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指环王》三部曲中最后一部评分最高,《哈利波特》是第一部分数最高? 第1页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指环王》三部曲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可以看作一个大的三幕剧,第一部只是铺垫,高潮在第三部。

《指环王》在西方属于文学名著,约等于中国的《西游记》,又是三部曲套拍,老百姓一看到第一部的质量,光凭脑子想就能想出来后边有多牛逼,结果拍出来,比他们想的更牛逼。

由于上述原因,前两部的评价,大家都是憋着的,就等第三部出来,给个总评价。这也就是为什么前两部在奥斯卡拿奖不多,第三部出来,直接拿到手抽筋——这是在算总账。

《哈利波特》每一部都有自己的完整结构,而且水平参差不齐,我个人,以及绝大多数书迷都是越来越失望,最后直接绝望了。哈7能到这个水平,我已经谢天谢地了。真的,看完哈7,我就发了朋友圈:“谏山创水平在线,巨人没有烂尾!!!”

《哈利波特》水平变差,最大的原因是原著越写越长,的更加适合拍成电视剧,又不能根据故事框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电影的特点(如王家卫《东邪西毒》),最后成了强行压缩的四不像;其次在于没有彼得杰克逊这种死忠书迷,导演都是在做行活,尤其最后这位,选他就是因为他会省钱,这是项目管理能力,不是艺术创作能力。

当然,我感觉这两点的直接原因,都在于粉丝,他们一方面很挑剔,尤其在意是否忠于原著,另一方面拍成什么都肯去消费。。。。


user avatar   segela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其实还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原因,是二者在预设体量上的不同。《魔戒》小说作为一部大体量的超长篇作品,在构思的时候便已经做好了其体量所能够承载的丰富内容。体量的预先确定,给予了作者托尔金非常大的创作空间----他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多线索的铺设、延展,塑造多方势力,给予人物丰富的身份属性与性格侧面。作品预设好的体量,让他有这样做的底气,在开局时就设计好一切、铺垫好一切、引导出一切。后续的充足空间,足以让托尔金慢慢地逐一将这些铺垫全部完成,毫不仓促,并在最后收束合一。

例如,围绕“魔戒对生命贪欲的勾引”这个命题,托尔金可以建立起“阿拉贡”“比尔博”“弗雷多”“矮人族”“萨鲁曼”“高阶精灵”“人类王国”等等角色,从各种侧面表现它。托尔金在第一部小说里,让人类王国的王子博罗米尔被魔戒诱惑,让矮人族在资源和荣光的诱惑下重返莫利亚,让高阶精灵女王先是表现出圣洁、后又在魔戒面前凶相毕露,让比尔博先是和蔼老寿星而后看到魔戒便突然失控,让高贵的白袍法师萨鲁曼堕落成魔。他也可以用一整部的空间资源,先塑造出一个流浪游侠身份的阿拉贡,哪怕他真正的身份背景其实与之全不相干。

大量的人物与线索,经过扎实的铺垫,引出后面的反转衬托---博罗米尔从正义勇夫到无奈的被诱惑,萨鲁曼的转变,人类王国的堕落,精灵女王的瞬间黑化---从而突出了魔戒对一切生灵贪欲的勾引诱惑之大,任何或高贵或纯真的生命都不能抵抗。而在另一方面,通过对阿拉贡“脱离权力中心”之游侠身份的开场叙述,弗雷多在夏尔与世隔绝生活的大量描述,才托起了他们能够最终战胜魔戒诱惑的基础:远离权力,淡泊名利,也自然便能对抗代表二者极致的魔戒。

我们可以看到,魔戒代表了人们对权力和名利的必然欲望,任何人都不能逃离本性,而想要摆脱这种本性对内心的侵蚀,需要的是远离。为了这样的表达,托尔金必须先详细地表现各方人物与势力的高贵、圣洁,并表现三个主要正面表达人物(阿拉贡、弗雷多、山姆)在状态上的远离权力、超然出世。有了这一前置表达的扎实,再配合对“堕落”的多角度多层面表现---构成主干的人类势力中,法师会(萨鲁曼)和两个人类王国(博罗米尔的变化与圣城的过去现在之景)----,并引导出最后高潮部分的再次反转----主干人物阿拉贡继承人类国王后的勇战,弗雷多与山姆在痛苦的欲望挣扎之中艰难毁掉魔戒,辅助角色莱格拉斯和金雳放下两族权力之争的友情,精灵族在最终放弃一切的远航。

铺垫---反转(表现权欲的诱惑之大)----再反转(战胜权欲的办法是远离),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充分扎实的表述。而为了让它更有力,更需要多人物、多势力所给予的多视角、多侧面,共同指向这一核心内容。因此,托尔金要做的事情非常复杂,第一部小说完成了一部分前期环节,第二部小说进行引导,第三部小说则推向最终的高潮。三部曲的容量,让托尔金可以放心大胆地利用第一部小说的空间来慢慢完成所有人物的介绍、势力的描述---因为他在动笔时便明白,资源有的是,不担心在发展部和收束部上捉襟见肘,仓促潦草。

而到了电影,情况也是一样的。《护戒使者》当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铺垫,各种各样的铺垫----人物的初始性格与身份介绍,生活状态的描述,大部分势力基础设定的介绍,魔戒寓意的揭示。后面要用到的主题表达线索与角度承载要素,在第一部中几乎全部得以出场,并完成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工作。整体世界观的架构庞大,整体主题表达系统的切入侧面,在第一部的时候便已经露出了大部分面貌,只是没有展开运转。

正是由于表层世界观与内在主体性的架构庞大且完整,铺垫到收束的全过程扎实且丰富,才让《魔戒》小说和《指环王》电影成为了经典之作,而非流行娱乐品----表达的体量,让他们必然难于接收,与追求轻松理解的消费者服务型作品拉开质的差距。

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以“三部曲”作为预设体量、统一整体的创作思路,必然会出现“越往后越精彩”的情况----所有的高潮和收束,都发生在最后一部当中,主题表述的闭环也在最后一部才能真正合拢,达到高潮。因此,最后一部将那般巨大的线索全部收束完成,高潮爆发,必然让它的精彩程度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而相对来说,前两部,特别是铺垫为主的第一部,自然在爆发度上会差很多。三部曲的形式,让第一部更像是一部单本小说的前几章,作为单体电影来说当然不够精彩。这也是电影版第一、二部在奖项上收获平平,而与之密切相关的第三部却能统治奥斯卡颁奖礼的原因。

那么,哈利波特又如何呢?对比是很鲜明的:比起《魔戒》,《哈利波特》小说的世界观,甚至很多人物的背景设定,都没有太大的从一而终之延续性,而是随着作品的叠加而不断扩充、增加。前几部的格局较小,主要以“勇敢的少年学生对抗黑暗魔头”为主,整体环境氛围也是校园青春风格,有大量的轻松内容,以及描述三个少年主角之间友情的内容,走的是传统的少年--甚至“少儿”?---文学的路线。

而在创作思路上看,每一部的模式基本都能形成一个少儿冒险题材作品的独立闭环:遇到(新的)反派---校园生活---校园中发现反派阴谋并尝试破解---三人组出现矛盾并化解(且有时是两两一组的多次矛盾)---解决反派阴谋。这样一个独立的完成体闭环,让前期的每一部《哈利波特》都能够具有以下特点:相对较少且短的线索,较为简单的叙事系统。对于电影改编来说,正是非常便利的条件。

而从第四部《火焰杯》开始,JK罗琳开始打破独立闭环的创作思路。伏地魔在结尾复活,第一次让作品没有落于“解决本部问题”的收场,反而引出了后续的更大问题。可以说,从这一部开始,《哈利波特》才走上了《魔戒》那种“以系列为相对统一表述平台”的创作路线。此后,我们可以看到,作品的世界观逐渐升级,凤凰社的设定、斯内普“混血王子”的背景与正邪共存的内心,并一路推进到了最终的“三兄弟”“老魔杖”----从简单直接的少年冒险文学,彻底变成了纵横古今的魔幻史诗。然而,由于前几部中并未做出太多铺垫和介绍,后续这些撑起史诗性的内容又非常庞多,就造成了单部作品在信息量和叙述节奏上的失衡-----罗琳需要用更少的空间,更精简的表达,快速地在有限的资源里完成介绍、铺垫、引导、高潮的大量线索操作。

从《魔戒》和《哈利波特》两书的页数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各自的状态。《魔戒》三部曲的厚度没有太大差别,而《哈利波特》却是越写越厚。而对于电影改编来说,《哈利波特》的情况无异于噩梦级难度---电影的体量对于前几部是适合的,但在处理后面那些作品的庞大(甚至局部臃肿)与信息节奏的过于密集、线索纷乱之时,就显得空间不足了。

于是,在《哈利波特》后面的电影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一种表述系统----删除或缩略很多细节与线索(对主题表达往往并不是那么没有帮助)之后,宛若闯关幻灯片一般的平铺直叙。以越来越厚的小说体量尚也只能算是“勉强消化”的内容,切换到容量更少的电影,结果几乎是已然注定的。而这在《指环王》中,显然是不存在的情况,彼得杰克逊在原作完整结构、合理节奏的支撑下,游刃有余地删减、保留,明确主线副线,维持原作体系。

事实上,这种“随创作而升级世界观”所导致的质量下滑,存在于很多长篇作品里。以擅长制造长篇甚至超长篇的日本动漫来说,《死神》在空座町篇前后表现出的叙事节奏、逻辑合理上的巨大分化,无法在后期起到作用、在全集架构中作用稀薄到让人误以为是动画组原创情节的“完现术”篇、灭却师们明显缺少了前期构思、想到哪设定到哪的无解又无脑的能力、以及最后无法破解灭却师能力之下无奈选择的毫无逻辑动机的“圣别”,《火影忍者》从开始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的积极到后期格局不断升级之下被迫塑造出“神二代鸣人”这种让主旨思想崩塌的收尾不一,以及最后boss辉夜姬出场的明显缺乏铺垫,都是典型案例。

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就需要作者“在构思好的原有体量与阶段下完结”的决心,井上雄彦以“结果的遗憾与不完美才是青春,但过程的拼搏努力才是不让人后悔的财富”为指向的《灌篮高手》,坚持让湘北于战胜山王的青春闪耀瞬间后滑落谷底,并就此完结。而相对之下,体量更小的作品,则往往拥有一个——无关客观质量——的相对完整表述。而《哈利波特》的导演显然没有这个权力,而小说的罗琳,则未必想这样做。

并且,在电影改编的出发点定位上,两部作品的主创就有不同。《魔戒》作为一部认可度很高的文学作品,它的电影化,从开始便是以口碑与奖项为目标。而《哈利波特》,则更多是盈利导向型更纯粹的一般商业电影。这样一来,出于排场次的考虑,两部作品势必在时长上控制有别----《指环王》三部曲的院线版也都有170分钟以上,最后一部甚至有210分钟,而《哈利波特》却更多地保持在150分钟左右,甚至不惜将《死亡圣器》分成两部也要维持这个标准,并且将其中几部的时间砍到了130分钟,几乎等同于对导演处理素材空间的剥削和压榨。

对大体量表意架构的空间压缩,必然会带来问题。即使是名导如莱德利斯科特,也不能完美避开这一点。

在《天国王朝》中,144分钟的院线版本里,斯科特被迫去掉了很多的文戏片段,在剪辑上向战争大场面做商业性的平衡。这让他的整体表达出现了极大的跳跃性与不完整。而在193分钟的导剪版中,电影用充足的表达空间,讲述了基督教的信仰真义---以耶稣代言人名义进行东征的十字军,蛊格鲁萨克逊的贵族,已经不是神的代理人。

导演剪辑版的一开头,埋葬尸体时漫不经心的基督教牧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这一点立意。而电影里也用大量的篇幅展现了他们的残暴纵欲——身在圣城之中,却堕落肉欲,滥杀不止,饮食无度,阶级压迫。基督教奉行的博爱、从原罪中拯救世人,早已在阶级分化之中化为无形。而两代耶路撒冷国王的天花,则是神对他们的遗弃和惩罚。临战时高举的真十字架特写,以及随后破落的十字架特写,对比出了基督教贵族被耶稣的抛弃。

在另一边,主角却完成了一个从堕落中寻回信仰的旅程,成为了区别于贵族的信仰代言人。开头,他因为杀掉母亲而备加自责,认为自己丧失了基督教的皈依资格。在去往耶路撒冷船上堕海后沉浮画面, 更让他的被遗弃变得更加深刻。但是,随着脱离大海,暗喻着离开羊水后的再生,上岸,他仿佛洗刷了罪孽,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在与萨拉丁的对决中,他饶了对方 让萨拉丁看到了他对尽可能拯救一切生命的信念,形成了跨越宗教的首次惺惺相惜。而在进入领地后,他与女仆的平等相处而非接受服侍心安理得,一起开垦荒地,给予土地以绿色生机,不仅让他体现出了人人皆可平等被拯救的信仰,甚至让他成为了耶稣的某种化身意味。

而这种意味,在决战时刻来的更加明晰深刻。首先,他打破了阶级之局限,抬平民为骑士。而后,他更是提出以几身交换全城人的安全(此前已经有了牺牲自我的以少敌多拖延时间)——一种近乎于耶稣代受世人之罪的舍弃自我。而萨拉丁与他的默契合作,则点出电影的最终落脚点——宗教的信仰理应是共通的,任何神明都以拯救一切世人为目标,拘泥于具体宗教之别的战争和杀戮,都只是假宗教之名的背弃神明。“耶路撒冷象征一切,但也什么都不象征”,即是这般意义——作为个别宗教的圣城毫无意义,并不能借它亲近任何具体神明,但它作为普适性的“信仰内容”却可以引导凡人走向博爱的方向,在思想上靠近一切具体神明的集合。主角最终回归百姓之身,拒绝了十字军的召唤,则再次表现了这一点——他抛弃了“有资格信仰基督”的贵族身份,甚至放弃了作为基督徒重回圣城的希望,显然,他不再拘泥于具体化的基督教信仰,而拥有了更宏观的信仰之力。

本片上映时的口碑不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公映版的时间过短。本片的立意,需要慢慢铺陈,缓缓表现,条理分明。主角的自我信仰回归之路,主角与萨拉丁的信仰连接,基督徒贵族的骄奢淫逸背离信仰,在国王自省之下表现出的基督教徒的自我悔悟和接受惩罚,本片有着太多的层面去表现主题,细致而完整,而每一个角度局部都需要详尽的展现。否则,就会杂乱无章,表达零碎,而整体性捏合不力,无法凸现主题,只能被接收为一条条的只言片语。而到了导演剪辑版,时长资源丰富起来,每一条线都变得充分完整。就连主角走向耶路撒冷的一段,都有了很多的时间去表现沿途各种满怀信仰的朝圣者,让朝着圣城、想要坐在骷髅山上祈祷的主角,愈发地处在信仰蓬勃的氛围中,让他感受到的信仰感召力也充分地打动了观者。

莱德利斯科特都无法处理完美的问题,对于《哈利波特》的导演们来说便更是头疼。因此,《指环王》可以还原小说中的基本完整叙述体系,而《哈利波特》的时长资源所能应付的,也就只有信息量较小、独立闭环的前几部了。

虽然也会有“童年滤镜”的成分影响着哈利波特的第一部打分虚高,但从根本上讲,创作初始构思状态对此后系列化展开的影响,以及电影预设方向的不同导致的叙事系统完成度差异,才是导致两部作品打分状态不同的本质原因。


user avatar   yu-ben-gu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说个人看法哈,不喜勿喷!

首先,《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和《指环王》三部曲,我都完完整整的看了很多遍!

先表明一下态度,最喜欢的还是《指环王》三部曲!

原因是《指环王》三部曲一部比一部精彩!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作为一部史诗级巨作,个人认为战争场面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从第一部的炎魔战,百人战到第二部的圣盔谷和伊森纳德之战,再到第三部的刚铎和魔都之战!战争的规模和精彩程度不断地增加!

个人认为《指环王》三部曲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缺了哪一部都不完整!估计导演在拍摄制作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而这部鸿篇巨制的高潮就是第三部——《王者归来》!

反观《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实际上呢,从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的定位就是“儿童电影”,准确的说是“儿童科幻电影”!

因为电影拍摄周期跨度大,从演员到导演都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

因为用手机打字不方便截图,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男主角“哈利波特”的变化,从稚嫩小脸变油腻大叔……至少作为我来说,我希望我心中的哈利波特永远能停留在第一部那种“稚嫩”的状态!

可惜人总会长大……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另一部电影——《海扁王》。

据说这部电影原本准备拍三部的!第一部里的“超杀女”明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到了第二部,“萝莉变御姐”!味道完全变了!虽然还是同一个扮演者……

所以,这部电影应该不会有第三部了……

个人认为,这其实就是“儿童题材”电影的困境!其实,个人认为《哈利波特》和《指环王》原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的!毕竟不是同一题材!

最后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国产电影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也能出现像《指环王》这样的巨作!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yu-lei-17-38-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mi-mi-59-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user avatar   tai-shao-k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不算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炫富吧。

我上班第三年的时候,父母在老家买了房子,房子在他们名下,所以公积金贷款什么的也没我事,我爹当时还在忙工作(房子装好之后因为种种原因他提前退休了),我妈基本上一个人包揽了监督装修的事情,正赶上天津的天气热的跟蒸笼一样,那段时间她很辛苦,但是最后房子装的很漂亮,用我亲戚们的话说,富丽堂皇,跟宫殿似的,其实没那么夸张,但是看着很大气就是了。

然后自然而然就到了该置办家具和家电的时候了。我爹我妈在家装风格这一块的品味惊人的一致,都是点名要装新中式,而我的话肯定就是现代极简甚至工业风了。我们一家三口在家居城看上了一套很不错的实木家具,林林总总下来要了小十万,老两口咬咬牙,买了!

买家电的时候犯了难。其实我当时的意思是直接在网上订了,送上门还负责安装,不是挺好?结果老两口异口同声,说家电不看看实物、量量尺寸怎么行,肯定得去国美或者苏宁瞧瞧。左右是没事做,也便去了,正赶上店里做活动(其实一年到头都在做活动吧喂),两人也是一顿挑,洗衣机,电视,空调2悬挂1立式,还有些啥我都记不清了。

结果到了结账的时候,我爹的卡余额不足了!大概是因为买实木家具的时候有点没兜住,卡里只剩下了不到八千块钱,刚够单买一个电视的。可是大热天的,又是下午三四点钟了,谁也不高兴再去跑一趟银行。

这时候我就拿着我刚申请还没多久的信用卡站了出来,申请了临时提额,潇洒了刷了总价两万七的家电钱。回家之后我妈问我,你这样刷卡会不会搞得之后生活费太紧张?回头给你把钱打过去吧,我说不用,工作之后我也没有每个月往家里打钱,这种时候能派上用场感觉也很不错,可以说是养儿千日用儿一时了。据说后来我爹我妈经常拿这个事情跟亲戚朋友炫耀。

(圈子原因,家里一众亲戚都不算宽裕,也难怪我家那个装修能被评价为富丽堂皇)

最后要说一句,有点后悔没买索尼的电视,创维的用了这几年,现在拖影很厉害。


user avatar   zhang-zhe-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湍流的尺度远大于分子平均自由程,仍然满足连续介质假设。大部分人认为NS 方程可以描述湍流(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

NS 方程系统是确定的,但确定的不代表可预测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洛仑兹方程组,形式非常简单。但是这样的动力系统对初值扰动极端敏感,初值的误差误差随着时间会使解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当雷诺数大的时候,NS 方程更是这样。

可以把湍流看作一个随机过程场。DNS是一次具体的实现,就跟做了一次实验一样。打个比方,就像把扔十次骰子看做一件事,你得到十个1,就可是看作一次DNS 。DNS的主要困难在于湍流的多尺度导致要完全解析所有尺度,网格必须很细,计算量太大。复杂算例根本没法用。 为了降低计算量,提出LES ,大尺度直接解析,小尺度建模或者用耗散代替。

注意DNS /LES 和RANS的区别。前者相当于做了一次实验,每次做结果都可能不同;后者RANS 得到的是每一时刻随机场的均值。




  

相关话题

  马保国回应参演电影称「你走着瞧,电影肯定会火」,表示只接正能量题材,对自己的演技很有信心,你怎么看? 
  如何评价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詹妮弗·劳伦斯主演的喜剧电影《不要抬头》? 
  如何评价电影《精灵宝可梦:大侦探皮卡丘》(Detective Pikachu)? 
  游戏《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中有哪些槽点? 
  如何评价电影《花木兰》豆瓣评分4.9分? 
  《指环王 3 》结尾,弗罗多和山姆有没有隐瞒是咕噜毁掉魔戒的事实? 
  如果《战狼2》不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上映,票房能达到多少? 
  有哪些成功的装逼令你心驰神往(请发视频)? 
  该不该因为创作者人品问题去抵制其作品? 
  拍摄苏联版《战争与和平》的摄影师Yu-lan Chen是个什么人? 

前一个讨论
两日维新?英超六强宣布退出欧超联,欧超联随后宣布项目暂停,考虑重塑项目,你认为欧超联将何去何从?
下一个讨论
孟子为什么反复提及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