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看空房价已然成为了政治正确了嘛?
虽然不知道这个政策的目的在哪里,但供地节奏大调整明明是对调控城市的一个重大利好,咋能把解读成利空呢?
市场的东西就要用市场的角度来解释。
“土地招拍挂活动”是房地产商参与的活动,俗称房地产一级市场,这些地产商拍到了土地,然后办理各种证破土动工,然后卖期房回笼资金,再进行下一轮的买地。
这种集中卖地的操作大家可以理解成“把原先全年的份额”给拿到一起然后“集中卖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方式对大城市的房价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我想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玩意妥妥是个利好,
如果你是开发商,面对土地集中供应,你要怎么办?
你现在肩负的任务是必须要买到地,不然你完成不了KPI,你会不会担心每年后面这两批土地供给会越来越少呢?
站在你的角度上,你要做的应该是什么呢?
动动脑子就应该知道,这时候开发商会为了保障份额而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拍卖到土地”,那么这个代价是什么呢?
要加钱啊,大兄弟。
这不加钱你是根本拿不到的,你也别想着以后,每年就这几次,这几次你拿不到你就出局了。
这跟前段时间医保带量采购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医保带量采购是压价,而这个是抬价罢了。
那我就再来问一个问题,这些开发商们耗费了天价拍下了“地王”,你说他们会不会亏本卖?
想啥呢,大兄弟,你看着过去几十年的房地产涨幅你觉得房地产市场像是做慈善的嘛?
.........
而且这个东西还有个潜在含义。
以后所有能拍下热门城市的房地产商,绝对是“资金雄厚”的大企业,那些个小开发商们,去“下沉市场”自求多福吧。
至于你说这些热门城市的房价会不会涨呢?
我想资本市场上房地产板块的回应已经很明显了。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
1、已删除
2、已删除
3、已删除
4、已删除
5、已删除
6、已删除
7、已删除
8、已删除
9、已删除
10、已删除
1、已删除
2、已删除
3、已删除
4、已删除
5、已删除
6、已删除
7、已删除
8、已删除
9、已删除
10、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