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3页

           

user avatar   CommanderYCJiangS1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我说了今年怕不是要给睡王一个下马威(而不是以前的大礼包),于是该来的总是要来的……

另外现在基本上美国在日韩部署中导的军事意义也消失了——美国没有TEL技术(从头研发完全来不及,至于采购,你找俄罗斯买?),加上日韩纵深约等于没有,这就意味着就算美军真的在日韩部署了先进中导(不能是陆基战斧)也没啥意义。因为开战之后美军注定不可能有机会从日韩打出旅级齐射,那么就算有个别漏网之鱼发射成功也一定会被拦截……这还没算今后的055贴脸初段反导。

顺带一提,在高超之类的技术上美国已经落后于我国了,如果继续“混乱”下去的话美国威胁世界的能力很快就消失了——在差距越拉越大的前提下,没准再过几年我们就要讨论“使用洲际高超载具对美进行首次核打击”了……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在两天前,2月2日,美国海军上将查尔斯·理查德呼吁“美国需要考虑与主要对手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并且把目标直指中俄。

就在2月4日早些时候,美国海军驱逐舰“麦凯恩”号穿越台湾海峡,被我方全程监控。

我们说不针对任何国家,就是不针对任何国家,不要误会,我们是个热爱和平的国家。2月4日,我们只是做了一次“防御性”的陆基中段反导试验,一枚高空拦截导弹,拦截了一枚具有末段机动性的靶弹。

我们打的是明牌,从未遮遮掩掩,这是中国军方第五次对外公开宣布中国进行陆基反导技术试验,此前四次分别发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以及2018年2月6日。加上今年2月4日的这次拦截,五次试验,五次成功,例无虚发。

什么叫“中段反导”?弹道导弹有三个飞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段,或者叫上升段,从导弹点火升空算起到末级发动机停机为止。第二个阶段是中段,从末级发动机关机开始,到导弹再入大气层为止。第三个阶段为末段,也叫再入段,也就是再入大气层到落地这个飞行阶段。

“中段反导”,就是在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前,用高空拦截弹把它干掉,中段反导,也是世界上最难的反导技术。

这次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中,大家看网友拍摄的影像就可以发现,这拦截的不是一般的弹道导弹,照片中的蓝光是姿态控制发动机火焰,这证明了拦截导弹具备多次点火机动的能力。拦截常规弹道导弹是不需要如此“弯弯绕”的,说明针对的是那些能够末段机动,能够在大气层内滑翔,弹道难以预测的HGV(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这个技术,不说天下第一,反正美国暂时是没有,美军的“二合一”拦截弹都还在PPT上。

中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China National Missile Defence),简称CNMD,这套反导系统并非区域性反导,这是一个体系,是以全球为覆盖范围,需要天基红外预警卫星、超大范围预警雷达、机动性极强的拦截导弹、追踪系统......需要大量军事资源的调动,总而言之,没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强大的国力是做不到的。

美国反导系统简称TMD和NMD,俄罗斯的是RNMD,而我国则是CNMD 。

“反导是战略防御的坚盾,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筹码,有没有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双方都有发射战略核导弹的能力,但是一方拥有强大的拦截能力,力量的平衡就会发生改变。这就好比《三体》中的地球和三体,在“威慑纪元”中,双方都有威胁对方的能力,但是三体能够提前摧毁地球的引力波发射器,那么就会导致地球单方面的被动挨打。

战略弹道导弹,和反导系统,属于“矛”和“盾”的关系,原本大国之间的核平衡,建立在“核反击”下的“威慑”中,但是一旦有了成熟的反导系统,就会打破这个平衡,所以上个世纪美苏之间约定“限制反弹道导弹发展”......直到2001年,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美苏于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率先打破了“核平衡”。

1964年2月,教员与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的钱学森专门谈到反导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

后续相关研究项目代号被定为“640工程”,1967年10月,中国甚至正式提出反导弹用核弹头的研制。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分别进行了“反击一号”到“反击三号”的全系统研制,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积累,填补了国内空白。接下来的“863计划”属于技术储备与可行性探索,研究了导弹防御的全天候监视、探测、预警、分析,以及拦截武器、C3I系统技术等......

而国际形势的几十年发展也再次证明当初顶层战略家的战略远见。


user avatar   WanPlusSW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段反导技术对于我国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可能还真不是对美国。

而是防止某些咖喱国家弄几枚六十年代水平都不到的布朗运动弹就敢跑来玩讹诈。美国有几百枚洲际弹道导弹和几千枚弹头,真打起来了就算拦截水平再高也怎么都有漏网的。

当然,这只是我国未来反导技术进步的第一步罢了,下一步就是搞海基中段反导了,你说我们造了那么多055,他的那64个850毫米直径还有九米深的大型垂发是放啥的?难道仅仅是放普通防空导弹玩玩区域防空还是放战略轰炸机也能带的巡航导弹,还是为了塞几十枚反舰导弹来一波饱和攻击的?

你搞个标准3,我就不能搞红旗26?

此外,左手高超音速打击武器,右手路基中段反导列装,打还是不打,我打你你能不能还手那可都是我决定了……


user avatar   wang-hai-ming-8-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身处新疆,那一天晚上,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形的绚丽烟花。

顶点快速笔直移动,弧度优美流畅;尾部轨迹弯弯曲曲,回味韵味悠长。

样子像什么?有点像火炬手全力奔跑时,手中火炬的火焰 。

什么感觉?亲眼看到自己的导弹从头顶飞过,无比的安心和振奋。那是不可阻挡的力量,那是无法逾越的长城,那是打在狂徒脸上的一记耳光。

——————我是分割线——————

正在看《跨过鸭绿江》,今天亲眼看到这柄加持火焰特效的王者长剑,让我在震撼中加深了彭德怀元帅名言的理解。

彭德怀说: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是分割线——————

2月4日,新疆多地夜空出现罕见火箭云,不少网友纷纷拍下这一奇观。据天文科普作家介绍,火箭发动机到了比较高的地方,如太阳角度合适,火箭尾气就会被太阳照亮,地面上的人就可以观看到锥形云层,也就是火箭云。
用个抖音截图,我看见的,和这个很像,但确实比这个大很多。

user avatar   yi-qi-yi-hui-31-52-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厉害了,我的国!

2月4日,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达到预期目的。

我国分别于2010年、2013年、2014年、2018年,进行了四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均达到预期目的。

弹道导弹飞行分为初始助推段、中段、再入段。

中段是导弹离开大气层,进行相对稳定巡航的阶段。

由于导弹飞的很高,即使发生核爆炸,也不会对地面造成伤害,是最佳拦截时间。

我国路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是对潜在敌人最强有力的震慑。

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我们不针对任何国家。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拦截一发靶弹看着不过瘾。

啥时候来个群发的?

比如,一次同时发射十枚以上的靶弹,然后予以拦截。

此举有两个目的。

第一,你看我靶弹多不多?那你猜我家核弹头多不多?

第二,你看我拦截能力牛不牛?

有人说,你这不是刺激人么,不是新冷战么,不是军备竞赛么?

没错,就是啊。

提醒大家一点,不要妖魔化冷战。

你别看我们国家嘴上一直反对“冷战思维”,但实际上,冷战是个好东西。

一切旨在遏制热战(尤其是热大战)爆发,提高敌方军事冒险成本与代价,令其无法通过对外战争转嫁矛盾牟取利益,从而最终活活憋死的手段,都是冷战。

冷战的胜负,是由对军事冒险的依赖程度决定的。

谁更依赖于靠军事冒险“脱困”,谁就越是在走歪门邪道,谁就越有可能输。

苏联就是这样的。

苏联修了,堕落为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大搞“老子党”,武力镇压(比如“布拉格之春”),对外大搞扩张(比如阿富汗)。

那么,一旦面临冷战,旋即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打又不敢打大的,为了维持实力对比还不得不层层加码,在长期的对峙中把自己耗死,整个一不务正业(丢了英特纳雄耐尔的初心)。

而美国冷战之所以赢,是因为人家那时候的主业是忙着整合资本主义世界,构筑“全球化”的雏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军备竞赛只是“副业”。

所以,中国有什么好怕的呢?

你若要冷战,那便战嘛。

反正,我们不存在“军备竞赛”,只不过是在“补历史的欠账”。

我们的主业又不是争霸和军事冒险,而是“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哦,对了,也不用太害怕“狗急跳墙,民兵洗地”。

一来,核战争除了攻击力,防御力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种防御力不仅是反导拦截,也包括地下掩体地下长城。反导拦截是盾牌,“深挖洞,广积粮”就是铠甲。

二来,冷战是能够做到“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苏联直到死都没“白杨洗地”。因为,按核按钮的人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寡头,权贵,照样吃香喝辣穿貂海边别墅。世界如此美妙,何必如此暴躁?洗什么地?

不要怂,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user avatar   jackliu-lian-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2 更新

来来来,新的小白鼠又上线了。自9.12起,葡萄牙取消室外口罩令。

葡萄牙、中国全民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是:

葡萄牙:一剂(86.85%)、完全接种率(81.1%)【截止9.13,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一剂(?)、完全接种率(78%)【截止9.22】

所以,从完全接种率上来看,中国已经达到70%的红线,但delta比较凶残,有研究数据表明,针对delta可能需要88%以上的全民接种率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而现在葡萄牙的一剂接种率(86.85%)已经接近于88%了,最多再过28天,葡萄牙的完全接种率也将会接近88%。

新冠肆虐了一年多,葡萄牙从今天起,开始试水群体免疫,真的是拿命在试啊~

葡萄牙会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13 更新

我不在知道大家为什么都喜欢拿以色列来举例证明群体免疫是失败的。以色列的实际完全接种率到现在连70%都没有(63.02%),这个国家连讨论群体免疫的资格都没达到。

就这个接种率,也就无怪乎日增10000+。


9.16 更新

9.16葡萄牙TSF更新葡卫生部会议报告:4/5的住院治疗患者和14/15的ICU患者没有完全接种疫苗。(说明接种疫苗还是有用哒!!!!)

“葡萄牙人民投票,投票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葡萄牙总统 马塞洛

Infarmed 会议:大于5岁的儿童,疫苗的接种(计划)可以推进。 葡萄牙已有 81.5% 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种。

同一天,葡萄牙卫生部在官网称:我们已经在大流行的末期[1]


一些胡思乱想

晚上和同学谈到葡萄牙取消室外强制口罩令这一行为,突然莫名的觉得这个国家很勇是肿么回事。

近一个月,葡萄牙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但是葡萄牙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策,当然比起之前的英国、以色列……葡萄牙的是建立在超高疫苗接种率之上的。假如这一次成功了,全世界应该就会慢慢解封吧。



在《葡萄牙史》的序言部分,作者戴维·伯明翰说:“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长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在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当中,它还是一位先驱者。”

今时今日,留在葡萄牙人民血液里的大航海开辟者的基因,或许并没有消散,还在以某些方式传承着。

参考

  1. ^ https://covid19.min-saude.pt/encontramo-nos-no-fim-de-uma-fase-pandemica/#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鲍威尔终于承认了通胀可能不是暂时状况,但紧接着拜登又抛出了一个新提法:通胀已经见顶了。那么参照历史,接下来的话术我们都可以猜到了:

1,房价没涨。

2,房价确实涨了,但是是暂时的。很快就会降下去。

3,房价上涨不是暂时的,但房价的涨幅应该正在见顶。(we are here)

4,房价虽然还在上涨,但涨幅的增加速度正在减慢。

5,虽然房价上涨的越来越快,但房价上涨的势头正在被遏制。


user avatar   NLSZ-an-ha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直他妈的精准爆了的代言人,你们以为海澜之家都是男人去逛的嘛?

知乎上的男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去的。

去海澜之家买衣服的都是女人去给自己老公买的,那种不逛街没衣品,结了婚衣服都让老婆买的男人。

说的再清楚点,就是那种没啥大钱,日常将将够用的经济适用男,女人嘴里没本事的郭楠。

这类女性嫁了经用男,大概率一定会对现状有不满,你说她们会去哪些地方给老公买衣服呢?

你说海澜之家为啥要找这人代言呢?


user avatar   gou-xiao-chuan-2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害死女生的不是男人,而是在网上极力渲染性别对立的那些女拳。

大家还记得这个新闻吗⬇️这个女生的思路想必和本事件中的女生一样。都是反应过激,只是方式不同。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一战时与同盟国浴血奋战的法国,到了二战却只能被德国吊打,六个周就沦陷? 
  阿富汗首都发生连环爆炸,至少 63 人死亡 150 人受伤,目前情况如何? 
  如果有人出兵中国伙伴巴基斯坦,中国会直接出兵相救吗? 
  作为一名中国男性,你在何种场景下感受到了来自性别的歧视? 
  阿登战役应该叫做是凸出部战役还是突出部战役? 
  如何看待印度选择日本高铁而不是中国? 
  假设二战英国全力迎战日本,谁赢面更大? 
  同样是计划经济,苏联和中国是各自什么原因导致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强盛与中国的相对落后? 
  为什么高手都是把枪放在腰间点射,而不是使用准星 
  如何看待美国已联合英国和法国对叙利亚军事设施实施精准打击?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BBC在无证据的情况下,称「大量维吾尔族女性遭到了集体性侵和酷刑」?
下一个讨论
2020 多地出生人口大幅度减少,具体哪些数据值得关注?如何挽救「低生育率危机」?





© 2025-03-3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3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