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有一个喜欢提倡“传统文化”的楚王在,就不要责备下面的宫女纷纷献媚求一个临幸了。
总有人爱说楚王其实不喜欢细腰的,都是下面的人以讹传讹小人太多,其实楚王心里也很累blabla,但是几年时间也够上下明白楚王的喜好了吧?为何越到现在越是密集?
究其根本,就是上上下下已经厌倦了革命说教那一套了,没一个人再信以前(包括现在他们自己)的说教了,口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完全是脱离的,这种精神分裂一样的状态让每个人都觉得很别扭,所以,为了要维系江山,有人就选择从故纸堆里面翻翻捡捡,希望能够找出一些用以维系江山的残屑来。
最不幸的是,他们真的以为自己找到了——煤老板眼里的传统文化还能是什么?不就是君君臣臣礼教纲常这一套吗?
到了21世纪了,人类已经能够上天入地,结果还要从两千年前找药方,这到底是一个国家的幸运,一个国家的悲哀?
一边强调鼓吹尊卑和等级的儒家,一边强调要万众创新,上面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真在开玩笑,大家见仁见智吧……
诸君长篇大论,然并无一字说到点子上,诚可笑也。
诸君莫非不知昔日波斯故地的伊尔汗国吗?
蒙古人最初崛起的时候能打破巴格达,把阿巴斯朝的末代哈里发装进麻袋里踩死,之后数十年坚持蒙古传统,有相当程度的宗教自由,然而到了合赞汗的时候却带着举国蒙古人改宗X教,这难道是因为X教先进吗?
一时之法合一时之用,意识形态是为了人存在的,而非相反。
如今这个时代经济都不好,谁的经济先崩溃,就是其他国家过冬的口粮,大家无非是比烂而已,如今这年头再坚持阶级斗争,难道你们还指望能在搞阶级斗争的同时保证经济增长吗?
儒家好不好,过去那套意识形态好不好,也未必就有定论,姑且也还是有可以商榷之处,自古以来,包括婆罗门教、佛教和耶教在内,莫不是随时代而变,并无一种意识形态真能万古不易,真正能拿本中世纪的经书当绝对真理的,也只有如今叙利亚沙漠上横行的那帮人而已。
你们就那么笃定你们信的那套东西就是和古兰经一样的绝对真理么?
如今你们那套阶级斗争的理论不足以统合人心,就算真用那套东西统合了人心,没准更是悲剧,你们那套原教主义的东西做不到,用儒学说不定反而好些,至少比拿各种一神教或者种姓制度的印度教好些。
另外,也不必如丧考妣般拿某些人的只言片语来唱衰朝廷,我从来都不喜欢这个朝廷,不过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血汗工厂里的工人再困苦,也不妨碍不列颠的太阳不落下去,同样的,欧洲的福利再好,它们在海岸线上架起两门大炮就能勒索一个国家的时代也永远不会再回来。
历史自有其规律,但是这个规律你们喜欢不喜欢,能不能适应,就是另外两码事儿了,昔日我们能废科举,今日也能废某些东西,过去能把儒学踩进泥里,现在就能把儒学再捡起来。
兴亡继绝才是唯一重要的,意识形态?那种东西怎样都好。
你们都说国内的事情了,那么我举一个国外的例子。
当年日俄战争以后, 日本向世界证明了其“文明”的实力,向亚洲证明了黄种人可以打败白种人的“种族”实力。从而一举挣脱了“黑船袭来”以降,由西方列强加诸其身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跻身列强,平起平坐。加上适逢一战,欧洲疲惫,这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明治期间确立的“通商国家”战略扮演了重要角色,晚近制定的优先发展重化学工业的产业政策恰好“歪打正着”。由此,日本迅速成为“亚洲工厂”,并向“世界工厂”迈进。
这种种成就使得日本社会,尤其是政府高层对明治维新以来的对外学习政策产生了怀疑,认为“今日的日本已经从西方列国汲取了足够的养分,现在是时候开始弘扬日本自己的东洋本土文化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大正时代里,整个日本社会在官方的带领下开始重新泛起根深蒂固的怀古趣味,而且是保守到家的保守主义,各种百年老店,乃至千年老店开始重新受到追捧,尤其是言必称“文化”,以至于发展到了凡事皆文化的荒诞程度。从“文化锅”、“文化瓦斯炉”、“文化服装”,到“文化住宅”、“文化村”、“文化学院”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再怎么吹嘘传统和复古那温情脉脉的面纱,哪怕是将整个国家的上下所有事物都冠上“文化”这一华丽的前缀,也掩盖不了大正时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国内矛盾急剧尖锐的本质。1918年(大正七年),日本这个自古以来就很少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国家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大暴动,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开端,各地一般也以抢米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 “米骚动”从抢米而发展到与地主、资本家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与军警进行搏斗,最后发展到在群众公开提出“打倒寺内内阁”的口号,对于日复一日强调着上下级秩序、传统与复古的日本政府来说,显然是最大的讽刺。
大正时代末期,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商品出口为主导的日本经济开始一年比一年萎缩(嗯我只是在谈历史不是在隐喻谁),而日本政府的做法,是进一步强化整个社会的保守氛围,对自由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开始镇压。1923年,作家、思想家大杉荣仅仅因为政治观点的言论,就与妻子伊藤野枝和他6岁外甥橘宗被逮捕并绞杀,同时被弃尸古井中。事后做下此事的宪兵大尉甘粕正彦仅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10个月,整个社会反对保守主义的声音开始逐渐不敢发声。
极端保守的气氛也影响到了传媒。1925年,日本内务省成立了专门审查电影的机构,本土影片或是进口的外国影片首先要经过该部门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镜头直接剪掉,或是整部影片都被禁止放映(嗯我真的只是在谈历史不是在影射谁)。审查要求所有的国内外影片不得包含以下内容:
1. 冒犯国体或君主的尊严的作品。
2. 通奸,自由恋爱(天啊,这个也算?)等有损“日本帝国良风美俗”的场面。
3. 接吻,床戏,以及容易让人起邪念的镜头。
4. 放火,杀人,抢劫,容易让人模仿犯罪的镜头。
以上这些限制,有些还算是比较目标明确,有些则根本让人一头雾水,比如,什么算是“容易让人起邪念的镜头”呢?这根本就是要看审查官们的个人意见。这份条例中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说明哪些镜头必须删除,哪些可以保留。
我问他:“庆祝生日不行吗?”
审查官说:“庆祝生日这种行为基本上是英美的生活方式,现在写这种场面,真是岂有此理!”
我说,那么庆祝天皇生日的天长节,作为国家规定的节日,这是不是英美习惯、岂有此理的行为呢?
审查官当时脸色苍白。结果,片子遭到彻底禁封。
-- 摘自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
当时被这些日本的“道学先生”们禁掉的国内外影片有以下这些:
《妖僧拉斯普京》 Fall of Romanoff
1918 年进口,这是一部以俄国宫廷为舞台,描述罗曼诺夫王朝著名的佞臣拉斯普京的电影。拉斯普京曾借助沙皇的宠信长期专权于俄国,并与数十名贵妇通奸。电影中的俄罗斯真是君非明君,臣非贤臣,非常不符合日本忠君爱国的格调,所以审查官认为该片存在有辱皇室尊严和可能扰乱社会秩序,而被裁定为绝对不允许公映。
《罗伯斯庇尔》 Mme Tallien
1918年进口,这部意大利拍摄的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影片,由于被认为存在思想方面的问题和可能引发公共安全方面的危机而被裁定禁止放映 – 法国大革命不是暴动就是杀国王,对当时的日本政府来说,都不是好接受的东西。
《女性》 Woman
1919年11月引进,这部美国影片描述的是从古到今的女性“性与爱”的问题,在描述古代的段落中有几处出现了裸女的镜头 – 当时人类还没有穿衣服的习惯,这些镜头全被忠实的日本审查官剪掉。
《我控诉,1919》 J’accuse
1920年9月引进,是一部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影片,由阿贝尔冈斯导演的名片。其中描述战争的场面被认为太残酷,被大量剪掉 – 然而从旅顺大屠杀开始,日军所作所为,其残虐已经远超人们的想象。如此掩耳盗铃堪称世界级的奇观。
《电工和他的妻子》
1921 年5月杀青,由亨利.小谷导演,栗岛苏米子主演。该片因为描述了工厂中的罢 工行为而遭到剪片,复审时警察官又发现其中还有“通奸”的内容,于是再次挥动剪刀……
《行李箱》
1921年,亨利.小谷的又一部作品,不料由于多年不在日本,不熟悉本国国情,原样照搬好莱坞犯罪电影的常用噱头和情节,却被审查官认为“教唆盗窃”而遭到禁映 – 这些美国常见的作案技巧,日本的盗贼还没有掌握呢。估计片子被禁后,亨利先生会仰天长啸 -- 这TM什么落后的国家啊,连贼都这么没常识!
《寂寞的村庄》
1924 年4月,导演衣笠贞之助。该片的内容直指当时社会瞩目的公共汽 车与出租马车的竞争,暴发户与没落地主的对立,因此被认为可能激化社会矛盾,遭到全面禁映。
《遗言》
1915 年5月拍摄完成的一部喜剧片。然而,喜剧带来的却是不幸。本片描述了一个学生与校长女儿的恋爱故事。由于老古董校长横加干涉,年轻人想方设法进行反抗,引 发了一连串搞笑的情节。审查结果认为这部片子严重触犯了师道尊严,为了维护教育者的体面,将该片剪掉了三千多英尺长的胶片。被剪之后的片子虽然审查官通过 了,但已经情节不通,完全无法上映。
《日轮》
1925年10月完成,片子的内容取自日本古代邪马台国历史,是作家横光利一以卑弥呼女王为主角演绎的一段故事。最初,本片难得地顺利通过审查,但很快社会一部分舆论对其抗议频发,认为其亵渎了日本的神话故事 – 如同今天某个叫《赵氏孤儿》引发的风波一样,两部片子究竟谁更值得同情真的很不好说。
《第二次接吻》
1926 年,日活电影公司制作。里面的接吻镜 头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内容既有四角恋爱,又有殉情自杀,在图书发表的时候就引发激烈争吵。为此,该片不得不避开大名鼎鼎的《第二次接吻》这个名字,暗渡陈仓,改名《京子和倭文子》,而且将介绍文字作了大幅修改,终于突破审查,得以上映。
《怪盗夜叉王》
这部电影,本来讲的是日本著名大盗,被丰臣秀吉下了油锅的石川五右卫门的故事,但因为其中有杀富济贫,袭击试图刺杀日本“国家领导人”丰臣秀吉的情节,被怀疑借电影反政府,影射宣传共产主义。
《伏尔加河上的船夫》The Volga Boatman
1927年引进,是以俄罗斯民歌“伏尔加河上的船夫”为主题曲的音乐电影。但是,该片中贵族的女儿与革命军队长相恋,因此抛弃了富有的禁卫军军官未婚夫的 情节,成为审查焦点。在剪掉了一半革命军攻打贵族宅第的镜头之后,该片一度被允许上映。但是,仅仅一个星期,在地方官员的干涉下,该片终遭禁映。这是日本 内务省审查部门通过的影片,第一次在其他部门官员的介入下遭到禁映。从此,这种事情层出不穷。(眼熟不?)
不幸的是,大正政权这些一力宣扬传统、保守和禁欲的努力,从来都没有得到过百姓的支持,道学君子们所想象的世界从来都没能真正的到来,他们对自己治理的这个国家的了解甚至比外国人还要少。
明治政府作为一个从西南战争等一系列血腥内战中建立的政权,从诞生的第一刻起就把自己定位成超级战争机器,在政权建立后数十年的时间里先后两次倾尽举国之力对国际影响力远胜自己的超级大国开战,可以说政权本身的各项制度都是为了战争,而且是与大国的全面战争服务的。然而到了大正时期,却有了长达三十年的时间没有参与战争,只靠外交手段在国外争取利益,而那些本是为战争服务的法律条款和规章制度尽管在和平时期与社会现实需求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冲突,官僚们却根本没有对其进行过全面彻底的纠正。
(嗯再说一次我不是影射我只是谈历史,就算与当代的某个国家很相似也只是巧合,大家不要胡思乱想就对了)
孔子的弟子子贡有这么句话:“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在国内矛盾尖锐的时候,必须通过战争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去。《1984》也有云,在国内民众不满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必须用战争方式将仇恨转移到交战的外国,否则仇恨的矛头就会对准政府自身。
30年没有战争,就是正常国家的社会都会累积大量无处发泄的怨气与怒火,何况是个战争机器框架还没有完全拆除的国家。
于是二二六一声炮响,昭和军棍们最终赶跑叫喊着复古的“传统文化倡导者”们,自己把持了国家的政权。
只不过后来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
好啊,非常好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不了解传统文化,不精通儒学,怎么建设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呢?儒学提倡的价值,与马克思主义本质是相通的嘛,“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不对。
这也是在和国际接轨,毕竟,许多重要的西方学者都一直试图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传统之间的关系,他们也为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与实践发展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
毕竟,并不是马克思发明了社会主义理念。它发源于更早的时代,而在此之前,基督教就将社会主义理念作为其根基:平等、博爱、善良、公正。什么是社会主义?它正是,如古代人所知的,关于正义的理念。因此,我们怎么能拒斥这样一种理念?最终,所有人类都会接受它
——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 戈尔巴乔夫的意识形态主官 于1990年8月对社会主义的精彩阐释
暗合国人心态:能贪是一种能力,而清廉是一种迂腐。法治与规则则只是御下的工具——被其束缚之人自然比不上操弄规则的人。
至于说工作能力,一个格格不入的人能身居高位,能力上怎么可能反而不如行贿上去的贪官?但是舆论要这么去引导,只能说现在的社会,普遍认为贪污不可治,只能尽量“为我所用”,一厢情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