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第一次更新————
智利的1050万人规模真实世界保护力数据刚刚放出来出来了。
1050万人当中包括250万人已接种两针,150万人已接种一针,以及650万人对照组。
结果如下:
嘿嘿嘿,那些倔强地认为巴西拿医务人员做临床不会影响结果的呢?
要不要出来走几步?
————以下是原答案————
很奇怪,为啥很多答主,包括某些专业答主,都有意无意在跟BNT疫苗搞横向比较。
对巴西人民来说,BNT和科尔来福就不是一个生态位…强行比较有啥意义呢。
再者,无数业界大佬已经站台科普过了,不同疫苗之间,不太适合搞简单粗暴的保护效力横向比较。
大佬们讲这些话,可不是为了给科兴洗地。
(小声说:是为了给强生洗地…… )
总之,就巴西这惨状而言,大佬们有句车轱辘话还是挺正确的——
The best vaccine is the one that's in your arm.
所以就别挑挑拣拣啦,amigo们,有啥打啥吧~
不过,既然提到了强生,
如果一定要来一发横向比较的话,考虑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时间与地点,并且也考虑到疫苗产品的生态位,
科兴最般配的比较对象可能就属强生了吧。
然而,不比不知道,一比挺微妙的啊:
科兴这勉强涉险过关的保护效力,竟然是当初自己(或者布坦坦)试验设计太浪的锅……
比如说啊:
一、为啥要限定医务人员?
为啥就不能老老实实招普通款呢?
在疫情期间,特别是在巴西这种魔幻的地方,医务人员跟路人甲相比,中招风险差别有多大,拎不清的吗?
举个例子啊,圣保罗某大学医院的小规模调查[1],
3月底到5月底的两个月时间,该医院医务人员的阳性率是这个造型:
同期圣保罗普通民众的attack rate有多少?能有20%不?
所以,这个50.7%的保护效力,归根结底是针对一小撮阳性率过半的高风险人群的保护效力,能有多少代表性呢?
二、医务人员还有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年轻。
科兴没公布中位数年龄,只给了个平均数39.5岁;
作为对比的JNJ则连平均数都没公布。
鉴于JNJ四万多人的全局平均年龄高达51岁,并且他们在巴西的老龄组也更大,
所以不妨合理推测,JNJ的巴西三期临床试验年龄要显著高于科兴。
然后我们已经知道,年龄越大,保护效力数据越好看。
(别问为啥,问就是唔知啊,观察结果就这样)。
三、最浪的就是这个primary outcome measures了。
是什么给了科兴勇气,敢于把primary outcome measures设定成“virologically-confirmed symptomatic COVID-19”?
或者翻译成人话就是——但凡有症状的,全都算数。
头这么铁的吗?
那就别怪当初布坦坦要专门搞个"very mild cases" 50.4%的数字出来寒碜人了。
自己一开始试验设计就长这样,人家布坦坦只是照章办事儿而已。
作为对比,老阴逼强生的primary outcome measures长这样:
moderate to severe/critical=中症到重症/危重。
hmm……
四、然而科兴似乎也不是头铁,只是不敢明目张胆地鸡贼……
如果说科兴一门心思地坚持人群高风险、症状低门槛,
那咱只能敬佩他们头真铁。
但他们似乎又不是没有鸡贼的念头,
只是不知为啥,把鸡贼的部分放在了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secondary efficacy against cases requiring assistance (score ≥3) and moderate and severe cases (score ≥4) were 83·7% (95%CI 58·0-93.7) and 100% (95%CI 56·4- 3 100.0) respectively
拜托,普通围观群众谁会关心你们的次要终点啊~
而且还这么隐晦……
啥叫“cases requiring assistance (score ≥3)”?
说点人话好吗?
害得老夫好一顿搜索,终于找出来了[2]:
害,原来就是“需要住院支持但不需要吸氧的轻症”,直说嘛。
五、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科兴转了性,敢于明目张胆地鸡贼,并把secondary efficacy放到primary的话,岂不是就摇身一变——
“对无需吸氧的轻症,保护效力高达83·7% (95%CI 58·0-93.7)”???
这数字,比JNJ好看得多耶。
甚至更进一步啊,咱一开始就讲究些,别碰什么医务人员,再把入组平均年龄弄高几岁…
那是不是还能再涨几个百分点?
所以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当初试验设计走点心,也不至于沦落到微操置信区间的地步……
最后,顺便节选一下科兴和JNJ的轻症和中症定义,各位感兴趣可以自行八卦。
科兴轻症:
JNJ中症:
JNJ轻症:
在巴西做的实验。
巴西什么地方?病毒变异了好几轮了的地方,对疫苗而言难度是地狱级的。
就这还能有50%的有效率。
问问美国那几个疫苗,敢去巴西、南非、印度这些地方做三期吗?为啥只在美国圈地自萌,而且算有效率的时候只算有症状患者呢?阿利斯康倒是去了南非,结果喜提9%有效率。辉瑞三期去了土耳其,结果土耳其根本没批准他,用了国药。
美国的J&J 倒是大胆,去了十几个国家三期,结果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批准了J&J。其他十几个国家呢?
不知道这下面一堆阴阳怪气的回答是在阴阳什么东西。
强调一些关键数据和观点:
1)50.7%有效率;
2)6例重症都在安慰剂组;
3)有基础疾病免疫效果差;
4)研究中也有两例死亡,与疫苗无关;
5)有一点没解释清楚,为啥打一剂反而保护效果好?
6)中国迄今第一个III期结果。
文中讲:“两针间隔在21天以内时,有效率为49.1%,而两针间隔超过21天时,有效率为62.3%”。
有朋友打了第一针,第二针疫苗供应不上着急,但根据以往其它疫苗经验,晚点打/间隔长产生免疫反应效果好,保护更高一些,看来这个说法目前有证据支持了。
恭喜科兴,恭喜很多人。
在疫苗问题上,我认为人们应该抛弃国界、文化之间的偏见。看哪个群体不顺眼,大家互相倒垃圾没问题,但请局限在核废水、种族、入关、战争等话题上,疫苗千万不要。
因为普通人真的都生活在人间。
有人估计会评论我说:他急了,他急了!对啊,我是急了,我假期攒满了,不用就浪费了。我现在几乎数日子等着打第二针,然后估计会又病一场难受几天,再等将近一个月,就可以出去浪了。
其实新冠如果不发生重症和医疗挤兑,基本上就是个大流感。所以人们胡乱对比mRNA和灭活的保护率意义不大,最后成了打嘴仗互相揭短;反而是重症保护最关键,这流感不死人你还怕什么,谁还不得几次病啊。
所以科兴和辉瑞,在保护重症方面都极其出色,这就足够了。
要我说,赶紧打,有什么疫苗扎什么。
我还异想天开过创业的点子:能不能开发个疫苗App,针头和疫苗邮寄到家,自己扎,扎个针么多简单的事情还得去药房让人扎?我连下水道都会自己修,扎针这么简单的事情还需要别人?
我还想,美国效率太低还得预约。要我,就征收卖冰淇淋的车,一脚把司机踢下去,改装成疫苗车,开到各居民小区,幼儿园音乐一放,居民排队出来扎针,多快。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科兴和辉瑞等是否冲突了。这个我是真不懂,有时间再问专家去。假设不冲突,左胳膊辉瑞,右胳膊科兴,这两大帝国的海专精算保护着我一个人,福分不小吧?
“豹头,你扎辉瑞还是莫德纳?“
豹头一声怒吼:“我全都要!”
周星驰看看豹头的体格:“也可以!”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要说对警察的记忆,最深的就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便衣警察》了,再加上欢哥那一曲激昂慷慨的少年壮志不言愁,今生都难以忘怀。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这一首歌词,短短几行而已,却写尽了中国公安的风采,是对人民警察无悔付出与牺牲奉献的最好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