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本身可能是人造肉的软文,找了个环保角度。
从环保角度,美国人因为新冠减少一亿人口,比中国人少吃肉贡献要大。
美国抗疫拉垮,难道是环保人士在大气层?
不值一驳。
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吃肉不平均。
穷人还没有随便吃一人民币炸鸡,还有不能随便吃肉的穷人。
而且随着物价上涨,这个比例可能有段时间会扩大。这才是问题。
肉食结构上,中国人吃猪肉多了点,牛羊肉比较少。说明畜牧业控制还有提升余地。
澳洲,南美那么大草原,中国有效控制的还太少。
如果中国能控制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
那么澳大利亚就不会去五眼联盟,南美疫情防控就不会那么差。中国人也会有品质更高,价格更便宜的牛羊肉吃。
“国际餐饮品牌也在中国大力推动人造肉”——“广受欢迎”???
俺只见过全家FamilyMart,¥13.8茄汁嫩鸡蛋包饭原本是其几大台柱子之一,不倒的常青树,我从高一吃到大四。新品不给力的时候这玩意能占领1/3餐桌。
近几月忽然给嫩鸡改成植物肉鸡块了,价格还没变,依然¥13.8,这销量是肉眼可见的暴跌,偶尔有不常来没注意变化的老哥误买了这茄汁植物肉鸡块蛋包饭,紧接着就能听到“woc这什么东西”,“又少又假”,“*脏话*”…
就不,你咬我啊。
中国确实从菜单上撤下了一些肉类,不过又加上了一些肉类,不但平时吃,战时也要吃,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花样翻新满嘴流油,你管得着吗?
昨天看到一个新闻,高兴坏了,虽然现在退役后已经吃不到了,但是隔着屏幕都闻到了香。就该这么吃,以后还要吃得更好,老百姓餐桌上越多越好,解放军更是要大吃特吃,吃饱了好抱着步枪挣工资去。这些什么“人造肉”一类的东西,谁敢端上解放军的餐桌,谁就是民族罪人。谁敢把肉从解放军的餐桌上撤下来,我们就把谁的头从脖子上拧下来。
然后解放军就可以保证老百姓吃肉的权力了,不想看中国人吃肉的人,只能嘴巴上哔哔哔,他要哔哔哔就让他哔哔哔,他绞尽脑汁想办法哔哔哔,难道我们嘴里的肉能少一口?
对于这些不让中国人吃肉的人,不管你在外国还是中国,给你的就一句话:吃不了倒了喂狗也不给你。
解放军的肉类供应量我记得应该是每天200克是没问题的,当然现在标准涨了,我也记不清楚了。200克/天肉类供应一般人看来是足够了,实际上也有很多小战士吃不够,吃饱没问题,吃过瘾还是有点差距的。但是部队里也有中年老男人,他们吃不了多少,总之这几年部队里基本上是吃够了。
以前部队里吃肉还是不大够。
我刚到部队的时候,内地普通野战部队是四菜一汤的标准,油水不大够,三荤一素的荤菜里找不到多少肉。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每天又是体力消耗极大的训练,饭量就大得惊人。那时候我一个人最多一次吃了11个河南大馒头外加两碗米饭,那种馒头是瓷实的,并不喧,类似于死面馒头,一个直径15厘米是没问题的,现在想想惊为天人。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刷“干饭人”,你们那也叫干饭人?
主要原因就是脂肪、蛋白质摄入不足,菜里没有多少油水,体力消耗又大,于是只能拿碳水来充饥。
后来到了西藏边防上,边防上的伙食就比较扯犊子当时,一言难尽,不过有一个东西我超级喜欢:东坡肘子罐头。
这个红烧牛肉罐头就是常见的那种标准尺寸罐头,直径十几公分。东坡肘子罐头要比它大一大圈,一个东坡肘子罐头能塞仨普通罐头。东坡肘子罐头里面的内容也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大肘子,最多有几颗雪豆。
简而言之,硬菜。
一个东坡肘子罐头,配一点1976年出厂、包装皮都要碎掉的海带,外加几片入冬大雪封山之前塞地窖里已经开始发绿的土豆片,我一个人就能干一个。
在下就是干饭之人。
东坡肘子罐头失宠是在2010年左右,2016年彻底消失,那一年军改了,原有成都军区建制取消,隶属于成都军区的原成都军区后勤部生产基地也撤销了,特供西藏的东坡肘子罐头彻底没人生产了。实际上在这之前很久就没人愿意吃这玩意儿,作为一个硬菜它太硬了一点。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西藏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铁路大动脉不但带来了运输的方便,还让西藏的餐桌彻底和祖国“接轨”。
那一年开始东坡肘子罐头就不咋经常吃了,有新鲜肘子吃谁还吃这破玩意儿?
在这之前西藏经常吃冻猪肉,价格还贵得不靠谱,口感非常差,有一股怪味。通火车之后西藏本地养殖业、种植业才开始发展起来,到这几年已经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了。绝大多数蔬菜、肉类都可以本地解决,水果大部分还是需要外运,不过价格已经跟内地差不了太多。
我们部队里吃的也新鲜了很多很多,再没有1974年的陈年海带,1986年的陈酿老猪肉,1992年的古董大米。一般吃的大米最多最多是前年的粮食,冻肉越来越没人吃,新鲜蔬菜也都随时供应上。罐头食品在西藏部队里居然成了稀罕小吃,总有新兵蛋子偷偷搞来尝鲜。在以前这玩意儿就堆在炊事班仓库里,谁看谁嫌弃。
那时候也有一种叫“节日罐头”的东西,现在没多少人记得,但当时算是很稀罕的。
包装我找不到了,不是这种军绿色的,但是外包装盒子差不多。那个罐头的罐头盒子颜色要喜庆得多,不过口感嘛……
我记得有白果烧鸡,有红烧鲍鱼,有清蒸鲈鱼。
第一次吃的时候还觉得稀罕,好东西啊!
吃到嘴里才知道,任何食物,只要你弄熟了装到罐头里,它都是一个味儿的,“罐头味”。
我就这么啃着“罐头味”的节日罐头,在寒风呼啸的除夕夜里,过了两个春节。“罐头味”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偶尔吃一吃还挺好吃的,但是让你连续吃三个月,从大雪封山吃到来年春暖花开,你是扛不住的。“罐头味”开始具有连生化武器都没有的威力,它居然开始“攻心”。你打开一个罐头,里面依稀可辨的食物如果你刚好吃过的话,你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它应有的味道,它本来应该给人的味蕾和鼻腔还有牙齿带来的感觉。这时候你如果弄了一坨“罐头味”的东西进嘴里,它立刻就会狠狠的抽你的记忆一个响亮的耳光,兄弟,你记错了。
泪水就下来了。
那年电视机里接着卫星锅,在放春节联欢晚会,唯一的一条普通电话线在暴风雪里早就断得干干脆脆,这破特么晚会又尽是些煽情的节目,就这“罐头味”确实就有点难以下咽。
我鼻子酸了好几次,实在是绷不住了,扭头从炊事班饭堂钻出来,一头钻进外面的漆黑和寒冷中去。呼啦啦的白毛风卷着地上的散雪劈头盖脸的打过来,铁皮干打垒的营房在寒风里呻吟,干冷的夜里漆黑一片,让人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方向。
远处天边有一片朦胧的光,我一时有点迷糊了,搞不清楚那是哪儿,想了一下才意识到那不是我的祖国,那是印度那边的城市。
祖国这边的天空看起来纯净而通透,什么都没有却蕴藏着一切,遥远又近在眼前。
我掏出藏了好久的一包烟,最后一包烟,平时都是抽的茶叶卷报纸卷的“烟”,寒风里打火机很难打着,点了好一会儿才点上。来自云南的烟丝香味,夹着寒风灌进肺里,呛得我鼻涕眼泪都出来了。
烟的香味冲淡了“罐头味”,我好受了许多,去吧站岗的战士换了下来。他欢天喜地的跑去看那劳什子晚会去了,我替他抱着步枪守岗楼,守着这条边防线,守着祖国。祖国那边看起来非常非常安静祥和,尽管今晚得点燃不少爆炸物,万人空巷躲在屋子里,第二天绝大多数人都会跑到大街上游行,并且到处张贴表达内心真实诉求的纸条。
不过她今晚上绝对不会有事的。
中国人民张贴表达内心真实诉求的纸条
大过年的,我接到的第一条好消息,就是边防官兵们吃上了新的“特需节日会餐食品”,边防线上待过的人都会会心一笑,甜蜜与艰苦一起涌上心头。虽然我早就退役了,身为一个老百姓我也跟大家一样,吃不到这些特需美食了,但是我比大家更懂里面的滋味。
别误会,这东西远没有你想的那么好吃,它只是看起来像那么回事而已,比我们那时候啃的形状都不对头的东西确实好吃了很多,但是也并不是你想的那个味道。
任何东西,煮熟了放进罐头或者铝箔纸包装里,都是一个味道,“罐头味”。
有人在替你啃着“罐头味”,你就该放开了肚皮吃,爱怎么吃就怎么吃,爱吃多少就吃多少,愿意吃“人造肉”你就吃人造人,愿意吃真家伙大鱼大肉你就吃大鱼大肉,爱吃青菜吃青菜,爱吃萝卜吃萝卜,吃山珍吃海味现在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大过年的谁家还吃不起点山珍海味了?
国家给咱们边防人改善伙食,受条件限制,做不到像真家伙一样味道我们边防人都是理解的,这种地方,好歹是那个样子就行了,就满足了。
但是你不能听了别人胡说八道,真的就不吃肉了。他也只能说一说,真要敢不让你吃肉,先得问问我手里这把枪。
你要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工作,不好好生活,不把自己养的白白胖胖的,不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不充满着希望和欢欣去迎接每一天生活,不心安理得的在自己的祖国享受美食、美景、美事,不开开心心的大块吃肉。
你是对不起我们的。
同志们干饭啦!
当他们讨论经济水平时,非常喜欢用人均而非总量,当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总量代表的是国家,人均更多能反应实际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但奇怪的地方就在于,讨论环保议题时,西方国家忽然不讨论人均了,而是开始说起总量。
这就奇怪了,毕竟正如前文所说,人均更能够反应实际生活水平。详细数据其他答主都说的很清楚了,真正人均排放量多的从来不是中国而是那些所谓发达国家。
可是,这些宣扬环保发达国家似乎从来没想过自己减少人均碳排放量,倒是一直盯着人均相对来说很低的中国。(这人均碳排放量还是建立在中国是世界工厂的前提下)
我不禁想起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的,
如果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这个地球就会承受不了。
可是呀,难道中国人就天生低人一等,不能享受西方国家的发达生活水平吗?
可是呀,公知们不是喜欢畅谈,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水平多么高吗?并以此作为西方政府多么爱护自己人民的证据?
既然如此,中国积极发展经济,积极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正好代表了国家爱护人民吗?
西方那些发达国家,哪个不曾污染环境呢?不论是在本土,又或是在海外的殖民地,他们靠着这些污染逐渐发达起来,让自己的人民过上了较为富裕的水平。
可是现在,当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一边在第三世界排放污染,自己国家内部的国民们,倒是假惺惺的开始讨论环保了。一边享受着污染后带来的富裕生活,一边批评其他想要发展国家污染环境,这还真的是...
...
话说素肉市场,最近在世界范围倒是掀起一波热潮。目前美国市场主要由超越肉类(beyond meat )和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竞争,这两家企业都位于加州,创办人也姓布朗,算起挺为奇特的巧合。
目前两家企业都已于美国上市,其中超越肉类获得比尔盖茨投资,在美国全部超市贩售。而相对的,不可能食品则遇到阻碍,在上市期间被美国FDA卡住,最后以「颜色添加剂」的身份才得以上市。
人造肉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我们俗称的「素肉」也就是由大豆等植物原料制成的产品,另一类则是「培养肉」,运用科技从动物干细胞,在培养皿中发育培养出的肌肉组织。
目前对该类替代肉食产品感到兴趣的的企业,大多都是硅谷相关的高科技企业,而大力支持其的美国政党,自然是提倡环保议题的民主党。虽说人造肉原料里包括大豆等植物农作物,但广受农场主支持的共和党却相对而言对这类新兴产业兴趣缺缺(可能是农场主主要收入还是饲养猪鸡牛等肉类?)。
总而言之,人造肉市场在美国已经受到包括一众高科技产业、硅谷富豪、民主党等环保人士支持来势汹汹的冲向世界。
2019年,这两家企业已经将目光看向拥有广阔的市场中国,并在中国杭州淘宝造物节举办了人造肉试吃大会。
这两家企业都宣称自己的人造肉足以媲美真实肉类,不知道有没有试吃过的知友来说一下试吃后的心得分享?
目前超越肉类已经跟麦当劳达成一定合作关系,在美国麦当劳举办人造肉产品。而他的竞争对手,不可能食品则与汉堡王合作,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然而,人造肉势必得面临两大难题。
1.人造肉的口感是否真与实际肉类相当?
2.人造肉是否环保?
第一个问题,尚属争议,所以暂不讨论。但第二个问题,却触及了这新兴市场的根本,毕竟整个市场几乎都是由环保议题而兴起的。
牛津大学研究指出,过去我们总把甲烷等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讨论地球暖化问题。然而,相较于动物消化排放的甲烷停留在地球不过十二年,培养人造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可能滞留在地球整整百余年。
无论如何,随着不承认地球暖化的川普败选,支持环保议题的拜登当局执政,曾经一度退潮的人造肉产品,即将再一次强烈来袭。
而我们也必须体认到,环保议题固然重要,将人造肉作为替代食品也并非不行,然而对于相关产业监管,外国食品安全标准,也都是更加重要的议题。
此外,西方政客一直打着环保旗号,但在表面上注重地球环境的同时,是否也隐含着为背后某些相关产业利益集团充当说客,也是值得关注的事情。
写这个文章的人未必有什么恶意,ta可能已经习惯了写类似的观点极端的文章,但是此时此刻Times选择发表,并不是无心的。
估计Biden上台之后,美国可能利用气候、环保问题向中国的经济施压,比如征收碳关税一类。这比特朗普的贸易战好听,也能得到西方各种『左』壬的支持。
Times在美国语境下是比NYT要『左』的媒体,有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所以发表这样的观点极端的文章并不奇怪。若这种文章在Fox发表,可能反响还不好。
美国的各种媒体看上去打架,实际上在很多关键问题上,起到的是把看上去吵来吵去的不同群体汇聚到支持同样或者相似的政策上的作用。
我支持《时代周刊》的说法。
以碳排放为借口,我觉得中国不但应该自己要搞这个人造肉,而且还要推广人造肉。
不但要在这上面要推广,还要向全球推广电动汽车,宣传石油的危害性。
我们中国是一个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我们没有那种超级大平原,可以随便种地。
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油气资源。
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我们有规模工业,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我们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工业规模,可以满足全球的工业品。
但是我们每生产一些东西,都需要把一些利润分给那些资源国,部分资源国还动辄涨价,消耗了我们很多的利润。
我们没有那么多天赋,我们既然做不到大口吃牛排,做不到开大排量的汽车,那么:
要卷一起卷。
凭什么只有我卷?那不行。
我可以吃人造肉,没关系,反正我从小也吃“素鸡”之类的东西,但是你们美国也得吃这个。
那我毫无怨言。
而且我也希望全球都能用电动汽车,让肮脏的石油见鬼去吧。
从今天起我是一个自豪的绿色主义者。
解决起来很简单,美国以及五眼联盟对中国实施肉蛋奶、大豆全面禁运就行了。
不过到时候,我倒是想看看农业托拉斯雇佣的sjb枪手的12.7毫米子弹能把拜登的头颅打成几块。
谢邀。
这就是典型的“神经紧张到别人说什么都以为在黑自己”。
我反正觉得,在这几年Fake news连篇累牍的无脑黑中,这篇报道简直是有点“中吹”了。
咱也不废话。虽然我英语是在西非和东南亚的街头学的,但我还是靠我的野狐禅英语勉强全文翻译一下。附上英文链接,有兴趣的可以对照阅读,我保证不做言辞软化。
全文4000余字,做好心理准备:
中国如何通过“把肉移出菜单”来改变世界
这是上海前法租界树荫下的午餐时间(黄浦区?),每张桌子都塞满了David Yeung的新茶点和零食,“Green Common”。白领和消费者们一边缩着抵抗一月的寒冷,一边狼吞虎咽一盘盘katsu咖喱(カツ?)、面条和辣饺子。
对Yeung来说,他在大陆第一次登场的热度是一种相当的荣誉,尤其是他开张才刚刚两周。但他更高兴的是另外一些不同:
菜单上没有任何动物制品。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韩国、美国的植物替代蛋白,用在了传统以肉为主的菜式里。
身为一家基于香港的植物蛋白公司Omnifood创始人,Yeung说道:“概念是,展示全世界最好的产品,让消费者享受一顿改变认知的素餐。”
中国正处于植物蛋白革命的前沿,投资人和食客都舔着嘴,Green Common的轰动只是其中一个信号。
中国是最近才爱上肉的:
60年代,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消费不到5公斤肉;随着70年代末的改开,到80年代末飙升至20公斤;现在已经是63公斤。今天,中国消费了全世界28%的肉,其中包括所有猪肉的一半。
但随着处处急速的现代化社会,今天中国人在拥抱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早于新冠疫情这种健康危机、和18/19年消灭了中国一半生猪储量的非洲猪瘟到来之前。
18年,中国的植物肉替代物市场估算有9.1亿美刀规模——相比美国只有6.84亿——并预期年增长20%至25%。肯德基已经开始销售植物肉鸡块。
Yeung的猪肉替代产品omni猪,出现在全中国数千个菜单上,从Taco Bell到星巴克门店,用在鸡肉卷到沙拉里几乎所菜里。竞争对手Z-rou,rou是汉语的肉,已供应给超市、餐厅和几十家学校。
这趋势,不仅对中国更是对全世界,有着重大变革意义。
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中国有能力大规模影响经济。这事中国之前已经干过好几次了:
依托政府支持,中国一些最有钱的企业家把他们自己视为突破性技术的先锋,例如太阳能发电板、移动支付和电动汽车。
Li Hejun,外号“中国太阳能发电板之王”,凭借300亿美刀身价于15年成为中国首富,靠的就是当时一波可再生能源补贴。补贴也降低了太阳能发电板的价格,刺激了广泛使用;
16年政府支持的AI,孵化了一批顶级科技公司,包括tiktok的母公司头条,这是全球最值钱的独角兽企业,估值超1000亿美刀。
中国政府能在这“无肉之肉”上再来一次吗?
当国际食品巨头雀巢、联合利华、嘉吉正在百万百万地投入到植物蛋白时,中国竞争者抱着对庞大政府订单和减税、免费用地等政府补贴的期望,疯狂涌入市场。
David Ettinger,美国凯赫律所合伙人,二十年专注于食品法律,说现在是“最激动的时刻”,因为“相比于管控事物,我认为中国会让产业领导(法律的制定)”。
最大的冲击可能不在经济,而在环境。
中国已经许诺2030年是碳排放的顶点,到2060年,这个全球最严重的污染者会实现碳排放中和。
人造的所有温室气体中,畜牧业产生了其中的20%至50%,寻找可替代的蛋白来源对达到以上目标至关重要。
降低中国畜牧业的一半,可以减少10亿立方吨的碳排放。
重要的是,国家行为会产生真实结果,中国的威权体制使其能够决定14亿人口的商业优先级和消费者行为。
当特朗普把全球变暖贬低为“一个昂贵的骗局”时,老x登称之为“一个现实威胁”。这两大超级强权能够在这个议题上合作,决定了整个世界未来十年能否达到碳排放目标。
“不带上中国,全球气候变化这事上你啥也干不成”,澳洲乐卓博大学人文社科主任,Nick Bisley教授说道。
全世界都会感受到这波浪效应,不仅仅是降低碳排放。
降低水消耗、降低动物疾病传播到人群。转化至植物蛋白可以保护雨林不被改造成动物草料种植地,保护人类避免过高的肉摄入连带的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
但在中国热情拥抱新蛋白之前,还有些事要做。
要让植物蛋白走入全球最大人口国的每日菜单,过高成本的陌生的口感可能是阻碍。监管者还需要给产业足够的空间去发展。
但像Yeung这样的企业家说,消费者和官僚体制越来越容易接受,“过去这几年证明,肉的生产有极大风险,这不是秘密”,“如果我们不先改变,很遗憾疾病和极端气候不会改变”。
直到最近,人们减少肉消费的主要动机还是关注动物权益。
今天,再也不是了,更大的关注是健康和环保。全球年轻人都在欢迎flexitarian(素食为主,一般鱼虾等白肉不忌)的生活方式,动物制品至少在某些时候会从菜单里消失。
和美国一样,中国的大都会同样也是领导者。08年,只有5%的香港人认为他们是素食者或者素食为主;根据香港素食协会调查,今天,是40%。
随着第一次被发现于中国的新冠疫情爆发,全球政府和消费者都越来越认识到产业化饲养和进口食品依赖的风险。
但新冠并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第一个警报。19年中国爆发非洲猪瘟,大批生猪被销毁,全国猪肉生产降至十六年来的新低。去年12月,日本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禽流感,导致500万只鸡被销毁。
位于北京的替代蛋白公司Zhenmeat创始人Vince Lu说,疫情、贸易战和环境退化正在刺激对植物蛋白的关注,“中国急需一种可替代的肉供应,这事关国家安全”。
中国将加大对植物蛋白投入的信号正在增多。政府已经发布指导文件,要求2030年降低一半肉消费,进而降低污染,阻止肥胖趋势。
八月, 发布光盘行动,称食物浪费是“震惊的和痛心的”,并强调全国必须“保持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感”。
David Laris,一名澳洲明星大厨和环保主义者,在纽约、香港、上海、伦敦开餐厅,说“ 迟早会隆重宣布我们要少吃点肉”。
文化上,中国可能比美国更偏向于拥抱植物蛋白。美国人被强大的肉制品企业游说集团灌输,建国神话构建在牛仔和农场之上。
尽管如此,很多美国人正在快速转变他们的饮食习惯,十年前不到1%的美国人以豆浆、燕麦、杏仁汁替换牛奶,现在是12%,还在增长。
中国不一样。“仿肉”在佛教徒中已经很流行,他们从唐朝就基本不吃肉,拿豆腐来替代鱼,芋头来替代虾。油条泡豆浆——可回溯的记载有1000年——到今天还是这个中央王朝的流行早餐。
素食餐厅在道观附近非常常见,每个中国超市都出售种类令人炫目的豆制品。
Yeung说,这种熟悉程度让植物蛋白在中国远超“环保主义者”(原文tree hugger)范围。
中国炸鸡连锁德克士——肯德基的竞争对手,也是中国前三餐饮连锁巨头——把他们的早餐三明治里的真蛋换成了绿豆仿蛋制品,由加利福尼亚的Eat Just公司生产。
上海的BrewDog酒吧,消费者一边喝啤酒一边玩沙壶球。当他们点玉米饼和汉堡时,菜单里自豪地提供全肉和植物蛋白两种选择。“今天30%的点单是植物蛋白”,总经理Gabriel Wang说。
Eat Just CEO Josh Tetrick最近在上海开了他第一个海外办公室,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居民在蛋鸡猪牛上的主要消费,不会需要动物原料。
他说:“这发生的会比人们意料的要快的多,而亚洲将会成为领导者”。
但要让植物蛋白在中国城市里流行会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政府指导在工厂和学校食堂里推广植物蛋白,会在降低成本和提升公众意识上扮演重要角色。
一些私立学校已经在选肉替代品供应给学生。上海的英国德威国际学校每周都有Z-rou餐供应。但公立学校的午餐每人只有7元左右的预算,要想让植物蛋白广泛可行,政府以补贴和指定份额等形式的干预必不可少。
考虑到潜在的学校合同市场份额,这将有重大变革意义。Z-rou创始人Frank Yao说:“如果我们想争取一位终生客户,那学生是个最好的开始”。
有个现实:植物蛋白制品现在的价格比同类肉制品要高很多,这对于大量节俭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个难以跨越的障碍。不过预计竞争和规模效应会降低成本。
此外,像非洲猪瘟和禽流感这种雪球效应式的农业风险,会导致肉价极度不稳定。19年中国爆发非洲猪瘟,猪肉价格翻了番,开餐厅的很难一边让顾客开心一边赚钱。
植物蛋白能很大程度上免疫这些波动,帮助缓解动物疫情爆发导致的肉价猛涨,这是这个行业的重大优势。
最大的麻烦可能是植物蛋白最根本的问题:口味。
虽然这个行业近年突飞猛进,老一辈中国人对新鲜如此痴迷,他们宁愿去海鲜市场直接买鲜肉捞活鱼。这对加工后、包装好的替代物的广泛应用,是个明显迟缓。
过几代人肯定会改变。但现在的赛跑,在于如何把植物蛋白改造成适合中国人的口味。考虑到碎肉在西方的流行,这是个很好的起点。
中国食客普遍有着广泛的口味爱好,从下火锅的肉丸,到饺子馅,到炒菜的肉条。
Zhenmeat甚至打算做植物蛋白虾肉,创始人Lu说:“眼下的技术还不适合做大块和片状的纹理,还需要投资和耐心”。
但技术的完备已经有无限可能去改进口味、降低成本。化妆品、生物制药和其他行业所拥有的技术,如蛋白处理、发酵、藻类和昆虫,都有可能转用到食物上。
Z-rou的Yao说:“我们现在是从零开始,但为什么中国不能为未来的食品方向创造品牌,并占有一席之地呢?”
Albert Tseng,Dao Food投资公司合伙人,已经投了30家聚焦中国植物蛋白市场的公司,包括已经成型的玩家Starfield(应该就是星期零)。
一家风投正在运用基于细胞增长的肉,即实验室培养肉。尽管比用常见豆麦所合成的植物肉更具争议性,这项技术也在快速增长。
2017年,中国签了3亿美刀,从以色列进口培育肉技术。在去年人大的第二次会议上,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认为细胞培育肉有着“战略级重要性”,能“保证中国未来的肉供应”。Tseng说:“中国有人才、有资源、有资本,去真正建立这个行业”。
这已经到处在发生。
去年11月,Eat Just,Just Egg(一种替代蛋)的制造者,成为首家获得监管许可,允许销售培育肉的公司。新加坡给他们开了绿灯,可以销售实验室培养的鸡肉。
随着新冠疫情加重对食品供应链的焦虑,这个小小的城市国家建立了颇具野心的新目标:到2030年,实现30%的食品本土制造。
新加坡270平方英里的土地,只有不到1%是农业用地,垂直农业和细胞肉等创新会成为关键。
许多其他政府对替代制品也越来越接受。Eat Just创始人Tetrick说:“像中国和新加坡,他们对过去的迷恋更少,更在乎什么是对今天和明天更有意义”。
在向肉替代品的转化中,肯定有失败者。不仅会对中国820亿美刀的肉制品市场造成冲击,全球更有超过60%的大豆卖给中国,主要是做饲料。
植物蛋白会在全球范围大幅削减粮食的需求和售价,混乱市场和政治。Yeung说:“集体的共赢能压倒损失吗?”
基于科学证明的分量,越来越难说吃肉只是简单的个人选择。
Yeung说,这更像公共场合里吸烟,每天吃牛排和培根会对环境产生连带损耗,最终伤害所有人的未来。
中国,像全世界一样,都意识到这个星球支撑77亿人所需的6.77亿头猪、15亿头牛、10亿只羊、230亿只鸡,存在巨大风险。
Yeung说:“现实是工业化畜牧养殖无法持续,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变革”。
摸着良心说嘛,这篇文章黑到哪去了嘛?
都可以拿来做买股参考了好嘛。
但凡读过几篇Fake news的大作,你都不好意思说这篇文章黑。此文已经是近年难得一见的“中吹”了。
我明白要挑点话题搞流量,但别搞到失了智撒。
咱判断标准很简单,里子面子。
里子:
单靠本国畜牧业,全国人民能不能都切牛排?
不能;
那靠全球进口,粮食安全能不能得到保障?
不能。
那抛开一切意识形态、道德立场、传统文化,人造肉就是个必须发展的技术,必须尽可能全链条掌握在自己手里,以备不测。
这是个数学问题,没什么好争的。所以国家确实在发展人造肉技术,国标都要出台了。
至于个人觉得“恶心心”、“反自然”,可以慢慢讨论去。反正自工业化以来,我们人类本质就是靠反自然活到今天。
可以拿雪国列车的画面吵下去,但技术和产品必须要开始做了。当年骂孟山都垄断农技农资威胁中国粮食安全,现在好不容易有本钱自己单搞一摊,结果又开始吵。万一将来人造肉也像种子一样被人垄断了,那不用吵了,直接去哭吧。
面子:
我靠这文章赚爆了,又替CGTN完成KPI。
环保是美帝老欧洲在国际上的一块道德高地,你看how dare you有多火就知道。
现在中国碳排放中和稳步推进,如果人造食物也能实现突破,那真是杀到姥姥家了。
到那时候,中国真是天朝上国,不用加双引号。因为我们确实没有对地球过多索取,确实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们在物理层面上,证明了自身道路的科学性与正当性。
这特么叫天命好嘛,昭昭天命。
美帝老欧洲可以找很多角度黑我们,但是在环保、可再生能源、绿色农业等话题上,越来越难张嘴,因为我们确实突飞猛进。
冷战后欧美构建了二十年的新意识形态,被偷家了。
面子里子,这事都好。
至于里面插一句“中国畜牧业减一半”如何如何,算个屁啊,你几艘航母战斗群在我家门口啊你敢让我减一半减你妹。
这篇文章打脸焦虑的,怎么可能是我们?是人均碳排放、能源消耗早就天花板的美帝。拿环保话题骂中国也骂了二十年了,现在中国被骂成地球卫士环保先锋,君当如何自处?
所以文章动不动就要插一句“美国人做的害行”。
作者是带英记者,Madeline Roache,小姐姐记一功。
最后的最后:
外媒有很多垃圾报道,拿那些素材来搞点话题流量挺好,咱也喜欢参与整活。
但是对颇有深度还算中立的报道搞剪刀手,抓只言片语来搞情绪,这好吗?这不好。
所以胖友们,还是得学点英语。我当年英语吊差,后来被我爸扔到第三世界打工,勉强学了点。现在看着一堆媒体借着信息差耍剪刀,我特别感谢我爸当年的英明神武。
附原文链接:
植物蛋白革命?
人造肉发展?
还能替代肉类?
《时代周刊》说的不会是这个吧
我国14亿人民的朴素诉求,想要让每个中国人都尽可能体面生活,想要人人过上富裕生活水准的善良愿望,和美国以美元霸权吸血全球的现行国际体制是根本对立的,只因为地球太小,资源太少!
在殚精竭虑遏制中国崛起这一点上,任何美国高层精英的根本立场都是一致的,不论克林顿奥巴马还是特朗普到拜登,永远都是一丘之貉。
他们早在几年前,曾公然放言:「如果中国人民都富裕起来,地球就将毁灭,人类就将灭亡。」——从这些美国政治精英的内心看法,如果他们欺压全世界的霸权不再,如果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便等同于地球毁灭,人类灭亡了。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美国是且一直是中华崛起、华夏复兴之头号大敌。这是两国国家根本利益实为水火不容所决定的,从来绝不会以美国领导人的变更而有任何实质改变。
所以,“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是真得不能再真的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