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从字面来看,只拼生产蛋糕,那还真不一定。
苏联解体后硕果仅存的几家企业中就有阿尔金山巧克力厂,现在向中国出口食品的大头就是巧克力、提拉米苏蛋糕、饼干、香肠。
蛋糕嘛,没啥技术含量,说破大天也就那几种造型,苏联的巧克力、蛋糕等食品因为用料特别扎实,有自己独到的竞争力,反倒活了下来。
当然,你要说和好丽友、哈根达斯、麦当劳、星巴克、德芙比,那是真比不了,只能说还将就。
苏联真正拉胯的是汽车这种“重工业”,国门一开立刻被大众丰田和现代打的妈都不认识了。因为拉达在60年代引进一款意大利车型后,30年毫无寸进,混到21世纪终于混不下去了,09年宣布停产。
电子工业苏联起步的也不晚,80年代就开始生产电脑,不过从开始生产到解体,总产量不够ibm一年销量的零头,性能比ibm差,价格反倒更贵,不用想,苏联解体后立刻被打爆了。
根据这几个案例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苏联式的计划经济在需要市场长时间反馈的领域肯定是不行的
比如汽车,每年都根据消费者反馈调整自己的设计,不断改善自己核心用户群的体验,大众丰田七八十年下来早就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城壕深的都能养鲲了,拉达全靠领导拍脑壳,设计思路一塌糊涂(主要是抄意大利,不抄意大利时自己没思路),成本还居高不下,不躺就怪了。前些年秽土转生后还能造出4次点火失败,百公里油耗12+的a-级神车,甲壳虫的身板、悍马的油耗,也算让人叹为观止了。
还有家用电脑,苏联根本就没有任何该方面的积淀,也不懂消费者的需求,估计就是领导一拍脑袋,美国有的我们也要有,在生产线都不齐备的情况下硬着头皮上马,造出万把台傻大黑粗应付了事
我国有个镜像,就是一汽的红旗汽车,红旗当年的企业文化是,造汽车就要像开餐馆,领导点什么我们造什么,别笑,这是郭力厂长的原话,现在还在红旗的展馆刻着呢。但红旗这两年单独拿出来市场化运营后就好了很多。
再比如食品吧,如前所述,苏联食品工业不差,不过没有诞生什么世界级爆款,好丽友、麦当劳、星巴克这些全球建厂,供应链体系和销售上上下下深耕多年,铁板一块,在配方,品控等方面城壕一样深的可以养鲲了。像可口可乐,造一瓶可乐不难,难的是全球各地造出来的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口味,而且还能根据消费者需求推出无糖可乐运动可乐等等等,让苏联比这个,也不太行
但食品这玩意,苏联人吃不到德芙,哈根达斯,必胜客,麦当劳,吃自己的阿尔金山、树莓蛋糕、俄式汉堡也能凑合,食品属于你要打造世界爆款的话,需要长时间深耕用户体验和供应链,打造一流品控,树立品牌独特性,如果就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那能吃好吃就行,这类的工业苏联就还能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