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将你不知道的部分都忽略了。
全部雌雄同体的物种、配子没有尺寸差异的物种并不是“没有性别”,配子尺寸只有大小两种的物种也未必是“两种性别”。有些鸟类可以视为4种性别,一些纤毛虫的交配型可以分几十种,一些真菌的交配型可以分出成百上千种,它们的总物种数都未必少于你可能觉得熟悉的脊椎动物。还有很多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就有雄性、雌性、雌雄同体个体,也可以算是3性别,例如人类[1]。
- 一部分白喉带鹀的2号染色体发生了多次倒置,造成同样的基因不能成功配对,结果头上有黄色条纹的个体和头上有白色条纹的个体只能互相配对、不能和同样条纹颜色的个体产生后代,现在其种群中两类个体雌雄数量基本相同,四分天下。
- 自Sonneborn在1939年发现双小核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具有接合型以来,人类陆续发现了多种纤毛虫的接合型。现在一般将纤毛虫在一个种内分成若干个在遗传上相互分离的基因群,每个基因群内有几个不同的接合型,同一基因群内的不同接合型的纤毛虫之间在从饱食到饥饿的转换时期内发生接合生殖的概率达95%左右。目前已经知道双小核草履虫有14个基因群,每个基因群各有2个接合型;绿草履虫有6个基因群,每个基因群内各有2~3个接合型,诸如此类。
- 盘基网柄菌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有三个交配型,每一种都可以与其他两种交配。
- 白色小鬼伞Coprinellus disseminatus有143种交配型,每一种都能与其他142种交配型交配。
-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有23000多种交配型。
将问题换成“为什么配子要么尺寸相近要么一大一小”,常见的解释是:
- 在一种配子带有线粒体而另一种配子不含线粒体、这两种配子互相融合的时候,可以减少线粒体畸变的影响,这不需要第三种配子。
- 演化让一部分配子随机地变小、造价降低、数量增加,对另一部分配子产生了选择压,体积更大的配子更有可能与较小的配子融合产生可育后代,于是逐渐筛选出越来越大的配子,随着时间流逝,前者越来越小,后者越来越大,出现了精子和卵子的差异。
这说服力其实就那么回事。
DNA复制的纠错机制跟有几个性别没什么关系,XY型性别决定在性染色体出问题的时候经常导致流产或生出不可育个体(以人类为例,超过28周胎龄的XO妊娠99.9%不能存活,XO核型在自发性流产中占到约十五分之一,在女性新生儿中约占万分之二到万分之四;XXY综合征在男性新生儿中达到千分之一点二,97%患者不育,这“稳定性”堪称弱智;一些人类个体的体细胞里有3、4甚至5条X染色体,这些过多的X染色体会引起发育畸形和智力损害、精神异常倾向)。
而且,对人类这个物种来说,族群内部冲突对基因频率的影响远远超过自然的选择,激烈的战争可以让一定地域内百分之九十五的男性无后。两个性别对人类很可能没有好处。
参考
- ^ 真的有两性器官都发育完全的双性人吗?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282695/answer/1626653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