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电力市场该不该市场化和私有化? 第1页

           

user avatar   BSZ-81-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个关于这个问题的蠢回答,我只能把这篇文章再次贴出来。希望有所帮助。

【美国】【工业】热带风暴之后——王孟源


康州西南部雖然有幾個小城市,主要還是典型的美國郊區(Suburb)環境,獨棟住宅佔多數,人口密度不高,埋管拉綫成本大,像我住的社區就沒有天然氣和下水道;再加上越有錢的住民越自私,喜歡打官司阻攔住家鄰近地表公共設施的建設,結果有時只能因陋就簡,由公衆一起買單,例如出名富裕的Greenwich整個鎮手機信號極差就是常年老毛病。

至於電力供應,基本全靠電綫杆,這帶來一個潛在問題:新英格蘭在18和19世紀爲了燒柴火把樹砍光之後,到了19世紀下半開始保護植被(我曾請人砍下院子裏最老的那棵橡樹,數年輪算出它始於1880年代),至今家家院子和路邊空地都長滿了橡樹和楓樹。電力公司因此必須不斷派人修剪靠近電力綫的樹枝,然而每逢强風或大雪,依舊要斷電。還好受影響的社區一次不多,搶修也算及時,例如我自己從來沒有斷電超過兩天的經驗,一年有幾次12小時的停電並不是太嚴重的問題,多數住戶不覺得有必要裝備用發電機。

上周二熱帶風暴Isaias沿著美國東海岸向北進入新英格蘭地區。這雖然不是每年都有的事,卻也不算罕見:我在康州住了20多年,有過五六次類似的經歷。不過以往的災害以水患爲主,不是强降雨帶來驟發洪水(Flash flood),就是臨海社區有被暴潮(Storm surge)淹沒的危險。這次倒有些反常,雨只下了半小時,但是強風持續咆哮,接下來的停電完全在意料之中。一開始我也不以爲意,不能上網或出門(因爲路上必然有許多斷落的電力綫)剛好有時間清理院子裏的斷枝殘葉。

但是一天的等待變成兩天,接著不但打破了斷電的時間記錄,而且鎮上基本沒有任何用戶的電力供應獲得恢復,停電比率停留在94%,連個緊急充電站都無法建立。這時我才驚覺,正如四月裏新冠疫情攻穿了紐約市的醫療系統,一個貌似尋常的熱帶風暴也壓倒了本地電力公司EverSource的搶修能力,他們連續兩天連一個小組都沒辦法派到鎮上來,顯然是必須優先照顧人口密度較高的幾個小城。

到了第三天,州長和參議員來鎮上視察,把EverSource臭駡了一頓,於是終於有了進展,停電72小時後無電力供應比率降低到85%。第四天NWS(National Weather Service,國家氣象局)證實曾經有龍捲風在距我住宅一公里遠處著陸。到了96小時的節點,剛好家裏電力恢復,然後鎮長宣佈停電比率降到48%,所以我還算是中等運氣的。這時冰箱早已發出惡臭,我把魚肉奶之類清理過後,決定出門辦貨。鎮上的商店仍然門戶緊閉,有媒體訪問了一家披薩店的老闆,他說光是冰庫裏的食材就爛掉了5萬美金。還好城裏的電力供應比較穩定,那邊的超市還有東西可賣。

美國在雷根掌權之後,全面推行新自由主義理論,這在實際執行上等同於社會達爾文主義,對權貴富豪階級追求利益和特權的自由做出絕對的放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公益性事業(包括Utilities、醫療、教育、鐵路、郵政等等)很自然地不再獲得國家的重視和資助,必須自行設法盈利。收費因此而高速上漲,不但導致整體經濟運作效率下降,而且加劇貧富差距,固化既有階級,這是我已經反復討論過的機制,讀者應該很熟悉了。

不過它還有另一個惡劣的效應,也就是產業如果有長周期、低頻率的挑戰,那麽不管再怎麽嚴重也會被完全忽視。像是大規模流行病或是强力風暴,都是每十年左右出現一次的危害,但是以利潤導向的醫療機構或電力公司,如果CEO敢花十年雇用冗員、預存設備,就等著那一次應用,他早就被董事會一脚踢出大門。因此美國式的自由市場和私有經濟體制,其實隱含著由政府提供的免費保險,遇到危機自然有國家兜底,而且這個保險雖然是由全社會買單,賠付卻只有資本能享用。換句話説,美國經濟學界鼓吹完全私有化,目的在於好天侯賺的錢全歸私營企業老闆,出了問題再由公家拿稅金補貼他們,還能美其名為“保護就業”;今年三月因應新冠疫情的CARES ACT就是典型的例子,總額高達22000億美元,然而老百姓拿到手的只有象徵性的一小部分,大半進了財團的口袋。

瘟疫和風暴還只是個別產業特有的問題,但是21世紀對長期國運至關重要的高科技工業,剛好也普遍並持續地必須面對長周期、低頻率的嚴重挑戰;這裏我指的是新技術世代的開發。在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企業以中短期利潤為最高指導原則,那麽最容易達標的手段就是消減不影響短期營收的開支,尤其是不確定性很高的遠程研發計劃。例如麥道很早接受這個哲學,於是在1970年首飛的DC-10之後,根本就不再試圖發展全新的商用客機,其後所謂的新產品,從MD-11到MD-80/90/95,都是老飛機(DC-10和DC-9)的改版。波音在2003年啓動787計劃,同年12月麥道的末代CEO Harry Stonecipher接任總裁,其後也不再有意願研發全新機種。737 Max成爲波音由盛而衰的關鍵節點,正是這個因循苟且態度的後果;詳情參見前文《737 Max必須重新認證》《波音衰敗之源》

既然企業的目標轉爲短視近利,那麽在人事上自然也會有與之匹配的變化;換句話説,提拔幹部不再以專業知識和戰略眼光為標準,改爲取決於製造靚麗財務報表的能力。如此一來,能幹事的硬核工程師被排擠,擅長做PowerPoint的MBA掌握實權,得以徹底落實商學院所灌輸的金融財務炒作伎倆。波音的例子詳見前文,GE我也順帶提過,而美國在規模和層次上能和這兩家公司相提並論的實體產業巨頭,只有Intel。很巧的是,Intel也在過去六年一直無法推出新製程,坐看臺積電一連前進了三個世代,被一舉反超失去了全球半導體製造領頭羊的地位。

在2017年去職的前任Intel首席工程師(Principal Engineer,是無管理職權的專業工程師最高級別,但不是只有一位)Francois Pidnoel剛好在一周前公開討論了這件事(參見youtube.com/watch?),他所描述的Intel和波音有不可思議的相似(Uncanny resemblance),例如“The leaders of Intel today are not engineers, they are not people who understand what to design to the market.”“現在Intel的領導階層(對比於2004年退休的Andy Grove)不是工程師,也不懂(芯片)設計”,結果每下愈況,到2016年之後技術決定全屬 “Nonsense” “瞎鬧”。他對近年來霸占Intel高層管理職位的MBA族群,更是批評得體無完膚。

中國自改革開發以來,一直以歐美爲師,沒有警惕到雷根之後的美國已經步上全面腐化的邪路,不但經濟系有不少迷信新自由主義的教授,企業界也充斥著膜拜美國商學院教條的大亨,殊不知純粹的自由市場和私有經濟有著很嚴重的副作用和隱性條件。以往我已經仔細解釋過爲什麽公益性事業,尤其是醫療、法律和教育,絕不適合私有化;今天藉著這次停電的經驗,談談新自由主義的另一個軟肋,亦即任何有重要長周期任務的產業,包括所有的高科技工業,都有賴遠遠超越股價和財務報表的思維、計劃和決斷。雖然這樣的眼光和思維,並非絕對取決於所有權的公私之分,但的確受其影響,有很大的難易之別;所以中國采行公有制和私有制並行,其實是一個合理的折衷,問題只在這兩類企業模式的分界綫該劃在哪裏。我希望今天的討論有助於決策單位未來做出更精確、更高效的選擇。

【後註一】今天(2020年八月14日)加州開始輪流停電(Rolling blackout,參見sacbee.com/news/local/a),下午有24萬戶被斷電,到晚上已經增加到200多萬。這既非是有風暴,也不是器材故障,純粹是夏天天熱,民衆開冷氣,所以電力供不應求,出現了無法彌補的短缺。

之所以發生在加州,是因爲那裏白左猖獗,多年來沒辦法建新的發電廠,導致常年供需失調。電力公司盡可能從外州買電,但如果熱浪涵蓋整個美國西南部,就無法可施。

【後註二】Intel在Q2季度財務報告記者會上做出兩個宣佈(參見seekingalpha.com/articl)。首先,7納米製程再度延後至2022年底或2023年初;這個製程大致與臺積電的5納米相當,但是臺積電預期在2022年開始量產更新一代的3納米。換句話說,臺積電領先Intel的幅度,已經超出一整個世代。其次,Intel的Chief Engineering Officer(負責所有硬件開發和製造的總師兼總管)Venkata Renduchintala於八月3日正式去職。這位印度裔的主管是在2016年從高通跳槽到Intel的,剛好是正文裏那位首席工程師所描述“瞎鬧”的起點。

【後註三】《大西洋月刊》剛剛發表了一篇調查性報導(Investigative Report,參見theatlantic.com/politic),介紹NREL(US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美國能源部的直屬機構之一)在2018年八月公佈的研究結果,認爲將美國東西兩個主要區域電網連結起來,不但可以把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減低3500萬噸,而且節省整體發電/輸電成本的回報會達到總投資額的2.5倍,消費者每年受惠36億美元。很不幸的,這個報告公開的第一天就引起了能源部高管的嚴重警惕,原因是美國的光伏發電主要在西部,剛好因爲時差可以部分滿足東岸在傍晚的用電高峰,如此一來許多東部的煤電廠自然會被優先淘汰,而這些Trump任命的高管原本不是煤礦產業的游説者,就是Koch Industry的雇員,所以很快地這份研究報告被收回刪除,NREL負責這個項目的主管被迫離職。美國聯邦政府整合國家電網的努力,最早也要到2021年Biden上臺才可能重啓。

【後註四】2021年年初,受全球暖化影響,環北極氣流弱化,無力阻止極寒氣團大步南下,在北美洲產生了一連串的寒流和雪暴。2月中,得州(近年有人建議把Texas改譯為得州,以避免和山東德州產生混肴,我認爲是合理的考慮)氣溫降破冰點,雖然這並非罕見,但此次持續數日,最低溫也格外地低,隨即導致電網崩潰,數百萬人停電多日。得州地處亞熱帶,絕大多數住宅沒有像美國北方溫帶地區的油熱、氣熱、或集中供熱系統,全靠冷氣機反轉充當Heat Pump熱泵,再加上一般建築不在乎絕緣隔熱,保溫效率極低,一旦在寒流中停電,慘不堪言。

至於大寒流如何引發電網全面崩潰,我在這裏簡單介紹一下其細節機制。首先北美(含美國和加拿大)分東西兩個主要電網,得州卻是例外的獨立供電體系,和東西主電網以及南面的墨西哥共有7個連接點,但並不足以承受大規模的電力進出。我以前解釋過,如果不考慮長途傳輸的電力損失和建設困難,電網越大越好,以便取有餘而補不足,那麽爲什麽得州會建設出自己獨有的獨立電網呢?原因是在1935年,羅斯福給予原本微弱的Federal Power Commission(FPC,後來改名為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FERC)一系列新的權力,規範州際電力傳輸的技術標準和計費結構。爲了逃避這些聯邦級的監管,一直是絕對自由主義經濟學派忠實信徒的得州政壇選擇主動和全國性電網做切割,這自行閹割了得州電力系統在危機下的退路。

前面提到得州的冬天一般沒有嚴重的寒流,偶爾飄點雪、降點霜,一兩天就過了,氣溫也不會低到河流、湖泊或大輸水管凍結的程度。如同正文裏所説的,這些電力公司都必須自負盈虧,所以五年、十年才用得上一次的投資和準備自然是經營上不能容許的“浪費”。這次大寒流來襲,不但當地風電所用的電機(Wind Turbine)是沒有防寒能力的廉價版,結果立刻翹了辮子,就是核電站、煤電厰和天然氣電廠,也都沒有對冷卻水管道做過防寒處理,所以一樣必須關機停止供電。其實得州正是美國天然氣的主產地,燃氣電廠都依靠來自當地油氣田的管道輸送燃料,而這些油氣田自己的供水管道也一樣都凍得結結實實,必須停產,就算電廠本身沒出問題,依舊沒有天然氣可燒。

所以這又再一次印證了英美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缺陷:投資這類公共服務到能防備偶然災害的地步,雖然從全民整體的角度來看是最優,從富人的觀點卻非如此,因爲他們可以負擔得起發電機,而且越有錢的越能用上大功率、全功能的機種。所以底層民衆每隔一段時間挨飢受凍,並不值得他們平時多付些電費。然而執政的共和黨州長,卻只在事後把風電拿出來當替罪羔羊(如果他是民主黨,大概就會改用煤電廠),偏偏選民就吃這一套,所以明明是體制缺陷,卻成爲黨派鬥爭的工具説辭。這樣的政治體系,真是全世界的模範嗎?台灣抄襲了所有的缺點,真值得自豪嗎?

【後註五,2022/1/15】對實際工業運作流程不熟悉的讀者(尤其是金融系和經濟系的畢業生)很難完全理解爲什麽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有那麽大的毒性。我在正文中提到要改進Income Statement和Balance Sheet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剋扣長期投資;這會對企業做出全面的腐朽。剛好今天看到一名美國汽車企業的前工程師,撰文批判這個效應反映在底層流水綫的諸般惡劣影響,包括環境、安全、品質、士氣、和技能,值得一讀,參見《I Was an Engineer at a Major Automaker. Here’s the Dark Side of the Job》


user avatar   xiao-bao-33-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还有问吗?绝对不该!

凡是鼓吹在核心领域私有化的,

绝壁有问题!


我向来都有一个观点:

核心领域绝容不得私人资本进入,

一分钱都不行!


私有资本在大是大非、大灾大难勉强顶得住吗?

历史证明,这真靠不住!


比如去年疫情,最大的一个问题是:

病人多,病床少,

就算最后火神雷神山搞起来,

医疗资源依然有限。

一个中部大省省会,全国特大城市,

为毛会这样?


因为武汉公立医院比例极低。

有17年数据,在武汉公立医院有96家,

私营医院有256家,私营占比72.9%。

这些私营医院几乎没有3级,

大部分也是专科医院,

而且大体都是低水平赚快钱的领域,

什么美容、皮肤、男科妇科这玩意。


疫情一来,别说是上前线了,

连个病床都不能贡献。


这种事在武汉不是个例。

江湖传言,2001年,我国正式开放医疗市场,

到2015年,大陆地区民营医院数量超过公立医院,

到2019年,我国公立医院仅剩1.19万家,

而中外私立医院高达2.32万家,

民营医院占比超过64%。


让我想不通的是,

国家废了9头牛的力气扶持你们民营企业,

你们数量占比如此之高,

抗疫最关键的时候,

你们他妈的去哪了?

尤其那些打广告最多的赚钱最多的企业,

你们去哪了?


到最后抗疫几乎完全是公立医院,

确定定点收治医院的都是大型公立医院,

为啥?

因为要么私立医院没资质,

要么有资质不愿收治病人。


援鄂医疗大军也大部分是公立医院的兵将,

私立医院几乎是公立医院的2倍,

抗疫时出人,却是公立医院的零头。


这种私立医院不靠谱到啥程度呢?

去年1月24号,北京卫健委考了一分用来指导民众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其中1家有名的私立医院也在名单里。


你猜这家医院怎么对付的?

TMD他把自己发热门诊直接关了,

理由是:为了“对发热门诊进行升级改造”


再回到主题,主题说的是电力,

咱可都别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

今年德州遭遇冬季风暴,

超400万人遭遇停电,

有33人被冻死。


你看这停个电还停出了阶级划分:


左右两边就是穷人和富人的世界。

因为富人区有专门供电系统,

所以穷人区漆黑一片,富人区灯火辉煌。


再加上德州电力系统是市场化、独立化运作,

不受联邦政府监管,

一旦大面积停电,电费也水涨船高了:

一度电涨到了10美元,约65元人民币,

比平时电价翻了200倍;

08年时中国也有一样的情况;

当年雪灾,为了保证电力畅通,

电力职工牺牲了不少同志。


但同年汶川大地震,

私有电力企业老板全部拖家带口出逃,

没有1个人想到去抢修电路,

给灾区的老百姓恢复供电。


最后还是国家电网从外地专门抽调人手,

连夜跑到汶川去抢修。


这就是电力被资本入侵后的结果。


不是我把他们私有化说的一文不值,

是TM它本来就一文不值。


我们还记现在私有化的套路么?

先当孙子后当爷。

比如丰巢,

丰巢进我们的小区时,

就差管我们叫爷爷了,

电费、物业费全部都自己掏,

比孙子还孙子。


但结果呢?一旦普及大部分小区后,

他们就垄断了,

过12小时快递就开始收费了。


曾经的美团外卖也是,

刚开始“百团大战”各种补贴,

我们10块不到吃的满嘴流油,

但是垄断稳定以后,对骑手和我们消费者2头压榨,

骑手从7块调到3.4块,王兴还说这样都有小哥接单,

这说明价格合理,

我们这边随便点点一顿都要吃20-30块。


这就是私人资本的套路,

先烧钱,垄断后薅羊毛。


多年的电商大战,滴滴、美团,

共享单车、长租公寓,

无数人被坑,还有的年轻人跳楼,

这么惨重的损失,是个人都要悟了啊。


衣食住行、教育医院,通信电力、军队政治...

这些绝不能允许私人资本进来!


除了说电,我们再说个“行”,

李嘉诚还记得么?

90年代深圳政府没钱,

罗湖到盐田港的隧道修不起,

拉李嘉诚出钱,由李嘉诚收费。


于是李嘉诚修了条隧道,过路费巨高!(印象中小轿车六七十一次,这可是油价一块多的时候,加满一箱油一百出点头!)过路司机怨声载道,李嘉诚赚的盆满钵满。


深圳市政府跟他谈了很多次,

让他降低过路费标准,提高车流量,

总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多放点车,

它TME死活不愿意。


深圳市政府也火了,给脸不要脸这是,

花巨资直接在山里地质条件不佳的地方另修了一条隧道,免费通行。(也有可能是规避与李嘉诚的独占协议)。


修完之后李嘉诚的那条隧道基本没车走了,知道内情的司机宁可在政府的隧道里堵着也不肯去照顾李嘉诚的生意。


看到这私人资本跟国有资本唯一区别了吧?

区别就是:是否会有收益?


私人资本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国有资本是不赚钱也要投资。

李嘉诚修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你们发现没?私有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其本质扮演的永远是落后、反动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角色,这种“中层”横在设计者和我们底层中间,上下吸血,我们底层被垄断,上层也收不到税,打着“便捷民众”旗号,行偷税、垄断之实,着实不要碧莲。

最后我再多说一句,这是我自己的看法;

我发现中国的商人,排除卑微的个体户除外,

他们的历史社会地位很低,真的是有原因的。


比如汉武帝时争夺盐铁生意,所谓“与民争利”,

争的是什么利?跟谁争利?

那争的是盐铁商人的利,

那些盐铁商人吃的满嘴流油,

他们会组织骑兵反击匈奴吗?

不会,他们只会把钱都塞进地窖,

坐看国家被数十万蛮骑征服。


有些人,的确是没有祖国的。


封建时代是士农工商,

新中国是工农兵学商,

商都排最后一个。

中国的商人,财阀他们只会遗憾中国的商人地位底下,

可他们却不思考,为什么你们的地位底下。

因为千百年来,中国的地主、财阀、投机商,

干的大都不是人事。


以上

非常感谢你的阅读!

公众号:宝哥胡扯淡


user avatar   SGB_GOV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本哗哗哗涌进来,在主力用电城市打价格战,一度电给你打到一分钱,甚至免费用电。老百姓傻眼了,立马切换到资本旗下电网。

国有电力公司失去主力城市,只剩下巨幅的乡村、小镇,开始大笔亏损,最后不得不关停。

资本打垮国企后,全面垄断电价。城市供电全部一度5元钱,上涨10倍。

农村、乡镇因为远离城市,供电成本高,所以电价调整到20元一度,上涨40倍。而且还要一三五停电,二四六间歇性供电。

客服全部换成机器人,除了交费问题能听懂,其他问题一律回复:对不起,我还听不懂这个问题


user avatar   guujiandongl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看教育市场化了,我国的教育环境变好了吗?

医疗前两年也准备市场化,一场疫情直接给干碎了。

人民生活依赖度越高的产业,越不能市场化,因为市场是会波动的,波动是会害死人的。

陈平老X在美国德州的房子,因为暴雪断电了,过了超过2天才通电,这在中国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很多人依靠电力生存,这么长时间不通电,真的会死人。所以陈平老X借此鼓吹中国,其实不如说一说私有化的危害。

当然,陈平老X这么鼓吹中国,还是不愿意放弃在美国的大house,除了可笑之外,也未尝没有“我真的有一头牛”的原因。


user avatar   da-meng-24-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年前,我去林州红旗渠学习,当时步行到了太行山“鸡鸣三省”之处。(所谓“鸡鸣三省”就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连接点,公鸡打鸣声三省皆可听到。)

太行之上,峰峦叠嶂,陡峭山麓仍有十几户家庭的灯光,星罗棋布,夜晚如璀璨的繁星点缀着青山夜色。

为了这十几户家庭,国家电网专门要把电缆铺设穿越几座大山,我绝对不相信这十几户家庭每度几毛钱的用电费用能让国家电网“盈利”。

在神州大地,中国人民在2015年就完成了消灭无电人口的壮举?

电力系统市场化私有化行吗?

2020年,中国新冠疫情刚爆发,当时局势不明,逢春节医疗保障资源紧缺,我当时去一线保障,由于擅长沟通协调,闲暇之余很快就与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推心置腹聊出了许多心里话(结束了还帮三位疫情战壕里白衣战友成功介绍了对象。)大家知道吗?多少医务人员都是带着遗书上的战场的,还有一个让人又想笑又心酸的一个:一个哥们告诉我,怕自己没命花了,去之前还把自己偷偷攒的私房钱都给媳妇了。。。

之前好多年,一直有一种势力为国家医疗市场化、私有化政策倾斜造势,这一次疫情患难见真情,对比公私医院的表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现在还有人敢再提这个事?

不仅是电力,铁路之前也有造势市场化、私有化的。唉,我说提这种事的人好意思吗?

青藏铁路,平均海拔4000多米,其中唐古拉山口5072米,各种难度各种叠加,难度可想而知。1958年开工建设,西宁到格尔木,一期814千米,一代人整整修了26年,1984年才通车。二期格尔木到拉萨1142千米,2006年才通车。为了祖国的铁路建设,牺牲了多少共和国的工人,多少忠魂埋骨他乡。修铁路洒汗水血水泪水的时候,怎么没人提市场化私人化的?摘果子时候你来了?

还有人说,市场化私人化的三通一达把邮政打得溃不成军,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吹私企贬国企。

有个段子这样说:

顺丰快递:我们有专机直送!

韵达快递:我们有子弹头直送!

中国邮政:我们有驴车、马车、自行车...

驴车、马车、自行车是中国邮政的骄傲。普及任何高科技的运输工作都不难,难的是能够不计成本,用驴车、马车、自行车将一封封游子的问候,送到飞机、动车到不了的山区里;无论多偏远的山区,中国邮政邮递员会牵着毛驴翻过大山都会把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自古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干。而邮政就是做着赔本的生意,这是我们社会主义下国企的责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很多政策是不能按照市场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的。

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苗族,200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在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投递准确率达到100%。2019年9月25日,王顺友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1年5月30日,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获悉,王顺友因病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逝世,享年56岁。

很多民生工程私有化市场化的恶果随便看看国外的案例就可以找到。

自古“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你觉得中国真出现像国外那种私人化的“电力大亨”、“寡头能源大王”他们是赚钱的还是来做慈善?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你说该不该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一个主体和你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的目标是让政府减少负担,政府负担最小的成本,用最市场化的价格去调节供给,在资源配置方面更加有效,一点也不浪费,那当然是应该市场化,原因就不多解释了。

可问题是像电力这种东西,在我们国家有一个名称叫做国计民生。大多数的公用事业其实都具备这个特点,电力就更加是。而但凡是国际民生产品,决定了资源是不是有效配置是不是最为市场化,政府是不是最小成本,企业是不是效率最优,并不是这类产品上追求的唯一目标,甚至连主要目标都不是。

这类产品是不是能维持供应,是不是能维持在相对合理甚至低廉的价格上,保障持续稳定的供应,维持老百姓生活的水平,不增加老百姓生活的负担和成本,保证在紧急状态下不会中断。这些往往是国际民生产品所追求的。而电力恰恰是这样。

你可能会看到发电和供电企业由国家垄断,你也可能会看到,在这些企业内部。有时候经营决策也不是那么太有效率。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企业在国家的指导下不惜成本的大力投入,使我们的电力系统有着超出正常范围所需要的冗余资源。而这些冗余资源保证了我们在极端灾害的情况下不会断电。所以同样遇上雪灾我们很少断电,但美国遇上断电还要收到天价账单。

所以我们一上来要说评价该不该的主体是什么?

如果评价的主体是美国政府这样的政府,那么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可以由企业来投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减少财政支出,对于老百姓来说平常。不是旺季的时候电价可以非常低廉,那只要在旺季的时候我节约用电,这样的话整个电力的成本支出可能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从整个社会来讲,由于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电费制度,可以鼓励大家错峰消费有利于来平抑波波峰和波谷。

可问题是暴雪灾害来临的时候你还断电,这种经历有一辈子可能就会对你造成刻骨铭心的创伤,更不要说电是断了,还收到了几千美元的天价账单。因为市场投资者是不会远超必要水平的去投资冗余资源的。

所以你判断该不该,首先说明你所处的位置是谁,才能决定你的目标和选择到底是什么。


user avatar   ai-lao-hu-de-tu-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参考一下。教育市场化之后现在是个什么样子,最近国家都看不下去了。

先前吹的时候那真的叫天花乱坠,前景美好,结果呢?

如果这还不深刻,你再看看医疗市场化,2019年可是中央十部委联合发文限制公立医院,给私营医院腾出发展空间。然后新冠肺炎疫情一来,冲上去的有几个私营医院的?

当然,不同的人对此的态度是不同的,就像美国得州停电对于有钱人来说无所谓一样,不管你电怎么涨怎么供应不足,有钱人买得起也能得到供应;国内也有很多富起来的人有迫切的需求,他们迫切的需要优先供应和优先保障。

就像富起来的一些人去医院不需要排队,想子女上学不需要优秀的考试成绩,他们对此有迫切的需求,而且只有市场化和私有化才能实现他们的需求,对此应该不难理解,所以他们也在不遗余力的支持各行业的市场化和私有化。

那么,请问你是富起来的人吗?

或者我换个说法,当你既不是黄四郎,又不是武举胡万,那你支持他们的需求干什么?是为了喊一声“我不冤,是武举老爷冤啊”然后让人一脚踢到地上吗?


user avatar   wang-shang-en-6 网友的相关建议: 
      

3.19深夜更新

评论区那些赞成我的我就不提了,我就看了下反对的,觉得市场化资本化会更好的。

观点一:只要有足够的资本进入就会更好

非包邮区用户对顺通达点了个赞并把件扔给邮政说我们这儿算中国国境麻烦你啦。

我先不说这个观点是不是对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定会有足够的资本进入?

外卖行业,当年主要竞争者只有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吧,中间还出现过昙花一现的滴滴外卖和百度外卖翻起来一小点波浪,其他的好像连水花都没一点。现在美团基本上独霸外卖行业,饿了吗已经干不过了。

滴滴没作死之前,网约车行业倒是百花齐放过一段时间,但很快也都落寞了,跟着滴滴吃点残羹剩饭,倒是地方打车平台能在区域内跟滴滴争抢一下市场,不过论全国性的平台滴滴还是能远远甩开第二大幅身位的。

很简单嘛,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最后出现一只巨鲨,垄断这片海域,光想着前面能捡点便宜,怎么不想想巨鲨吃谁来喂饱肚子?

哦还有,城市(尤其是居民区和工业区),我相信一定会有资本努力争抢市场,毕竟这市场抢下来那才是真正的铁饭碗啊,尤其工业区,365天24小时流水线运转,电力印钞机,傻子才不去争。可是山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呢?我老家那种山区几十米甚至几百米一个住户,就是俩不愿意进城的老人,一月电费几十块,等老人去世了或者有一天终于进城去了连这几十块的电费都没了,这种有资本会去给他们服务?你可拉倒吧,真要服务那不得一月电费几千几万才能把基建成本和维护成本挣回来?

不能因为你不是这种资本不乐意服务的人就不把这类人群当人吧?


观点二:资本进入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去行政化

资源配置优化能把山区边远穷困地区优化没了。去行政化,有钱的是爹,有利润的是用户,不赚钱的是垃圾,亏本的是仇人。

对资本来说,利润是唯一的追求。

评论区有德州大停电事件的链接,百度也很多,你可以了解一下什么叫贫富差别对待,了解一下什么叫涨价400倍,什么叫积极停电。

观点三:天灾等是小概率事件

我无语了。

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在我浅薄的初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中,好像是用了支柱产业和要害部门这两个词来形容吧(欢迎指正补充),我也举了能源粮食军工基建这些行业作为例子。

什么是支柱什么叫要害?

绝!对!不!准!乱!

储备粮制度实行这么久了,我们也没动用过多少次,中央储备粮历史上只动用过四次,要不咱别储了?

基建放私人资本进来吧,北上广深这种有利可图的客货运线路修了八百条了,贫困山区能有一条水泥路不?我还村村通?我花几百万(这是最少)修路就为你一个村几十户人家?

部队多少年不打仗了,大笔军费,严肃思想,严格管控来干嘛?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嘛。

你到底在想什么啊?



分界线分界线分界线分界线分界线分界线




你要是忘记了或者不知道,我可以帮你回忆回忆。

08冰灾,我一挺南方的小屁孩儿第一次看见啥叫冰天雪地,当地估计规划的时候也没考虑到有这么冷的天,恐怕也没有相应的预案。但是领导仍然下了死命令,第一,多少天内必须完全恢复正常用电,第二,恢复前必须保障分区域分时段用电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第三,保障重要场所基本供电。

你想想私人企业,能不能给员工下这种死命令,下下去,又能不能办到?

怎么办到?大过年的,所有电网系统的人,只要还能喘气的,统统拉出去保障电力供应,你说你是缴费窗口的不懂电力技术,嘿嘿就是去搞后勤供应或者递个工具拉个警戒线也跑不了你小子。领导划分责任区域,全部到一线去坐镇指挥,事先就给你说明,干不成或者想在办公室里混日子,一撸到底。中层、党员、先进、骨干全部上一线,这帮人就算轮休也得待在负责片区里随时待命,普通员工轮休可以回家,当然轮休基本上都是不存在的,需要人手的时候必须无条件上。干不好轻则撸职务或荣誉甚至党籍,重则直接开除还要在档案上狠狠记一笔。

你私企能指望让领导和中层以身作则,能指望无论是谁不听D的指挥统统滚蛋,能指望上上下下无条件、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完成任务?

老家山上的住户住得很分散,几十米几百米可能才有下一户,一个村子跨两座山。我都不说私人资本会不会在这种鬼地方花赚这帮住户一辈子都赚不够的基建费用来通电,像冰灾这种到处都需要人手保障的时候,百分百是被放弃的。电网怎么做的?工作人员就在半山腰上搭个棚子,方便上下山检修,棚子里漏风漏雨雪,床就是木板子,靠一个手提的动不动就熄了的小蜂窝煤炉子取暖,没电没水没气,吃饭喝水用煤全靠自己去附近的群众那儿提。为什么不去群众家里住,因为大过年的不许给群众添麻烦,喝了谁家一壶热水都得在本本上记好,将来统一给钱。

你指望私人资本能这么干?

据说冰灾时候我们当地电网的领导是这么动员的:平时人民群众好吃好喝地供着我们,现在是人民群众需要我们的时候了!所有人,不惜一切代价,不计伤亡,必须完成D和人民交代的任务!谁要敢掉链子拖后腿,老子保证他下半辈子XXXX!

顺便再说一下,各类地震泥石流疫情之类的灾害发生以后,电力系统是一定要出人一起救灾的,因为必须保障救援用电,也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用电。救灾期间,电力系统也有不少牺牲负伤。

你指望私人资本跟着你去救灾?

公有制,就是在支柱产业和要害部门,必须由一批完全听从D和政府指挥的企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就像那个领导说的,平时可以好吃好喝供着你,关键时刻,要命的事也得顶着上。粮食,能源,基建,军工等等,掉脑袋也不许你掉链子。

在这种问题上想搞什么私有化,资本化的人,建议统统拉出去枪毙。


user avatar   soviet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该。

不要在意这个回答下那些什么私有化后涨10倍20倍的回答,才没有那么夸张呐。

私营老板们我很熟啊。我用我的良心担保他们也就是涨个100%到200%什么的,居民用电一度一块就挺合适的,不行就两块嘛,家家户户每月也就比现在多掏个二百三百罢了。看看老板们的资金和精力付出,再考虑下经营风险,大家每月多掏二三百还不应该吗?!


user avatar   yuangushan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高赞回答里说

资本打垮国企后,全面垄断电价。城市供电全部一度5元钱,上涨10倍。

然后我们看看,香港电力是私人企业经营的,其中就有被称为吸血鬼的李嘉诚的公司。

香港的电价是多少呢?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两个香港公司的网站上是这么写的。

港灯

中电

可以看到,远远到不了所谓的5元钱一度电的地步。

这还是人力成本昂贵的香港。


某些利益集团分子,编造这种耸人听闻的言论。

不过是因为害怕竞争罢了。

毕竟以前可有这样的新闻。

当然后来没有了,这种事情都外包了。内外分割很明显喽。

其内部员工的很多恼骚其实并不少。

在国家电网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竞争对手的到来,让电价降低是极大可能性的事情。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就该完全市场化。

对于贫困地区的用电问题,政府就该提供补贴。

我看香港都能给人提供补贴。内地完全也可以做到。

一张香港电费账单告诉你什么是服务型ZF




           

相关话题

  怎么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在有没有可以代替市场经济又公平高效的计划经济理论? 
  如何评价苏联80年代颁布的《合作社法》? 
  同一件商品,如何定价能高价卖给富人,中价卖给中产阶级,低价卖给穷人? 
  在市场经济下,是否剥削一定存在? 
  经济危机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很少有商家自己提出高于国家标准的产品标准,并作为市场竞争方法? 
  为什么计划经济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市场经济提倡刺激消费、提前消费? 
  国家电网拒绝维修家庭用电,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有没有可以代替市场经济又公平高效的计划经济理论? 

前一个讨论
俄罗斯会不会被乌克兰打残?
下一个讨论
中国啥时候能达到发达国家?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