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宾美院。
和伙计们讨论时想到的,我不知道《神笔马亮》的创作者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既然出现了列宾美院,那作为观众就可以对这个细节做点说明。
列宾美院建于1757年,原名圣彼得堡艺术学院,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更名为帝国艺术学院,现学院主体建筑完工于1789年。1944年以后更名为列宾列宁格勒绘画雕塑建筑学院
列宾的作品,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只要你接收过九年义务教育,你一定记得《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只要你玩过网络军圈,你一定记得《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列宾是巡回展览画派的旗帜,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他的很多作品都在描述人民的力量和革命者的不屈斗争。
列宾的父亲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劳作,童年时期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和艰难,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列宾32岁后一直坚持在乡村和民间写生,并且和革命者保持密切往来。他的《宣传者的被捕》、《拒绝仟悔》、《意外归来》都是以革命者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巡回展览派画家摒弃了俄罗斯学院派画家的唯心主义美学,他们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和原则,决心把绘画艺术从贵族沙龙里解放出来,主张真实地描绘俄罗斯人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揭露沙俄专制制度和农奴制。
这个画派以现实主义为创作目标,他们在创作思想上遵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原则——“美是生活”、“艺术家的使命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去美化生活,而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他们从民主的立场出发描绘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历史和人的劳动美,表现民众要求解放的愿望,揭露和批判专制政治制度。
“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列宾
当秋霞在家把马亮以前的画作给来客看时,围观群众大多是一副“这啥玩意”的表情,这既是一种喜剧效果,也和马亮在村里墙上那些绘画形成了一个对比。那些反映人民生活的墙画,明显地表达出一种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感觉。
马亮放弃了去列宾美院,来到茴香村,用自己的劳动帮助人民共同富裕,用自己的画笔帮助人民赞美生活。这是一个热爱人民的知识分子,在用自己更高层次的作品向列宾致敬。
他没有去列宾学院求学,而是在作一个列宾。
这种致敬在最后出现的稻田画中再一次具象化,代表工业革命硕果的火车头,喷发着人民丰收的喜悦,正是革命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具象化。
你要创作吗?到生活中去。
你要激情吗?到人民中去。
他们会启示你怎么创作,路该怎么走。
==求助分割线==
文字水平太差,这么好的一个细节,让我写得平淡如水,希望看到这个回答的观众们能够多提修改意见。
相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