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的英文为什么是「Japan」而不是罗马音「nihon」? 第1页

  

user avatar   EYPHK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没有社科专业背景,也没有查过相关文献。

但是作为一个逻辑正常的人,这个事情的答案其实很好想清楚。

假如我们回到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于是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管这片大陆叫China。

随后他们就登岸了,走到一个地方就命名一个地方。

比如有一天他们走到了北部的一个城市,就自己创造一个名字叫lengsile。

然后又过了很多年,他们又去了一个南方城市,并创造了一个新的地名叫resile。

七七八八的在沿海走了很多地方,也命名了很多地名,并且都写入了自己国家的历史。

就这样很多年后,各个国家举行了一个会议想制定一本世界地图。

这个时候作为发现新大陆并且政治地位最强的国家就站出来,指着地图上的中国说:“这个地方叫China!”

绘制地图的人手指着北方的一个城市问:“这个地方叫什么?”

欧洲人骄傲地回答到:“这个地方我们以前去过叫lengsile。”

绘制地图的人又指着南方的一个城市问:“这个地方又叫什么?”

欧洲人推了推眼镜说:“这个地方我们以前也去过叫resile。”

这是,绘制地图的人又指着一个地方问:“这个地方叫什么?”

欧洲人挠了挠头:“这个地方我们没去过不知道!”

这时候中国的代表站起来说:“这个地方在我们国家叫铁岭,写成tieling。"

经过几番探讨,最后China的城市名就变成了:lengsile,resile,tieling,zaozhuang,bianbuxiaqule。。。这样。

然后欧洲人拿着这份地图兴高采烈地跑到中国旅游。

有一天欧洲人迷路了,他们拿着地图问旁边耕地的老伯:"大伯啊,介哪里啊?"

老伯看着他们手里地图上的地名一脸懵,通过道路山川河流,最后用手一指说:"你们在这里!"。

欧洲人说:"哦,原来我们在lengsile。"

老伯不屑一顾地撇了他们一眼说:"啥lengsile啊,介叫哈尔滨!"



写了这么长,我其实就想让题主思考几个问题:

(1)如果东京(Tokyo)这些地名都不用这个国家的人的发音标记,那你拿着地图问当地人路,当地人应该怎么回答你?

(2)如果碰到当年没有被发现的地名,到底是再想办法用英语现编一个,还是直接用这个国家的人的发音标记?如果用这个国家的人的发音标记,那么地图就是一半有英语,一半是当地语的罗马字符。

同理,如果是国家名,就算是用英语标记也无所谓,因为没人问路会问这个地方是哪个国家,日常使用不会不方便。另外,国家名的数量少,一个国家的老百姓记一个英文单词还是没啥难度的。

所以,根据正常人的逻辑推测,如果题主有空去历史博物馆,可以帮我看看各个国家最早的航海志。那里面应该好多地名都是用该国的发音标记的,比如东京(Tokyo)可能被标记成Heat。。。


user avatar   liu-jia-cheng-27-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区一片乌烟瘴气,学历史语言学的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很多人连本质上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就夸夸其谈,某些答案偏离事实的程度高到让我怀疑那些回答的人连最基本的日语都不会,更有甚者还拿zhongguo和China做风马牛不相及的比较。尝试解决问题勇气可嘉,但是千万别落的和民科一样的下场。

—————

先解释一下nihon是怎么来的:

“日本”,在中古汉语(日语不管声调的)可以近似读作nit-pon。-t这个尾音在p前面变成促音(学过日语的朋友们肯定知道这玩意,没有学过的可以大致理解成在这里t被同化成p了),照此演化成nippon。Nippon这个发音就算是在现代的日语也是查得到的。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地位高的词(比如国号这类的)比较不容易被音变侵蚀。

但是日语有一个开头的p->h的音变!(会日语的朋友们想一想,“炮”在日语里除非遇到流音或者连浊就发ho而不是po或者bo。另外汉语普通话的b和p对应的中古汉语音,借到日语里去一般也是p开头,所以在音变过后包括“霸道”也发ha-do,“波”也发“ha”等等,这里不深究)之前的nippon的两个p先融合成nipon,经过如上的过程逐渐变成nihon。看不懂的人请点下面由本人强行脑补的视频。不保证准确度。注意日语不管声调,我在视频里已去除。

脑补“日本”从中古汉语到日语 https://www.zhihu.com/video/1308053064419217408

但是中古汉语到日语的音变完全不能影响中国国内的语言的音变。ni这个音在一些当时南部的一些语言中是完全失去n的。与此同时开始的i强化成一个辅音[j]。你现在比较广东话的“日”,发的就是yat,当然用音标书写就是[jat̚]。t在中古汉语晚期已经基本静音了(英语:No Audible Release)同时,照大白话说,p可以理解为基本不变。照我们这样演化,我们得到一个japon,和真正的Japan已经非常接近了。有一个回答说的倒是对的,就是拉丁语的j发的是英语的yes里头的y-音,所以按照拉丁语拼写,就是japon。最后的pon-pan不必去多探究了(留给杠精一句话,我知道广东话里“本”读bun,但和这个没关系),早期的外国人对我们汉语的声音掌握的很有问题的。现在的西班牙语还是japón。为了以上看不懂的看官,我以粤语为模版再提供一个强行脑补中古汉语变成广东话的音变的视频。再次重申,这种视频不保证精确度。注意!粤语是有声调的,所以它的起点和日语是不一样的。

脑补“日本”从中古汉语到粤语 https://www.zhihu.com/video/1308053150675849216

也就是说,英语(或者说拉丁语)的Japan实际上来源于某个南方的汉语分支。具体对应到现在的什么“方言”很难考证了。杠精可能会毫不考究就说我胡说八道,“哪有别人的国名用外语的”。那我建议他们去查一下荷兰Dutch,德语Germany都是怎么来的。

非自身领域的专业知识建议大家先查资料再回答,这样既是对知识的尊重,也可以避免贻笑大方。如果自己真的搞不懂,不妨关注这个问题,待会的人来解决,而不是胡乱地写一个答案。倘若阁下在知乎看见一个自己擅长的专业问题,可是高赞尽是别人的胡言乱语,试问此时拥有者专业知识的阁下看着别人被误导好受吗?个人特别欣赏那种自己不确定,就明确表明这只是自己的猜测的答主,既保留了做学问的谦逊,又能抒发自己的论点,真好。


———居然要破800赞了,再次谢过各位看官。鄙人准备把评论区里的高质量讨论搬运到下面,供想要进一步探索的朋友们过目。只是提前说一句,分割线上面的文字基本上不需要任何语言学或者对任何语言的知识,只要能看懂中文就能看懂。再往下可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专业知识。本质上就是一些对专业话题的讨论,大家能看懂的话能对前面所述现象得到更深的理解。


———2000赞更新:脑补音变视频———

以下是知识扩充

———不那么难的知识———

前文提到的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下文中会大量出现φ)

用大白话来说φ在国际音标中表示的是一个大概处于p,f,h之间的音。对应的浊音是β,介于b,w,v之间。φ在这里和数学中极坐标的角度没有任何关系。发音时,双唇从放松状态绷紧呈圆形,同时模拟吹气姿态即可正确发音。它们的专业名称叫做双唇近音。

以下视频展示标准的φ和β发音。我会分别说φa和βa。第一次说的比较快,第二次放慢速度。

国际音标φβ https://www.zhihu.com/video/1307998113219764224

科普结束,以下是:

———又长又臭专业知识预警———

附录1。为什么nit-pon会变成nippon?t是怎么变成p的?

本来发这个答案的目的是向全民科普,中间跳过了一些复杂的步骤。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学过语言学,写太多专业知识把读者吓跑就不叫科普了。我的理解是nitpon -> nitipon(这里倾向于用OT解释) -> nitpon (syncope)-> nip̚pon (我们以下的言论舍弃p->h的推理。p->h另起一页再提,以下一气呵成写作p->h)。

学过中古汉语或者广东话的人可能知道-p/-t/-k的结尾是不发音的,这也就导致很对人对此比较混淆。我们从日语的两个数字入手。

日语的数字八的汉音是从中古汉语演化的。pɛt -> *pat -> *pati -> hachi,对比八百*pat pjak -> happyaku。稍加推理可知日本人没有把-t静音。相反肯定是知道这个-t的存在的,这样塞入一个-i以后,-ti就能颚化成-chi。

同理八百也是pat-pjak 也是*patipyaku -> *patpyaku -> *pappyaku -> happyaku。这里涉及到syncope(中间元音的删除)和t向p的assimilation。你会在下面看到一些其他的assimilation的例子。

只要我们让删去-i-的syncope在-ti转-chi的颚音化之前发生,同时让t->p在p变成h(或者ɸ)之前发生,我们就可以解释所有的音变。

附录2,为什么一开始是nippon而不是nipon?有什么区别吗?再讲几个assimilation(同化)的例子!

p̚p和p在语音学上还是有区别的。可以体现在voice onset time(VOT)上,也可以体现在前一个元音/音腹的长短上。我们借用拉丁语的例子。我们知道ad-加上一个辅音开头的动词经常会把结尾的-d变成那个辅音。比如plicare加上ad-就变成applicare(早起也有adplicare的)。这里的app-发音就是/ap̚p/,但是ad单独为一词,a元音可长可短,同时applicare的第一个a必须视为长音。也就是说发音时必须发aapplicare。这在诗歌的长短音判定中是很重要的。类似的同化还是在拉丁语里头大量出现。ad-pareo -> appareo(英语appear),ad-pendo -> appendo(英语append)等等。

附录3 p在日语里到底是怎么变成h的?为什么有如此奇怪的变化?

其实这个现象很常见的啦。b/p如果先变成v/f/φ就很容易变成h。但是解释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对没有学过语言学的人来说这可能会比较难,也是目前最难的一个附录。首先,严格来说现在拼音的b/p在语音学来说,p是pʰ, b是p。通俗来说,我们普通话的b“不够浊”。但是其实“原汁原味”的b也可以变h的。日语的p等于普通话的b。

先举一个古汉语的例子。以下舍弃汉语拼音使用国际音标,把拼音的p写作pʰ,把拼音的b(日语的p)写作p,把原汁原味的b(日语的b)写作b,另规定ü写作y(主要是不好打)。

中古汉语(其实这里说上古汉语也无大碍)的b/p有很大一组在中古到近古的期间变成了fp/pʰ/b (i/y)-> f __(a/o/u)详见注解1

接下来就比较魔性了。除了普通话以外,闽语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严格来说这些闽语走的是上古汉语到原始闽语这条路线而不是中古到近古这条路线,但是音变是基本一样的。详见注解2)但是他们演化出来的的f进一步弱化成了φ甚至h。也就是说很多闽语的h在上古时期是p/b;fh混淆的“胡建”演绎了p/b -> h的全部过程。

要说p为什么会变成f,其实你可以大致理解成说话的人偷懒,本来是双唇合拢的音要么不完全合拢(变成ɸ),或者变成唇齿相接(f)。但是严格来说这不是偷懒啦。fh不分大家也见得多。你可以理解为之前唇齿相接的发音现在唇齿的接触慢慢减少,后来直接省去这个动作。

再提几个疏远一点的例子。从现在起撤销把ü写作y的规定。

原始印欧语到*ph2ter先变成*pater,再次注意我们的p等于普通话的b。接下来一波音变猛如虎:(星号代表一些史前的假设)

*pater - *patjer - *φatyer - *hayer - hayr hayr是亚美尼亚语的“父亲”的意思。

来源en.m.wiktionary.org/wikհայր#Armenian

另外别忘了印地语。这次是真的b哦。稍微简化一下吧,这波操作比上面的还强

*bʰuh - *bʰa - 梵语*bʰa - 印地语hai,翻译成中文是“是”,和英文“to be”同根。

来源en.m.wiktionary.org/wikʰuH-

注解1(公式其实很简单,用大白话写就是(p/pʰ/b)+ (i/y)这一个组合在 (a/o/u) 的后面融合成f 。后面保留(a/o/u))。比如pia变成fa,byo变成fo等等。所有中古汉语音变公式来源于油管:/P_3hpO9dx0c

注解2 p/ph 变成f,b/m变成v。但是记住我们这里的p等于普通话的b。

附录4 为什么你讨论日语能扯上天南海北的语言?

语言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很多变化,尤其是音变,随处可见。举这些例子有助于大家理解他们有多普遍。语言学家们已经研究了上千种语言。我认为语言学是利用大数据最好的一个学科,同时也是最没有意识到自己利用大数据的一个学科。

————

3000赞更新:

1)以錶爷为代表的语圈民科出现啦!快来折叠他!(我刚入知乎三天就被biao爷照顾,真是无上光荣)

2)折叠了评论区的垃圾评论

3)增加少许细节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是二手翻译的锅,如果现在有人根据上海话翻译日本的国名那就是zeben。根据古代的贸易路线西方人首次知道日本这个国家可能是在中国的西北,或者亚洲南部,这中间经过各种方言的变化,翻译成啥样都不奇怪。


user avatar   duo-lin-guo-duolin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ni-lu-2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相关话题

  有哪些关于日本的事实是你到日本之后才相信的? 
  在日本有哪个网站可以查询全日本教授的研究专业? 
  元朝在登陆日本本土失败后为什么不继续占领对马岛? 
  日本人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我们不公开庆祝日本投降日来抵制呢? 
  为什么语文课本有其他国家的篇章但是不选取日本的文学作品呢?是因为日本的文学底蕴不深厚吗? 
  日本是否会像偷袭珍珠港一样偷袭中国的军事基地或者城市? 
  桃太郎在历史中的真实形象? 
  如何看待 @砍掉重练 @袁蕾 等知乎用户制造的影响? 
  谁来比较一下日本和欧洲中古战争的规模? 
  为什么韩国日本拍电视剧经常提到其他国家的人而且一般不会有什么正面形象?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北京邮电大学(沙河校区)从11月3日起限电?
下一个讨论
郭德纲有没有非常好的句子?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