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没有比历史学专业更惨的专业? 第1页

  

user avatar   jiao-shi-zhi-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最有资格来讨论历史学的就业问题了。因为我本科就是历史系,硕士还是。也有几个师兄,同学,师弟读到了博士,所以对于历史学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的就业情况可以说了解的比较全面。

那些说历史学专业不惨的是睁着眼说瞎话。历史专业最近几年一直都是红牌专业,这个不是我划定的,是教育部!红牌专业的意思就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所有专业里边比较差,建议停止招生或者减少招生的专业!这个是有大数据支撑的,不要跟我谈个别例子,我们说的是整体。

十几年前,我们本科毕业的时候,历史学专业就业就已经比较难了。以至于就连人大,北大的历史学硕士都没有太好的就业渠道,跑去考公务员。我们一个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将人大和北大毕业的研究生pk掉,考上了某单位的公务员,于是果断放弃了去北大读历史研究生的机会。前几年很火的一部历史剧就是他参与编剧的。

因为就业难,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跑去考研了。当年考研竞争还没有今天这么激烈,所以大部分认真准备的同学都考上了。那时候专硕刚出现不久,面试不理想的同学有些被调剂到专硕,也都上岸了。

本科同学的就业情况就不说了,除了非常优秀的几个考上了事业编和教师编,还有一些机缘巧合去了某个跟专业毫不相干的单位,剩下的位数不多的去了私立学校,也有漂着的。

读完了研究生的那些同学干什么去了?答案是依然和本科差不多。从就业质量上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读了南京大学的一个同学走人才引进去了淄博某高中。读了华东师大的一个同学则留在了包邮区一个乡镇高中。他们俩硕士跟的都是圈子里非常有影响力的导师,但在就业上跟普通硕士并没有什么差别。

前些年的就业形势比现在还要好点,尤其是对硕士来说,还可以走一些人才引进之类的渠道。现在除非你是双一流院校,双非硕士已经基本没机会走人才引进了。

我身边有好几个历史学硕士就业不顺的例子。一个是老乡W,当年是专科出身,考了个B区院校的历史硕士,毕业后考教师编不顺,辗转多个岗位,一度甚至去了贵州的贫困县,作为人才被引进过去,在那里待了两年。最后凭借研究生身份,免笔试考上了某县高中。这里要说一句,当年要求比较低,双非研究生也可以享受这样的优惠政策,现在已经很难了。在山东这种免笔试的招聘也越来越少了。

还有一个前同事,毕业于有实力冲击双一流的江南某双非院校历史系,也是硕士毕业后辗转多地,代过课,在私立学校工作过,最后考上某地合同制教师,到现在依然是合同制身份。虽然实行同工同酬。

再来说说我辅导过的两个同学。一个是双非硕士,一个则是社科院的硕士。两个人毕业后都是考了好几次教师编,先当合同制老师,之后又考了几年,费劲周折最后才成功上岸。

总之一句话,很多历史专业的同学毕业后都是考了多次才上岸。

我还没有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一个师兄,硕士毕业后考了二十多次教师编,事业编,公务员,辅导员等,辗转几个省,最终因为当年重庆警察大扩招顺利考上重庆公务员。

历史学专业,读到博士阶段就会好很多。至少博士毕业的那几位师兄和同学就业之路就要顺的多。当然,基本上就业去向是以高校为主。

说了这么多历史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是不是想说历史学就业最惨?不是的!还有很多专业比不上历史学。什么人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教育学等文科专业,就业还不如历史学。

总之纯人文类专业,市场不需要,单纯指望体制养着,就业好不了。

就历史学专业来说,目前供过于求的状况依然在加剧。本科生和硕士过剩的状态不改变,就业就不会变好。

如果我说的这些人你都不认识,我说个你认识的。知道考研论坛历史版当年的版主长孙博吗?就是出历史学考研辅导书那个。他考上的是南京大学的硕士,毕业后干嘛去了知道吗?去一个出版社当编辑了!问题是这个工作我本科同学就能找到啊。长孙还是名校历史硕士,个人专业能力也比较强的,就业质量也就这个水平。更不用说大量双非硕士了。

最后给自己打个广告,考历史教师编的同学,面试之前可以找我辅导。我辅导过的几个同学,面试成绩都不错,最后顺利上岸。友情提示:不要等到快要面试了再找我,时间短于两个星期的,不接!神仙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你的面试水平!


补充一句:评论区有同学批评我将这个专业说的一无是处,我觉得这个批评不客观。我只是如实的谈了谈我所了解的情况。

乍看起来,历史学这个专业考公务员可以考党史办,档案局等单位,但其实真到招考的时候,能报的岗位极其有限,竞争很激烈。当然,各省情况不一样,没记错的话,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前些年曾经将历史归入中文文秘类专业,所以能报的岗位比较多。但更多的省份就只能报历史类岗位,岗位数非常少,而且允许历史报的岗位往往同时允许中文报,导致竞争更激烈!

当然,各省历史专业毕业生数量不同,导致就业竞争激烈程度有差异。山东基本上是竞争最激烈的省。

因为山东除了山大,山师,曲师,聊大,鲁东之外,还有各地市的二本学院也开设历史专业。潍坊学院,泰山学院,菏泽学院等十多所学校都有历史专业!!!

甚至连青岛大学,济南大学,烟台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这样的综合性院校都有历史专业的本科或者研究生。

至于在外省就读的山东籍历史专业学生也不在少数。加起来历史专业学生数量远超实际需求。

然而就业难的又何止是历史这个专业。纯理科的一些专业就业也并没有好到哪儿去。我就曾经遇到过学数学和理论物理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毕业以后还漂着的。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毕业生要想吃上饭,一靠嘴皮子,二靠笔杆子,两样要能占一样,当然两样都占的最好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个学科毕业的同学,由于个人能力和水平不同,就业难度和职业发展也会差别很大。

我那位专科出身,后来考了历史硕士的老乡,耗尽洪荒之力,几经周折,才入职一个小县城高中。而他在读研时的同学,同样是专科出身,但职业发展之路却要顺利的多。这位同学当初是专科中文专业出身,想要考研,但由于英语太差,考不上中文专业的研究生,于是曲线救国,考了某边远学校的历史研究生。毕业后去了国内某知名的文学艺术类出版社,已经打造出两本畅销书,其中一本获得矛盾文学奖,另一本拍成电视剧,成为当年年度最火的电视剧之一。短短几年,他就从普通编辑晋升为编辑室主任,今年又刚刚晋升为负责选材的副总经理。对他来说,历史硕士这个学历是个敲门砖,没有这块砖,他敲不开这扇门,但仅有这块砖又远远不够。


今天看一个招聘公告的时候,无意中再次确认了江苏的专业目录将历史专业划入了中文文秘类!!这就意味着在公务员和事业编报考时,历史专业可以报考的范围大大增加。江苏对历史专业真友好。


user avatar   zhu-zi-78-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嘿,利益相关,不请自来。

即使我作为热爱人文学科,并身为人文学科的一员,也不得不承认人文学科的就业前景是一个比一个拉跨。

什么?

新闻与传播系,教育系的就业前景都十分可观?

对不起,按严格意义来说,他们都属于社会科学学科。

而人文学科里最惨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三大将——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

因为无论是外国语,还是对外汉语,艺术,歌剧等系,单从挣钱和就业前景来说是真的比这三位老大哥强啊!

而三位老大哥要非得比惨的话,个人认为的是以下排名——

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

有一说一,中文系的就业前景确实要比哲学系和历史系的好不少,这个应该是公认的吧,不需要我多做介绍吧。

至于历史系和哲学系对比,个人认为哲学系是最惨的。

我就这么说吧,那些认为哲学系比历史系考公更有优势的同学,是谁和你们说历史系不能考公了?

有些职位甚至只要历史系的学生(我没考过公,只是听一个考公上岸的学姐说的,错了别骂我。)

然后因为在我看来二者的就业前景是半斤八两的,那么就要从学习过程中进行对比。

我这么说吧,我学历史系的朋友偶尔还会兴奋的和我说他今天上课的老师贼有趣,学到了一些有趣的冷门历史知识。

什么“寡人,不是孤家寡人的意思,是君主要提醒自己保持德行,不可寡德”,什么“易子相食最出名的时期是三国,但最早的典故出自春秋战国”

而我哲学系的朋友一般只会给我三个字,“烦死了。”

既然就业前景都差不多,而哲学系比历史系略微枯燥那么一丢丢。

所以我个人认为,哲学系才是最惨滴~

随意吐槽,毕竟我只是以我自己的主观得出的结论。


user avatar   li-dong-sheng-8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许多类似的游戏,总希望用种种的道德悖论让大家对统治者产生一种错觉:原来剥削我24小时工作都是迫不得已,原来让我的孩子去冒险工作是迫不得已,原来他派我们去送死是在下一盘大棋………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感谢寒霜朋克,感谢11bit,让我们在这个游戏中明白了,其实没有什么大棋,

小人们被冻死,被饿死,被抛弃,绝望的呼喊,愤怒的抱怨,甚至怒而破坏、叛乱,

都只是因为你菜!

原来,我们本可以让我们的人民,有饭吃,不受冻,勇于探索,积极乐观,活的,像个人一样。

我们本可以做到,我们本就应该做到。

领导者们,本就应该做到。






  

相关话题

  港澳台及国外对中国历史阶段划分是怎样的? 
  如何评价山东大学世界史博士点自我评估为不合格,或许面临撤销问题? 
  如何评价于赓哲教授? 
  只读高中历史教材,会对哪些历史有哪些误解? 
  《史记》的真实性如何判断?能举例证明吗? 
  为什么历史上征高句丽失败次数这么多?为什么不吞并高句丽以直接管理? 
  西方学者划分文明标准的根据是什么? 
  为什么部分国人怀疑欧洲古代历史的真实性? 
  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有哪些适合女孩子看的历史学书籍? 

前一个讨论
本人研究生拟录取,目前(四月底)到开学期间想找个工作赚点学费,请问找全职工作会影响之后的录取工作吗?
下一个讨论
东北以外地区的人怎么看待沈阳呢?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