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产游戏《戴森球计划》怎样布局更科学高效?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lei-99-42-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第一点,除非你对分拣器以及垂直结构有特殊的爱好,或者想要构建特殊的有创意的总体布局的话,基本上可以将“布线”这个问题完全抛之脑后。原因很简单,任何以“布线”为前提的布局,必然没有大规模地使用物流塔,而少使用物流塔,就必然会导致在产物汇总和再分配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分拣器,而分拣器6/s的速度限制将几乎死局般影响产线的拓展和产能的提升。汇总起来一句话,在将游戏玩穿之前,任何试图减少物流塔使用的“good idea”最后都将被证明是自作聪明。

上面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布线走线,也适用于量化生产。比如说,在电磁涡轮的生产线建设过程中,磁线圈、电动机和电磁涡轮存在一定的量化关系,有的人喜欢将它们建设在一起,共用一些输入,另外某些输出直接输送给后面的产线。这在前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产能提升,就会发现输入的一条传送带的铁片会不够用等问题,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为此建立的产业集群,明明看上去有很大的空间还空着,但实际上已经无法提升产能了,也就造成了建造空间上极大的浪费。这种情况在电磁涡轮和处理器的产业线上非常容易发生。

这里分享一下我建立的单纯以简洁和高效,不追求华丽炫酷的480/min宇宙矩阵产线的样子,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大范围走线。

关于以上布局,说明几点:

1.除了矩阵研发,其余生产线都平行于赤道建立,避免当产线延长时经纬线发生变化造成的不美观;

2.出于和1)同样的目的,产线只在低纬度区域建立,这个只要打开建设面板,看到小格子在哪个纬度发生错位就停止在哪个纬度就可以了;

3.按照同样的规模和同样的位置,上述产线完全可以在这个星球上再复制一份,也就是可以实现960/min宇宙矩阵;

4.我自己是在潮汐锁定的星球上建立的,但实际上对产线的影响几乎没有,因为后期靠戴森球供电,就算不是潮汐锁定,在图中没有产线的高纬度地区收集戴森球供电也空间非常充裕,如果说对星球有什么要求的话,其实最重要的是找个资源少的地方,这样产线会较少地被矿隔断,至于是不是潮汐锁定,适建区域多少百分比都无所谓,后者可以用板砖填平;

5.虽然到完成为止也没有任何资源衰竭的迹象,但出于心里作用,在搭建这个产线的时候,就不去使用宇宙总储量较少且用量偏大的矿产,比如单极磁石,光栅石,刺笋结晶;而用了可燃冰、金伯利矿石、分形硅石、有机晶体这些要么用量小要么储量非常大乃至无限的稀有资源;

6.除了这些产线外,分布在其余地方的设施包括:分布在各星球的资源采集设施,建立在出生星的常用设施的生产设施,建立在出生星的较大规模的太阳帆和火箭生产线(戴森球建设完毕后就停产了),之所以将它们分布在外面而将别的都分布在这颗星球上,第一是因为这颗星球上空间很充裕,除非想建立960/min以上的产线,否则没必要在别的星球上建立产线,第二是因为除了宇宙矩阵的产线,其余的造传送带、造太阳帆这些产线都没什么必要量化,而且它们也不会一直保持生产状态,差不多建一些就行了(由于这些产线总生产量跟宇宙矩阵没得比,所有在这些产线上我是使用了稀有资源的);

7.除非是无限的矿产,否则即使你想要在主体星球外建立生产分基地,也不要依赖那颗星球上自身的矿产,避免矿产枯竭,或者内心担心它会枯竭,比如你要在某个星球建立铁块产线,一定要给这个星球从外界供铁矿(即使是象征性的,即使这个星球上铁矿非常充足),因为这样才能获得心里的安全感;

8.个人唯一建立在主星球外的用于宇宙矩阵生产的产线就是塑料产线,因为结合石油精炼和裂解,从一个石油矿井出来的石油,可以不依赖任何其余的资源,也不产生任何多余副产品的变成塑料和氢气,要实现这个效果,精炼和裂解的比例是3:2(当然由于氢气可以直接生产重氢,所以你也可以把这个产线变成塑料、重氢和氢气三种产品的原料地),我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石油是无限的,经过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可以将一个产石油的星球,等效地变成可以无限采集塑料和氢气的星球,而将精炼油这个产品完全藏起来,这玩意除了生产塑料没有任何作用。

关于量化生产,根据5)中使用资源的设定和8)中提到的塑料和重氢采集使用法,建立480/min宇宙矩阵的量化如下(下面的量化都是指相应生产设备的数量,如果需要用制造台用的是最高级制造台,变成中级或初级制造台的话,请自行乘1.5或者2):

480/min蓝矩阵:24科研设备 2.6磁线圈 2.6电路板 12磁铁 8铜块 8铁块

480/min红矩阵:48科研设备 32石墨

480/min黄矩阵:64科研设备 16金刚石 21.3钛晶石 48钛块

480/min紫矩阵:80科研设备 32处理器 10.66电路板 64铁块 64铜块 42.66微晶元件 128硅块 42.66粒子宽带 42.66晶格硅 32纳米碳管 32钛块 48石墨烯

510/min绿矩阵(为翘曲器多生产,其实完全不需要多这么多):102科研设备 17引力透镜 34金刚石 34奇异物质 127.5铁块 22.6粒子容器 85铜块 34石墨烯 22.6电磁涡轮 22.6磁线圈 102磁铁 45.3电动机 22.6齿轮 17量子芯片 17处理器 5.6电路板 22.6微晶元件 68硅片 68位面过滤器 22.6卡西米尔 22.6钛晶石 28.3钛化玻璃 34玻璃 85钛块

480/min反物质:8反物质。

当然为了产线的整齐和美观,每种资源都可以适当多生产一些。配合这样的方案,会直接运送到这个主星球上的资源有铁矿,铜矿,硅矿,钛矿,石矿,煤炭,水,分形硅矿,有机晶体,可燃冰,氢气,重氢,金伯利矿石,还有实际上来源于石油的塑料/氢气/重氢,以及从戴森球上收集的光子。

最后附上一些特殊生产线的内部走线:

1. 如何使用半条带

以卡西米尔生产为例,只是举个例子,你当然可以通过其他的安排回避这种情况。我这里一条连续带上有10个顶级制造台,也就是需要45/s氢气,等于是1.5条氢气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供给2条带当然可以,但也就相当于浪费了半条带,而如果只是有“每10个制造台独享一条带,再跟隔壁共享一条带”的想法,却不考虑分拣器距离的话,很可能变成“某10个制造台没有吃光自己独享的氢气带,却占用了超过半条共享氢气带,而另外10个制造台原料不足”的情况,要回避这种情况,就要注意让独享的氢气带分拣器的速度是共享带的2倍,可以通过分拣器的不同还有分拣距离的不同来实现,这样就可以确保每10个制造台刚好吃光自己独享的带,再吃半条共享带了。

2.宇宙矩阵的美观生产与使用

宇宙矩阵是6进1出,2个小物流塔可以解决进的问题,而出来的宇宙矩阵再接一个物流塔也没必要,最好就本地直接用掉,我自己是使用了这样的极地结构,感觉算是比较美观的。你想要搞个更大的话,就环绕极地搞个更大的圈,放偶数个物流塔搞矩阵需求。


user avatar   dong-shi-che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游戏总时长160h,目前通关两个存档。

第一个存档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玩到量产绿块,但是产能不到50/min。第二个存档量化产能,一开始就定下了240/min矩阵+240/min太阳帆+60/min运载火箭的目标,所有的模块都按照这个目标去规划,花了50个小时通关。

玩好一个游戏不出乎两个方面:大局观细节

一、大局观:设计思路

强烈推荐量化产能模块化生产,不建议面水流和总线布局。量化产能使得工作量非常明确,不会浪费一点产能,杜绝潜在的减产停产;使用物流运输站代替总线可以减少模块间耦合,优化布局。相反,面水流在后期难以扩建;总线布局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1. 量化产能

在新建存档之前,就定好目标,回答这些问题:

  • 矩阵、太阳帆、运载火箭分别要达到多高的产能?
  • 使用哪些稀有资源的合成配方?
  • 怎么获取氢(气态行星采集/X射线裂解)和重氢(分馏/对撞)?

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240/min矩阵+240/min太阳帆+60/min运载火箭、使用除了分型硅石和金伯利矿石以外的所有稀有资源、气态行星采集氢、粒子对撞产重氢,在这个配置下,需要的工厂数量和资源数量如下:

工厂 数量
电弧熔炉 至少683个
三级制造台 至少402个
原油精炼厂 16个
化工厂 97个
微型粒子对撞机 至少56个
资源 产量
铁矿 7872/min
铜矿 5334/min
硅石 12240/min
钛石 4320/min
石矿 1920/min
煤矿 3168/min
原油 480/min
960/min
硫酸 960/min
约10000/min
有机晶体 240/min
光栅石 3180/min
刺笋结晶 1920/min
可燃冰 1260/min
单极磁石 2520/min

别看着这么多工厂,其实小半个行星就能造下。

这些数据都不需要你自己算,这个网站会帮你算好生产每种物资需要多少个机器、用哪种传送带等等:

2. 模块化生产

知道了每个物资需要多少工厂来生产,就可以充分利用物流运输站进行模块化生产了,每一个模块生产一种物资,用物流运输站提供原料输入和产物输出,这里以钛合金的生产为例

实际造出来的游戏截图:

其他生产线都可以非常容易、类似地设计出来,不需要太多思考,只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因地制宜地确定工厂要摆几列,算好每条传送带、分拣器的运量,不要超出。
  • 尽量把运量高的传送带贴近工厂,因为分拣器越长,效率越低。
  • 要为电力感应塔/卫星配电站留足空间。
  • 大部分工厂每侧只有3个接口(除了化工厂),两个对齐的工厂之间只能共用两条传送带,如下图所示。这需要你在整齐和紧凑之间权衡。

3. 模块化生产的不足及优化

当你用模块化的思想建完所有流水线后,你会发现行星上全是物流运输站,满天的物流运输机飞来飞去。物流运输站发挥了总线的作用,物流运输机会智能地平衡每个模块的供需关系,实现了模块间的解耦。但是,它们着实会增加基地的能量开销,在我的第二个存档中,运输所需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0%。对此,有两个办法可以尽量减少这部分能量开销。

1) 如果某个产物的用途唯一,则把生产它的产线合并到使用它的产线里。常见的有:

  • 齿轮 → 电动机 → 电磁涡轮
  • 微晶原件 → 处理器
  • 晶格硅 → 粒子宽带
  • 奇异物质 → 引力透镜
  • 卡西米尔晶体、钛化玻璃 → 位面过滤器 → 量子芯片
  • 光子合并器 → 太阳帆
  • 框架材料 → 戴森球组件 → 运载火箭

你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分析:也许你会需要给传送带、分拣器等建筑设计产线,这样的话,电动机等产物的用途就不唯一了。所幸的是,在前文提到的网站中,你可以看到每个产物有哪些用途:

2) 如果产物的用途不唯一,也尽量把生产它的产线和使用它的产线放得近一些,这样可以减少物流运输机飞行的距离。如有可能,使用传送带直接连接物流运输站。

例如,高纯硅块的用途不唯一,其中晶格硅、微晶原件等需要它,而微晶原件用途唯一,处理器需要它。设计的模块示意图如下:

注意橙色标记的三条横向传送带,它们承担了物流运输站部分或全部的运力,减少了物流运输站的运力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物流运输机单位时间内的总飞行距离越高,能耗越高,但是物流运输机的数量和物流运输站的数量和能耗无关(不考虑物流运输站的待机功耗),因此,多造几个物流运输站并没有显著的缺点

二、细节:让你玩得更加顺利

使用前文所述的量化产能和模块化布局,达到你设定的目标并通关游戏应该没有任何困难了,但注重一些细节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减少通关所需的时间。下面我给出几点自己总结的经验和建议。

1. 在母星开局,在其他行星发展

初始星球地形不规整,适建区域才约60%,不方便把产线铺开建设,或者要花费大量时间铺地基,而初始星系内通常都有一颗适建区域接近100%的行星,非常适合大规模模块化建设。

建议在初始星球搭建一条简易的红蓝黄矩阵生产线,效率不用太高,完成星际飞行和行星内物流运输站的必要科技,并生产出足够的行星内物流运输站,就前往其他行星开始进行模块化建设。如果比较熟练,5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

2. 为常用建筑设计产线

除了矩阵、太阳帆和运载火箭,为常用的建筑设计产线非常必要,可以大大减少手动合成时间。我建议设计产线的建筑有:

  • 三种传送带、三种分拣器、三种制造台
  • 采矿机、电弧熔炉、化工厂
  • 行星内物流运输站
  • 卫星配电站

3. 前期布局,后期升级

在0.6.16.5759版本之后,升级建筑变得非常容易,因此可以在初期完成布局并预留空间,后期进行扩建和升级。

例如,经过计算你需要105个电弧熔炉来生产铁块,你计划建造7列,每列15个,相邻两列共用两条极速传送带。但在初期,你无法生产极速传送带,也不需要这么高的产能,你可以先用低级传送带完成7列的布局,每列先只造2个电弧熔炉,但保留每列15个的空间。到后期可以很方便地扩展规模并升级建筑。

4. 能源问题,分三步走,每次一步到位

不考虑初期的风电和太阳能(不建议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因为效率太低),游戏进程中的发电方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火力发电:<150MW
  2. 核聚变发电:150MW~500MW
  3. 反物质发电:>500MW

你几乎不可能跳过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所以,请实打实地完成这三个阶段,而且,尽量一次性完成一个阶段,具体来说:

  1. 在初期,尽早用火力发电代替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即使你只有50MW的能耗,也尽量一次性地完成150MW的火力发电区的建设。因为多余的燃料不会浪费,一次性完成可以避免多次扩建造成的布局紊乱、效率低下等问题。
  2. 当你能耗接近150MW时,你应该有核聚变发电的能力了,这时候建议同样一次性完成500MW的核聚变发电区的建设。
  3. 当你能耗接近500MW时,你的戴森球应该已经初具规模,并且有反物质发电的能力了。前文提到的网站还会告诉你所有工厂所需的能耗,建议一次性完成至少1.5倍于工厂所需能耗的反物质发电区的建设。在我的存档里,大约2.2GW。

需要注意的是,戴森球计划中缺电是负面效果的正反馈循环,短暂的缺电都有可能导致永久停电,火力发电尤其如此,需要格外警惕,即:

缺少煤炭 → 电力不能100%供应 → 采矿机不能以100%效率挖煤 → 缺少更多煤炭

按照上述建议解决能源问题,应该可以尽量避免发生缺电的情况,可以说是“三劳永逸”。

5. 不要过度依赖稀有资源

游戏中大部分稀有资源可以简化生产线,如刺笋结晶、单极磁石等;但是部分稀有资源并不能有效简化生产线,如分型硅石和金伯利矿石。

另外,除了可燃冰,其他稀有资源至少要等你能曲速飞行、能生产出空间翘曲器之后才能获取,高效地找到哪里有稀有资源需要宇宙探索等级4,这已经是比较后期的科技了,需要你具备量产紫块、甚至绿块的能力。那既然你都能不用稀有资源量产紫块和绿块了,拆了原有产线,用稀有资源产线代替,不如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扩建。

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完全使用稀有资源生产,而是在量化产能时规划好,一部分需求用稀有资源生产,另一部分不用稀有资源生产。比如说,为了达到240/min的矩阵产量,你总共需要480/min的碳纳米管产量,但在前期,你先使用普通原料达到120/min的碳纳米管产量,在解锁曲速飞行后使用刺笋结晶达成剩余的360/min的碳纳米管产量。这样的规划比较完善,但是会增加量化产能的计算量。

6. 万物皆可量化计算

一般来说,6种矩阵、太阳帆和运载火箭有必要进行精确的量化计算,而生产常用建筑的产线不需要进行精确的量化计算。事实上,可以/需要量化计算的还有很多,如:

  • 在核聚变发电阶段,氘核燃料棒的量化计算非常重要。氘核燃料棒除了用于发电,还需要用于生产运载火箭,如果你没有为用于发电的氘核燃料棒建立额外产线,会(显著)降低运载火箭的产量。
  • 使用引力透镜来加速接受戴森球能量是很值得的。在射线接收站满载时,每分钟消耗0.25个引力透镜,产出10个临界光子。如果在量化时忽略了这部分消耗,会(略微)降低绿块产能。
  • 由于已知星际运输船的曲速飞行速度和运载容量(在“升级”面板右侧可以看到),以及稀有资源的每分钟需求量和目的星系的距离,是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出需要多少个星际运输船来满足该稀有资源的运力的,甚至也可以计算出每分钟消耗多少个空间翘曲器

7. 快捷键/游戏设置/小技巧

快捷键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操作效率,比较常用的有:

按键 操作
Shift+左键点击 复制建筑
F 打开制造面板
C 打开机体面板
T 打开科技树
P 打开分析面板
M 打开行星视图
X 进入拆除模式
U 进入升级模式

在0.6.16.5759版本之后,可以使用自定义键位,建议把旋转视角从按住中键改为按住侧键,之前中键都快被我按废了。

在设置里把建造模式视角改为上帝模式,并勾选智能移动建造目标,可以大幅提高铺工厂时的幸福感。

虽然机甲的背包容量是有限的,但是“鼠标容量”是无限的。在转移一类物资时,你可以按住Ctrl键点击那个物品拿起所有,不需要放进背包里,可以一直拿在手里,直接放到你想放的地方。

手里拿着相应的物品点击物流运输站的三个栏位左侧的物品图标,就可以把物品放进物流运输站。对着图标按住右键拖动,就可以从物流运输站内取出任意数量的物品。

神奇的是,即使你离物流运输站很远,只要你能看到它,你就可以点开它的界面进行交互,这跟箱子、机器不一样,它们必须要在机甲附近才能打开。更神奇的是,在行星视图下(点击左下角的星球或按M键),你仍然可以点击物流运输站进行交互。这意味着,当你想要手动合成物品但是没有足够的材料时,你不需要操作机甲走到物流运输站旁边,只需要进入行星视图,旋转你的星球,点击物流运输站就可以拿你想要的物品了。掌握这个技巧可以大幅缩减后期往返奔波于各大生产线的时间。

还有一些技巧,比如火力发电厂和微型聚变发电站可以用分拣器直接相连,前一个会给后一个供应燃料,星际物流运输站也可以用传送带之间连接来供应空间翘曲器等等,网上已经有很多这样的技巧贴了,这里不再重复。


最后祝各位早日建成戴森球,注意护肝。


user avatar   knight-leo-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声明:这个游戏的布局攻略还是要自己去动脑思考,这样才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其他人的经验建议最好只作为参考。

——

于是,本咸鱼的建议如下:

按照科研进度,这个游戏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适合采用不同的布局方案。

阶段0:着陆:

这一阶段最关键的内容是选址。

身为一名尊重科学的机器人,在建设基地时自然要讲究风水——风指的是在合适的零散地块上铺设足够的风力发电机,水指的是在发展出填海造陆科技前,在生产线扩张方向上不要有水。

找到一块附近有铁有铜,最好还有煤和石矿的开阔地,开始你的生产吧。

开场布局推荐:以铁板-铜板-磁圈三条传送带为中心的基础设施生产线(俗称超市)。

缺点:没有任何效率可言,没有任何量化控制,后期需要全部拆掉。

优点:心智负担极低,适合新手上路。

技巧提示1:沿着纬线(东-西方向)建设,可以有效避免奇怪的地块变形问题。

技巧提示2:在标准网格上,爪子啊不对,分拣器的有效范围是1到3格。距离越远,爪子的搬运效率越低。

技巧提示3:一条初级传送带的运力是360/min,所以配六个炉子刚好。

阶段1:量产蓝色小晶块:

和前一阶段一样,直接将两种加工产物接到研究站就可以了——不要嫌弃布局丑,因为后续是要拆掉的。

当然,在等待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再拉一条炼钢,烧石头打地基的生产线。前期不用太关心运钢流水线的问题——因为暂时用不上它,收进箱子用到时作为手搓原料就可以了。

技巧提示1:按+-可以调整铺设地基的范围。不要太担心铺地板把沙土用光的问题,后期外星沙土也是可以拿来填海的。

技巧提示2:新手建议将多出的各种科研小晶块存入储物箱!新手总有卡科技和物资的情况,这时不要让生产线停下,当新产线就位时,积攒已久的物资可以让你的研究站迎来一波更加持久的算力爆发。

技巧提示3:在设置中,将建造视角改为"上帝模式",这样在连续建造建筑时,游戏会自动根据前两个建筑的间距推断下一个建筑的摆放点,大大减少了微调鼠标的时间。

阶段2:量产红色大晶体

万恶的化工产线终于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好消息是,目前这个游戏中油井的产量是不会下降的,所以如果担心多出来的产物堵塞产线的话,完全可以在传送带末尾把多出的产物——无论是氢还是精炼油——都抓进火电厂烧掉。

炼油厂的数量20个起步,上不封顶,沿着南纬37度线(雾)环球造上一圈工厂吧。

技巧提示1:氢可以存入储液罐,储液罐的容量非~常大,并且可以纵向叠加。

没有卯月的技巧提示2:怕产物堵产线,又生怕火电加得太多烧空储液罐中的全部存货?可以善用堆叠储物箱的特性——对接下层箱的分拣器可以操作上层储物箱物资,而悬空传送带的分拣器无法操作下层储物箱的物资,这样就可以在游戏还没有实装自动化的情况下实现“根据盈余资源量控制产线通断”的效果。

(“优先供应重氢回转自助,其次供应产线,之后供应科研,最后多出来的烧掉!”)

(“那你为什么不使用四向分离器的优先输出功能呢?”)

(“啊这……”)

阶段2.9:手搓黄糖:

这个阶段单独拿出来,是因为大部分玩家在此时都会“被迫走出母星”,寻找钛块。

真.重要的技巧提示:在背包装不下物品时,机器人可以直接在手中捏着一箱——甚至是几十箱的资源,直接飞回基地!

这样就避免了多次搬运的烦恼。当然在那之前,需要先在基地准备好一排空箱子,在东西放好之前不要乱点鼠标,否则一旦搬运中途手滑的话……

*强烈建议制作组保留本Bug作为Feature,当然,可以添加“搬运物体时增加能量消耗”作为限制...


阶段3:批发黄糖:

可以量产物流塔啦!之前的布局全都拆掉吧!

……然而,前提是你的电力要充足!

在这个阶段,几乎没有玩家的电力能够立刻支持海量物流塔的消耗。如果使用火力发电勉强支撑,那就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之内发展出核能,否则能源危机在所难免。

当然,如果有像答主一样沉迷传送带神教的玩家,可以尝试一下下图中的免烧脑总线式布局方案:

(极其占地的总线式布局法,虽然受限于球面不能无限扩展,但足以无脑支撑到量产星际物流站。)

当隔壁的气态大猩猩系上整整一圈腰带(轨道采集器)的时候,便是能源危机宣告缓解之时。在这之后,就可以彻底抛弃总线式布局,转向微服务,啊不,物流站模块化布局法了。

技巧提示1:点开物流站,右键点击某项物资是可以直接拿取的。

当前版本的Bug技巧提示2:点开左下角行星缩略图界面,可以直接从遥远的物流站中拿取物资!

由于此Bug——或许是Feature的存在,推荐将常用的最终产物(例如传送带)也放入星际物流站中,这样远程拿取起来也比较方便。同时,这种布局在不远的未来也会派上用场,想象一下你在遥远的三十光年外开发稀有的单极磁石和光栅石矿,然而突然发现身上的传送带不够了,只能二者选一。如果此时家中备有这样一套物流站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就地拍下一个货运站,呼叫星际快递,否则的话……

不要问答主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反正血压升高的答主当时直接现场拼了一套传送带生产线。


阶段4:量产紫块;

随着黄糖的量产、星际物流站的建立与曲速引擎的发明,游戏终于度过了难熬的前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玩家的主要任务是——使用外星的稀有材料优化产线。

想必玩到这里的玩家,基本已经对“有机晶体”和“碳纳米管”这些材料的合成难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而,一旦挖到外星出产的“有机晶体矿”和“刺笋”这些稀有材料,那么相应的产线就可以异常简单地摆出来。毕竟截至目前为止,游戏还没有实装蓝图功能,建造一条产线需要实打实地点上几百下鼠标,所以为了你的手指和肝考虑,简化一下稀有物资的产线吧。

推荐的布局方式:每个星际物流塔直接选择需要的物资,并传回最终产物。相关布局隔壁的答主已经介绍了很多优秀设计了,这里就不献丑了。

技巧提示1:可以通过恒星类型大致推断出该星区所存在的矿物。中子星、黑洞出产单极磁石,而如果要找有机晶体,刺笋,原油这种物资,那就不要考虑那种看起来就刺眼的O型恒星——那种星区理论上不适合碳基生命存活,自然不易出现什么有机产物。这里要再为开发组的科学素养点个赞。当然,不要盲飞,先解锁宇宙探索科技确认对应资源的光谱存在之后再出发吧,在广袤的宇宙面前,惊喜毕竟只是小概率事件。

技巧提示2:在这个阶段,最好只跨行星系运输稀有物资。铁铜矿之类的基础资源,建议等后续解锁绿糖量产空间翘曲器的配方+运输船速度运力升级+发电量提升上来之后再考虑。

技巧提示3:星际物流站可以单独选择空间翘曲器作为输入输出物,这样每串物流塔中只要其中一个需求空间翘曲器就够了。

技巧提示4:在没有攒满一肚子核燃料棒之前,不要去那些几十光年外的星系,机甲的能量不够。如果确实耐不住寂寞,建议顺着沿路的星图一颗一颗地跳跃过去,至少中途可以落地发展或者摆下一排充电桩充电,发现问题也有回头余地,不要成了太空垃圾才后悔莫及。

技巧提示5:记不住资源放在哪根管子里?地上摆好传送带,传送带上摆满闪闪发光的五色糖果,保证一目了然!

(假装此处有图)


阶段5:量产绿色矩阵;

在这个阶段,玩家的生产基地可能铺满了小半个星球,想必每个人都会发起题主一样的疑问——如何设计出尽量可扩展,可复用的,绝对不会再改的布局?

答案是——没有!为什么?因为这游戏还是EA阶段,如果制作组后期再加几种物资或者改几个参数,那现有的量化黑盒都要打回去重做,诶嘿!

再者就是,随着游戏的进展,即便是游戏的创造者,也完全无法想象到创造力十足的玩家们会搞出什么样的操作。

这里就举一个隔壁异星工厂的例子吧:在那款游戏中,常规的资源采集模式是由矿机采矿,放到传送带运送至火车站存货箱,由机械臂搬至火车上运走。

但在游戏大后期,这个模式会改为矿机采矿直接送入各自的物流箱,随后物流机器人送货到火车站存货箱——因为那时,一排矿机的采矿速率已经超过了顶级传送带的承载上限,此时可并行工作的高级物流机器人运力上限反而超过了传送带。由于科技的不断升级,游戏后期的设计范式将发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

但这就是最终的答案么?不!随着科技的进一步提升,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案出现了:放弃火车站的运货箱和机械臂,火车站直接建在矿区内,车辆到位时,矿机直接对接车厢向里边倒货,几台矿机的生产速度远远高于一整排集装机械臂的搬运速度,它们可以瞬间将车厢填满!

而在戴森球这个允许立体建造的游戏中,各路玩家以后又能搞出多少的黑科技呢?真是令人期待啊(搓手)

比如:前几天制作组修复之前,有一个“物流飞船在没有翘曲器情况下会使用常规引擎硬飞”的bug。即使是修复后的现在,制作组也只是将需求翘曲器做成了可选项而非硬性要求。仔细想想——这个设定真的仅仅是个bug么?

不过,这里至少有几个原则是相对不变的。这里答主先提出一下自己的观点,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这个游戏的生产区域可分为“资源采集区”,“原材料加工区”,“中间产物加工区”,“最终产品加工区”,“电力设施区”,“科研设施区”,以及“戴森球发射区”等,各个区域应当遵循不同的设计原则。

- 资源采集区:最大采集总速率。每个矿机可以少采一点,多放几个矿机。

- 原材料、中间产物加工区:最大土地利用率。即:将地面上的空间用满。这里可以做一下大致量化,当一条传送带的运力达到极限后,这条产线就此终止——而不是在中间插物流塔补货。如果要扩展,可以在隔壁开另一条并行产线。例:一条传送带最多能撑三十个矿炉,那在三十个炉子后就可以安心地放下一个物流站了。

(还是假装此处有图)

- 最终产品加工区:科研矩阵,火箭和太阳帆没什么特殊的,送到物流站等远程运输即可。但需要手工放置的建筑最后应该集中在一个位置——你不会想横跨半个星球去分别找传送带和分拣器的。当然,传送带、矿机、矿炉、分拣器,加工厂,电线杆,地基,太阳能板和星际货运站这几样物品最好保证可以随时呼叫星际快递。

- 电力设施区:如果你有幸在一颗高光度的恒星旁找到了一颗“潮汐锁定”的行星,那就在这里建立电力中心吧。无论是简单的太阳能板还是后期的戴森球射线接收站,都能在这里获得最大的收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运走产生的电力,比如充电电池,临界光子或者反物质燃料棒。

追加技巧提示:如果太阳帆轨道或戴森球的半径大于行星轨道半径,那么即使在星球的黑夜面,射线接收器也能正常工作。这个特性意味着在游戏大后期,那些“小轨道半径”的行星价值等同于潮汐锁定。

如果没找到这种好环境的话,可以将射线接收站建立在星球的两极。

在这个游戏中,星球的周长是一千格。从赤道开始计算,向南/北80格后会出现第一次网格形变(约纬度30度,准确说是28.8);随后是50格+50格处出现第二次形变(约纬度45,55度),再之后是25+25,15+15,……直到极点共250格,正好四分之一周。

在南北纬30度之内,是工厂大规模建设的黄金区域,这里的网格不会产生任何形变,可以肆意妄为。而在极地,则是观测&征服恒星的黄金区域。只要星球的自转倾角不太大,那么这里铺设的太阳能板就能一直工作,同时射线接收站与戴森球的光路连接也不容易中断。当然,如果舍得投放几个引力透镜偏转光线的话,即使太阳稍微落山,接收站也能够以*2的满效率运转。

技巧提示1:即使在高纬度区域,东西南北,不对,东东西西那四条标粗的经线也不会出现网格偏移,布局走投无路的时候可以使用。

冷知识:站在星球的北极点时,哪边是东?——答:没有,这时你的前后左右都是南。

(机器人:在下左右为南.jpg)

阶段6:火箭升空;

强烈建议:对于新人玩家,不要管什么“太阳帆寿命有限”的问题,科技解锁了就打,有多少轨道打多少轨道,这是支撑新人维持游戏热情的最大动力!

当然,在那之后,还是要老老实实继续射火箭的。毕竟太阳帆这种东西和知识一样,只有固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上才能持久保存,否则渐渐地就会自己飘走了。

使用你在前几个阶段积攒下来的所有资源与知识,建立一条产量尽可能高的火箭生产线吧。

真·重要的技巧提示++:俗话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欲利其器必先配置IDE——安装一个不影响游戏平衡性的“复制分拣器Mod”吧。当然,使用前建议先备份好存档。

技巧提示1:和火电站一样,机械臂可以从前一个火箭发射井里把火箭抓出来。

技巧提示2:不同恒星光度不同,越亮的恒星发电量越大,在你的星图中找一颗夜空中最亮的O型恒星吧。

技巧提示3:巨行星会挡住太阳帆轨道炮的发射路线(不过不会挡太阳能),如果要追求最高效率,可以将发射区部署在非卫星的行星上。

技巧提示4:除了吸附太阳帆外,单纯的戴森球节点也能发电,并且节点越多,戴森球的总发电量越高——但代价是极其恐怖的资源消耗。非无限资源档的玩家们,准备好迎接单极磁石甚至是刺笋被消耗一空的恐怖了嘛?

——当然,无需担心游戏超大后期资源枯竭的问题!这个游戏中,采矿资源科技的消耗提升是线性的,而收益是指数的。(感谢贴吧&B站大佬提供的数据支持)

每当采矿科技等级提升11级,你剩余资源的数量就相当于翻倍。只要达到40级,那你就和那些开局十倍资源的玩家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而如果达到75级,110,150级,那你就相当于拥有了百倍,千倍,万倍资源!到那时,你的随便一个采矿机的输出都能塞爆一条顶级传送带,你的物流飞船能够使用常规引擎横渡虚空!

(更正:目前常规引擎超光速这个设想暂时无法达成,因为随着飞船速度的升级,单次飞行耗电量也会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航线总运输效率可能会下降甚至无法起飞……)

于是,玩家们,准备好献上你们的肝脏了么?

阶段7:戴森球计划(x)戴森球拆除计划(✓)

当戴森球建设完成后,备份好存档,接下来一个个拆掉戴森球上的所有节点。

对,你没看错,就是拆掉。

接下来,躺在星空中,静静地享受属于你自己的奇观吧。


user avatar   damon-dance-for-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整个星系团都给你造基地,就不要纠结布局了。

老子玩疯狂殖民流。一倍资源。

母星专门造个星际物流塔。物流塔设置提供翘曲器,核电站和核燃料(或者太阳能电池板)。以上材料/建筑设生产线,不要手搓。机器人先飞,到了值得殖民的星球,摆一个星际物流塔,设置请求以上物件,很快就有货船快递殖民必须的翘曲器和电源。翘曲器到了之后你可以建更多的物流塔请求更多资源,包括传送带,精炼厂,采矿机,工厂之类。很快你就可以不用肉身背任何东西就获取所有殖民所需物件。然后疯狂铺设,疯狂采矿,管他的规划。

当然这么做的问题在于很多材料/建筑会浪费,因为物流塔每格最小数量是100,而且有很多材料会留在从物流塔出来的传送带上。这就需要材料在母星上疯狂生产,从而需要更多原材料,从而需要疯狂殖民扩张... 很快你就会有一个遍布星系的星际帝国了。神皇万岁!


user avatar   justMagicScien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无攻略玩家告诉你没有什么是暴力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就是还不够暴力。

前期随意,苟到绿糖量产(期间顺便用戴森云搞出小批量反物质能量棒)

然后就是找个看着顺眼的星球,建立第一颗工业星。铁板钢材铜板塑料这些原料级的东西全部矿物产地就地量产(比方说钛合金就找有硫酸有铁有钛的星球堆出来),供电直接用人造恒星。

原料量产搞定之后就是开始布局工业了,沿纬线插星际物流塔,电路板→量子芯片路线,电动机→超级磁场环线,透镜线,太阳帆→运载火箭线,开始先全力捏戴森球,这期间顺便量产反物质能量棒。

然后以第一颗工业行星为基础。开始全星系布局,最边缘的星系产原料,一颗星一种产物。全部暴力堆积,暴力冗余。没有什么是三百根物流塔解决不了的生产问题,如果有,那就再来三百根。


user avatar   little-da-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极地科研站布局的一个小尝试

萌新不请自来。

首先要感谢 @V.BOK 大佬,我是对照着他的极地科研布局布阵的。在他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总的原则就是利用传送带加上分拣器构建出不同的糖区,然后让每座科研塔和不同颜色的糖区相邻临,这样科研塔就可以愉快的吃糖了!

这里有个小技巧要说一下:

先正常放传送带,装上分拣器,然后可以把传送带拆掉,再连接上去,这样就可以让分拣器正常保持抓糖了(还可以继续保持最高速度!)。

就像下面这样,可以让科研塔同时吃到紫糖和蓝糖。

然后考虑到科研塔还有三种糖需要吃,正好还有三个方向是空的

所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把三种糖放进去就可以了。以下是计算过程,可以跳过。



每个科研塔初始可以吃到两种糖,并且相邻的科研塔会有一种糖是一样:

紫(科研A)蓝-->蓝(科研B)绿-->绿(科研C)红-->红(科研D)黄-->黄(科研E)紫

这样就可以知道,A有紫、蓝,B有蓝、绿,所以他们都缺红和黄,同理BC都缺少黄和紫,如果在AB之间放入黄糖,那么BC之间就要放入B和C都缺少的紫糖,按照这样放下去,就可以把每两个科研塔之间的区域放什么颜色的糖确定了,最后每个科研塔都还缺少一种糖,放在靠近极点的入口就好了


至于如何把不同颜色的糖放到两个科研塔之间,利用传送带加上分拣器穿来穿去就好,5条传送带的摆放都是一样的,同一种方式复制5次,分别在圆上的5个等点而已。最主要的就是要确定好三个区域放什么糖,剩下的走线大家肯定都会 :)

最后的成果图就是这样:

我个人走线的细节参考图:


最后要说一下,为了省事情,我搞这个科研布局开了建造不需要原料(我是弱鸡,向各位大佬低头)


布局供大家可以参考!如果有什么好的布局(对称的!好看的!)也可以告诉我,萌新谢谢大家!!!!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戴球就是个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游戏,想得太复杂了,反倒限制了游戏发展的思路。

戴球不缺地,这是一个需要明确基本认知。所以前期在物流塔没出来之前,只管拉线就行。这个阶段,为保障物流效率,建议将不同生产环节分开,一层套一层的用传送带链接起来——生产线拉长点没有关系。

切忌为了提高短期的物流效率而将多个生产节点嵌在一起——这样看起来很高效,后期优化产线会哭。

憋出物流塔后,每个原料节点设一个物流塔,把基础原材料接入物流体系。

通过物流塔把原材料汇总到初级原料产线,再把产物直接输入下一级物流塔。

就这样每一个生产节点来一个物流塔,一个塔套下一个塔,中间那一个节点的产能不够了就开一个新塔便可。

这样看起来费电,其实后期戴森球和小太阳出来后,根本不用担心。我甚至造了个巨型戴森球,把一颗行星包裹在戴森球里,专门用来造联合光子。

被戴森球包裹后,比啥潮汐锁定什么的都管用,360°无死角的接受射线。

这种规划,布局简单,操作容易,而且当产险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很容易找到问题节点,及时补充产能。

当游戏通关后,不断研发矿物利用科技和运输船引擎,就能全面提高整个物流体系的效率。我现在的运输船飞得比我都快,这效率是传送带完全比不了的。

比如游戏后期的卡西米尔粒子,10个3级制作台开动,靠一条传送带供应氢气都勉强。我基本上是20-30个制作台一组,3条氢气传送带,2条光栅石传送带,1条石墨烯才能保障原料供应的宽裕。

目前我还处在1000+的白糖,看到母星的老工业区的布线就头疼,都不太想回母星了。如果我要将白糖产能扩大至1200+,主要的瓶颈就在绿塘——位面处理器卡量子芯片,微晶元件卡芯片,这两东西最恶心。

此外对于初级加工品,如铁板、铜板、硅块、钛块都是多多益善,因为熔炉效率低,扩大产能很费手。后期玻璃也是一个大头的初级加工品,主要是因为后期的位面处理器需要大量的钛化玻璃,而钛化玻璃又会消耗大量的玻璃········同时,这模式还需要保障电力和空间翘曲器的产量,避免电力崩塌和物流链中断。

我是直接把电力拉满。啥电力枢纽,蓄电器啥的,不存在的,完全不考虑。开发一颗星球,直接上一台小太阳。如果要大规模开发一个星系,就顺便造个戴森球。不过造戴森球也就是图个好看,刷个成就而已,性价比远不如小太阳。

整体来说,这种规划思路不需要精算,堆塔就行,产能过剩了,干脆不管或者直接多造塔当仓库都行。对线路没啥规划需求,有地就行,是和面加水的有效方法。

当然,有些大神更享受布线带来的设计感,追求美感,那就是一条思路了。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是你没见过真吹过头的时候,那时候知乎全都在论证年薪30万码农从各方面吊打省直单位正科级,吊打985青椒。




  

相关话题

  经济学家玩模拟经营类游戏会怎样? 
  作为业内人士你如何在工作时应对中国游戏产业「惨淡的前景」这一糟糕的想法? 
  如何看待工业化对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何评价国产游戏鬼谷八荒销量破百万? 
  如何看待腾讯拿下“国产 3A 游戏希望”的柳叶刀工作室 44% 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米哈游继续做游戏的话,能对中国游戏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如何评价国产游戏《隐形守护者》? 
  如何评价生活模拟养成手游《小森生活》? 
  如何评价国产游戏《紫塞秋风》的画风及设计? 
  某些单机游戏玩家看不起原神,是因为原神击碎了他们的优越感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戴森球计划》?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重庆柚子猫工作室开发的游戏《戴森球计划》?





© 2024-04-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4-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