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办。
一方面因为机械行业不但有职位的分类,例如设计,生产,工艺,质量,维修,而且还有着产品的分类,这个产品的分类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如果是相似程度比较高的同一大类产品,可能还存在一定兼容性;而差异较大的产品,几乎是完全不兼容。
这种极其细致发行业细分,导致了极高的行业内部壁垒,这也就导致个人的职业路线,被困死在一个细分的行业内,走着走着就没路可走了。
另一方面,行业的分工导致各个职位逐渐模块化:它需要一定工作经验,但是也并不需要太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一个职位两三年的工作经验就足够了,剩下的时间,就是一遍遍的重复这两三年的工作经验。
所以传统行业人士也不要幻想没有35岁危机,那只是个人的一种臆想。
我刚工作的第一年那时候,要从工厂跳槽,就经常去招聘会,我看见一个已经做了十年工艺员的大哥(他是当地一个二本机械毕业),和我一起应聘一个结构设计的岗位,被招聘方严词拒绝。
因为他虽然已经工作十年了,但是却并没有结构设计的工作经验,如果公司要招一个有经验的成手,自然不会考虑他;如果公司愿意招一个没经验的新手,那么可选择的也是那时候刚毕业一年的我,而绝不会是他。
还记得在工人村的时候,我经常去一家蒸饺店,店面很小,店主本身也是伙计,他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面容看起来饱经沧桑但是似乎还有点文化,我估计他之前可能就是某个工厂的工程师或技术员。
还有我以前公司开厂车的师傅,他说他做过机械也做过电气,后来年纪大了,没地方要了,就只好来开厂车了。
而制造业人员面临中年危机,如果能够持续原来的工作,就要持续。如果不能继续原来都工作,基本只有两条路:
一是把工作所在地范围扩大,跨市跨省跳槽,总能找到和原来相同或相近的工作职位。因为换个产品很多积累发经验直接清零,工作能力就要降级到十年前的水平了;
二是彻底放弃制造业,从事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例如小吃部,小饭馆,送快递外卖,开滴滴。因为社会不一定总需要剪板机,但始终需要这类工作。
我们工厂人的命运,就像戈壁滩上的荒草一般,没有奇伟瑰丽的景色,有的只是一种顽强而坚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