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觉得纯粹就是英吹德吹的粉丝数量比较,谁的XXX吹更多谁就更强大,从知乎的现有答案来看,还是英吹德黑要更占优势一点(现有的答案连起码的经济、工业、军力、资源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都没有,不具备任何学术参考价值)
说好的盎格鲁撒克逊反人类匪帮呢?还是只是北美反人类匪帮?鞑英要特殊一点?
鬼知道。题干有误,RAF在30年代初远不如德空的体量;下面瞎回答一大堆,还有复制粘贴的回答机器人,哈,知乎现状。
试着打捞一点有效价值,来,我们重新解构一下问题:
1,在大众传统认知的强弱尺度中,UK在任何角度上都不可能和进入30年代的德国对抗。按照常见的标尺:近代以来,统一德国的人口一向更多,面积更大,研究机构和教育系统相对完善,30年代后军事工业启动更早,所以在30年代末除海军外有更多的陆军部队,更多技术装备,经验更丰富的空军,更大的机队,而Z计划将在10年内提供一支数量上堪比UK本土舰队的海军舰队。就好像我们认为“苏联比阿富汗强大”或者“美国比越南强大”一样——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不应该有任何疑惑。UK就是一个更小的国家。简单事实而已。
2,然而为什么人口更少,军队更小的UK在世界大战中不但没有战败,而且在陆军远要更强大,间战期间国防投入更多,面积更大,人口更大的法国战败之后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坚持战争,甚至同时与德日意在三大洲交火,直到盟军反攻,德日倒台呢?
——》这才是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希望探索的问题。
这里面问题很多,比如:
3.1,如果“Empire History”这个focus下的历史学家,会强调帝国的意义。显然,UK有帝国盟友一同加入战争,而这些帝国盟友占世界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数亿。那么下一步就要讨论为什么自治领和半独立的殖民地愿意与UK一同加入战争——这种支持是否是必然的。然后要讨论帝国身份认同的问题。甚至可以讨论帝国防务:帝国盟军究竟是分散了UK的军事部署,还是提供了后备力量。讨论国际关系:帝国的存在是否给了UK让步的机会,有更多的利益可以向美国让渡,来换得更多的支持。
3.2,如果是经济历史的研究者,那么可以讨论帝国之外的“偏向中立”的国家。相比起吨位战被打得落花流水的U艇,UK对德国有相对成功的封锁,除了少数blockade runner以外,可供选择的贸易对象被锁定在相对较近的距离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外更广阔的资源市场和出口市场事实上是单向向UK开放的——虽然这些国家没有,或者尚未加入战争,但是他们事实上是在“偏向中立”。这其中有多少是道义选择,有多少是经济利益,有多少是对战争的预判,有多少是RN大炮的威慑都可以讨论;最终要研究这种事实上的选择性开放对战时经济的影响。
3.3,如果是军事史或者科技史的研究者,那么可以探讨海空力量究竟在战争中扮演了什么作用:海峡是否真的是无法逾越的天堑,海狮行动是否毫无希望。如果德空真的决心投入全部力量摧毁RN,那么舰队可以维持多少兵力,又是否仍然能够把登陆舰队送到海底。可以阅读当时的内阁记录,军方的报告,回忆录,研究高射火力的火控系统,计算误差——可以讨论战略轰炸的意义,南英格兰拦截机队的效率,损失和生产比,护航系统,如何向埃及和肯尼亚维持大规模军事存在——
3.4,如果是社会历史的研究者,可以讨论为什么20年代还要“给孩子面包,不要给海军装甲舰”的德国社会会在30年代中如此快速地适应军事化,在战争过程中又究竟有多少社会稳定性和对战争的支持。同理反之——为什么UK社会可以坚持过配给制,可以忍受轰炸,可以支持到战争的结束而没有出现重大动荡。如果是microhistory,那么社会上的人对战争的理解是什么,认识是什么,士兵们是怀着什么样的信念战斗的,为什么能够出生入死——
等等等等。
听着像老生常谈,但是还是要说:这个事是非常复杂的。
这是知乎这方面问题的核心:不能问一个太宽泛的问题,因为没有人知道答案。只有自以为知道答案的答案。
从战后开始伦敦一直在研究这个事情,70年代到80年代后,postcolonialism成了一回事以后,帝国史转向非洲而法国史开始转向穆斯林研究之后,这方面反而有些被忽视。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杂志平台上也非常喜欢探讨这个话题,作为海权或者说“全球影响力”vs绝对体量的争论,一直到2010年代都有。至于为什么是90年代,well——有可能是因为新时代新形势,也有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接触80年代的杂志。核心是,“帝国”也好,“伪盟友”也好,这种全球影响力究竟有多大意义,对生产,对部署——能否扭转绝对体量的差距。而这个事不存在一个有定论的答案,而是一个涉及人口结构,经济转型,经济总量,资源流通,军事部署和生产策略,对战争的认同,政治决策——的大问题。而不同时代里,这个问题被赋予了不同意义,不同的人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找到线索。
已知UK是战争的胜利方,换来了帝国软着陆自我解体的时间,换来了拥核常任理事国的位置;而德国陷入了国家分裂,成为了东西对抗的前沿阵地。但是我们不确定这个胜利究竟是如何取得的——变量太多,没有人能够全部追踪,所以无法判断作为一个国家的整体什么“更强大”。能做的,或者说应该做的,是分割,剥离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那些显性或者隐性的优势。我们想知道这其中不同因素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战争再次爆发,像之前在另一个蠢驴问题里提到的,“我们还希望做胜利者。”
They tried, they are trying and will continue to try。
直到11988GE-79FE,一个叫做哈里·谢顿的人出生。
他会表现出极强的数学天赋,并且最终将Psychohistory发展为一门真正的学科。有能力通过无视个体变化,处理所有的变量,推论整体行动的轨迹。
And so, begins the Era of Foundation.
哈,没忍住玩梗。
英国国力更强
但是军事拉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