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
Quantopian当年那么火,Point72给他投资,Steve Cohen的资源给他用,今年还是倒闭了。原因是量化平台的盈利模式是有问题的,第一,它不专业,第二,因为不专业,用它的人不赚钱。Point72旗下的Cubist很赚钱,但Cubist不会把infra给Quantopian用,因为能赚钱的infra是稀缺资源。所以Quantopian的框架在专业人士看来非常业余。也正是因为业余,专业的人不用,业余的人用Quantopian的赚不了钱,因此无法和平台分成,所以这样的平台无法盈利。
微软的高管去量化界也有先例,微软前COO Kevin Turner曾到Citadel Securities担任CEO,但是没有太大建树,最终Griffin任命赵鹏,是赵鹏将CitSec发扬光大。
所以说,程序员在不懂套路的情况下,直接跨界去做投资,难度极大。不是因为程序员技术不行,主要是他们不懂投研体系。好的程序员只有在培训以后才能成为好的研究员。打个比方,James Simons何等样人,他很早就想做股票,一群科学家一直不得要领,摸索了好几年没什么进展,当时PDT和DE Shaw股票都比RenTech做得好得多。最后RenTech是靠PDT的前雇员把统计套利的策略框架搭好,然后Mercer, Brown, Magerman三名大将(既懂架构,又懂股票的程序员),把策略细节调好,才有了这么牛比的大奖章。
拿统计套利来说,谈谈为什么微软的这个QLib平台注定不行。统计套利类策略的核心是信号。怎么从各种数据源里挖掘有意义的信号,如何检验信号的有效性,这些都是统计学的范畴。A股简单的量价信号目前仍然很好用,只要是懂套路的机构,近两年超额30个点没什么问题。可是美股做统计套利可没这么容易,大部分简单的量价信号都是没用的,大奖章return on GMV也做不到10个点,一线的一流机构能做到四个点就属于厉害了。成熟市场里,不了解市场就想挖一些信号是很难的。
模型上,有机器学习的程序员在调参上的确有一些优势,但是label怎么处理,feature怎么engineering这种问题,一般人可能就找不到北了,而这些问题是策略层面除了信号以外最核心的东西。
其他方面,风格如何把控,下单算法如何改进,这些都需要实战经验。不了解市场,想靠机器学习里一些fancy的算法搞个印钞机,太难。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没过去,好多家机构都在公共场合说深度学习多么有用,深度学习的确会有点用,但是绝对没有那么神。事实上目前就国内一线私募来讲,大家做得都差不多,深度学习用得不深,深度学习真要那么有用,谁会到处说?一些业绩相对比较好的,不是因为用深度学习算法的水平甩对手一条街,而是因为择对了风格,打新加成大的缘故,这点非常重要。量化这行,真正有用的东西,虽然最终都会被同行知道,但很少有人会在公开场合大说特说。
同样的,我推断,大奖章和其他顶级对冲基金自营的差距,也是主要在于信号,以及市场覆盖上,并不是因为大奖章的机器学习模型一定比deshaw好一大截,毕竟就算力来讲,文艺复信还远不如deshaw和2C。投资的本质,在于找到简单有效的规律,而不是靠这些听起来很厉害的算法来各种过拟合。
综上,量化策略涉及到统计、数据挖掘、交易、市场理解、机器学习等各个方面,光靠一套机器学习算法库,再加上一个优化器,就想搅动市场,没这么容易的。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