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二战苏联红军如此拼命,真是因为身后有督战队还是有其他的动力? 第2页

              

user avatar   pang-xiong-mao-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就是当年苏联红军的督战队,八路军新四军的督战队诸君应该也很熟悉吧?


user avatar   yuan-hao-6-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卫国战争中后期,苏联统帅部专门下发文件到各个部队,一线政委禁止带头冲锋。

为什么?

因为一线政委的损失太大了,大得都找不到替代者。

苏联红军政委具有极高的政治觉悟,德军抓获红军政委都是直接枪决,不接受投降,而苏联红军政委也几乎不会投降,因为他们有最坚强的意志以及最勇敢的牺牲精神。面对德国军队巨大的军事压力,红军政委是激励一线部队士气的源泉。


苏联红军政委冲锋图

看到了吗?士兵都是在匍匐前进的时候,只有政委才会第一个站起来,向战士们高呼:“同志们,冲啊!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政委的手枪上系着长长的红色带子,那是红色的信仰。

按:因为对红色政权的仇视,西方社会对苏联的描述极尽抹黑与扭曲,制造了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包括列宁有梅毒,包括苏联搞共产共妻,包括对苏联政委的污蔑——红军政委是督战队,拿着枪逼迫红军战士冲锋等等。上述一张普通战地记者拍摄的照片,就足以粉碎这些谣言!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2岁的时候,你是巴库的一个装卸工。

你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装卸的工钱经常被拖欠,说每周按手印领但其实经常拿不全,因为没文化,所以什么事情都听工头的,有次,你手脚慢了点被打手打的遍体鳞伤,工头跟你说,认命吧。老板是好人,没有他所有人都要饿死,你摸了摸伤口和饥肠辘辘的肚子,看了看得了肺结核被活埋的工友,觉得自己很庆幸。

后来你认识了一个社会哥,社会哥跟你说这帮老板都是吸血鬼,他们赚了大钱,但拼命压榨大家,社会哥教给你怎么用手枪和炸弹,带着你和其他的童工一起武装罢工。

老板们拿着鞭子的打手都怂了,老板也怂了,给大家涨了工资,改善了伙食,工头也不敢随便打骂工人了。

你18岁的时候,社会哥带着军队回来了,没收了老板的资产,给所有的工人盖了房子。医院。

你和伊万被工友们推荐当工长,被派去基辅培训,在那里,你认识了谢尔盖老师,他手把手教你们写字,帮你介绍乌克兰妹子,还下厨给你做饭吃。

后来伊万留在乌克兰工作,你带着乌克兰妹子回巴库结婚了,你努力工作,当了分厂厂长,你每天都去车间和装卸间,鼓励小伙子们好好干,在工厂开夜校,每晚坚持给小伙子们上课,教他们学文化。

你25岁的时候,你有了双胞胎儿子。

你每个星期给伊万和谢尔盖写信,还经常给他们寄土特产。

偶尔你心中有一些疑惑,你会给社会哥写信,社会哥也经常鼓励你,你一直觉得社会哥就是你亲哥。

你40多岁的时候,德国鬼子来了。

开始你以为强大的祖国会很快粉碎他们的进攻,但形式急转直下。

有一天,你收到了信件,基辅被攻占了,伊万死在巷战,而谢尔盖由于是政治干部拒绝投降,被活活烧死了。

你伤心欲绝,你开始拿出手枪教孩子们用,你开始写信给社会哥要求上战场。

这天,法西斯敌人已经开始攻击社会哥格勒。

你和你的两个儿子,一起带着枪,加入了苏联红军。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督战队有用的话,法国是怎么三个月就亡国了?

我在给 @midair2 补充一个刮民党的例子。

当年二次东征,攻打华阳的第三师是刚收编的部队,一打就崩溃了。常凯申带着陈庚亲自到华阳督战,下令不许退却。陈庚去传令,结果部队已经溃散了,陈庚鸣枪,然后站成大字型高呼不许退却!结果被溃兵扛起来抬走了…

抬走了…

走了…

这件事的后续就是大家熟知的常凯申在一边嚎啕拔出来短魂剑要自杀,被陈庚拦下来,然后陈庚背着常凯申一路跑到河边找到船渡河,成就了黄埔三杰“陈庚的腿”的名声。

顺带说一句,这次东征第一师是周恩来亲自带队的黄埔精锐,就是有党代表的那只精锐第一师,进攻海丰所向披靡。


user avatar   xi-ling-shi-tu-00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1年7月5日

“我是政委、犹太人、共产党员。”

——福明·叶菲姆·莫伊塞耶维奇

1945年4月30日

“我来自布列斯特”

——萨姆韦尔·米纳索维奇·马捷沃相

从地狱罪深处归来的复仇,刻骨铭心的仇恨。

画家按某些人的要求画了一副苏联督战队的画,某些人看到之后指着画中躺在地上的人问:“这是什么?”

画家:“重伤员。”

某些人又问穿着白衣服的人:“这是什么?”

画家:“护士。”

“那苏联的督战队呢?”

“督战队在前线保卫斯大林格勒!”


user avatar   lu-shang-bu-chi-niu-rou-m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一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

十次斯大林突击之后,苏军终于进入德国,在看到德国人马棚的瞬间,一个苏军战士嚎啕大哭。

德国人的马棚比他家房子都好。

苏军士兵不明白,为什么你们都这么有钱了还要来侵略我们?

凭什么你们都这么有钱了还要来侵略我们?

那些和血吞下的心酸,绝望,苦痛与耻辱,到最后都会成为复仇的动力。

二战后期,有一部分苏军部队军纪很差。

他们军纪本来就很差。

他们入伍前是还在服刑的罪犯,强盗和恶棍。

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给这群人发放武器。

可苏联只能这么做。

四年反法西斯战争,苏联伤亡2680万人,其中仅正规部队损失便高达866万。

当那些正直的善良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彬彬有礼的苏联人都死在了德军的枪口下,苏联政府能做的,只能是驱使着一群恶棍冲过去,夺回自己的家园。

可即便如此,苏联人还是有良知的。

他们还有督战队。

有督战队,就不会让全军堕落到罪恶的底线。

有督战队,就不会变得和对面一样。

德国人做了什么?

强奸,杀人,掠夺财富和人口,运回德国境内,建立服侍德国公民的现代奴隶制。

一些德国官员得意洋洋地宣布,乌克兰女仆提高了德国公民的生活水平。

可她们不是奴隶,她们是另一群人的兄弟姐妹,她们本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财富,梦想和爱情!

为什么这么拼命?

为了替死去的人报仇,为了活着的人不再有这样悲惨的命运。

为了把亲人从那些杀戮的恶魔手中夺回来。

为了让那些在祖国土地上肆意蹂躏的杂碎们害怕,为了让那些傲慢到不可一世的家伙体会到和自己一样的滋味。

正如柏林城中那场著名的对话,一个苏联老兵对德国市民的答复。

你问我,那些彬彬有礼的红军战士去哪了?

他们都死在斯大林格勒了。


user avatar   liu-huan-yu-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是原回答


苏联红军才不是拼命的军队,苏联红军明明是拼火力的军队好不好?苏联人才是没有飞机大炮根本就不会打仗的好吗?

题主的问题,潜意识里是认为苏联人打败德国法西斯是因为苏联人士气高,敢拼命,在我看来苏联赢得战争的因素有很多,肯拼命根本占不到主要因素,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怕死就能打胜仗,那赢得战争也太简单了吧?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命题,至少也是对现代战争的本质不了解,在所有的全面战争里,拼命都是没有大用的甚至是有副作用的,宣传仇恨也没什么用,只有不断获胜才是提高士气的最好的手段、才是士兵们打仗的最大动力。

这也被苏德战争的历史所验证。稍微深入了解一下苏联二战的战史,就可以得出非常明确的结论:苏联红军打仗,绝大多数人是不拼命的,一线部队大量配备督战队、惩戒营和227号命令的出台就是苏军士气低落的最好反应。苏军士气低的其中原因有很多:初期苏军成建制损失严重,1942年战略进攻损失惨重等等,简单来说原因就是败仗打的太多,具体不一一列举。

这就导致了苏联的部队作战能力其实参差不齐,除了少数精锐部队,大多数部队没有坦克和炮兵支援根本不会强行进攻,连支援少了都不行,苏军是非常典型的一支炮兵军,根本不会打硬拼仗,打仗全凭火力优势,炮弹打光就直接不打了,中止战役。

现在有一个误区,说抗美援朝的美国人没有飞机大炮不会打仗,其实随便翻翻前苏联战史,苏联人才算是没有大炮不会打仗。每次战役的炮火准备不搞个几天,苏联人才不进攻,经常是炮火准备打掉一半的弹药,包抄德国人后炮弹经常接济不上,就停止进攻。所以苏联方面军司令员每次战役前都要跟总后勤部长扯很长的皮,讨价还价,准备多少弹药,第几天仗打成什么样都要计算好时间,哪个师打到第几天必须撤下来修整,要不就失去战斗力这都要提前计算好,不可能让部队士气太低,这才是现代战争指挥的基本素养好不好?

即便如此,苏军普遍的士气也是不高的,连苏联人自己都承认这一点,苏联人在二战中取胜和扩大战果,重点靠精锐的坦克军团和近卫军团,没有炮兵支援的苏联军队,尤其是步兵,是非常容易动摇甚至崩溃的。

1942年苏军士气崩溃已经到达极点,斯大林不得不颁布“一步也不许后退”的督战命令,南线苏军甚至下达了“排里有逃兵,直接枪毙排长”这样的荒唐命令,虽然挽回了一点点士气,但副作用也很大,更是直接造成了几十万苏军战俘放弃幻想加入德军的恶劣后果。

甚至到了战争末期,苏军在深入敌境、连战连捷的情况下,苏军都不能称之为士气高昂,前线维持士气甚至要靠酗酒和放松军纪(这在战时是非常危险的,不乏被德军捞一把的战例)。

种种迹象表明,苏联红军明明就是支有坦克保护的炮兵部队,打仗都是打的少爷仗,士气能维持到最后也无非就是靠能打胜仗,靠打不完的弹药和坦克,这哪里是一支拼命的军队?

苏联人可不是不怕死。斯大林以铁腕著称,二战期间却只敢去斯摩棱斯克一次前线,相比较我们的毛主席1947年敢带着几个警卫连和胡宗南在陕北捉迷藏。

居然有人称赞苏联人敢拼命,我是真没看出来苏联人哪里有拼命的基因了。


user avatar   zbhttd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过真有迷信督战队的,滚到一个岛上写日记去了


user avatar   jiao-zi-you-fang-zhang-x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苏军富于战斗精神,根本原因在于党的领导

二战结束后,日本情报机构对苏军的各个单位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他们认为:

无独有偶,苏联人自己拍摄的史诗电影《解放》里面,苏军要发动一次进攻救出一名陷入危机的女护士,指挥员也是高呼道:

由此可见,苏军中的党员同志顶得住,冲的上,往往是战斗力的中坚,同时他们又用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感染和带动了其他战士。所以党的领导是苏军士气高昂的根本原因。也正因为这样,西方国家对苏军中的党员特别是政委又恨又怕,挖空心思、竭尽全力地歪曲和丑化他们。

第二、苏军敢于战斗,也来源于他们深厚的爱国热情

英国历史学家比弗在他的著作《保卫斯大林格勒》里面描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81岁的老人,在苏德战争爆发后,不但在第一时间亲自送儿子到部队上去,而且还坚决要求自己也要上前线,被拒绝后当场暴怒。这种愤怒就代表了全体苏联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己祖国和热爱。苏军指战员在前线浴血奋战,就是为了守护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祖国。安东尼·比弗何许人也?他是著名的黑苏段子手,百万希维人自愿为德军打仗和苏军雷普德国妇女的段子很多就来源于他。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也不能或不敢抹杀苏联人民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时在苏联的邻国,出于同样的原因,也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景。正是因为伟大的人民不愿意做奴隶,给予了前线的将士巨大的信赖和支持,才促进了前线军人抗敌救国的斗志和决心。可惜的是现在有的人却反而不愿正面描写当年的军人这种基于爱国主义而产生的士气,而一定要弄出些“从畜生到人”的段子来感动自己,恶心别人。

最后请容许我在这个答案里放音乐,这首战后产生的歌曲,就是苏军战士们当年的心声

再见吧亲爱的故乡,
胜利的星会照耀我们。
再见吧,妈妈。
别难过,莫悲伤,
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我们自幼所心爱的一切,
宁死也不能让给敌人。
共青团员们武装起来奔向战场,
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我们再见吧亲爱的妈妈,
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再见吧,妈妈。
别难过 莫悲伤,
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胜利是粉碎一切谣言的唯一标准。

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的区别就是,不能列队冲锋。

古代战争是将士兵尽可能收缩,形成一个密集阵型,然后发起冲锋。后面有督战队用长矛对着你,后退就击杀。

但是这一手段也不是百试百灵。

真的形成了阵线溃散,实际上督战队根本制止不了,这只是一种古代战场纪律,聊胜于无。

所以古代有经验的将军作战的方式,绝不能将战斗力不高的二线士兵或者杂役放在前面,而收缩到相对靠后的位置,主要作用是以壮军威,在攻击得利的时候,鼓动一起冲锋。

真正充当作战主力的还是精锐部队,这是脱离军队劳役,以作战为主要目标的部队。这部分人就是中坚力量,以军功赏爵和获取高额报酬。

这部分士兵靠的不是督战,而是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甄别,比如战斗技能,勇敢精神,对政权和长官是否忠诚等。

符合条件的士兵编入中军暨精锐部队,不符合要求的成为二线士兵或者担任杂役,畏战、叛逆、煽动哗变等等就地处决。

督战队实际上就是现代军队里面宪兵的雏形。

现代战争因为武器发展太快,威力太大,列阵冲锋已经不可能了。

一战的时候英国的贵族还领导过几次,最后导致英国贵族大量损失,使得英国贵族再难以在英国政治中发挥决策作用,反而促使了更多的平民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现代战争的模式就是散兵线作战,作战人员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一颗炮弹落下,不至于说报销一个班的人员。在中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实际上就是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在战斗中,一颗炮弹落下,最多损失三人。这也是在实际战争中,我军一个连队可以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坚持战斗几天,而仍然有攻击力的原因。

现代战争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战场中,人员分布相当稀疏,所谓的督战队很难现场执行战场纪律,而督战队的位置也没有办法设置。因为在目视中,几乎看不见大量士兵。要督战,从何谈起?

现代影视剧在表现现代战争中,往往喜欢一大堆士兵混在一起端着枪冲锋,这是错误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体现视觉效果。士兵的战斗动作主要匍匐前进,相互掩护,利用各种障碍物跳跃式前进,首先是要保存有生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实现打击敌人的目的。

现代军事训练的科目几乎都是按照这个大纲在训练。出现战线崩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量士兵平时训练不足,甚至于没有进行有效训练,从而出现畏战情绪。

在简单说了以上几点后,我们再来了解当时苏联红军的情况。

以当时苏德两国的动员能力来说,实际上相差无几。

但是苏联前期斯大林搞了一些错误政策,损失了大量的指挥员,而加盟共和国体制,又形成一部分加盟共和国的士兵对苏联的忠诚度不高,而最先布置在苏德边界的苏军,因为这些国土都是新近加入,这里的人民本身对于苏联甚至是反感的。

1940年3月,苏联红军强行开进波罗的海沿岸,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强行并入苏联,虽然波罗的海地区早先属于沙俄故地,但波罗的海三国一战后早已独立很多年,苏联此举也导致波罗的海三国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成为德军的带路者,且二战后三国的反苏斗争也此起彼伏,并最终成为瓦解苏联的急先锋。
1940年6月,苏军威胁罗马尼亚,强行索要一战中割让出去的比萨拉比亚地区。比萨拉比亚和罗马尼亚同宗同源,沙俄时期就是强行从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身上夺走的,此举使得罗马尼亚在苏德战争中成为德国最铁杆的盟友,进攻苏联无比疯狂。
此时被苏联欺凌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甚至乌克兰人都自发组织起来反抗苏军,腹背受敌的苏军一溃千里,不到4个月时间就丢掉了莫斯科以西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土地,工业区几乎全部丧失,军队损失超过300万,超过1/4人口沦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会战爆发时,苏联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看起来很危急,但是斯大林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

斯大林认为,任何盟友都是不可靠的,尤其是德国,苏德战争将不可避免。苏德结盟固然短期内可以为苏联争取时间,但难以保证苏联的安全。所以苏联必须自力更生,而提升苏联安全性的最好方式就是将战线尽可能向西移,增加东西向的国土纵深,为苏联应对苏德战争留下更多的反应和抵御时间。

当时苏联能够动员起3400多万人参军,其纵深还有大量二线士兵在进行训练。

苏联前期的失败,是由一系列错误和混乱造成的,而当时德国发动闪击也是看到了苏联精锐还没有集结完毕,要在苏联的防线还没有完成以前打垮苏联。

什么是苏联精锐?

政治上、军事训练上、装备上、思想素质上都是最值得信任的士兵,他们可以在红场阅兵后直接开赴战场。

国家、民族、共产主义思想以及身先士卒的政治委员带给了这支部队灵魂,他们知道为何而战。

知道为何而战是最高级的动员,能够让士兵在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防守或者进攻,绝不后退半步。

1943年2月23日,马特洛索夫所部奉命夺占切尔努什村时,被3个用土木碉堡掩护的火力点所阻。在攻克了两个火力点后,马特洛索夫匍匐接近最后一个火力点,当他投掷了两颗手榴弹依然未消灭敌人时,他奋勇扑到碉堡的射击孔上,敌人机枪停止射击,战友们乘机冲锋,马特洛索夫却牺牲了。

但是苏联解体后,马特洛索夫就遭到了质疑,认为这不可能。随后,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一个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

督战队不可能拿着枪逼一个英雄去堵枪眼,如果不去就执行战场纪律。

而这样的英雄在苏联红军中,还有许许多多。

他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英勇无畏的行为,是因为他知道为何而战。

知道为何而战!虽千万人吾往矣!




              

相关话题

  德国二战37mm防空炮(手拉炮)性能如何? 
  二战让美国和日本单挑,不用原子弹,能打赢日本吗? 
  假如二战时有知乎,上面会出现什么问题和回答.(平民、军队、各个阶层的都可以)? 
  德国,德意志,普鲁士,日耳曼,雅利安五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澳大利亚在二战中做了什么?它在二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果是安那其主义者(Anarchists)取得了俄国革命的胜利,那要怎样才能抵抗纳粹的进攻? 
  如果二战时日本多发展陆军会怎么样? 
  如果二战时期的中国建造出了战列舰,那么风格会偏向于什么系的? 
  豫湘桂战役中,日军调整进攻方向,转而攻打重庆能否成功? 
  日本二战战犯不是战死的,为什么还会进靖国神社? 

前一个讨论
鄂尔多斯回应年薪 60 万招清华、北大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我们负担得起」,高薪招聘中小学老师是趋势吗?
下一个讨论
卢俊义在家练武成了天下第一,合理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