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房价暴跌后,我还按时还月供,银行也能收走我的房子吗?也会收走我的房子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u-zhi-h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哎,看了看都是纸上谈兵,我给你们说说实际情况吧。

你们说了法律,说了合同,但是你们忘了一件事,银行要你的房子干嘛?

分给自己员工住?还是把房子推平把钱种下去盼着收成?都不是吧?银行眼里其实只有一件事,如何维持自己的流动性,只有保住了流动性,才可以发放贷款盈利,按期偿还债务,维持银行自己的存在。钱流动起来银行才能赚钱。

所以,银行要你的房子干嘛?平常时期,银行收你的房子,是为了卖出,它好把钱拿回来。问题是,房价暴跌的时候,谁买房子?谁敢买房子?所有人都是买涨不买跌,房价在暴跌,底在哪里谁也不知道,谁敢进场?

我们来想想以下两种情况,

1,房价暴跌,而你还在按时还贷,银行按月收到你交来的月供。

2,房价暴跌,银行收房轰人,你把月供变成租金去租别人的房子住,而银行拿着你的房子,以及收来的一堆房子,坐看自己的流动性快速枯竭,怎么办?降价卖!吐血卖!要钱不要房!银行以房砸市,房市以更快的速度下滑,银行死翘翘。

你要是银行,你选哪个?房市崩溃时,如果有人能继续按时交纳月供,不跳船,银行肯定是拿他当亲爷爷供着,还什么要求更多collateral?还敢收他的房?没有银行那么缺心眼。

2008次贷危机,我亲眼目睹,别说按时还月供没人收你的房子,最后银行的惯常做法已经是,即便你止赎了,银行也不收你的房子,你就白住着,没关系。银行的算盘是这样的,如果你止赎,我就只能收房,那么我就增加了市场上的房屋保有量,也就是进一步加强了房屋供给,那么房价只会继续下降,我银行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不收房,那么房屋保有量不变,只要经济基本面略微好转,需求就有可能抬头,银行手里房产的变现前景就会变好。

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房市崩溃,在那个时候,现金就是王,而一个按时还房贷的真汉子,括弧包括女汉子,银行会追着叫爸爸的。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银行抵押贷款的逻辑是说一旦你还不上了,银行把房子收走,拍卖完了以后,得到的钱还能够还清剩余的贷款本息。所以银行判断一笔贷款是否安全的标准,并不是你是否还还本付息。而是你的抵押物是否还够覆盖剩余的本息。所以,这一解释为什么银行需要你买房的时候交纳一部分的首付,也就是银行贷款,只能是房价的一定折扣,比如7折。也就是银行已经给自己设了安全垫,房价暴跌30%以内,银行还是安全的。

只要房子的价格还能够覆盖那么无所谓,你就算有一个两个月没还,银行顶多是催你还。但如果像香港那种情况,价格在急剧下降,银行是担心的,因为大家处于同一个市场中,经济是什么状态?银行也知道,你这个月还在还下个月也许就还不出来了,所以银行出于风控考虑在这种时候会让你补充抵押物,比如你再交一部分现金,相当于你提前偿还了一部分,这样保证剩余的贷款远低于你的房屋价值。那银行就也是安全的。

但如果房价在急剧下跌你的房屋价值眼看就快盖不住贷款敞口了,银行通知你补充抵押物,你又拿不出钱来,那么银行会合理的判断你断供估计就是时间问题。银行会及时收回房子止损。当然这种情况估计在中国大陆还不会出现。在大陆你会看到,越是房地产市场价格要波动的时候,银行会率先提高首付比例。这作为限制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种举措了,提高首付比例意味着贷款其实打了更大的折扣,因此安全垫也就更厚了。


user avatar   bran-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楼市,涨久必跌,跌久必涨。



有房一族,特别是贷款买房的,如果房价暴跌,怕不怕?



你一定想,“我不怕啊,我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只要按时还月供,房子就还是我的呀。房价便宜了我还不高兴?”



What?!竟然如此的天真,too young too simple!


我现在就揭开这个银行不愿意告诉你的惊天秘密!



房价跌了,不管你能不能按时还贷,银行都有权收走你家房!房产贬值,银行要你补足抵押!


以一个香港的购房者为例,故事是酱紫的:


“1997年的时候我买了一套价值742万港元的房子,从银行贷了667.8万港元,可这间住宅到2003年就只值250万港元了。”


在香港一家律师行工作的赵先生,最终由于无法拿出更多现金来弥补抵押品的价值不足,不仅房子被银行无情收走,而且还欠下银行200多万港元。


这是怎么回事?



明明保证月供按时交给银行,银行没有实际损失,没有违约呀。


但危险的种子就是这样被埋下的。需要明白:贷款合同的违约条款里,可不仅仅包括不按时还款,还包括抵押物价值减少。


《银行房屋按揭贷款合同范本》显示:


“抵押期间由于乙方(购房人)的过错或其他原因造成抵押物的价值减少的,乙方应在30日内向甲方(银行)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


否则,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提前清偿相当于抵押物价值减少部分的本、息。



如果乙方既不提供价值相当的担保又不提前清偿等值的贷款本、息,甲方有权宣布贷款提前到期,要求乙方提前清偿全部贷款本、息。”



房价腰斩,房没了还惹一身债!



这次的例子是酱紫的:



刘先生2016年买下一套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贷款70万。一年后,刘先生已经偿还银行本金1万元,剩余69万元。


就在那时,房价像着陆失败的火星车一样,啪叽一下,硬硬生生结结实实地砸地上了。这套房子市场价仅为50万元。


好了,银行这时候会给刘明白算一笔账:当初借他70万,是因为有价值不低于70万的房子作抵押。现在,房子仅值50万,但他欠银行69万。所以,请补齐抵押不足的差额19万(69-50)。


要么,刘先生拿出19万存款,做提前还贷;要么,刘明白有个祖传老古董,价值不少于19万,抵押给银行。


刘先生这回是可犯糊涂了,当初为了买房把积蓄都掏光了,而家里最值钱的古董是iPhone4S,上哪去凑19万呢?



银行连一声不好意思都不说,“啪”一锤子就把房子拍卖了。一般说,拍卖价肯定比市场价还要低。市价50万的房,银行拍卖了40万,刘先生不仅首付白交了、啥也没捞着,还欠了银行29万(69-40)!




现在,朋友们知道房价暴跌为啥可怕了吧。已经贷款买房的朋友,快去把合同找出来,看看是怎么约定抵押物价值不足的。




来源:前海创启教育投资微信公众号。侵删。

***********

这个只是我之前转载的,没想打还有这么多人在地下争论。更新下:

银行有收回的权利,至于使用与否是要看国家维稳政策,个人还款情况,这个在最高票答案中写的很清楚了。大家自行去看。

有人评论说我好好的还款,银行为啥要为难我,自己制作坏账。你能好好的还贷,当然最好,问题是,一旦楼市崩盘将会发生下面的连锁反应:在没有找到新的支撑中国经济动力引擎的情况下,楼市崩盘必然会导致经济全面滑坡(这也就是当前决策层一再强调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原因所在);一旦房子失去了价值,那么超发的那些货币不会凭空消失,势必会流入市场,那样物价将会飞涨,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将会空前提高,别说到时候买房你能买起粮就不错了。楼市崩溃→经济滑坡→物价飞涨→失业加重;那么这时候问题来了,你失业后你的房子贷款怎么办?比如你现在在高位接盘买房,贷了100万的款项,如果按照当前利率来说,分二十年的话月供需要6000左右(差不多这个数,不确定)。你失业后抛除承担高额生活费用以外你的房子会怎么样?(怕就怕在那个时候,你不能按时还)

首先,因为你没有还清贷款将会继续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贷款买房者“断供”,就属于主动违约,违反了贷款合同中的约定条款,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银行会冻结房产,并且还会要求支付违约金。除此之外更可恨的是,银行仍然要求归还房贷。房贷和违约金加在一起的债务,“断供”者将背负一生。想想你没有工作,然后还欠银行几百万贷款是什么样的滋味。其次,作为不守信用的“断供”者还将面临长期的信用问题,在个人信用方面是一个严重的污点,今后消费和再想贷款都会受到种种制约,几乎是不可能的。别忘了银行只办锦上添花的事情,雪中送炭可不是他们的作风。(这里我着重说下,9/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特别严厉,特别有意思,我只举其中一条:(七)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 1.乘坐火车、飞机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民航飞机等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一边在稳房价,一边把夹子也做好了)最后,你作为“断供”者可能血本无归。伴随房价大降、二手房交易受阻的情况,“断供”房经过银行诉讼、法院拍卖大幅降低价格,扣除利息、违约金诉讼、拍卖等,极有可能出现拍卖所得已不足以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等。以上是最严重的。

在房价腰斩之后,当然房价跌破住宅贷款的担保价值。但由于大部分的购屋人都是普通上班族,而且他们的房子都是自住,所以放弃房屋丢给银行的案例并不是很多(当然投资客不同)。这群人的薪资还算不错,工作也稳定(如果公司没倒闭的话),他们通常会决定继续住在好不容易买了可以让家人小孩一起住的房子,而继续支付银行的贷款。但是购买的不动产价值大幅缩水的事实不会改变。

然后说维稳,我只能说,强拆钉子户来盖楼的血还没干,这么快就忘了?

最后说一句:有这种可能,但是不一定是普遍现象,但总有人会倒霉。贷款借钱买房,量力而行。

***************************

再次更新

贴一篇 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梁中华等,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的文章,侵删。

中国房价何去何从?日本模式VS俄罗斯模式

20多年前,日本房地产市场一片火爆,卖掉东京的土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城市“贵”得也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了。根据我们的测算,仅仅卖掉中国北上广深建成区的土地,就可以买下半个美国。自去年股灾以来,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就开始飙涨,买房比买“春运”的火车票都难。

看似一片繁荣,有什么理性因素推动?有无非理性因素?未来房价走势的变数在哪里?政策在日本和俄罗斯模式间将如何抉择?有无第三条道路?本文试图分析这些问题。



1.地产结构性分化,一线房价大幅飙升

总体来说,中国的房地产是处于下行周期中。从投资角度看,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同比增速从30%以上的高点一路下滑到15年12月份的1%;从开工状况看,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增速在2010年高点时突破了70%,但截至目前该比例已经连续22个月为负值,且去年底更是降至-14%;从房价看,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同比自14年9月以来连续15个月为负,直到去年12月受一线城市房价提振才转为正值。

15年6月份股灾以来,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但出现结构分化。从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来看,房价同比增速从-6.3%的低位上升至16年1月的1.0%,其中一线城市房价同比从-4.5%的低位飙升至22.4%,二线城市同比由负转正,三线虽然跌幅缩小,但行情与一、二线不可同日而语。从百城住宅均价看,二三线楼市自14年初就处于下行趋势,且三线仍在转差。

一线城市价格飙涨,深圳涨幅超越纽约“辉煌”时期。如果计算近一年一线城市房价的涨幅,广州-2.1%,北京8.3%,上海14.8%,深圳45%,而纽约房价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最大一年涨幅仅15.4%,东京在90年代房价暴跌前的最大一年涨幅为86%,上海与纽约接近,深圳则超过纽约涨幅,“追赶”东京。如果计算近五年一线城市房价的累计涨幅,广州27.2%,北京49.3%,上海43.3%,深圳92%,而纽约在房价暴跌前的五年累计涨幅仅59%,东京141%,北京和上海都接近纽约,深圳远远超过了纽约。

2.理性因素:人口结构与人口流动

我们得承认,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结构性分化,一线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这些现象的背后有一定理性因素驱动。

2.1. 人口结构变化,决定长期下行

从日本、美国等国的经验看,房地产周期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房地产属于典型的年轻型消费品,25-45 岁人群是房地产消费的高峰期,而在45 岁以后房地产消费占比会持续下降。日本的人口红利在1990 年代最早结束,房地产市场新开工数量迅速下滑,地产大周期终结。

而美国15-64周岁人口占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见顶回落,房地产市场也迅速下滑。之后由于移民的增加,在1995 年后又贡献了10多年的地产小周期。但是从2010 年开始人口红利正式宣告终结,房地产市场再次开始回落。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程度加剧。从2011年起,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就在下降,从74.5%的高点下降到2014年的73.4%。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中国总人口抚养比每5年平均升幅为0.05个百分点,至2050年将达到0.91的高点。而且总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主要是由老年人口抚养比不断上行所带动,即老龄化程度加剧。

人口结构变化令中国房地产市场也将出现趋势性下行。过去十几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巨大,且占比在上升,催生了房地产市场的大辉煌。新开工住宅面积快速增长,从99年的每年不到2亿平米到经济危机前08年的8.4亿平米,在4万亿计划的刺激之下,新开工面积2010年又突破10亿平米,并在随后几年中保持这一高位。但现在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减少,人口红利消失,房地产市场开始大幅度下行。

2.2.人口内部流动,决定结构分化

一方面,从各国城镇化的经验来看,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是大势所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人口集聚的过程,而人口的集中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需求和经济活动,提高福利水平。由于集聚效应,人口流动的总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而大城市的吸引力更强。从国际上来看,美国人口超过100万城市的人口总数占全国比重一直在上升,从1960年的38.7%提高到2014年的45.2%;日本从40.6%提高到65.3%;韩国更明显,从21.3%提高到45.9%;澳大利亚从54.2%提升到高点时的61.6%;加拿大从30.1%提升到45.5%。

中国的这一比例从1960年时的7.9%提高到了2014年的23.2%,但和其它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中国人口会进一步向大城市流动,这一趋势也决定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分化格局。

另一方面,中国的资源分布更加集中,也决定了一线城市人口流入压力大。在中国,一线城市在就业、教育、医疗、娱乐以及其它基础设施方面远远超过二三线城市,均占有绝对优势,这也是人口向一线城市不断流入的一大动力。05年至今,北京常住人口增长45%,上海增长37%,广州38%,深圳30%。人口的集中流入增加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也是推升一线城市房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但近几年一线城市“性价比”在降低,人口增速已大幅放缓,支撑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力量在减弱。在2009年之前,一线城市人口增速从2004年的1.7%提高到8.7%的高点,但是之后增速一路下滑,2014年仅为1.1%。原因可能有三方面:

第一,在现有的土地面积和城市设施下,一线城市可容纳的人口数量逐渐趋于饱和。

第二,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存在竞争,一线城市尽管具有很多优势,但随着生活成本提高、人口管理政策的实施,“魅力”也在下降。

第三,国际大都市和一线城市也存在竞争关系,当年东京房价飙涨、日元高估的时候,日本出现了“Buy America” 的狂潮,当前高房价也在降低中国一线城市生活的“性价比”。根据最新统计,上海市2015年外来常住人口同比是在下降的,这是十五年来的首次。

3.非理性因素:货币超发与风险偏好

一线城市房价短时间内的过快上涨,也存在非理性因素的推动:货币超发和风险偏好提升。

3.1.货币供给过量,资产价格飙升

国际经验表明:货币超发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有重要推升作用。上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签订后,为减小日元大幅升值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日本央行大幅下调利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主要银行长期贷款利率从高点时的10%一路下降到不足5%,导致的结果是货币超发严重。1985年时日本M2同比增速在8%左右,实际GDP同比在7%左右,相差不大,但此后M2同比不断攀升至12%以上,而GDP同比却一路下降到1987年1.5%的低点,而通胀并不能解释之间的差距。超发的货币大量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地价均大幅飙升。

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911”事件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联储在00年至03年间将目标利率从6.5%的高位下调到1%,且保持低利率至04年中,导致货币超发:1999年时美国实际GDP和M2增速分别为4.7%和6.0%,相差不大;但到了2001年实际GDP仅1%,而M2增速却达到了10.5%,2002年两者之间的增速也相差4.5个百分点,而通胀无法解释如此大的差距。充裕的流动性使美国股市翻了一倍,20个大中城市房价长期保持10%以上的增长,滋生了地产泡沫。

中国的货币超发对一线城市房价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速就在不断下降,季度同比从12.2%的高点下降到15年4季度的6.8%,但M2增速却从15年年中开始回升,16年1月份M2同比更是高达14%,远超目标值。与此同时去年6月股灾后股市吸收资金也逐渐减少,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开始流入楼市,一线城市房价也正是从这时开始飙涨。

货币超发导致房价暴涨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却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使得中国房地产资产的美元价值急剧飙升,存在被高估的风险。根据我们的估算,一线城市房屋总价值可买下半个美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常住人口分别为2170万、2426万、1308万、1078万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2、35、28、27平方米,利用这两个变量可以估算得到四个城市的居民住房建筑总面积,再乘以四个城市的住房均价即可得到住房总价值,分别为3.7、4.8、1.0、2.0万亿美元。加总起来就是11.5万亿美元,而美国Lincoln土地政策研究机构测算的美国全国家庭住房总价值也就26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一线城市住房的总价值可以买下半个美国。

一线城市建成区各类用地总价值可买下60%的美国。根据国土资源部2015年12月的数据,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的平均地价分别为29330、20962、20044、26038元/平米,而四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分别为1268、700、1563、661平方公里,依此计算可得四个城市的土地总价值分别为5.7、2.3、4.8、2.6万亿美元,加总起来就是15.4万亿。也就是说,中国的一线城市建成区所有类别用地的总价值,买下半个美国也绰绰有余了。

3.2.风险偏好增强,售租比飙升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大背景下,低利率环境、货币超发提升了投资者风险偏好。资金先是大量流入金融市场,推升了金融市场的大牛市,在15年6月份股灾后,资金开始流入楼市,一线房价开始飙涨。

售租比(房价/租金)类似于股市的市盈率,被广泛用来衡量房地产市场的低估或高估程度,也可以反映购房者的风险偏好程度。房屋作为一项资产,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居住,所以租金是房屋所产生的收益,类似于股票的每股收益。

房屋的买卖市场比较复杂,我们难以判断房价高低是否反映了真实的居住需求。但房屋租赁市场是相对市场化程度高、有效率的市场,所以租金可以作为反映住房市场需求的一个较好的变量。如果租金没有大幅变动,但房价大幅上涨,这往往预示着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提升。

不过,就像我们不能直接拿A股的市盈率和美股、港股的市盈率去比较,将中国的售租比与其它国家的售租比进行横向比较也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我们这里仅作时间上的纵向比较。

国际经验表明,售租比短期内飙升的楼市繁荣往往难以持续。一般房地产市场的售租比是相对稳定的,例如在2000年之前的40多年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售租比基本维持在17-20倍的范围内。但2000年之后受益于低利率环境、信贷政策等因素影响,售租比大幅攀升,从20倍左右一度上升至接近30倍。直到2006年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售租比又迅速回到2000年的水平。日本、英国等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一旦售租比大幅飙升,偏离了稳定水平时,最终都会回到原点。

中国一线城市售租比飙升,深圳堪称楼市中的“创业板”。从房价和租金涨幅的对比看,深圳的房价自08年以来上涨了346%,而租金上涨不到70%;广州房价上涨193%,而租金上涨仅54%;北京房价涨157%,租金涨43%;上海房价涨145%,而租金涨88%。

房价增速远远快于租金增速,导致的结果是08年以来中国一线城市售租比巨幅攀升,从30倍左右的水平,一直攀升到接近50倍左右。深圳的售租比从29倍的水平提升到56倍,也就是说在深圳买一栋房子,要居住或者出租接近60年才能回本,而根据住建部2010年的统计,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仅25-30年。由于租金相比房价更能反映真实的住房需求,从国际经验看,一线城市售租比大幅攀升说明居民购房存在非理性因素,风险在积聚。

3.3.房屋空置率高,或非单纯刚需

我国住房空置率长期远超其它国家,即使是人口流入多、住房需求旺盛的一线城市空置率依然偏高。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权威调查,2013年中国住房空置率高达22.4%,一线城市也达到21.2%,远远高于美国(2.5%)、中国香港(4.7%)、欧盟(9.5%)、日本(13.1%)、中国台湾(17.6%)等国家和地区。而根据2015年腾讯网、腾讯房产研究院与中国房地产报、《腾讯智慧》联合调查的数据,一线城市住房空置率22%,二线城市24%,三、四线城市26%,依然偏高。

这说明居民购房不仅仅是刚需动机,还可能存在投资甚至投机成分,对房价上涨的预期会吸引没有或者暂时没有住房需求的居民也加入购房“大军”,推升房价在短时间内上涨。

4.未来房价走势的变数

4.1.风险偏好的变化

先介绍一下本报告的标题——非理性的繁荣。1996年12月5日,时任美联储主席的Alan Greenspan在演讲中提出一个词——“非理性的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该词提出后,当天的日经指数大跌3.2%,恒生指数下跌2.9%,德国股市大跌4%,英国大跌2.2%,第二天早上美股开盘就下跌了2.3%。这样一个简单的词汇何以有如此大的魔力令全球市场如此恐慌?

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Shiller在其《非理性的繁荣》一书中做了解释:非理性的繁荣是基于心理基础的投机泡沫,资产价格的上涨挑起投资者的热情,并不断在投资者中散播、“传染”;在传播过程中整个故事会被放大,以证明当前价格的合理性;后续的投资者尽管怀疑资产本身的价值,但出于嫉妒别人的成功或享受做赌徒的快感,也会参与进来。

也就是说,在非理性的繁荣中,新进入的投资者多是受到资产价格上涨的吸引,而不再关注资产本身的价值,甚至进入到一种编织各种故事来给自己增加信心的状态;而其实越是上涨,投资者的内心深处就越脆弱,一旦大的形势有所变化(例如货币收紧等政策变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会转变。回顾历史上每一次泡沫的产生和破灭基本都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中国的一线城市房价是有人口流入等基本面因素的支撑,但美国、日本当年房价大跌之前也是有各种基本面支撑才上涨的,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基本面能否支撑如此高的价格。当前一线城市楼市一片火爆,购房者挤破了头还买不到房,但与此同时租金上涨速度却远远慢于房价上涨,售租比大幅飙升,而房屋空置率也居高不下。中国一线城市人口流入速度已经大幅放缓,而一旦像之前的创业板一样,加杠杆成为房价上涨的“故事”,地产市场就危险了。

4.2.政策的选择:日本VS俄罗斯模式

如果一个国家的房价永远暴涨,理论上最终可以把全世界买下来,但这显然是荒谬的。

货币超发导致房价暴涨后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日本模式。日本80年代末货币超发,经济增速却在放缓,但由于日本央行的干预,日元还是升值的,导致的结果是日本房地产资产被严重高估。85-90年间,东京土地价格上涨了156%,日元对美元升值90%,也就是说东京土地的美元价值上涨了246%,被严重高估,势必要向市场均衡回归。

而向市场回归有两种途径,一是日元对外贬值,二是紧缩货币使资产的本币价格下降。迫于通胀和贬值压力,日本央行选择大幅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给,保证日元汇率的基本稳定,但最终导致股市和楼市泡沫的相继破灭。

另一种是俄罗斯模式。2008年前,俄罗斯也面临货币超发的问题,M2和名义GDP增速之间的差距最高达40个百分点。过剩的流动性也导致俄罗斯楼市大涨,2004-2008年俄罗斯平均二手公寓价格上涨了267%,期间卢布对美元汇率升值了14%,资产价格也存在高估的风险。

但俄罗斯选择了让汇率贬值,08-09年卢布对美元贬值幅度最高达34%,之后卢布对美元又大幅贬值,继续释放风险。俄罗斯房价在经历了暴涨后却保持了稳定,没有出现崩盘现象,但是汇率却是一贬再贬。


日本模式选择汇率稳定甚至升值,紧缩货币导致股市和楼市的崩盘,银行受损,但是货币的购买力上升,持有现金可以保值。而俄罗斯模式下,银行资产无恙,但是货币的购买力受损,必须持有抗通胀的实物资产才能保值。中国1月份以来放出天量信贷,房价再度上涨,意味着俄罗斯模式的概率也在上升。

我们希望中国能走出不同于日本和俄罗斯的第三种模式,但未来到底怎么走,还需要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房价暴跌,你竟然还会按时还月供,银行恨不得再贷给你1000万,怎么会来收回你的房子嘛。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会呀,你的抵押物不足以覆盖贷款的时候,会要求你补充抵押物呀。你补充不了就要求你提前偿还呀,你偿还不了可不就把房子收走了嘛……

银行会替你拔创,那是想瞎了心啊


user avatar   jin-zhou-tie-j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9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的会面中,突然毫无预兆的要求记者清场,而在那段现场的视频中,似乎有一记者问了一句:“Did he shit?”(“他是不是拉了?”),而旁边的另一位记者回道:"I have no idea,hope the microphone got it。"(“我也不知道,但愿麦克录到了。”)

这段视频流出之后,全世界的舆论场都炸了锅,人们纷纷怀疑,已经是80高龄的拜登,是否在这样严肃的场合,一个不小心,拉在了裤子里,所以才会突然要求清场,而现场的记者是闻到了味道或者听到了声音,才会有此一问。

这个看似荒谬的猜测,却意外的流传极广,以至于向来标榜言论自由的外网都开始大量封杀此类帖文,而美国官方也很快出来辟谣说清场跟总统拜登的身体情况无关,只是出于政治和外交因素,两位领导人必须密谈。

但网民们可不管这么多,美国政府越是删帖和澄清,他们就越是对拜登的“脱粪”深信不疑,传言越传越是有板有眼,之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那句“祝他身体健康”也被拉出来反复分析,进一步佐证了拜登的“失禁症状”。

这个曾经代表着“战无不胜,众望所归”的超级大国和世界第一强国,居然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迎来了舆论的毁灭性打击,这让许多美国的敌人和反对者都大为诧异。

然而,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其中疑点颇多,因为在那段广为流传的视频中,第一位记者在提出疑似脱粪的疑问之后,另一位记者给她的回复是“我希望麦克风录了下来”,如果真的是拉裤子这种事情,被麦克风录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小,还不如说希望摄像头拍到了。

即便退一万步,认定确实是拜登没有控制住大小便,但其实他作为一个80岁的老人,出现这种情况也并不稀奇,衰老并不是罪恶,也不至于为此如此残酷的嘲笑一位老人。

因此,拜登如今的被群嘲,可以说只是美国国力衰退的一个缩影,无论拜登是否真的大小便失禁,但他作为美国总统,领导着这个衰退的美国一路火花带闪电的跌下了神坛,曾经的荣耀必然会一道一道全部化作孽力反馈回他的身上。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美国今日没有从阿富汗撤军,新冠也已经完全被控制,那么拜登就是拉的到处都是,也依然会有人跪舔说他这就像廉颇“一饭三遗矢”,是有大将之风,可当美国撤出阿富汗,新冠病死七十万之后,哪怕他这位总统日日正襟危坐,我们也总会怀疑,他屁股底下,是不是粘着什么不雅的东西。​

这,就是今日的世界,就是美国从“谁也打不过”到“谁也打不过”之后,所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啊。


user avatar   doomexp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少回答提到强制生育,说说强制生育的问题吧。

现在生育率低的导致的问题,不是人口数量下降,而是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下降。如果现在瞬间消失掉一亿老人,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一亿,会有人讨论人口数量下降的问题吗?

强制生育,特别是高压政策下的强制生育,比如说个别答主提出的不生育者每年上交30%(也有回答说40%,75%)的总收入作为罚款,这种政策下出生的人口,能转化成劳动力吗?强制生容易,如何强制育?假设真的实施上述高压强制生育政策,必然会引起以规避处罚为目的的生育。那么,生,是生了,至于怎么养,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只要保证成年前饿不死,依法参加义务教育,这样“养”的成本其实很低。其他的,不好意思,与我无关,学好学不好,犯罪不犯罪(犯罪更好,抓进去连饭都不用管了),什么早教、幼儿园、学区房、吃好的穿好的、高中、大学?不存在的,从怀上那一刻起,这个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子女,只是一个工具(没错,连工具人都算不上),规避处罚的工具,没有感情,只有怨恨。而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心理有多么扭曲变态,可想而知,因为童年不幸而报复社会的案例还少吗?一个高中都没上过,心理扭曲变态的人,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吗?搞不好三天两头上街砍人,报复社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强制生育政策的打击面极广,上述现像绝不会是个别现像,实施强制生育前,不妨先提高监狱建设用地及预算。

当然啦,肯定又有人会提出强制“育”的配套政策,比如说子女犯罪父母连坐,子女在多少岁前死亡按未生育进行处罚,子女成年后劳动产出不达标的部分对父母进行罚款等等。如果真的能这么搞的,只能说,辣真的牛逼,辣真的牛逼,但同时,也准备好灭亡吧。




  

相关话题

  一个棋子,怎么跳出棋盘?当下一个中国人怎么能跳出房价的影响? 
  如何评价唐家三少和跳舞对网络小说的言论? 
  2021 年基金该如何布局? 
  川普反堕胎法案“捍卫生命”法案对全球女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何看待 3 月 1 日成都滴滴「降价」,导致大批网约车司机抵制停运?平台应该怎样改善司机待遇? 
  亲戚总想用我们家房子作贷款的担保品怎么办? 
  如何看待「柯基犬被摔死事件」中双方均被拘留 7 天? 
  父子反杀夜闯行凶者被判死缓,检方称「非正当防卫,闯入家门未必行凶」,你怎么看? 
  家里人和邻居有矛盾产生肢体冲突,走法律途径应该怎么办? 
  邻居的狗扰民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让你庆幸及早脱粉的明星?
下一个讨论
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军装备人员训练远强于大陆,战胜过荷兰、西班牙。遑论旺家海军所向披靡,英国人输在哪里?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