虽然也很重要,但往往没有企业自己认为的那么重要;这些企业的破产在政府眼中并非不可接受,在企业将要破产的过程中,政府更关心的是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否受到了损害,以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为优先(法律明确规定破产清算时工人被拖欠的工资是最高优先偿付等级);至于其他资本家的利益是否受损,则放在比较低的优先保障位置(资本家在做投资时有赚有亏不是该有的觉悟么)。

3、假设抵押物是化肥硝酸铵。答主会马上停止手头的一切工作,立刻拨打电话给应急局局长,让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安排消防队出动,并让交警封锁对应仓库周边的交通,安排社区开始疏散仓库周边群众。接着答主会向地区一把手电话报告,建议安排队伍马上强行接管仓库并对仓库里的化肥按照应急作业程序做无害化处理。

至于AB公司的债务问题?事后答主会补上两个书面通知,一个通知让B公司记得补缴一下对化肥做无害化处理时产生的相关费用,一个通知告诉A公司,就算A公司偿还完B公司的债务,你们作为的抵押物硝酸铵化肥我们政府也帮你们做完了无害化处理要不回来了。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层次思维非常重要。

现在是授课时间。

本题是层次分析的优秀教材。

声明,以下分析纯属虚构,用于思维训练,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第一层:恒大重组上A股圈钱,遇到房产政策调整,短期不可能实施,由于重组的对赌,明年资金会断,会爆,因此向有关部门发函,说明严重性,并进行隐性的威胁,以就业、未交付房屋、贷款等作为砝码,希望被放行。

第二层,这个函件是恒大内部自己人放出来的,目的是把事情闹大,用舆论给有关部门施压。

第三层,施压后辟谣,是撇清自己。

第四层,这个函件是某利益相关方放出来的,可是担心函件的压力会造成时态在黑箱中处理,不可控。

第五层,有高人指点恒大发这个函,以推动有关部门真的重视此事。但函件发后,另有高人认为必须阻挡其推动上市,因此放出函件。

第六层,在博弈过程中,如果不能A股上市,恒大所发的所有负面影响未必会全部发生,因为可以引入新的资方进行改组,甚至不排除被接管整改。

第七层,一个高人指点发出函件,表面上高人是在帮恒大,但其实是让恒大自爆内部危机,把危机说大,最后无人敢救,出现爆雷,这样该高人才能在重组时获利。

第八层,发出函件后,受函方高人,收到巨大的压力,但又不能承担政策风险帮助恒大,因此放出函件,把事情公开化,这样责任没有了,公事公办。

第九层,一个高人A指点发出函件,并在随后放出函件,当函件8月发出之后,受函方中某高人B已经在动用各种力量准备帮助恒大解决危机,力量动用了,步骤走到一半,高人A把函件放出来公布了,一箭双雕,完成第七层的同时,严重打击了高人A。

第十层,恒大一点招都没了,脑子慌了,只能发函表示,我完蛋了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其实很无用,反而会加剧危机发生。

以上。

其实还能继续往下写。

多练习练习,有好处。


user avatar   chen-mo-de-da-duo-shu-1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当一个企业开始跨界搞汽车的时候

那就意味这家企业到了一个分水岭!

乐视,格力,恒大!




        

相关话题

  当今社会还有恒古不变的爱情吗?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杀入房地产? 
  讽刺漫画有哪些法律风险,艺术创作和诋毁商誉、名誉侵权的界限在哪里? 
  中国古代儒家到底虚不虚伪? 
  如何评价传京东实行 995 工作制,京东回应称「不强制加班,但鼓励全情投入」? 
  有哪些以为是重罪,其实是轻罪,判刑很轻的案例? 
  老板刚从西藏自驾游回来,如何礼貌的提醒老板去隔离? 
  如何看待上海迪士尼乐园票价上调,常规日门票价格为 435 元,最高涨至 769 元? 
  如何看待宁波晚报发文称为保护肖战录制《演员请就位 2》,当地派 40 辆汽车护送还掐断监控?是真的吗? 
  如何看待女童马路往返跑 10 次,被越野车撞倒致骨折?车主和女童家属应担什么责任? 

前一个讨论
俄罗斯为何能不惧美国?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印度新冠病例超 573 万仍坚持继续解封?后续会如何发展?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