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明是刘璋先翻脸,为何有人说攻取西川是刘备的黑点?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个黑点来晚了三、四年。

或劝备劫将琮及荆州吏士径南到江陵,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以见刘荆州乎!

“背信自济,吾所不为”的结果是啥?

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於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

当时刘备若知权变,认清现实,肯为前途牺牲信义,他的境况也不至于如此之惨。

后人不以为然,是因为我们看得到他的未来,知道这不过是个坎,迈得过去。

对时人而言,年近五旬的刘备在荆州数年苦心经营又一次付诸东流,这就是大势已去,日暮途穷。

兴复汉室,信义于天下,都是泡沫幻影,镜花水月,终虚所望。

待黄粱梦醒,可能已在逃亡中被人捕杀,人头正摆在曹操的奏案上。

就算你告诉刘备,说你能扭转乾坤,你会否极泰来,你的好日子在后面,他自己都不会信。

逃命且来不及,听你画大饼?

可经历这么一遭后,刘备竟然还坚持“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你还能说他点啥?

刘备和我们一样,生活在现实的中人。

无非他曾经存在,而你我也必将曾经。

治乱扶危可不是评比道德标兵,在割据时期,诡谲暴虐远比仁义礼信行之有效。

他是品德圣人去逐鹿天下?

还是乱世枭雄有仁义之风?

或是其他什么角度,完全取决于你的认知程度。

无论是吹捧,还是贬低,立足基础都是人物定位,然后才有衡量标准。

刘璋翻脸与否,刘备都会发动攻势,夺取益州,这该是最基本的认知。

他因此烦恼失信于人,也只是刘备的烦恼。

孙权降曹背刺时,曹操屠杀百姓时,都不会有这种烦恼。

这是不同人的本质区别。


user avatar   lang-xie-yang-w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刘备本人也认为谋取益州将会成为政治生涯最大的黑点: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刘璋请他去是为了攻打张鲁,他却揣着一颗背刺的心进了川,这就是不折不扣的“权变”,是法术诈力,纯粹从道义的角度看,还有啥好说的?

刘璋都知道了刘备的底牌,不翻脸等着过年么?就上了法庭也能判个正当防卫不是?

即便以蜀汉为正统的习凿齿,也把话说得非常明白:

夫霸王者,必体仁义以为本,仗信顺以为宗,一物不具,则其道乖矣。今刘备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虽功由是隆,宜大伤其败,譬断手全躯,何乐之有?

话说回来,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的斗争不是请客吃饭,不可能文质彬彬,温良恭让。正如赤壁之战,刘备生死存亡之际,刘璋不可能为了什么同宗之谊去拉兄弟一把,而是忙不迭得给老曹送兵请好,都在江湖混,装什么白莲花?

刘备作为政治领袖,他的仁义是有条件,有范围的。对老兄弟们深情厚谊,可以共患难同富贵;对百姓手下留情,从无借老乡脑袋的劣迹,已经使他在同时代的军阀中显得矫矫不群。指望他对竞争对手们也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那是连年都得过错。

人不可能脱离客观历史环境而存在,瞅瞅刘备的同行们都是些什么操蛋玩意儿,甚至把视野可以拓展到隶属于现代史的常凯申一党,一部“屠”字绝迹,绝少政治清洗的《蜀书》已然显得足够奇葩了。

或者看到刘备仁义的一面便认为他是演义版PLUS圣人,或者看到刘备对政治对头变诈的一面便认为他与其他军阀一般无二,这都是盲人摸象。

刘备能顾念旧情,连孟达的妻子都予以保全,末了竟然还是蜀汉传下了孟氏一脉,作为一个统治者,还能怎样要求他的职业道德呢?同样是刘备,公孙瓒胡作非为,眼看要完,他也可以毫不犹豫的跳船,绝不会搞什么死谏死战一套。

“信义著于天下”与“反复难养”的评价可以用于一人,只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观察。

譬如典型政治动物的某大帝,无论切换成敌国视角、盟友视角、百姓视角,甚至自家重臣视角,十有八九都是一个结论:

黑,真黑。

但搁在可怜的辛弃疾眼中就不一样了——没见过大宋的黑夜,如何知道皓月当空、繁星点点的大吴夜色如此迷人?

吴时明月宋时关,万里称臣人未还。摔。


user avatar   yi-li-bi-ya-bu-b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董事长请合作伙伴来公司参观,商量今后的合作。

发现合作伙伴偷偷给自己下毒,立马呵斥并责其离开。

不料合作伙伴抡起大锤,砸倒董事长,随后又抢走了公章。


user avatar   meng-lu-j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相关话题

  三国历史中,刘备如何才能完成统一? 
  如何评价汉献帝刘协? 
  如果刘备成功迎回献帝,会不会把兵权,政权还给朝廷? 
  为什么刘备放弃汉中去和孙权争荆南? 
  章武元年诸葛亮为丞相,为何建兴元年才开府? 
  为什么赤壁战败后曹操一直打孙权不打荆州? 
  单纯用兵,曹操到底是什么水平? 
  曹操到底是好还是坏?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于禁?为什么被关羽水淹七军后马上就投降了,庞德是降将反而宁死不降? 
  诸葛亮真的鞠躬尽瘁吗,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果苏联没有肃反,东线战场将会是什么模样?
下一个讨论
古代史有哪些大众熟知的史料,其实没有史实实锤?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