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列宁的理论水平具体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xi-huan-mao-de-yu-70-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论区好多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在哪里,我放在前面吧

政治上: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战胜资本而不是资本控制权力:1⃣️尽量降低资本等院外实力对于决策的干扰腐蚀。2⃣️ 必要的时候权力战胜资本而不是被资本控制。(比如马云 王建林一旦触碰底线将会彻底玩完,而在资本主义社会权力根本没有和大资本抗衡的可能)3⃣️一旦时机成熟,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将战胜资本的贪婪,消灭私有制。

经济上:1⃣️强有力的国企控制命脉行业。例如控制金融保障经济稳定,避免金融寡头。2⃣️强有力的宏观调整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比如利润率下降的时候投资不景气,国企集体逆投资促进经济 3⃣️强有力的再分配能力,确保共同富裕实现。

哲学理念上:市场经济的唯一作用在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一旦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市场经济的上限,将消灭私有制和剥削。资本主义则认为私有财产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是历史的终结。


以下为原答案:

非常高,列宁不愧是五大导师,高到预测了百年之后的社会主义发展。

今日中国最重要的特征: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上强有力的政党领导+组织上民主集中制+思想上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这四个都是列宁提出并且最先运用于实践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运行方式指出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灭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未来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但是缺少如何具体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

就像你知道冰箱可以达到制冷的效果与和基本原理但是你也不知道怎么具体做一个冰箱(因为需要克服很多具体的技术难题)……

那么社会主义革命中:

应该具体怎么做?具体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体制?用怎样的党?怎么实现发展?(当然他们也粗略的提出了一些,比如共产党宣言中的全世界共同革命,以及计划经济等等,但是被证明具体实践上存在很多问题)

这个问题是列宁解决的,也是每个国家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最重要的问题。



  1. 在经济上,列宁最早打破市场和计划的对立,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并将它付诸实践。


曾经列宁也是个坚持计划经济的人。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基本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商品和货币不再存在的观点,认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削。”在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列宁在1919年曾试图在实践中取消商品和货币,实行统一分配,企业全部国有化的措施,但当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反而差点造成了大量的起义,于是列宁就开始尝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列宁在20世纪二十年代就指出:“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

“在容许和发展贸易自由的情况下,这实际上等于让国营企业在相当程度上改行商业的即资本主义的原则,这是对生产力发展有益的”(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

“我们共产党员,一定要成为精明的批发商”“我们要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

列宁根据实践的发展,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

生产方面列宁基本构建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生产领域: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5月,国家将大部分中小企业发还民间资本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

交换方面承认市场机制,恢复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企业中按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支付劳动货币报酬。

而在国有企业方面,混合控股制度也是当时列宁的发明:在当时面临着生产力落后的情况,列宁果断把一些需要资本集中的重工业形成国有和民间资本共同控股的形式来完成资本集中,完成了最早形式的混合控股企业。此外大力推行国有企业经济核算制度,自负盈亏,和中国现在的国企改革方向类似。

以上三点,将市场原则贯彻到生产分配以及国企中实行市场原则,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雏形

而我们从邓公开始,同样按照列宁主义的指引,抛弃了计划和市场的对立,重新发挥商业和市场的资源配置资源,一路走到今天。

今天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远远比当时的苏联完善。但是最基本的打破市场和计划的对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想,我们仍然是沿着列宁的设想前行。


2。在政治上,列宁提出“党领导一切的”原则的雏形并将这个原则充分付诸实践的。

我们今天在政治中非常强调党的作用,强调党的领导。十九大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点和优势定义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今日我们可以看到在群团组中(比如共青团、妇联、工会)这些都是党的领导为首位,而政府中也是党委领导,军队中也是党指挥枪。

而这实际上也是列宁主义的核心之一——政党中心的实践。

列宁早在1892年筹备组建布尔什维克党的时候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有强力的政党和政党的领导地位。列宁在《火星报》的一篇文章中就明确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我们的政党是唯一组织,政府、工会文化教育组织等等都是它的外围组织。政党要领导无产阶级一切的组织”列宁组织的布尔什维克就是有着对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以及对政府共青团工会妇联各个组织的领导权力,并且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也提供了保证。

而我们今天熟悉的民主集中制,同样是列宁的贡献。集中下的民主,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列宁在1906年写入党章的。

自1923年起,列宁已经奠定了党控制国家生活的基础,即制定了完善的任命制度,以使中央机构得以把自己所信赖的、经过仔细甄别 的候选人安置在党的各级组织的关键岗位上;形成严格的党 纪,既确保中央任命的这些干部对上俯首听命,又确保党的地 方组织中的普通干部和党员服从于这些中央任命的干部;最后确立了党对国家机器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大家不要觉得坚持党的领导这句话是理所当然的,在列宁主义之前实际上在国际共运上人们都普遍忽视政党的力量,压根没有意识到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比如第二国际时期纷纷主张通过议会斗争合法进入,主张政党是个松散的联合组织而不是强力的领导组织。就像第二国际组织本身,没有统一的纲领没有统一的纪律没有执行机构,决议不具有约束力。 这就造成了整个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的运动极易被分裂,分化击破。正是从列宁开始,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才开始重视政党的力量。

演变到了今日,就是我们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输出革命,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大力发展经济。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美利坚的教育+电气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确立社会制度之后主要任务是什么,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比如托洛茨基就主张,应该继续输出革命,推动世界革命。

比如苏联斯大林时期认为要大肃反,以阶级斗争为纲,彻底镇压反革命势力是主要任务。

而列宁则一贯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不是输出革命,不是继续阶级斗争,而是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这点被邓小平同志继承,概括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重要的是建立它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唯一的物质基础只有一个,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列宁全集》第43卷)其实整个列宁建立政权之后,很少看到阶级斗争,对外输出革命,反正整个时光基本都投入在了经济建设的工作之中。在列宁时期我们很少看到对外输出革命、对内大规模镇压反对派等情况,而是经济快速增长,很快恢复到了一战前的水平。

列宁抛弃了所谓应该继续将阶级斗争作为主要任务的观点,认为大力提升生产力,发展自己才是第一要务,于是提出了著名的公式: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电气化

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利坚的教育+美利坚的工业体系+……

这些公式可以看出一个东西:即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开展经济建设才是根本任务。

而今日,我们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邓时期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转换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江时期“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时期“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其实都在昭示着我们按照列宁的观点,将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定为了我们的根本任务。

如果要概括的话,马克思的贡献主要在于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现资本主义的问题以及历史唯物主义论证资本主义的结局和社会主义的模糊样子,都是一些规律性和宏观性的论证。而马克思的一些具体细节论证:比如全世界共同革命,工人武装夺取政权,计划经济体制其实并不适合中国。

怎么才能革命成功,怎么才能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采取什么样的政权,什么样的政党,其实都是列宁的理论的贡献。

可以说列宁提供了弱国如何建设的理论难题。


user avatar   zhi-jian-liu-shi-xia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碾压同时期所有人的存在=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彻底结束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这也就是宋教仁先生说的:“其实阿猫阿狗当总统都没关系,政党政治才是关键。”

没有人能想到说出这话的宋教仁先生,会在明年的3月20日,在上海遇刺身亡。

更没有人能看出,袁世凯的野心其实已经膨胀到到敢倒行逆施,违背共和的地步。


当时的大多数政治人物认为这不过就是一场简单的政治斗争,却殊不知这个人其实是个可能会让辛亥革命的一切成果都付与东流的男人。


话分两头,让我们来看看真正主角——列宁同志,此时在干什么

1907年12月,俄国革命失败

列宁因此逃离俄国,流亡在西欧的巴黎等地,在相对贫困的条件下坚持从事政治写作。

直至1912年,列宁一直都在参加着欧洲各地的社会主义集会活动,他辗转在巴黎,维也纳等地,四处集会,写作。

此时他的当前目标其实只有一个:

让俄罗斯困苦的无产阶级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力,推翻沙皇的统治

中国和他的关联,实在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不仅关联程度小,中国政局之混乱也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想象的地步,别说是让一个外国人来分析,就是中国的本土政治人物们大多都是脑中一团浆糊,谁也不知道国家的未来到底在哪里。

此时的中国有着袁世凯这样的野心家,孙中山先生这样其实并没有太多建设经验的革命者,康有为这样一直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保皇党,当然,更多的便是像阎锡山这种墙头草一样的地方军阀与实力派。


然而这个流浪西欧的男人面对中国的情况拿起了笔

1912年 7月15日

《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横空出世


节选自列宁写自1912年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黑体字为原文)


1.亚洲这个还能从事历史上进步事业的资产阶级的主要代表或主要社会支柱是农民。农民旁边已有一个自由资产阶级,它的活动家如袁世凯之流最善于变节:昨天害怕皇帝,匍伏在他面前;后来看到了革命的力量,感觉到革命民主派就要取得胜利,就背叛了皇帝;明天则可能为了同什么旧的或新的“立宪”皇帝勾结而出卖民主派。没有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涨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涨。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列宁非常敏锐的指出袁世凯绝不是一个可以相信的人,尽管他极有能力,但他就是个典型的投机主义者,墙头草野心家,是绝对靠不住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0月14日袁世凯任湖广总督,南下压制起义,袁世凯一面奏请清政府停止进攻,一面表达善意,让刘承恩给黎元洪写信议和。

然而革命军在前线的军事压力依然巨大,至1912年1月1日在民国成立,孙文就任。

当时革命党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

然而1月25日,和谈后的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却又通电支持共和。

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在这篇文章写出后的两年,1914年1月,袁世凯根据黎元洪等人及政治会议的意见,将国会解散。

1914年3月31日,袁世凯颁布了民告官为特色的《平政院编制令》。

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年12月29日,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以连选连任。

直至1915年袁世凯最终走向了称帝的道路



2.孙中山他们在主观上是社会主义者,因为他们反对对群众的压迫和剥削。但是中国这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的客观条件,在将近5亿人民的生活日程上,只提出了这种压迫和这种剥削的一定的历史独特形式--封建制度。农业生活方式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把中国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这是他们受封建剥削的根源;这种剥削的政治代表就是封建主,以皇帝为整个制度首脑的封建主整体和单个的封建主。


孙中山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和纲领,事实上仅仅是“改变不动产的全部法权根据”的纲领,仅仅是消灭封建剥削的纲领。


  孙中山的民粹主义的实质,他的进步的、战斗的、革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改革纲领以及他的所谓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就在这里。


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实行这种改革有没有可能呢?不但有可能,而且是最纯粹、最彻底、最完善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了这一点,在《资本论》第3卷中详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剩余价值理论》中与洛贝尔图斯论战时非常清楚地发挥了这一点。


  土地国有化能够消灭绝对地租,只保留级差地租。按照马克思的学说,土地国有化就是:尽量铲除农业中的中世纪式的垄断和中世纪关系,使土地买卖有最大的自由,使农业最容易适应市场。历史的讽刺在于:民粹派为了“防止”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竟然实行一种土地纲领,它的彻底实现会使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得到最迅速发展。


列宁肯定了孙中山先生很有思想,也很有热情,但是这是不够的,因为他只是简单的去消灭封建剥削,却没有触碰到根本的改革和群众利益,而这样的民主派是没法成功的。

如果孙中山想成功,那么必须要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实行土地改革,也就是土地国有化,否则他的政治理想便是空谈

可以说列宁同志就是很委婉的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必然失败的原因

在列宁看来,需要进行土地国有化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然而孙中山先生不可能完成土地国有化。

孙中山先生也没有跳出资产阶级的枷锁,他最多算一个资产阶级的左翼人士,加上推翻清朝的参与者其实也包含着大量的地主(中国的资产阶级大多都是买办和地主出生,都有海量的土地资产),指望资产阶级领导土地改革是行不通的。

事实也同样如此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

在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

然而建设水平极其一般,铁路建设被他弄成了连连看,10万英里的铁路规划最后一英里也没有修出来。

直至1922年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之前,孙中山先生便再也没有获得任何一次像样的成功了,无论是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还是联合西南军阀的护法战争,全部以失败告终。



3.最后,由于在中国将出现更多的上海,中国无产阶级也将日益成长起来。它一定会建立这样或那样的中国社会民主工党,而这个党在批判孙中山的小资产阶级空想和反动观点时,大概会细心地挑选出他的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中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并加以保护和发展。


在最后的段落里,列宁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国的未来,中国无产阶级的团体会越来越强大,并且这个团体会挑选出孙中山的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中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并加以保护和发展。


最终这个中国无产阶级的团体成立于1921年,在他写下这篇文章之后的第九年成立。

这个政党最初是在他自己和他所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旗帜下出生,在践行着他的理论

然而在未来的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这个政党找寻到了自己的方法与路线,即便如此,这个政党依然在沿袭着他所说的,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国有化的方针。

也挑选出了孙中山的政治纲领(军政训政宪政)以及土地纲领中的革命民主主义内核。



为什么列宁活着,那些不同民族、不同出身、不同政见乃至与他自己都水火不容(例如托洛茨基当面辱骂列宁是“流氓”)的人们都能够团结起来;放下历史旧账一起在苏维埃政府的这个大框架下共事?

不光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更关键的是因为列宁的能力是实实在在的碾压了所有人


真正的带头大哥.JPG

所以,列宁也是真正的,想骂谁就骂谁,斯大林,托洛茨基,布哈林,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都得乖乖的像小学生挨训一样的挨骂。


如果说马恩是两位指出了资本主义本质的理论革命者

那么列宁便是那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文武全才

他的强大,已经超越了时代

而且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致力于解放全人类的革命者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就连《共产党宣言》都没有去提到亚非拉人民,就只有一句“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事实判断。

当然,这不能去责怪马恩,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连资本主义都还没有,甚至连资本主义这个概念都不存在,又哪里去建设“社会主义”?


但是列宁不是

他告诉我们:

中国不是早就被公认为是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吗?但是现在中国的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继俄国1905年的运动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席卷了土耳其、波斯、中国。在英属印度,动乱也在加剧。


世界资本主义和俄国1905年的运动终于唤醒了亚洲。几万万受压制的、由于处于中世纪的停滞状态而变得粗野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走向新生活,为争取人的起码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觉醒的亚洲



他告诉我们:

在亚洲,强大的民主运动到处都在发展、扩大和加强。那里的资产阶级还在同人民一起反对反动势力。数亿人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这个世界性的运动使一切懂得只有通过民主才能达到集体主义的觉悟工人多么欢欣鼓舞!一切真诚的民主主义者对年轻的亚洲是多么同情!


  而“先进的”欧洲呢?它掠夺中国,帮助中国那些反对民主和自由的人!


  请看一笔很简单而又很有教益的帐吧。为了反对中国的民主派,已经签订向中国提供一笔新借款的契约,因为“欧洲”支持准备实行军事独裁的袁世凯。为什么它要支持袁世凯呢?因为这是一笔有利可图的生意。借款数目将近25000万卢布,但要按100卢布折合84卢布的行市计算。这就是说,“欧洲”资产者实际付给中国人21000万卢布;而他们向公众则要去22500万卢布。你看,在几星期内,一下子就赚得1500万卢布的纯利!这岂不确实是一笔很大的“纯”利吗?


  要是中国人民不承认这笔借款呢?中国不是建立了共和制而国会中的多数又反对这笔借款吗?


  啊,那时“先进的”欧洲就会大喊什么“文明”、“秩序”、“文化”和“祖国”!那时它就会出动大炮,并与那个冒险家、卖国贼、反动势力的朋友袁世凯勾结起来扼杀“落后的”亚洲的共和制!


  整个欧洲的当权势力,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都是与中国的一切反动势力和中世纪势力勾结在一起的。


  但整个年轻的亚洲,即亚洲数亿劳动者,却有着一切文明国家里的无产阶级做他们的可靠的同盟者。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无产阶级的胜利,而这一胜利一定能把欧洲各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都解放出来。——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



也就是他的这些话,让我对他的崇敬超越了马恩,仅次于李德胜


我不知道各位理不理解那种感觉,

学生时代,你也许学习不好,家里贫穷,各方面都被人压制、欺负,抬不起头来,甚至他们说你就是个天生的泥巴种

你不敢反抗

他们说着你与狗不得进教室,被欺辱到了极点的你,总在思考是不是真的是你做错了什么,甚至你在想,是不是自己真的就是一个天生的泥巴种,你的这一生本身就应该如此。

这个时候,你发现有人拍了拍你的肩膀,你回头,发现是班上的数学老师

他摸摸你的头:“别听他们胡说八道的,那些人这辈子就那样了,你承受的苦难多,只是基础有点差,但你进步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听我的,你将来一定会成为我最骄傲的学生。

——这个人,就是列宁


当现在这个已经功成名就,正值壮年的你在想到很多年前就已经驾鹤西去的他和他说的那句话,

当你拿起你们曾经的合照

你会不会怀念这个曾经在你最弱势最痛苦最卑微的时候给你尊严和鼓励的人。



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人民日报评价列宁



无论未来我们和俄罗斯会成为什么关系,也无论未来俄罗斯到底还存不存在

都不影响我对列宁同志的敬意

他就是我心中真正的革命导师,永远都是。


乌里扬诺夫同志,能够追随您和您的理想,是我毕生的荣幸。


user avatar   millit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列宁作为新旧社会主义者划清边界的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某种意义上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重要性不意味着神话性和连续性,正相反的我们其实可以从列宁的理论之中得到的最大的好处恰恰是对于现实的尊重和理解,从而辩证的去理解这个世界。

对于列宁的阅读一直存在着很多种方法,一种是对于列宁文本的反复回味,咬文嚼字的试图建立一个完整不断裂的1901直到1924年的一个不变的,统一的,只是不停的增量成熟的列宁主义体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斯大林主义者的史观。另一种则是对于列宁文本的部分文段重新分配,分析理解,然后试图通过尽量详细的还原一个部分的现实分镜去发展出一种另类的列宁主义体系,这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极端,比如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理想的,人道的,民主的列宁主义”,或者刻意的偏离现代人审美的“恐怖的,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的列宁主义”。

尽管这两种对于列宁的阅读是出自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认知,一种是出自历史的连续的绝对必然性,另一种是出自历史断裂的绝对必然性,但是他们的目的却又吊诡重合,都是通过列宁的文本让人们去拥抱(警惕)和回归一个旧日偶像的列宁尸体。


但如果我们转而选择去贴近列宁和列宁他所身处的时代再去谈这个问题的话,我们就必须抛弃那种我们一定要回到列宁主义或者一定要远离列宁主义的偶像偏执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对列宁做出一句话的评价则应该是,他在现实抑或是反革命的选择中选择了现实,然后成为了在俄国革命现实以及旧社会主义的全面失败的解决方法的一部分,但在这之中他成为了问题的一部分(官僚主义),同时在问题之中蕴含着努力成为对官僚主义的解决方法一部分的列宁。

列宁成长在旧社会主义(第二国际)的环境之下,旧社会主义的秩序是一种以党为核心,以政治和政治工作为基础的,相信无产阶级社会是通过政治指导,一步一个脚印来实现的必然性的建筑物。早在第一国际的灭亡和第二国际的重建之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订立了一个新的国际社会主义的政治原则,即无产阶级通过广泛的参与政治最后形成一股群众化的工人力量来改变这个世界。

区别于残存于美国的第一国际残党希望通过非政治的手段来实现工人阶级的上升抑或是自我解放,第二国际选择积极的组党,建立政治系统,在政治议题上发挥力量来试图维护和控制一股有力的工人力量作为筹码和国家进行博弈。对于群众,他是持建设论和灌输论的观点的,即一个广袤的党组织培养广大的社会主义群众;对于阶级斗争,他是持政治化观点的,即通过某种政治方法可以实现对于资产阶级和国家的威胁乃至霸权(即无产阶级胜利);而对于党组织内部,他则是一种等级制的观点的,基于参与议会政治的客观环境,党“组织”的工作任务以科层和上下级的方式传达进行,从而更好的运作自己。而这就是旧社会主义传达出来的马克思原则性的观点,这组成了旧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只有理解这点,才能进一步的去了解列宁。

某种程度上,列宁最开始恰恰是基于和旧社会主义同源的世界观对旧社会主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怎么办》里面他对先锋党的第一次定义(“职业化的”),以及在追随普列汉诺夫脚步中的《进一步,退两步》的对于党的权力集中制度(基于当时的现实,这种集中首先是理论上的)的关切,以及在随后的分裂中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灌输论意义上的诠释。

如果我们目光放远一点来看,最早的这个1901年-1903年的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中心的社民工党这种对于党建的关注和对于以党为中心的与群众的关系的理论的大量产出,恰恰是第二国际往东方的一种旧社会主义原则的扩张,一种新的“现代化”的社会民主党模式要取代旧有的松散的同盟,公社结构的扩张从而鼓动了列宁这批新的左派参加到这种革新运动中。而其成果则就是党建化的社民工党,无论是布尔什维克抑或是孟什维克都是第二国际原则的一种体现,只不过他们对第二国际原则的取舍和理解不同从而形成了他们在第二国际的位置和政见的不一(布尔什维克更关注党建的集中化的趋势而孟什维克则更关注党建的灌输论作用)

这样的特征在第二国际特别是东欧的第二国际新扩展的地区里并不少见,比如波兰王国与立陶宛社会党,波兰社会党,抑或是归纳到个人的经常被拿出来和列宁一起谈及的罗莎卢森堡(她本人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灌输论和党建主义者)。当然列宁并非是完全的第二国际意志或者说处于被指导的地位,他尝试的在第二国际的世界观中,寻找一种语言方式去形容突变的现实(革命),譬如在1905革命里列宁通过观察党在革命中的轨迹和作用提出了群众高潮的理论,实际上的放弃了灌输论思想:将群众问题置于党的问题之前的“渺小的党和广袤的群众”的思辨,并且通过高潮-低潮理论某种程度上建立了一种通过必然性的机运(chance event)取代灌输-建设传统旧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观念。

这种暧昧的在第二国际世界观下寻找自己的语言,然后扬弃自己的观念,并且通过不停突变的现实来观察自身,是第二国际左派理论的一种共性,比如列宁的从《怎么办》到《论1905革命各篇》抑或是卢森堡的《论1905革命》和《理论与实践》无不透露着这种暧昧的纠缠,他们在现实中看到了第二国际原则的无数裂缝,但是庞大的世界观和语言逻辑则仍然笼罩在他们的理论之上。他们试图表达一些在现实的革命,斗争策略和底层群众上的现实状况,但是在这种世界观下他们又某种程度上被迫回归社民党为主体的思考,这种思考在“理论”上是连续性的表达,但是同样的这样的思考是在连续性的世界观下寻找解释现实的断裂性的尝试


尔后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两者在现实里打破了旧社会主义精致的世界观: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社会民主主义的重要基石,即通过某种政治方法,无产阶级可以威慑国家,一切形式的党的政治手段对于战争的遏制的失败乃至护国转向证明了这一原则的失败;而俄国革命则淘汰了就社民党严格的党组织集中模式,形成了群众的革命化组织和武装的多元化专政,单一的社会主义灌输建设论也在现实的考验下失去了活力。

第二国际左派在这里面追寻到了现实,但是这种追寻的结果毫无疑问是痛苦的,因为这种现实是打破了旧社会主义世界观的连续性,也意味着打破了第二国际左派的世界观的连续性。比如罗莎卢森堡和考茨基在1910年仍然在为是否提出德意志共和国为社民党口号吵得不可开交,但是在1918年,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无足轻重了,“人民主权”的社民党共和国还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夺取并分解社会被摆上了台面。

列宁也一样,对于他来说,是否重新提出党建,是否继续按照旧的1912年布尔什维克提纲继续“激进的民主主义斗争”以及“重新集中化统一的全国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已经不再是问题的关键,甚至不再是问题的一部分,因为支撑这种问题的世界观已经不再是现实的一部分了,在旧社会主义世界观下,现实形成了断裂,需要重新的认识世界才能走入现实的革命,抑或是放弃现实的形式,选择遵循世界观的反-革命(布尔什维克中央的革命护国主义)。

这就如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面不信神的查拉图斯特拉在煮锅里倒入的所有不同的机运要素,而现在就是直面现实的盛出菜肴抑或还是等待必然性的世界观彻底吞没所有食材的时刻了。

当然第二国际左派们最后纷纷作出了选择,普列汉诺夫,策列铁里在革命的机运的爆发面前选择了退缩,最终被他们必然性的世界观所吞噬,卢森堡对于现实产生了迟疑,并错过了她最终认识到的“革命时刻”,而列宁则让现实割裂了他的语言,舍弃了这种旧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并且选择了和现实一起砸碎他的“理论”,“先锋”以及旧社会主义的“党”和党原则本身,作为着“旧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走向了新的破坏了第二国际坚持的“马克思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之中。


但正如我上面说的,作为“旧社会主义”解决方法的列宁进入到新的革命的现实之中时,他成为了“问题的一部分”,即列宁本人发展了官僚主义

这并非是一种情绪化指责,而是另外一种伴随着新生的时代的新生的问题,我说过如果我们追溯官僚主义弊病的源头,我们也许只能看到斯大林在革命之中焦头烂额的处理各地地方革命军事委员会事物的抱怨文章,同样的列宁在这之中发挥的作用也是类似的,日后被托洛茨基称为斯大林官僚制度的权力垄断机构的政治局组织的崛起,恰恰源于列宁借助政治局重审全俄中执委的提案(托洛茨基本人亦有过类似行为)。

革命的现实状况,迫切的生存需要,平行的群众组织和党组织,广泛的多元专政机构和权力核心以及来自旧世界观碎片组成了这个新时代的开端,而列宁试图整合这一现实的方法则是试图在松散的革命基础上实行一种通用的政治方法和交涉方法来实现步调一致的保卫革命。这种现实产生的新的世界观和政治方法,在生存的基础上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官僚主义权力问题,不同于第二国际集中党的上下层级制度的单向党内等级制度,官僚主义的权力问题关切的不仅仅是党内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权力分布和垄断。

列宁在这一问题的形成上无疑产生了某种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平台政治的方法来整理革命联盟的分歧问题,列宁虽然放弃了第二国际党的上行下效的集中主义,但是他和反对派斗争拉拢中的政治的方法则催生了作为“政治方法部分”的党组织权力膨胀(书记处和政治局)。而更进一步的重建(NEP)在社会上的秩序化和统一化(为了实现统一的经济秩序首先需要一个统一的社会秩序)则进一步的加大了列宁对于“政治方法”的某种依赖。

在新旧交替的社会主义世界观影响下,官僚主义还有其他的比如垄断主义,寡头主义这些问题,被旧有的第二国际党等级制度和新的现实冲突下模糊。对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探索则时而进一步的加深了问题本身,比如列宁继续通过设立政治化的机构来解决问题,建立了很多托洛茨基形容为“万能且无用”的监察体系;布哈林试图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化,但是作为合作化基础的工会-党官僚的寡头化本身就是官僚主义和右翼回潮的核心;激进的工人反对派宣称要剥夺所有非工人参政权并且以旧有的工会取而代之,但是恰恰就是工会本身接二连三的出现寡头官僚(甚至布党极右翼-劳资协调派别也出自其中-梁赞诺夫);而斯大林和中央集权派别,则建立了一种不属于左翼,也清洗右翼的官僚主义集权。

但是同样的,作为问题的一部分的列宁也成为了对于问题解决方法的一部分,尽管通过政治方法寻找和解决官僚化,寡头化难以奏效,但是列宁仍旧保持着一种革命者的态度去看待俄国和布尔什维克即将遭遇的危机本身。在工会危机中他拒绝了梁赞诺夫的提案,在八次大会上民主集中派对官僚主义宣战的演讲的合作者之一就是列宁,此外还有对于俄国民族主义和非俄民族主义的可能性的探查等等。

最终作为列宁政治遗言的《宁要少些,但要好些》中,他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的愿景和告诫放在了更基层的工人组织上,并最终希望苏联能够通过某种方法,某种需要后来人,也许需要很多代的后来人才能够了解的方法,一种彻底的能够抛弃列宁生前基于他的认识建立的政治方法的方式,完成一种工人群众作为最高监督者的颠倒政治模式,并且在党内的“如同聚会般愉快,如同朋友般轻松”的关系连接这个群众至上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


最后,我们本身其实也早已清楚,所谓“理论水平”是什么,他是基于一种世界观下的对于现实的一种解释的好与坏的程度。

但基于我们真正的贴近历史的列宁的话,我们恰恰不应该用某种“水平“来形容他,因为他是为了现实而冲破带有局限性的旧社会主义世界观,同时带有挫折的建立新的世界观和认识论并自己与之斗争的人。换句话说,列宁并非是忠于世界观的人,他是忠于现实,忠于一种基于现实的革命形势,社会状况和阶级运动来观测,修正乃至和自己所斗争的人,而这虽然饱受忽视,但是我认为是列宁能留下来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一个忠于现实的唯物主义死人,而不是一个赢到今天的不败偶像。

最后引用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列宁和工人反对派领袖之一的史略普科克夫的对话

“没有了工业生产和最基础的工业恢复,那就不存在工人阶级,你们也只不过是一个没有工人的工人反对派”
——列宁

“那么我也要恭喜您,列宁同志,您刚刚成为了一个并不存在无产阶级的无产阶级专政领导人”
——史略普科克夫

user avatar   ben-shen-shi-you-shan-wu-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肯定高,列宁是威廉二世钦定的间谍。威廉二世虽然大部分事干的都不咋样,但是他选理论家的水平是很高的。

列宁确实也没辜负威廉,革命一成功就退出一战,整个乌克兰都拱手相让,也算仁至义尽了。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列宁不仅是伟大的理论家也是个有信用诚信的帝国官二代,比他的继任者那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user avatar   tan-ya-feng-ti-gu-lei-cha-fu-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六代主要领导人理论顶峰,没有之一。

从1914年9月侨居瑞士后,列宁开始了对帝国主义问题的系统研究。据统计,他为此而参阅的俄、德、英、法等各国的书籍达148种,载于各种期刊的论文达232篇,涉及世界各国关于帝国主义时期的经济、技术、政治、外交、工人运动、殖民地问题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著作,从中做的摘录、纲要、札记和表格共20个笔记本,65万字,1939年曾以《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印成单行本出版。在列宁参考的文献中,霍布森的《帝国主义》、希法亭的《财政资本》对列宁启发很大。列宁认为霍布森“对帝国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特点,作了一个很好很详尽的说明”,认为希法亭对帝国主义“作了一个极有价值的分析”。

出于实际政治斗争的需要和理论建设的需要,列宁读了近万页的数十种哲学著作,来构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在阅读这些著作时,列宁作了许多带有注释和评论的摘录,并独立写了部分片断,共写满了8个笔记本,其中有著名的《谈谈辩证法问题》《辩证法的要素》等,后来这些笔记经过整理,成为列宁《哲学笔记》一书的主要部分。

哲学笔记所涉猎的问题十分广泛,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史、自然哲学等方面的问题,中心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笔记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摘要和短文,其中有列宁研读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黑格尔、拉萨尔、亚里士多德、诺埃尔的有关著作的摘要,如《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和《谈谈辩证法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种书籍、论文和书评的短篇札记,如对保尔森的《哲学引论》、普伦格的《马克思和黑格尔》、福尔克曼的《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原理》、费尔伏恩的《生物起源假说》、丹奈曼的《我们的世界图像是怎样构成的》、哈斯的《现代物理学中的希腊化时代精神》等著作的札记。第三部分是列宁在阅读普列汉诺夫、斯切克洛夫、狄慈根等人著作时所写的批注。

《哲学笔记》是列宁继《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后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写成唯物辩证法的专著,许多精辟见解、新颖思想分散在各笔记中,还没有加工成完整的体系,不少新原理、新论点还没有得到详细阐发,但这部著作反映了列宁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进行的创造性探索,凝聚了列宁深邃的哲学智慧,成为后人深入研究唯物辩证法的宝贵的丰富的理论和思想宝库。


user avatar   tang-xing-xing-33-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极高极高。

列宁理论的核心——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功绩在于解决了“无产阶级的任务和使命”的问题,那么列宁理论则成功的解决了无产阶级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使命和任务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无产阶级夺权斗争——巴黎公社失败了,就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要实现的纲领,也就是说只有一个蓝图,而并没有指导无产阶级如何夺权、如何专政、如何掌握国家机器,如何建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等一系列革命理论。而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些问题的实践性都是很强的,换句话说:没有无数次的失败、教训、无数次的革命斗争,无数人的鲜血浇灌,根本就不可能有列宁主义。

列宁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极其艰难和严峻、复杂、深刻的。

首先无产阶级的革命可不可以在一个或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无产阶级夺权以后,如何掌握夺取的国家机器?是打碎还是重建?

如果要重建,那么无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机器才可以保证无产阶级国家的性质?

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包围之下的苏维埃政权,要如何生存和独立?

以上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划时代的,都是前所未有的。

而这些问题要解决,就必须要有相关的理论,列宁主义便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运而生的。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哲学基础用的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但是在夺取政权和建构政权的整个理论框架,用的都是列宁的。

毛主席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关于建构政权的理论,核心指导和理论框架,就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提及的理论,便是列宁晚年思考的:无产阶级政权会不会丢失的问题?

列宁试图作出解答,解决这个理论问题,因为他已经看到,无产阶级政权如果会失去,那么极大的可能性不是被敌人从外部攻破,而是内部变质,是苏联修正主义。

然而,列宁去世早,这个问题他看到了,但是并没有提出相关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的苏联历史上,就再也没有人能从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发酵最终也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user avatar   LinkinBryant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的左翼学者凯文安德森觉得列宁并不是一个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而是一个不在乎意识形态,极端实用主义的“革命实践家”

他这么说是因为列宁的许多理论和操作过于颠覆性。至于是否正统的问题,虽然列宁自己可能未必在乎: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并称为马列。

列宁一辈子,在批判方面的两条主线:批判唯心主义,批判修正主义。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本质: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彻底贯彻。在这个基础上,列宁做怎样的理论创新,实践骚操作,都不会脱离马克思主义。


列宁的理论水平有多高呢?这么说吧。如果不经过对比的话,一般人很难理解列宁阐发的理论有多重要。因为大部分理论已经成为了当代的“常识”,而显得缺乏震撼性。而这些有很大一部分是列宁首创。例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而一旦有了对比,就是另外回事了。相关领域很多作者,经常遇到一个头痛的问题,就是怎么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颠覆性操作,给圆回来。圆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很多时候,他的这些“颠覆性继承”和马克思本人的言论都是有所矛盾的。列宁不在乎,后世的学者出于政治需要,却不得不想办法给这两位圆场子、打补丁。

逼的很多人都向列宁的发型看齐了。


颠覆性不强,但是非常有开创性和理论高度的有,帝国主义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先锋队理论、统一战线理论

颠覆性很强,同样具有高度实践意义的,有一国胜利论、意识形态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及等等。


前者,举个例子,我们课本上学到的,“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就是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里阐发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一部分。

至于后者,那就海了去了。

首先要说明一个前提,列宁有一个身份是马克思所没有的。就是列宁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党领袖。所以他会面对许多更具体、更复杂的情况。其所考虑的短期诉求,就更加地实践化。很多时候,在一些具体细节上也就不会拘泥于教条。基于此,他的发展出来的理论就有点貌似“极端实用主义”。

举例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意识形态的观念。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虚伪性的批判。

而列宁,作为政党领袖,则很多时候在有意识地发挥意识形态在组织和凝聚方面的作用。无论是通过报刊和办报员作为血管来对基层进行宣传和组织,还是以“先灌输后启发”为核心的灌输论。 再到直接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重视意识形态建设性和功能性——在马克思的言论里,意识形态这个词直接等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彻底虚伪的。

马克思他自身说过很多与意识形态的建设性有关的言论,有代表性的有“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就会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和关于意识形态让不同阶级的人“亲如兄弟”的话语。但是老马也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并没有像列宁那样对相关的内容进行阐发。

一国首先胜利论也是提的比较多的。而在那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会在最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列宁在这里的观点是具有绝对颠覆性的。而且对我国革命的影响也是非常非常深远的。


而与这相对的是,列宁一直是信奉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商品经济”的理论。列宁从“出道”到十月革命,都坚持这一点。

然而在马、恩的概念里,社会主义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足以支撑新的生产关系。而苏俄,是建立在一个弱逼又落后的俄国的基础上的,不可同日而语。列宁在执政初期没考虑到这一点,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反应过来的列宁,一手推进新经济政策,重启商品经济。另一方面,也阐发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虽然我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的冠名权留给新中国那位。但是列宁这儿,也基本上是那么回事了。而他在重启商品经济方面的力排众议,甚至到了不留情面的地步,直接指出如果还抱着“消灭商品经济”的教条,那必然会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灭亡”。

列宁所有的颠覆性的方针政策的背后,是他真正极高的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不是说考茨基那样的“一副博学的样子”,甚至也不是托洛茨基“先知”一般的精准判断。在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的专题里,有一位巨佬把列宁的工作称作“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主义。而在列宁之前,它更多的是还理论。经过列宁的发展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被称为是现实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必然是是认清现状,发掘理论,再把理论用于现实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列宁和人民币上那位一样,都是堪称绝无仅有的。

而认清现状这一点,很多人都忽视了其重要性。列宁为批判民粹主义所作的《论所谓市场问题》、为推行新经济政策所作的《论粮食税》等著作,都花了大量功夫在调研、论述俄国的经济现状上。唯物主义者的理论,必然要以真实的物为基础,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呐喊。这是我们后人应当关注和学习的。

顺带一提,还是以凯文安德森大爷的观点。他把列宁在1914年的《哲学笔记》当做列宁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里程碑。甚至有“哲学笔记前/后”的列宁之分。其实倒也算中肯。只是在哲学和概念性的理论方面,马克思做出的阐述已经有相当的高度了。列宁在认识论、对立统一规律方面的发展同样出色。但是比起他在实践理论方面的贡献,又有点不够震撼了。

而这一切的颠覆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深刻把握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两个原则的总结——在这前提下,甚至有了些随心所欲不滞于物的意思。

总体来说的话。列宁是第一个有能力、也有条件对马克思主义做出颠覆性创新的人。如果没有他在前面开路,后人、特别是新中国的那一批伟人们,在理论创新以服务实际方面,所面临的阻碍会大很多。


user avatar   a-feng-34-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极高

高到什么地步呢?

列宁解决了巴黎公社失败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马克思和恩克斯都没有解决。

30万人的国民自卫军竟然打不过13万人的剃尔政府军。

所以才有了《马列主义》。

巴黎公社为什么会失败还有就是巴黎公社到底是不是无政府主义,列宁就是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所以列宁的理论才有资格补充马克思主义,形成新的马列主义。

自马克思主义出现发展至今也就是马、列、毛三人能够站在一个高度。

其他的都没有触及共产主义核心问题。

而且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幅度比毛对马列主义的修正幅度还大。

具体的表现就是列宁建立了共产党,然后依靠共产党这个先锋队的力量建立了苏联。


user avatar   westwind-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列宁的理论水平非常高啊。

单纯看《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知道列宁的哲学功底非常深厚。若要深入了解,除了小册子,还可以去看列宁全集的第55卷《哲学笔记》。列宁不仅对马恩的哲学体系有系统科学的总结,他对西方整个哲学发展史都有研究。

我们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很多认识就是列宁提炼和发展的。举几个例子,哲学方面不谈,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马恩晚年提出的,由列宁发扬光大;工农联盟——马恩未及深入实践的,列宁在俄国彻底地践行了;社会发展五段论,在马恩这里有了一个雏形,列宁(并非某些反g人士所说的斯大林)完整地总结了出来;帝国主义论——本是二十世纪初流行的理论,列宁对其深入分析、重构,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列宁无论批判现状还是与政敌论战,都会查阅大量资料以准备详实的论据。不说他后面那些出名的文章,其实他的早期著作就表现出很强的分析和批判能力,这里建议去看一看他在1895年写的《对工厂工人罚款法的解释》(如今看来,这个小册子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列宁典型的风格就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能够迅速指出问题的关键。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烂熟于心。试想所谓《选集》《全集》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别人把你的各种言行、文章记录整理下来。可一辈子都唯物主义、说的每句话都很有理论水平哪有那么容易?但列宁的《选集》《全集》就能作为革命者的范本去学习。(其实五位导师都是如此,他们同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对比历史上的OOO、OOO、OOO、OOOOO…念的稿子大多是别人代笔的;自己不学习,讲起马列理论来狗屁不通,反倒是喜欢吹嘘自己的GM功绩,实在是……)

最后说几句。既然题目问的是列宁的理论水平,所以上面也就只提了理论。但是,列宁说到底不是书呆子,他并不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做理论研究,而是在沙俄严酷的条件下研究理论、用理论去指导革命实践。说一千道一万,革命理论是发动、组织群众解放自身的理论,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革命,这就已经足以证明他的理论水平。而纵使资产阶级学痞的理论被吹捧得再怎么“高明”“美妙”,他们本身蔑视、脱离群众,那么他们的理论就永远不值一提。


user avatar   mao-ze-dong-3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普列汉诺夫写出了著名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恩格斯读了之后钦定普列汉诺夫是唯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并称其为“马克思的骄傲”。

这位“臭名昭彰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创始人”在列宁那的评价如何呢?“不研读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可能读懂马克思的《资本论》”“辩证法中最重要的对立统一被普列汉诺夫忽略了,其余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研究生教材),五百多页的书,列宁的篇幅占一半。

列宁的历史功绩太大以至于很多人只关注他革命者的一面而忽略了他理论家的一面。

列宁的理论水平是和马克思并驾齐驱的,应该说,列宁达到了马克思的高度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

至于西马那些批发的哲学家,不能说没有价值,很多作品还是值得思考的,但拿他们跟列宁做横向对比太抬举他们了。

诚然,列宁没有很多批发哲学家那样“公正严谨客观的学术著作”。

其实这个问题一点都不难理解,马克思自己又有多少呢?1844年的手稿被西方奉为圭臬,德意志意识形态只是他和恩格斯清洗自己思想的作品,费尔巴哈的提纲像简短的咒语一样。

我国一位哲学家说,马克思一辈子没写什么哲学作品,很可能是因为确实没什么说的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已经完成了足够多的工作,马克思是更进一步。

而列宁也是如此,马克思把该说的都说了,列宁是更进一步,将其应用在俄国。

所以不能说列宁突破或超越马克思,而只能说列宁是发展了马克思。因为马克思的理论以人的实践为核心,以现实革命为要义。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列宁的理论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必经之路。这其中的值得学的很多,不要着急一下子就能掌握。但是列宁的文章可读性是很强的,骚话一套套的。

可以看一下列宁写过的中国的民粹主义那篇文章,列宁看了一眼孙中山发表的刚领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孙中山的土地理论混乱,孙中山代表的阶级软弱。

2、袁世凯首鼠两端,他代表的阶级必然两级横跳。

3、中国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国家,有很大革命潜力。

4、中国未来会出现一个党,这个党会在实行土地革命的同时精选细选的继承孙中山诉求中积极的内容。




     

相关话题

  苏联的专家学者有没有预测到会解体? 
  中国公民是否一定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季诺维也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何看待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宣布参加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 
  不断革命论和继续革命论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如何看待马克龙称,现代资本主义行不通? 
  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苏联? 
  为什么七五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苏联称作是“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所有制”、“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如何看待2017年俄罗斯新电视剧《托洛茨基》中托洛茨基及其他革命者的形象? 
  如何看待俄国内战中农民的遭遇? 

前一个讨论
姜文或要拍摄抗美援朝电影《战俘营里的奥运会》,对此题材你有何期待?
下一个讨论
北京生育假由 30 天延至 60 天,并实行多举措支持生育、养育,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将带来哪些影响?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