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与刘邦相比,刘备弱在哪些地方?为何后者不能统一天下?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邦个人魅力和战略高度绝对是高于刘备的。

刘备和刘邦的差距不是在后期汉中打关中显现的,而是在早期创业阶段。

这要引出参照物——张良和诸葛亮。

刘邦公元前209年底起兵,次年就遇到了张良,并封张良为厩将。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刘邦和张良相遇的时候,刘邦是败兵之际。刘邦刚被雍齿背叛,去假楚王景驹处借兵,路上遇到张良。

其二,张良当时的社会威望是绝对超过刘邦的。张良在看重出身的秦末,是韩国宰相之后,又是全国知名反秦义士。

张良走到哪里,肯定都是上宾,而张良本身是打算投奔景驹,恰恰因为和刘邦交谈后,觉得刘邦是奇才,所以委身于刘邦处,而刘邦当时并不是顶级军阀,只是拥有几个县,且丢了老巢的小军阀。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类似于马云和蔡崇信,马云创业阿里巴巴的时候觉得算得上是一个小商业精英,但是在那个时期,任何人都很难理解蔡崇信委身于阿里。

张良就是名誉和能力放大版的蔡崇信,类似于高盛二把手加盟创业期阿里巴巴。

这个绝对没有夸张。因为没几个月,刘邦的智慧和张良的信誉就遇到了检验。

刘邦和张良从景驹处借兵,再次进攻雍齿,还是兵败了,而且更糟的是景驹——刘邦名义上的老大,还被项梁杀了。

这是刘备早期常常遇到的局面,现在刘邦该投奔谁?

沣沛地区是三不管,也就是魏、楚、齐三国交接地带,刘邦的祖先本身还是魏国人,不是楚国人,刘邦从小崇拜魏国信陵君,所以他投奔齐国没任何心理负担。

要知道,刘邦败给雍齿,雍齿背后是魏王,刘邦老大景驹被项梁杀了,背后是楚王,搁刘备,大概率选择投奔齐王田氏了。

但是,张良给刘备分析当时的局势,说当时的军阀实力其实已经大定,只有楚国还有征战空间,而楚王又是名义首领,没有实权,魏、齐两国老大都是过去的王族之后,还有实权,所以在楚国更有发展前途。

而且,张良还说了一个关键信息——他和项梁有交情。

刘邦分析利弊后,带着张良投奔了项梁。

而且张良真的和项梁有交情:不仅给张良借兵,辅佐韩王复国,还给刘邦借兵攻打雍齿。

看来项梁不仅给张良,还给他面子,给之前的敌人——败军之将刘邦借兵,可以看到张良的顶级面子。

加上鸿门宴前,项伯找张良,所以很容易理解张良和项梁、项伯等人是交情很深。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样有顶级面子、顶级谋略的人,委身于一个败军之将,是不是很难理解?

这其实,就从侧面反映了刘邦的眼界和人格魅力。

刘邦和张良的再次相遇,就是刘邦在困于进攻关中之时,而且已经和项羽的军队发生了小规模冲突。

刘邦还是想从函谷关进攻关中,而张良则建议南下,绕道武关攻秦——这其实就是刘邦版的隆中对。

如果刘邦当时还倾向于攻函谷关,不但拖了进度,而且必然要早早接受项羽的指挥,就要面临既没有根据地,又没有合法性的尴尬境地。

此后的楚汉争霸,其实是诸侯混战,只是刘邦和项羽实力最强。

这个阶段和官渡之战前后的军阀混战差不多。

做个不太准确的对比,刘邦和张良的相遇,大概相当于刘备在当公孙瓒小弟和接手陶谦徐州之间,就得到了诸葛亮,

然后诸葛亮在194年左右就建议刘备想办法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并和曹操结盟

接着刘备借着汉献帝的面子,和曹操商量打逆臣袁术,等等。。。

当然,历史上真正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荀彧

如果把荀彧看做是一个能力、名誉缩小版的张良,那么为什么这类顶尖人才看不上当时的刘备呢?

或者说,刘备前期为什么招揽不到荀彧这样的顶级人才呢?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问我如何提升能力。我讲了三件事。

一是建立数据库。主要是掌握各类细节。比如说行业环境,企业机制,工作套路,人事制度,社会关系。

二是掌握技巧。主要是待人接物,临阵应变,战略准则,保持警觉,调整心态。

三是夯实基础。主要是广泛阅读,深化理解,掌握逻辑学工具,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各项基础指标。

这三件事里面,一般人都会去做前两件。端茶倒水,送礼请客,广交朋友,打探消息,这些事情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去做。一些比较内向的人,处事羞涩,遇事自卑,则连交朋友都不做,遑论打探消息。这样的人,大多圆滑世故,但是容易庸俗油腻。

很少有人做第三件。然而做第三件事的人,则往往看不起前两件。于是出现所谓的自命清高、眼高手低的情况。

对于一般人来讲,做好这三件事,就能出类拔萃。

人要做事,必须要建立数据库。不然就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还有就是要有技巧。没有技巧,同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这两者,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里的米和炊。而第三个基础,就是巧。

一个弱智,他的数据库和技巧,再怎么发挥也就那样了。

一个天才,他的数据库和技巧,只要不总是压到最低程度去发挥,那就一定超越常人。

古人经常讲,山顶上的一棵草,也要比山沟里的一棵树高。草长到山上,是偶然。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变成一座山,然后种树。

所以我早先在大学里经常讲一句话,叫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当然,后来我发现,其实天下还是有很多事的,倒也不全是庸人自扰。

和刘邦相比,刘备要弱一些。弱的核心,主要是他的基础不行。但是实际上,是全方位的落后。

刘邦少曾读书,后为游士,归家亦曾困穷,然而终究立身为一地之长。无论你说刘邦家有什么背景,家庭经济情况是否比其他人要好,好像刘邦也是依靠家庭背景起家的。可是,单就抛开一切去做游士这一件事,他的胆略就已经碾压大多数人了。这可是家庭背景给不了的。何况刘邦跟老爷子的关系也并不好。

至于刘备的早期经历,放在史书里,就是所谓的族人赏识。这个记载我们翻译一下,就是“长辈喜欢”。

你拿这个表现和刘邦比一下,就知道谁才是哥了。

和刘邦比起来,一开始他就是个弟弟。

古人常说三岁看老。尽管不一定是三岁就能看出来,但是一个人到底是与生俱来就带有威严,还是天生就是个弟弟,很早就可以表现出来。

倒不是说长辈喜欢就不行,而是如果你能拿出手来的就是一个长辈喜欢,那你还是算了吧。

我们读毛泽东的传记,毛泽东可是和父亲闹到隔着水塘赌命的地步。你说,他会拿“长辈喜欢”作为自己年少时的特点吗?

锋芒毕露啊。

刘邦十几岁就能出去做游士,这锋芒可比刘备家长了棵大树强太多了。再说了,树又不是你。要是树好就能做皇帝,那做皇帝的应该是树。

后来的生活中,刘备倒也比较丰富,做了一点贩鞋的生意。这也是很长见识的。从技巧和数据库的方面来说,这是很重要的积累。但是对刘备来说,基础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卢植。

很多人无法绕过卢植,所以开始贬低卢植的意义,讲卢植也只是暂时在家办学,卢植在家办学时地位也不是太高。我考虑了一下他们的意见,发现,按照他们的理论,卢植是个特别优秀的教师。因为卢植还有一个弟子叫做公孙瓒,是三国前期赫赫有名的军阀头子,能够和袁绍一较高下。卢植有这本事,名下应该有很多杰出的弟子才对,为什么只有刘备公孙瓒这样的人名闻遐迩、尽人皆知,这似乎和他教学能力突出,是有矛盾的。而且,人人皆知公孙瓒的能力很有限,在和袁绍的斗争中吃了很多败仗。公孙瓒在能力之外最大的资本,就是家世。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样有家世的子弟,会去做一个“办学时地位不太高”的卢植的弟子。这就好像你们当地有权有势的豪门家庭,给自己家的子弟找名师授课,既不找教授,也不找博士,就非要找一个地位很低、声名不显的人。道理上讲不通。从以他们的观点为正确的基础上出发进行推导,我们会得到相反的结论。这就说明推导的基础是错误的。这样一来,他们的观点就可以证伪了。

卢植对刘备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给了刘备很好的社会关系。包括而不限于提供了公孙瓒这样的豪门同学,提供了后来镇压黄巾军时立功入仕的好机会,甚至还可能给了他丢官罢职以后重新求职的社会关系。在基础能力上,也可能提高了刘备的学识水平。

总的来说,刘备的各项指标,因人成事的痕迹很明显。反过来说,我们读刘邦的故事,无论史书上怎么诋毁他,无论你怎么觉得他是个流氓无赖,但是你终究不能不承认,刘邦始终是以一个独立山头的面貌出现的。

有的人,无论你怎么丑化他,你都不能不承认他是一座山。

二者的层次差太多了。

后来刘备入蜀,说到底就是效仿刘邦出汉中争天下的老路。

刘邦终究还是后人模仿的对象。

就是模仿,刘备也差很多。

刘邦入蜀以后,是怎么做的?第一步,就是烧栈道,示无东返之心。这一点没人模仿。那么从这一步开始,模仿者就已经输了。

很多人不太看重这一举动,有的人看重也只是称赞其中的成功意义。比如说此举可以麻痹项羽云云。

这个具体的观点倒也没错。烧绝栈道的确可以麻痹项羽。但是整体上来说,这样的思维,一上手就是个弟弟。

非尽知用兵之害者不能尽得用兵之利。只知道称赞其中的成功意义,说明这些人一点也不懂军事。因为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决策思维模式。

他们没有考虑到其中的危害,以及刘邦对于危害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估。

烧绝栈道,就相当于刘备入蜀以后放弃荆州。

我平时懒得记忆那些满地打滚拼命哭诉放弃荆州会给刘备集团造成多么重大危害的无价值观点,不过我可以大略概括一下他们的意思。

大体来说,就是放弃荆州,会导致刘备集团里的荆州派人心浮动。那么人心浮动会怎么样呢?他们不肯讲,讳莫如深。他们想暗示的当然是会导致刘备集团崩溃,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肯讲呢?我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想说得太实在,以至于落了把柄。这样狡猾的人,我是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的,太浪费时间。然后,我又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不肯说得太实在。因为在真实的历史上,蜀汉先是在大败亏输的情况下丢失了荆州,但是蜀汉并没有因为人心浮动而崩溃。后是迎来了第二次大败亏输、甚至死掉了君主,但是蜀汉还是没有因为人心浮动而崩溃。事实证明,在远比主动放弃荆州更恶劣的情况下,刘备集团依旧没有人心浮动人心涣散濒临崩溃。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这些人有什么办法,可以论证蜀汉主动放弃荆州、会带来比这两次完全不受控制的重大失败更大的冲击呢?当然不可能。所以他们只能暗示、只能语焉不详、只能讳莫如深。

老鼠说自己是老虎,然后听见兔子的动静就逃走了。

就这样的意见,完全不值得占据宝贵的空间去记忆。

烧绝栈道,对于刘邦集团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时有很多人纷纷逃走,离开刘邦回东方去了。

面对这一情况,刘邦居然还有时间提拔韩信,让他做治粟都尉。据说,一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才焦急起来。而萧何的回应也很清楚,追韩信就是为了反攻。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刘邦是这个时候才下定决心东返的。甚至我还见过一些人,反复论证烧绝栈道的错误之处,论证烧绝栈道导致汉军失去了东返的可能性。

你们看到兔子就逃走的时候,也没见有多大胆子,怎么这时候比张良还精明了?

事实上,烧绝栈道,虽然是刘邦麻痹项羽的策略,但也表现出了刘邦东返的决心,以及必胜的信心。

这一举动的实际意义,是刘邦出招了。

出招了,就是说这棋还要下。

刘邦通过这一举动,开启了东征的布局,展示了自己的恢宏气度,彰显了他的宏伟格局。

正是烧绝栈道,甄别出了刘邦集团内部的不稳定分子。正是由于大量的蠢货逃离了汉军,才让刘邦“不劳而获”地获得了一次进行内部大清洗的机会。

而且,这是你们自己走的。

当刘邦以拜将的形式正式展现出了东返的决心时,整个汉军都凝聚了起来。在后来的战争中,我们没有听说汉军有什么叛徒,反而听说纪信愿意替汉王去死。

我们曾经听过一句话,叫做“信心比黄金还宝贵”。

我们也经常听一句话,叫做“得人心者得天下”。

但是后来那些所谓得人心,大多是帝王心术,虚情假意!这些人真真假假形形色色,不说都是吹的,反正吹的不少。

看看刘邦,这才叫得人心。

这完全是等级压制。

刘备和刘邦相比,差距就大多了。

刘邦面对的局势,很多人都知道,是项羽分封的形势。仅仅关中就被分为了三王。那么在这样相对刘备来说有利得多的情况下,刘邦依旧能够冒着内部离心的危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烧绝栈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刘邦自己面对的局势,却要窘迫到了极点。料敌从宽,用己从严,可以说到了极致。

刘备遇到的情况就比刘邦严峻多了。刘备夺取四川盆地时,曹操已经基本略定北方,孙权也在东南巩固局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出川,面对的就不是分裂的三王,而是统一的曹魏。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竟然还不肯集中兵力突破雍凉,反而在明确要将下一步战略指向雍凉的情况下,舍不得荆州。严格来说,是舍不得荆州一隅!

硬是一根儿骨头也不舍得丢下啊。

刘邦遇到的敌人更加分裂而采取的对策更加集中,刘备遇到的情况更加恶劣而采取的对策更加分散。刘邦前无先例而决胜帷幄,刘备有先例可循却患得患失。

曹操是怎么看待汉中的?明知道汉中是蜀中门户,明知道丢失汉中以后短期内就很难再回来了,曹操仍旧是果断放弃汉中。

取舍之间,方显智慧啊!

刘邦面对弱敌却不吝于付出最大的成本以谋求最优的战略形势,刘备面对强敌却顾惜小利而不顾大局。

不仅如此。还有人试图将刘邦的胜利刘备的失败归咎于地理形势的变化。不断有人说,汉中一次地震导致汉水断流,刘邦时代可以用来运兵运粮的水路刘备时代已经不能用了。那么刘备出过汉中吗?没有。他冒着三峡滟澦堆的风险出川打孙权去了,两次!诸葛亮出过,而且动员了倾国之师。那么,是有人替诸葛亮把汉水掘开了吗?没有。所以这些人给刘备诸葛亮集团的战略错误找的理由根本不成立!甚至在条件更差的情况下,本来就更应该放弃荆州一隅而倾力北上!

总有人说,刘邦的形势多么多么有利。怎么,刘邦的形势你创造的?那不还是刘邦在其中积极努力引导、创造的?

比如说就有人说:

要是刘备有刘邦那条件
估计大耳贼天天做梦笑醒
邦:统帅诸侯联军五六十万
备:巅峰也就十万大军

但是这位朋友显然忘记了一件事:

刘邦:组建诸侯联军五十六万。

刘备:啥?联军还得自己组建?

你看,有的人连基本的历史事实都读不明白啊。这样的人居然想不到,诸侯联军不是天上掉下来送给刘邦的,而是刘邦自己组建的。还轻谈什么“要是刘备有刘邦那条件”。怎么?你们还等着刘邦手把手给刘备创建一支联军?

刘邦组建的联军,可是五家!刘邦轻松处理了五家诸侯的复杂关系,组建了庞大的联军共同攻击项羽一家。那么刘备呢?刘备连一家盟友也没笼络住啊!

都说孙权背刺刘备。人家孙权是背刺吗?一开始关羽就和鲁肃搞摩擦。你们拍着良心说,鲁肃是主动和关羽搞摩擦的人吗?我也不跟你们说历史了,说历史你们也读不懂。就说你们整天看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鲁肃是这样的人吗?你自己说,这是谁的责任?要是讲历史,那就更好办了。讲历史就要讲形势,那么对于蜀汉来说,刚打下益州、还没打下汉中的形势下,这是和孙权一方搞摩擦的时候吗?当然不是。所以和东吴闹翻显然是不对的。

而且这事儿还真别把锅扣给关羽。看看刘备自己是怎么对待孙权的?孙权派人过来说,既然你已经打下益州了,那么荆州就该还我了。刘备说等我打下凉州再说。

呵呵,孙权借地方给你当基地,你就这答复?这就像做生意,老子借钱给你开店,你店开起来了,找你要账,你说等你做到世界五百强再还。你这样说,那咱们就法院见。怎么?打起官司来你还嫌我背刺?是你先背刺的好吧?你这人三观也太歪了吧!

搞成这样,刘备还带着几万人过来要和鲁肃决战。你哪来的脸呢?就一个盟友你整成这样?

而且最后这事儿了解也不是因为刘备幡然醒悟,而是因为孙权又帮了刘备一把。当时曹操趁着刘备一心一意要和孙权争荆州,抓住时机打汉中,甚至排除军队企图切断蜀中和荆州的联系。刘备后院起火,然后是孙权放弃了趁火打劫牵制刘备,放刘备回去和曹操争汉中。

这是孙权背刺你刘备?

一家盟友都被你整成这样了,孙权简直就是忍气吞声拼命压制怒火才能保持跟刘备的合作。就这,有些人还有脸拿刘备和整合五诸侯组建五十六万联军东征项羽的刘邦比?

萤火之光安敢与日月争辉!

能办出这事儿,简直就是一粉顶十黑。

就外交能力来说,真要比,大概也就能把盟友都搞砸的项羽可堪一战了。

还有,很多人都说刘备被盟友出卖,好像这是多么了不得的大事。怎么?刘邦就没被盟友出卖过了?韩信的齐王你封的?

说到封齐王这事儿,刘备和刘邦的差距就更明显了。我就想问了,刘封到底干了什么要处死?

人家刘邦曾经自评说:

“吾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无负矣!”

刘邦当得起这句话。所有被他干掉的异姓王,全都是造反。长沙王吴芮没有造反,刘邦就没干掉他。包括就是韩信,刘邦都宽宥了他三次,最后还是吕后不想玩这个游戏了,才把韩信杀掉。刘邦都没舍得亲自下这个手。那些一直追随刘邦的功臣,刘邦谁也没动过。也就是有人污蔑他,才把刘邦说得好像多刻薄一样。

什么叫宽厚?刘邦才叫宽厚!

可是刘备呢?杀刘封的时候,完全是死非其罪。仅仅是因为刘封“有可能”威胁到太子就把他弄死了。那可是你自己认的义子!就这,你反过头来说你东征孙权是为了兄弟之义?父子之义你也没讲啊,这会儿怎么就兄弟之义了?

比格局,刘备和刘邦比起来,格局直接小了一大圈儿。

总有人说刘邦无能。到底是什么样的狂妄,才会让人觉得他能比一个“五年称帝”的开国之君优秀的?

五年什么概念?很多人连个小学都没上完,刘邦已经干完了从灭秦到灭楚到成功称帝的事情了。

都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你琢磨琢磨,刘邦的大好形势哪里来的?

传言韩信说刘邦善于将将,很多人读这句话总是脑补成“韩信说刘邦不善将兵”。但是仔细分析刘邦的起家之路,刘邦将兵也是很出色的,但是更出色的是将将。

当然了,还有的人会说,刘备没有栈道可以烧了。说实在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还在那琢磨三国时期的栈道?就这样的思维,还回去踏踏实实过日子吧。对家里人好点,多分担点家务。真的,我这是对你好。

还有人更神奇。

有人提出,刘邦啥也不懂,只是因为有大量人才借助刘邦这个平台去发挥才成功的。

世界上就是充斥着这样的奇谈怪论啊……

这个世界上就是充满了这样的思想啊……

我们常说,刘邦善于识人。他挑出来的人才,萧何、张良、韩信,个个都是人尖子。但是古人早就谈过这种事情。

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己者也。己未必得贤,而求与己同者,而欲得贤,亦不几矣!使尧度舜则可,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淮南子 谬称训》)

人人都知道要用贤才,但是实际上不过是找自己能认同的人。所以尧舜选出来的是舜禹,商纣选出来的是恶来飞廉。

选人用人,说到底,就是选拔自己能了解能认识的人。刘邦有本事,所以才能够慧眼识人选出汉初三杰。刘备选出来的,则是关羽张飞魏延。这三个人都很有名,我不贬低他们,但是你就说谁能比得上韩信吧。其他像诸葛亮是别人推荐过来的,就连庞统,也是鲁肃推荐过才重用的,都不是刘备自己结识和识别的。

说什么曹操刘备孙权,这仨人自己能和萧何韩信张良比吗?

所以,仔细分析来说,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刘备和刘邦比起来,那是全方位的弱。

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给了有些人那么大的胆子,敢和刘邦比高下。还不如跟刘秀比。毕竟,刘秀当年靠女人靠联姻获得了强大的军政实力,起家的手段相对刘邦来说要弱一点,那还有一点可以比的可能。

和刘邦?

别以为看了几天史记,指望司马迁那几句有意抹黑的话,就真能把刘邦踩下去了。刘邦的事迹真要一格一格的仔细分析,他的综合能力之强针对其他开国之君几乎是吊打。人家也就是谦虚谦虚,你们还真以为刘邦是真不行了。不说别的,就刘邦起家的时候四五十岁的年龄,能够快速掌握各类军政能力,就这个学习能力,很多人压根就不具备。不知道多少人三十岁就老糊涂了,四五十岁还能像刘邦这样完成从平民到皇帝的大转变,神不神?张良作为战国贵公子出身,接受了充分的贵族教育,军事政治外交都很拔尖,简直被神化成了神仙。可是张良见了刘邦这样一个四五十岁的老亭长,谈军论武之后,都要惊叹一声“天授”!

仔细分析刘邦的事迹以后,再看看史记里里头骂刘邦那点黑料,简直就是小孩子打架,左右不过一个糖棍儿的破事儿。

萤火之光,安敢与日月争辉!

还有人说,刘备打仗比刘邦强。

这我就不懂了。刘备是打下过青州还是徐州?冀州还是荆州?就一个益州是刘备打下来的,还是背刺——这回是货真价实的背刺!人家刘璋可没一点对不起刘备的。刘备先是假意要走,然后突袭刘璋的部下。就这一背刺侠,还有脸说孙权背刺?人家孙权三番五次放你刘备一马了。

当时曹军克汉中的时候孙权只要坚持不撤兵,你刘备就得被拖在荆州眼睁睁看着曹操拿下益州。

说到这个事,就涉及到传说中的蜀汉外交天团了。

在民间故事里,蜀汉的外交是极其卓越的。尽管他们连一个盟友都没有搞定,而刘邦不但搞定了五个,而且还能够反复搞定多个盟友。

就说所谓的“孙权背盟”事件吧。

所谓孙权背盟,指的是吕蒙白衣渡江、袭取江陵一事,吴蜀同盟宣告破裂一事,蜀粉认为责任在于孙权,所以称之为孙权背盟。

如果责任在于孙权,就是孙权背盟,那么假如责任在于刘备,自然就是刘备背盟了。

很好,我们来看看责任到底在谁。

吴蜀双方为了抗击曹操,在荆州结成了同盟。这个同盟的起点,蜀粉认为,是赤壁之战期间,诸葛亮提出“事急矣”,请命向孙权结盟。很多人据此认为诸葛亮主张了孙刘联盟、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我们看历史就会发现,这个同盟的起点,还要往前。在诸葛亮请命之前,周瑜已经率军抵达前线,但是,周瑜并不来会见刘备。在周瑜率军抵达但不会见刘备之前,则是鲁肃向刘备表示,盟约仍旧履行。那么,鲁肃这个盟约,显然远早于诸葛亮。所以,事情很清楚,一开始就是鲁肃代表孙权提出了盟约。如果说诸葛亮提出孙刘联盟发挥了重大作用,以至于成为蜀汉外交天团的杰出核心,那么鲁肃呢?你这核心可是远在人家鲁肃之后的。

有人可能要说,鲁肃要结盟,也得是诸葛亮接受才行。那么你们知道鲁肃是在什么情况下向刘备表示盟约继续的吗?是在长坂坡之后,刘备已经被曹操的追兵虐哭的情况下。

“有人”整天读三国演义,应该记得刘备摔孩子的故事吧?

注意,我这说的还是长坂坡之后。

长坂坡之前,鲁肃就已经找到刘备,要求结盟了。当时刘备的计划,是南下投奔吴巨。

那么鲁肃究竟是什么时候打算和刘备结盟的呢?

是在刘表刚死的时候。

蜀粉一扯外交神操作,就扯赤壁之战结盟。那时候曹操都解决襄阳问题、甚至打完当阳长坂坡了!但是人家孙权阵营考虑结盟问题,远是在曹操南下之前!那时候刘备大概还在新野发懵。蜀粉这要是神操作,东吴这算什么?降维打击?神格碾压?

俗话说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既成。东吴早在曹操破荆州之前就派出人员筹划决战了,你蜀都等到周瑜带着大队到前线了才着急结盟的事儿,你跟我说你这是外交天团?

汤团吧?

如果我们仔细复盘三国历史就会注意到,与一般印象中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不同,真正的事实是孙权建立了孙刘联盟。

早在曹操闪击荆州之前,孙权方面就做出两个预案:要么争取刘备,要么吞并荆州。在形势急转直下、曹操轻取荆州的情况下,孙权方面果断选择了联合刘备的策略。

首先,在刘表死后,鲁肃提出,刘表新丧,荆州必然生变。因此,建议前往荆州,如果刘备可以整合荆州,就与之联合,如果刘备在荆州内讧,就乘机攻取。

其次,鲁肃走在半路,得到曹操突袭荆州的消息,于是他马上前往当阳拦截刘备。

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值得注意。有人考察刘备的行军路线,发现刘备从新野到当阳,基本就是一条路从北向南直奔江边的。

第三,鲁肃成功堵住了刘备,并且与刘备结盟。刘备表示自己的原本计划是投奔吴巨,这也许是假话,但是从行军路线上说,刘备的方向的确是奔着南边去的。

第四,刘备接着就被曹操击溃了。有人研究说,曹军击溃刘备而不留下歼灭,是因为战略上曹军需要夺取江陵,才能控制荆州局势,所以曹军赶时间,只来得及击溃刘备。

第五,在刘备被击溃的情况下,鲁肃仍旧继续维持盟约。

所以说,真正的事实,是孙权方面建立了孙刘联盟。刘备是联盟的加入者。

或者这样说,从一开始,就是孙权在释放善意。

然后,更重要的事实,就是刘备始终在破坏联盟。

周瑜率大军前来,刘备不去见。

后来的人当然会说,周瑜不过一个将领,刘备则是后来的蜀汉皇帝,周瑜应该来见刘备。

但是就当时来说,情形是什么呢?

周瑜少年起兵,虎步江东,在军则所向无敌,在文则精通音律,可以说是翩翩公子,天下俊杰。刘备呢?你拿什么和周瑜比?三次在徐州被吕布曹操刷经验,两次在南阳当阳被曹操刷经验?要是讲“后来”,后来,赤壁之战,周瑜拿曹操刷经验。

你一荆州刘表麾下客军头领,带着被曹操刷了至少三次经验的残兵,跟正准备拿曹操刷经验的周瑜端架子?你也配?

事事都后人一步,乃至后人几步,就这还外交天团?这是阴天要下雨了,天黑了?

到了后来,赤壁之战结束以后,鲁肃主张与刘备结盟,借荆州给刘备。这也是孙权在释放善意,而不是刘备在优化关系。

可以说,孙权对刘备是相当优厚了。

但是刘备方面是如何处理这个同盟关系的呢?

历史明确记载,关羽在荆州不断与孙吴方面发生冲突。有人说,这些记载“要么不可靠要么不合情理”。那么我就讲一个点,大家就知道这些记载到底可靠不可靠、合情理不合情理了:

孙吴方面与关羽不断发生冲突的主将,是鲁肃。

呵呵,人家鲁肃主张借荆州给你,然后人家鲁肃再亲自带着人和你搞摩擦?

你觉得哪个不可靠、哪个不合情理?

历史明确记载,鲁肃为了化解矛盾,单刀赴会!

小说里为了美化蜀汉,则说是关羽单刀赴会。

如果,根据小说的逻辑,关羽单刀赴会,是蜀汉为了挽救盟约而表现出了极高的胆略和极大的诚意,蜀汉是正面的。

那么,当现实是鲁肃单刀赴会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说呢?

难道是“之前我们称赞蜀汉的话你当我们没说,你也别说了”?

你们就这样落荒而逃吗?

不,我偏要说:

鲁肃单刀赴会,是东吴为了挽救盟约而表现出了极高的胆略和极大的诚意,东吴是正面的。

现实和小说恰恰是相反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孙刘联盟过程中,正面人物是孙权,反面人物是刘备。

历史上,刘备一直在破坏同盟关系。

历史明确记载,孙权派人要求刘备按照约定,在夺取益州以后交还荆州。已经通过背刺刘璋夺取益州的刘备回应说,等我们打下凉州再说。历史还明确记载,刘备为了争夺荆州,自己带了主力跑去了荆州,要和孙权决战。

历史还明确记载说,曹操在这个时候,已经打下了汉中,并且派出军队,深入攻击巴州,形成了切断刘备的荆州、益州联系的态势。

刘备置汉中威胁于不顾、集结主力要与孙权在荆州大战!

是谁在破坏盟约?

是谁要破坏盟约到了连益州都不要了的地步?

是刘备。

如果孙权真的充满恶意,那么孙权只要稍微拖延一下,继续保持对峙,拖住刘备主力,让曹军切断荆益二州联系,刘备就只能给孙权做客将了。

但是孙权没有这样做。孙权顾全大局,在曹操威胁刘备后方的情况下,再次和刘备建立盟约,放刘备回去打曹操争汉中。

孙权待刘备,一再容忍刘备的桀骜不驯和反复无常,一再给予刘备各种重要支持,甚至一再在关键时刻挽救刘备的局势,简直就像父亲对儿子一样宽厚。

联盟是否存续,从一开始,就完全取决于孙权,而不取决于刘备。

联盟是否存续,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孙权的善意之上,而始终面临着刘备的破坏。

通盘梳理历史就会发现,一直到最后孙权彻底撕破脸以前,东吴方面数次容忍了刘备的背盟挑衅行为。然而有些人就是我不听我不听。

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关键原因就是孙吴主动结盟蜀汉。

白衣渡江、夷陵之战的胜利则几乎注定了吴蜀覆灭的命运,关键原因就是蜀汉数次背盟。

如果说谁破坏同盟,谁就是同盟破裂的主要责任人,那么显然,刘备才是破坏盟约的那个人。

可笑的是,最后背盟的锅反倒甩给了孙权。

孙权还能怎么样呢?

你要取益州,我借荆州给你。

你取了益州了,荆州你不还了,还要跟我决战。

结果你眼看着益州也要丢了,我再一次帮助了你,放你去夺汉中。

然后呢?然后你还是老样,一再欺辱于我。

那行啊。不装了,摊牌了。我早就想揍你了。

一战灭关羽。

刘备这才知道,什么叫疼。

早干嘛去?

蜀粉一定要强调是孙权背盟,一定要引入背盟这个概念。那么,一定要说有谁背盟的话,背盟的是刘备。刘备背盟,这是实锤了的事情。

东吴建立同盟,早在刘表新丧就开始了。东吴和刘表势力什么关系?孙坚就死在荆州。刘备后来报复东吴,理由是关羽死了。曹操之前屠徐州,理由是父亲给徐州杀了。那我们就要对比一下了,孙权和荆州结盟是什么概念?

东吴坐拥江东,孙权年纪也不大,却早在刘表去世时,就开展了与荆州结盟的外交行动。

刘备游荡了大半辈子,地盘实力一直都很堪忧,却一直到夷陵之战都还没睡醒。

刘备终于知道什么叫做同盟的时候,都到白帝城了。那时候孙权派使者来,刘备就可以很成熟地进行了外交往来了。

那都什么时候了?

网友生死不易有段话说得很好:

其实没必要扯那些背刺不背刺的,联盟的基础有三:威胁,利益,信任,而刘备在和孙权联盟的这些年里,既没能起到孙权期待中抵御曹操的威胁(曹操四越巢湖脑浆子都打出来了刘备没帮一点忙),也在事实上阻碍了江东集团的下一步发展(阻止孙权入蜀),在加上不断的欺骗和关羽对孙权让刘备集团在孙权这里的信用彻底破产。孙刘联盟的破裂,悍然发动背刺的孙权固然卑鄙,但刘备集团作为联盟之中的更弱者,在这段关系中的轻视强硬不随时势适当妥协让渡利益的恶劣态度可以说是真正的导火索,从这些地方就能体现出刘备与他先祖刘邦的差距。

正是因为刘备一再破坏同盟,所以孙权最终采取了“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的方式,告诉刘备什么叫做同盟。刘备也一直到多年以后的白帝城,才知道什么叫做同盟。从此以后,孙刘联盟就很巩固了。

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既成。这就是差距。

我们对比刘邦就很清楚了。

刘邦出手就能组建五诸侯联军五十六万。蜀汉连一个盟友都笼不住。

刘邦多次遭到诸侯的背叛,甚至手下的韩信也要背叛去做诸侯。刘邦什么时候把重点放在他们背刺上了吗?刘邦甚至干脆提出了瓜分土地给他们的方案,明确提出“捐关以东等弃之”!难道刘邦不知道自己老家就在关东吗?难道刘邦不知道自己的部下很多都是丰沛人、老家都是关东吗?怎么刘邦就不怕自己手下的人像荆州士人一样“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刘备方面一提放弃荆州集中主力经营关中就一群蜀粉叫嚷着人心动摇?合着刘邦手下来自丰沛的徐州人就胸襟开阔目光长远,刘备手下来自荆襄的荆州人就鼠目寸光守户之犬?蜀粉究竟是在侮辱谁?湖北人不如淮北人吗?有种你到湖北说一下试试?

至于历史上刘备的操作就更加提都没法提了。刘邦五个盟友都能组织起来,你连一个盟友都拢不住。刘邦被盟友卖了都能再次忽悠他们跟他一起灭楚,刘备被盟友卖了就光顾着扯人家背刺。就这,你跟我说你的政略战略天下第一?

就这,还有人说刘邦什么都不懂?

是是是,刘邦什么都不懂,你们都懂。

还说什么刘邦打仗不行,秦朝你灭的?你灭个秦我看看?

很多人说,刘备没有什么胜算。其实在孙权持之以恒的供养下,刘备的胜算还是很大的。在夷陵之战以前,甚至在襄樊之战以前,倘若刘备能够将自己的主力收缩到蜀中,提早放弃荆州,让自己死后吴蜀分治的局势提早形成。然后刘备亲统大军出陇右,别遣关羽夺陇山(也就是街亭之战最佳的战役目标),这胜算肯定比诸葛亮统军出陇右、别遣马谡守街亭大多了。

甚至在关羽荆州军全师而来、刘封没有因谗言被杀的情况下,张飞也安安稳稳活着的情况下,刘备甚至可以出动全明星阵容,别遣关羽西取凉州,亲统张飞、刘封东夺关中。我就问这胜算是不是比诸葛亮北伐大多了。

那么孙权能不能趁着刘备北伐,去打益州呢?你让孙权试试?这仗诸葛亮都能打赢。事实上,在历史上蜀汉失去荆州以后发动北伐时,从不过分担心孙权。因为早在隆中对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就充分认识到了蜀中可以“保其岩阻”的地理优势。所以从第一开始,刘备和诸葛亮就非常清楚益州利于防守的优势。很多人,不管到底是不是粉,不管是不是出于维护诸葛亮的神性的目的,他们也不能不承认,孙权没有能力越过蜀汉的江州防线。说白了,就是打不过三峡。这还是在蜀汉主力砸到了夷陵之战、蜀汉实力严重受损的状态。

那么,倘若刘备一开始就果断放弃荆州,以完整的阵容经营益州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旗下的那些英雄俊杰,有几成的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抛弃刘备投靠孙权?会像某些人所说的一样,蜀汉集团人心惶惶、纷纷逃散呢?真有这么傻跑掉了的,刘备还省下了肃反的麻烦呢!

就算是曹操注意到了刘备集结了这么多主力(实际上曹操很快就要死了,咱们可以先算他不死),面对全取了荆扬二州江淮防线的孙权,他的麻烦就小了吗?

曹操以主力防御刘备,则孙权就可以在荆州和扬州同时进军。吕蒙鲁肃孙皎不因为瘟疫而死的话,曹操面对的就不是只能亲自上阵的孙权,而是吕蒙鲁肃双剑合璧的吴国两路大军。就算鲁肃死了,孙权也有吕蒙、孙皎、蒋钦这样的名将在手。

可以说,三国形势之所以搞砸了,孙吴蜀汉只能等死,关键转折就是吴蜀内斗。

而吴蜀内斗的原因,就是蜀汉背盟。

当坚持结盟的鲁肃也在单刀赴会以后放弃了对刘备的最后一点信任,转而推荐吕蒙接替自己的时候,蜀汉已经完了。

对于孙权来说,他最大的悲剧,在于夺取荆州以后遭遇了一场重大的瘟疫,吕蒙孙皎蒋钦等重将一下全都死了。这真的是天要灭他,实在是太意外了。

东吴最大的悲剧,就是孙坚在势头最盛的时候意外战死,孙策在势头最盛的时候意外战死,周瑜在势头最盛的时候意外战死,甚至连鲁肃吕蒙都在关键时刻意外身死。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损失一个核心骨干就会造成巨大震动,可怜的东吴直接被端了五次!第一次直接被打成游军。第二次直接被打成地方割据。第三次四次五次被打击得只能放弃益州攻略。东吴最后能搞成历史上这样,已经是相当得优秀了。如果有人要讲细菌、疾病对历史的影响,东吴简直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比之下刘备的操作简直就提都不能提。

就这还要和刘邦比?

军事显然比不了。外交显然也比不了。政治显然更比不了。

那还能比什么?

有些人呢,就记得刘邦吃过亏,逃难很狼狈。其实这个事吧,你们还记得关羽走麦城,是被生俘的吗?那你们还记得关羽是万人敌吗?关羽走麦城,我们不会忘记说他曾经是万人敌。刘邦吃过亏,他就没打赢过了?

再说了,刘备逃难就比刘邦好看了?刘邦只不过是被项羽抓了一次全家,然后被司马迁津津有味地有意放大记录了下来,然后你们就记住了,知道拿来抬杠了。那么刘备呢?刘备的老婆孩子让吕布抓了两次!接着又让曹操抓了两次!这都四次了!你猜刘备为什么不带着老婆陪孩子一起走?按理说,刘备这种老婆孩子被抓的事情都出了四次了,恐怕早就应该总结出逃跑经验了,怎么跑了四次都不知道把老婆孩子带好呢?

我这还没讲刘备听到曹操来袭就闻风而逃,后来才知道曹操没来,是曹军知道刘备害怕曹操、故意打出了曹操的旗号吓唬他呢。

我这还没讲关羽之所以被曹操俘获,就是因为刘备听说曹操来袭,直接丢下大军就跑了,然后关羽大军一看主帅跑了就崩溃了,所以才导致关羽被俘的。

就这,跟刘邦比?

我看这有些人啊,真本事没有,就会抬杠。

史书没着重强调,有些人就装不知道。司马迁随便怀着恶趣味描写一下,有些人就津津乐道起来了,以为刘邦真的就是战五渣了。就这样恶劣的印象,还有人说司马迁是为了神化刘邦。那要这样说,我也这样神化你,你愿意吗?这有些人啊,也太容易被带节奏了。我是知道现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夹带私货的电影了。

有些人就是好骗。

这样的人一脑袋浆糊,甭指望跟他们能聊出什么结果来。

对了,还有人讲,讲历史人物不好,就是在否定英雄人物、破坏中国的历史价值观。我就觉得奇怪了。拿着封建糟粕当宝贝,就指着你们这些战五渣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你们知道什么是优秀吗?明朝捏着鼻子把宁远之战袁崇焕捧成功臣,结果不就是错给名分导致是非不分亡国灭种吗?怎么你们还要再来一遍?我觉得1949年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啊,怎么一个个还抱着封建糟粕当宝贝呢?

错误的历史观从来都不是我们要守护的历史观。

和平时期不抓紧时间把历史梳理清楚,难道等到战争时期任何一份力量都要集中起来的时候占用精力吗?从战略战术上讲,就是敌方的领袖,也可以在拉进战俘管理所改造以后放出来进政协,但是前提是先改造!

和平时期不抓紧时间梳理清楚历史,战争时期就更没有时间了。目前在舆论战上,我们当然是处于弱势的。但是有的人就满脑子我们处于弱势的被动挨打思维。处于弱势和你拥有胜利信心有什么矛盾吗?处于弱势和你始终以争取胜势的姿态打胜仗有什么矛盾吗?处于弱势和你始终保持积极主动有什么矛盾吗?有的人,就是被对方的舆论优势吓倒了,所以才会时时处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暮气沉沉、被动挨打。那叫什么舆论优势,不就是强行洗地嘛。能被这种所谓的舆论优势忽悠的,只要你用同样力度反过来洗,照样能洗过来。这样的所谓舆论优势只不过是沙滩上的沙雕,一个浪花过来就没了,有什么好恐惧的。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弱在 时运

很多人没有关注到,刘邦登基20年后,汉中发生了一场地震。这场地震其实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地理人文版图。

(西汉年间的一次地震与诸葛亮的北伐)

汉水改道,中原王朝自汉朝以后,失去了收复越南的机会
众所周知,我国山多地少,除了北方大片的平原外,南方被几个山脉分割。从而彼此之间交通不便,长途征战十分困难。
但是,中国的地理有一个bug,那就是水路。通过水路,南方的粮食能运到北方,占领了江汉顺江南下就能取江淮,顺水而上就能取四川。
秦朝的时候,修了一条灵渠,把湘江和漓江连通起来。
于是,秦朝就可以将关中平原的物资和部队,通过渭水,陈仓道(暗渡陈仓那个),汉水,长江,湘江,漓江,方便地运入广西。
为夺取越南提供了强大的物资和人员基础。
然而,可惜暗度陈仓只过去40余年,便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原汉水上游被切断后,改为注入嘉陵江,原来从关中到广西的水运路线不复存在

同样属于蜀地,刘邦可以出川统一天下,刘备为什么没办法做到?


从此以后,聪明如诸葛亮,也没法复制刘邦,完成从四川打进关中建立王业的道路。
强大如唐朝,也无法实现将拳头长久地伸向越南、完成将越南改土归流的事业。
后来的弱宋、以及定都到北京的明清,由于越南已经形成稳定的有别于中原王朝的农耕文明,收复越南更是难上加难。

在隆中对的时候,刘备深深地被诸葛亮的从汉中北伐中原的策略所打动。然而,古代资讯不发达,深在隆中的诸葛亮未必知道汉水改道的事。

从而,在基本战略层面,刘备其实已经采纳了一条行不通的道路。也就是说,刘备后来实行的一系列据荆州、占益州,建立蜀国,然后通过汉中北上的路线图,已经是没有成功可能性的。再努力也是徒劳的。特别是在关羽失去荆州的控制权后,基本天命已定

时也命也。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弱在地球打了个非常小的喷嚏。

古代汉江和嘉陵江水系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古汉水的上游直达宝鸡附近,天池大泽的存在说明河流水文条件尚可,湖泊又是水路枢纽,不仅可以溯流北上,还能在不同水道之间调度。公元前206年,韩信的大军沿陈仓古道北上,由水运后勤,直达关中,遂有争霸天下之势,史称暗度陈仓。

然而仅仅二十年后,公元前186年,武都大地震,古汉水河道被滑坡体阻断,上游归入嘉陵江,史称嘉陵夺汉,从汉中北上关中的水道被秦岭封闭。诸葛亮绕远路走祁山出陇右,宁可舍近求远,也是因为只有嘉陵江能提供有限的水运后勤,东边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这几条小路,运粮都太难,唯一勉强不那么险峻的褒斜道,也因兵火屡次损毁,修复和通行成本居高不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只不过是无视后勤的自杀之举。此时的军事投送成本,与楚汉之争时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刘邦很幸运,将将赶上了末班车,这也是西南地区最后一次拥有问鼎中原的可能。只要再晚二十年,汉中的气运就会被秦岭锁死,韩信不会是兵仙,刘邦也不会是大汉之主了。

刘备哪里不如刘邦,大概就是这儿罢。

一直到今天,银昆高速的秦岭段仍在修建,它的控制工程天台山隧道的长度是15.56公里,位于古陈仓道和褒斜道之间,这在两千年前就是难以逾越的天堑。左边的宝成铁路沿嘉陵江而行,但从汉江走水道是根本过不去的。

很遗憾,我们只是地球的臣。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看法,我认为是因为刘邦能在别人帮助下看清大局,再加上手底下有张良、陈平。

要知道刘邦能给韩信封王,而刘备则和孙权闹崩了。

前者的结果是刘邦约韩信来垓下一块灭了项羽,一举奠定天下。

后者的结果是搞得孙权和曹操走到一起,背刺自己一刀,从而走上下坡路。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韩信和孙权,看看谁更过分。

先说地位:

韩信:要是没有萧何,没有刘邦,他还不知道在那里混饭吃。在被封齐王前,是刘邦部将。

孙权:江东基业,和刘备也没关系,是继承孙坚孙策的。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前,大家都是诸侯,地位没太大差别。至于赤壁之战,虽然孙刘两家都是出于利益才联合在一起,但是孙权投降也能过好日子,刘备则没有投降曹操这个选项了,所以相对来说刘备更需要孙权一些。

然后再看看要求:

韩信:我要做代理齐王,把齐地都给我管吧。

孙权:把荆州(除了曹操占领的部分)给我。

都是不太讲道理的要求,但明显韩信胃口更大。有人说齐地是韩信打下来的云云,但是韩信地位和初始部队都是刘邦给他的,而且刘邦还派出得力干将曹参、灌婴协助韩信作战。

另外韩信灭齐本来也不是光彩的事情。而且还间接害死了临郦食其。郦食其和刘邦关系不错,双方非常合得来,然而因为韩信贪图战功突袭齐国,于是导致郦食其被杀。

而孙权在提要求前,至少没害死过刘备势力的庞统或者法正吧?

至于韩信击败龙且,周瑜表示我也打败了曹仁了,不能说孙吴在荆州方面就没出过力。

再看一下双方提要求的时机:

韩信:刘邦被围困荥阳九死一生,韩信这时候要封齐王,与其说是要求,不如说是威胁。

孙权:在刘备拿下益州后,提出要荆州。虽然也不算厚道,但总比韩信好多了。

所以综合来看,韩信这个曾经的部将,在自己危难时刻,反而狮子大开口要求当代理齐王,要成为割据一方的异姓王时。

对此刘邦是暴怒不已,不过还好有张良、陈平提醒,刘邦马上转变话锋,做代理齐王不是大丈夫,要做我让你做真齐王!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徵其兵击楚。】

反观刘备,就跟孙权说了一句等我拿下凉州再还。导致直接爆发了第一次荆州之战,让孙权军拿下三郡之地,后来刘备被迫以湘江为盟。

其实无论你想不想还,也不该用这种理由回复吧?那怕派个使者来和孙权商议商议,谈谈条件,拖延下时间也好吧?毕竟刚刚入蜀没多久,许多事情要处理,而且也能让关羽提前做好军事准备。

何况在我看来,相对落后的荆南地区完全是可以作为外交筹码和孙权博弈一番的。

关羽全军当在三万到五万之间,可以说关羽就是在南郡搞军屯也不至于养不起吧?而且还可以在荆南根据情况把人口迁徙到江陵来。

当然,这样关羽的职责就变成了以防守为主。不过我觉得以防守为主没毛病,毕竟全力夺取凉州,这是蜀汉要夺取天下至关重要的一步。拿不下雍凉,靠三分之一荆州的关羽也杀不穿曹魏。

相反要是关羽在南郡军屯,军事上多以骚扰游击为主(反正关羽也擅长这个),即能给曹魏襄樊一定程度的压力,还能让孙权断了觊觎之心。

然而刘备在对孙权的外交方面的处理可谓莫名其妙,而刘备身边也没有张良,陈平提醒他一下,于是局面就慢慢失控了。

所以有时候我就会调侃一下,孙权给曹魏打工,曹魏能封他做大魏吴王,那孙权给刘备打工,刘备会封他做大汉吴王吗?

可要是换成刘邦,想做吴王没问题,我觉得很赞啊,只不过到时候咱们秋后算账。


补充几点

我认为刘备应该采取的战略是“用荆南换时间,固江陵取凉州”

凉州比荆南重要,是刘备想要争雄天下必须要有的地方。刘邦,李世民,朱元璋一统天下,手底下那个没有精干的骑兵部队?

至于说官员家眷问题,可以迁徙到南郡。费祎是江夏人,然而江夏在孙权手上,费祎就叛逃了吗?

还有湘江之盟,本来就是城下之盟,孙权自然不会感激刘备,而且发现荆南如此好打后(三郡望风而降),反而会让孙权认为打刘备的荆州没想象中那么困难,从而激化野心。

反而如果刘备靠外交手段和孙权谈判,然而给他。首先可以换的一些有利条件(这就看外交水平了),再者在外交上占据主动权,而且最重要的是让孙权摸不清刘备在荆州的防御到底如何。这样孙权在之后的决断中,在政治上要背负更大的背盟压力,而且军事上也会有更多顾虑。

或许这些最终并不能阻止孙权的野心,但肯定能放缓他的脚步。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差在天下形势完全不一样。

1,刘邦起兵,是秦末天下大乱最早的那一批人之一,起步早,队伍多实力强。刘备虽然投身打黄巾很早,也混出了名声,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天下大乱汉室倾颓群雄并起很长时间以内没有自己的强大的队伍。

2,刘邦所面对的天下大乱的局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意识形态的混乱,政治制度不成熟。秦虽然短暂统一,但是秦制并没有成为统一的意识形态,秦帝国的体制也没有获得天下认同,关东地区原六国地域充斥着从三代时期流传下来的各种意识形态,基于这些意识形态,各地还崇尚着不同的体制,这些互相还不太兼容的意识形态和体制并存给了刘邦很大的战略空间。刘备完全不一样,天下虽然大乱,但是汉家天下和皇帝依然有着很大的精神号召力.,汉帝国的外儒内法王霸杂用已经成为了天下共通的意识形态,汉帝国的制度更是沿用已久非常成熟,刘备只能在现有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内操作,空间有限,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套制度内,刘备属于后来者,他前面有很多大佬,这就进一步压缩了刘备的回旋余地。

3,刘备遇上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孔明的时间太晚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战略窗口期,天下局势已经很明朗,留给刘备集团的选项很少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可以说是最后的战略选择而不是最佳的战略选择,最佳的选择早就过去了。

而这个三分天下,恰恰是刘备集团最致命的局面。因为三分天下,所以你得对手能调动的人力和经济资源都是非常可观的,而其动员效率也远非一堆割据政权可比,刘备集团战略回旋余地很小,战略选项由多选变成了单选,容错率也变得很低,很多时候就成了硬碰硬的纯实力对抗。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留下的最后也是最稳固的局面,短期内谁都无法打破这个局面,开上帝之眼,这种稳固割据的局面,在实力最强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最终胜利将属于体量最大最能耗的一方。很不幸,西南一隅不是体量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方。

4,刘备的对手,尽是些人精,其最大的对手曹孟德/曹丕更是战略高手。而刘邦的对手,虽然都是些猛人,特别能打,但是战略水平和刘邦相比就是一群小学生。

5,嘉陵夺汉,地形改变,这反而是最不重要的原因。之所以嘉陵夺汉看起来那么重要,是因为刘备已经丢掉了刘邦1234条优势,所以地形地貌配合诸葛丞相的才能成了季汉最后一根稻草。但是要知道,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最夺目,但是骆驼绝对不是被这根稻草压死的。

在此声明,我不反对最高赞的答案,相反,某种程度上我支持他的答案。为什么呢?因为在客观世界里,1234条的优势刘备是无论如何都拿不到的,如果拿到了,刘备就不是刘备了。唯有第5,嘉陵夺汉这一条,是大自然偶然鬼斧神工了一把,而也就是这一条,实质上导致了诸葛丞相并不能打出全部战斗力。但是放在天下局势的大框架下,这一条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试想一下,如果刘备还是刘备,有刘备的一切优点,平定黄巾之后就拉出来十五万队伍,麾下关长二人皆万人敌,皇帝认定这老哥就是汉室宗亲,授一堆实职,然后刘备去荆州一带打猎,顺道带回来了卧龙凤雏,仨人开个会,卧龙一指地图:到西南去,到边疆去,广大农村大有可为!凤雏说:好!然后几个人浩浩荡荡先去荆州顺走三郡,进而入川,一路招降纳叛,到了成都,麾下军队三十万,关张黄赵魏延皆猛将。

因为时间线不好捋,假设这个时候天下局势是:

刘皇叔有益州,凉州有马腾韩遂,关中李榷郭汜,汉中有张鲁,冀州有袁绍,辽东公孙瓒,青豫兖是曹孟德(毕竟现实位面的大佬,开假设也给块大地盘),徐州就算吕布吧,淮南袁术,江东三郡算孙伯符(毕竟现实位面大佬,开假设给块大地盘)。

你说关张赵魏延外加三十万军队,是不是诸葛丞相做梦都可以笑醒。。。这个时候,你觉得嘉陵夺汉还重要么。。。实际上,刘邦当时的局面就跟这也差不太多。

不是你有多强多弱,很多时候你得对手有多强多弱更重要啊。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举一个特殊的例子,福建东山岛。这个岛曾经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半岛,现在因为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又计划把它重新变回岛,完美契合题主的题目。

这个可爱的小岛位于福建南部,靠近广东的部分。古称铜山,是郑成功抗清的根据地之一。是东山县的所在地,拥有铜山古城,关帝庙等多处名胜古迹。

东山岛

铜山古城

动漫感十足的关帝庙

但是,在1953年(没错就是1953年)邪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打破了这个小岛的宁静。原因是当时朝鲜战争处在最后的谈判阶段,我军重兵集结朝鲜。东南沿海空虚,这让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了“反攻大陆”的希望。被无数果粉吹嘘“狡如狐猛如虎”,实则费拉不堪,在淮海丢弃十几万大军的常败将军胡琏率领金门守备队偷袭我东山岛守军。

7月16日,也就是朝鲜停战协定达成前的11天。国民党军一万大军及自称最精锐的国民党空降兵偷袭了东山岛。当时我军驻岛只有一个半营的公安人员(没错就是公安叔叔)。面对汹涌而来的国民党军,不慌不忙防守反击。固守待援。最终在福建军区援兵的配合下,我军共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国民党军余部登舰溃逃。其中最搞笑的是有的国民党空降兵因为降落伞挂在树上被公安叔叔俘虏。有国民党飞机因为飞的太低而被机枪击落。而常败将军胡琏又一次狼狈不堪的逃回了金门。

东山岛防守战胜利官兵合影。

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也打碎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美梦,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国民党再次入侵怎么办?我军大部队能不能及时增援海岛?而一个孤悬海外的海岛县,怎么发展经济,发展物流,方便与大陆部分县市的交流。

于是当地县政府决定,修筑八尺门海堤,变海岛为半岛,在堤坝上修建一条公路,便于平时物流与战时运兵。于是在1960年,经过几番辛苦,八尺门海堤终于建成,东山岛由海岛变成了半岛。

八尺门海堤

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东山岛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海运,空运都很便捷,跨海大桥也早已修建。一个全封闭无底端涵洞,底部海水无法汇流的海堤已经不是唯一的交通选择。而由于八尺门海堤的存在完全隔断了海水,造成了海堤部分海水严重富营养化,导致海水缺氧,藻类滋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养殖业。而今天费拉不堪的台湾,也早已经不是什么军事威胁,海堤在军事上也变得没有意义。因此当地政府又有计划,拆除海堤,恢复东山岛岛屿原状(跨海大桥底部有涵洞,没有完全隔断海水,因此不算把岛变成半岛,而海堤完全隔断海水)。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八尺门海堤拆除,那么东山岛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人类的原因,这个岛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由岛变成半岛,又由半岛变回岛屿。经历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


user avatar   liang-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知道这么写你们肯定不开心,但是我不写这个了,你们更不开心。


user avatar   xshephe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为什么刘备,孙权和曹操都有以多败于少的经历,但只有孙十万被嘲讽的那么厉害? 
  三国归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触? 
  《三国演义》中吕布没有杀过一个有名大将,为什么他却是第一猛将? 
  曹操72疑冢是否确有其事? 
  诸葛亮北伐干嘛不偷偷摸摸的出兵? 
  蜀汉后期,诸葛亮为什么不培养魏延作为接班人? 
  为什么有人把杀人魔头曹操视为偶像? 
  为什么《三国志》是《三国志》而不是《前魏书》? 
  为什么蜀国在夺取西川后,没有进攻东吴呢? 
  曹操是僭越,那么刘备,诸葛亮和孙权呢? 

前一个讨论
薛宝钗明知宝玉最恶读书,为什么还一再劝他?
下一个讨论
项羽在鸿门宴中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还是“政治智慧”?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