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信吗?巴基斯坦人不信→_→。
首先,在政治层面,尽管巴基斯坦政治、军方高层对华友好,但巴基斯坦新一代青年对华友好感情有所淡薄,对中巴基斯坦关系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在中国外交优先列表中,巴方地位不高”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历届政府都将对华友好视为外交政策基石。2011年总理吉拉尼访华时公开宣布,“中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将永远同中国站在一起。” 巴基斯坦军方坚持推动中巴军事合作与交流,是对华友好关系的坚定支持者。人民党、穆斯林联盟(谢里夫)两大党领导人都曾多次访华,并反复表示中巴友好是巴基斯坦外交的出发点。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巴基斯坦新一代青年政治精英和中高层军官逐渐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多留学西方,没有经历中巴友谊的风雨,对中国社会、文化缺乏了解,对与中国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许多巴青年精英认为中巴之间只是单纯的利益关系,中国利用中巴特殊关系平衡中印、中美关系。他们认为随着印度的快速崛起,中国希望同印度保持正常关系,将印度视为潜在的贸易伙伴,将回避印巴之间任何冲突,包括阿富汗问题上的印巴矛盾,以避免在印巴之间作出选择。而在巴方所希望的借助中国抗衡美国方面,由于中美关系远比中巴关系重要,中国绝不会因美巴关系变动而有所变化 。有些人甚至单纯以援助多少和重大项目投入与落实多少作为标准,来质疑中巴关系,认为中国在对巴关系上说得多做得少。 另外,还有部分巴方亲美人士认为中巴军事合作不利于地区和平。在他们看来,中国对巴基斯坦军事援助的主要目的是“将印度注意力从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方面转到地区军备竞赛” 。认为中印之间的游戏将进一步巩固南亚地区现状,对巴基斯坦长远发展不利。如果中国继续助推印巴军备竞赛,那么印巴之间各种合作,如贸易、阿富汗问题、能源共享,边境争端、应对跨国威胁如天气变化等就很难实现。巴基斯坦一些深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学者还认为中巴友谊损害巴基斯坦民主进程。他们认为“……不喜欢民主带来的混乱和矛盾,更喜欢维持军方在政治和经济事务上特殊地位的传统局面,……可能教给巴军方如何控制抗议运动、屏蔽自由媒体和网络自由,回避人权和劳动权利”。
其次,在经济层面,巴基斯坦工商界人士期待搭乘中国经济快车,但对中巴经贸合作现状不满。巴基斯坦举国上下都将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视为重要机遇,希望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借机全面提升经济水平,融入亚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虽然巴中经济有一定互补性,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当前巴方不满双方经济合作现状,认为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与“全天候友谊”的高度不匹配,中国过于注重自身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巴方。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港口、桥梁,更多是为中国经济利益或战略意图服务,如开采巴基斯坦各种矿产资源等就是中国强劲的国内需求所致,巴方在合作中处于被支配地位,获得收益过少。 在巴方看来,中巴经贸也存在一定问题:(1)中巴贸易逆差太大。2010~2011财年(2010年6月30日至2011年6月30日)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为74.23亿美元,其中巴基斯坦自中国进口57.89亿美元,向中国出口16.34亿美元,巴方逆差41.55亿美元。且巴方出口多为原材料,中方多为附加值高的产品。巴基斯坦出口商品高度集中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等领域。其中,棉纱、棉布和棉花三种商品对我出口额占巴基斯坦向我出口总额比重就高达69.21%;而中国商品集中在机械设备及配件、化工类产品、钢铁及其制品、机动车及配件、轮胎等工业制成品 。(2)中国商品严重冲击巴基斯坦国内行业。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巴基斯坦国内相关行业无力同中国竞争,纷纷倒闭。(3)走私严重。由于中巴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部分中巴不法商人滥用协议,将非中国生产的商品也打上中国产地享用了优惠,致使巴方税收损失很大。(4)中国商品质量较差。(5)中国企业社会形象不佳。巴方认为中国企业只关心物质利益,对当地领导人热情交往,而对当地普通民众生活关心不够。还有当地专家认为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与当地经济融合度不高,对巴基斯坦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与巴基斯坦工商界对华期待形成较大反差。
再次,在安全层面,巴基斯坦部分世俗知识精英、宗教人士对中国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举动心存疑虑,担心中美在反恐方面渐趋相同。巴基斯坦部分学者认为,邻国极端势力日益猖獗,这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些恐怖分子许多都在巴基斯坦境内受训,而且在危机时刻他们也往往逃往巴基斯坦进行避难。许多关塔那摩美军监狱拘留的维吾尔族恐怖分子都是在巴基斯坦境内被捕的。同时,新疆的稳定还关系到中国通向中亚的能源及贸易之路是否通畅。从安全角度出发,巴方认为“中国很可能采取同美国一样的强硬态度,要求巴方清剿境内恐怖分子避难所” 。巴方有观点认为,2007年正是在中国而不是美国的压力下,巴基斯坦政府对绑架中国人的“红色清真寺”进行镇压,使得巴基斯坦安全形势恶化。而且,前总理贝·布托就是因为支持这个行动而被杀害 。而中国在巴基斯坦工程人员众多,很容易成为各类恐怖势力袭击对象,2008年,“巴基斯坦塔利班”就绑架一名中国工程师,事后中国曾严厉指责巴方保护不力。2011年……,因此,巴方认为,“如果巴基斯坦境内恐怖势力对中国人员和投资的威胁越来越大,……很可能改变肯定巴基斯坦反恐努力的态度”。
最后,在社会交流层面,巴基斯坦普通百姓对中国怀有朴素友好的感情,但普遍对中国社会、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巴基斯坦民众多将中国视为应对印度、美国威胁的战略伙伴,年轻人则希望抓住中国崛起机会,希望到中国留学和经商的人数不断增多。但两国文化交流渠道狭窄,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多来自西方媒体或深受西方媒体影响的巴基斯坦本土媒体,对中国当前发展现状特别是中国政治制度不够了解,甚至存有误解。巴基斯坦青年则多向往西方生活,不了解中巴关系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未来中巴关系继续发展缺乏动力。 而代表知识精英的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主流对华友好,但认知不够准确、全面。
自穆沙拉夫总统放开媒体管制后,巴基斯坦社会气氛空前活跃,各种独立媒体日趋增多。近年来,巴基斯坦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新兴势力,在巴基斯坦影响力大增。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多以中巴友好为基调,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为主题,缺乏对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深度报道,同时,对中国的报道多转引自西方媒体,客观性和准确性不足。同时,巴基斯坦传统或有政府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对华友好,但部分新兴非政府组织受美、中东资助,具有浓厚亲西方色彩,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与西方保持一致,对中国认识较为负面。
巴方对中国的认知之所以存在众多负面因素,根本原因是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下,两国外交战略层次难以完美对接。巴基斯坦政治、经济面临内外重重压力,对中国的期待较高,但中国外交目标与巴基斯坦并不完全一致,且能力有限,不能无限制满足巴方需求,属典型的“需求与供给不对称”。同时,由于巴方政治、安全形势不佳,即使中国大力推动,一些重要项目也难以落实,2011年9月,中国庆华集团就因安全问题而退出在巴项目。种种问题制约了中国对巴投资与合作的能力,这种高期望值与承受能力之间有着较大落差,这是巴基斯坦各界对中国存在一定失望情绪的主要原因。
其次,中巴传统交流方式无法适应巴基斯坦多元化社会的新局面。当前巴基斯坦社会碎片化趋势明显,权力越发分散,主体趋向多元化。但中国在当地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各种中巴友好活动也局限于传统的纪念活动、新闻报道等等,对巴青年缺乏吸引力。另外,由于历史、语言原因,巴基斯坦当地媒体在华记者较少,不能及时、深入报道中国情况,对中国的报道多转引自西方媒体,而且西方媒体也经常刊登歪曲中巴关系的文章,以上因素对巴基斯坦民众对华负面认知的影响不容小觑。
再次,民间交往过少限制了双方相互了解。中巴友谊一向呈现政治热、军事热、经贸冷、人文交流少等特点,经济上巴基斯坦属于资本主义体系,与西方经济体系关系更为密切,与我经贸往来程度不高。而文化与中东接近,属伊斯兰文化圈,与中国文化等有较大差距,这是两国社会文化交流不畅的重要因素。而中巴交通不便,这也造成两国人民交往困难。至今中巴之间空中航线仅有3条,还不能每日往返。陆地交通则只有喀喇昆仑公路,且自然条件恶劣,一年之中因天气原因要封闭半年,还经常因地质灾害而被迫中断,前不久中国援助的喀喇昆仑公路修复工程刚刚开工。同时,尽管巴基斯坦是中国最早签署的旅游目的地国之一,但因安全形势不好也让中国人不敢前往旅游,种种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巴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当然,对存在的问题,中巴两国还需重视,只有妥善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中巴友谊之花才会在未来的风雨中更加娇艳。
引自
《“全天候友谊”背景下巴基斯坦的中国观 》
杜冰
你信吗?巴基斯坦人不信→_→。
首先,在政治层面,尽管巴基斯坦政治、军方高层对华友好,但巴基斯坦新一代青年对华友好感情有所淡薄,对中巴基斯坦关系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在中国外交优先列表中,巴方地位不高”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历届政府都将对华友好视为外交政策基石。2011年总理吉拉尼访华时公开宣布,“中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将永远同中国站在一起。” 巴基斯坦军方坚持推动中巴军事合作与交流,是对华友好关系的坚定支持者。人民党、穆斯林联盟(谢里夫)两大党领导人都曾多次访华,并反复表示中巴友好是巴基斯坦外交的出发点。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巴基斯坦新一代青年政治精英和中高层军官逐渐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多留学西方,没有经历中巴友谊的风雨,对中国社会、文化缺乏了解,对与中国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许多巴青年精英认为中巴之间只是单纯的利益关系,中国利用中巴特殊关系平衡中印、中美关系。他们认为随着印度的快速崛起,中国希望同印度保持正常关系,将印度视为潜在的贸易伙伴,将回避印巴之间任何冲突,包括阿富汗问题上的印巴矛盾,以避免在印巴之间作出选择。而在巴方所希望的借助中国抗衡美国方面,由于中美关系远比中巴关系重要,中国绝不会因美巴关系变动而有所变化 。有些人甚至单纯以援助多少和重大项目投入与落实多少作为标准,来质疑中巴关系,认为中国在对巴关系上说得多做得少。 另外,还有部分巴方亲美人士认为中巴军事合作不利于地区和平。在他们看来,中国对巴基斯坦军事援助的主要目的是“将印度注意力从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方面转到地区军备竞赛” 。认为中印之间的游戏将进一步巩固南亚地区现状,对巴基斯坦长远发展不利。如果中国继续助推印巴军备竞赛,那么印巴之间各种合作,如贸易、阿富汗问题、能源共享,边境争端、应对跨国威胁如天气变化等就很难实现。巴基斯坦一些深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学者还认为中巴友谊损害巴基斯坦民主进程。他们认为“……不喜欢民主带来的混乱和矛盾,更喜欢维持军方在政治和经济事务上特殊地位的传统局面,……可能教给巴军方如何控制抗议运动、屏蔽自由媒体和网络自由,回避人权和劳动权利”。
其次,在经济层面,巴基斯坦工商界人士期待搭乘中国经济快车,但对中巴经贸合作现状不满。巴基斯坦举国上下都将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视为重要机遇,希望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借机全面提升经济水平,融入亚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虽然巴中经济有一定互补性,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当前巴方不满双方经济合作现状,认为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与“全天候友谊”的高度不匹配,中国过于注重自身经济利益,而没有考虑巴方。中国在巴基斯坦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如公路、港口、桥梁,更多是为中国经济利益或战略意图服务,如开采巴基斯坦各种矿产资源等就是中国强劲的国内需求所致,巴方在合作中处于被支配地位,获得收益过少。 在巴方看来,中巴经贸也存在一定问题:(1)中巴贸易逆差太大。2010~2011财年(2010年6月30日至2011年6月30日)中巴双边贸易总额为74.23亿美元,其中巴基斯坦自中国进口57.89亿美元,向中国出口16.34亿美元,巴方逆差41.55亿美元。且巴方出口多为原材料,中方多为附加值高的产品。巴基斯坦出口商品高度集中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原材料等领域。其中,棉纱、棉布和棉花三种商品对我出口额占巴基斯坦向我出口总额比重就高达69.21%;而中国商品集中在机械设备及配件、化工类产品、钢铁及其制品、机动车及配件、轮胎等工业制成品 。(2)中国商品严重冲击巴基斯坦国内行业。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巴基斯坦国内相关行业无力同中国竞争,纷纷倒闭。(3)走私严重。由于中巴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部分中巴不法商人滥用协议,将非中国生产的商品也打上中国产地享用了优惠,致使巴方税收损失很大。(4)中国商品质量较差。(5)中国企业社会形象不佳。巴方认为中国企业只关心物质利益,对当地领导人热情交往,而对当地普通民众生活关心不够。还有当地专家认为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与当地经济融合度不高,对巴基斯坦经济带动作用不明显,与巴基斯坦工商界对华期待形成较大反差。
再次,在安全层面,巴基斯坦部分世俗知识精英、宗教人士对中国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举动心存疑虑,担心中美在反恐方面渐趋相同。巴基斯坦部分学者认为,邻国极端势力日益猖獗,这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些恐怖分子许多都在巴基斯坦境内受训,而且在危机时刻他们也往往逃往巴基斯坦进行避难。许多关塔那摩美军监狱拘留的维吾尔族恐怖分子都是在巴基斯坦境内被捕的。同时,新疆的稳定还关系到中国通向中亚的能源及贸易之路是否通畅。从安全角度出发,巴方认为“中国很可能采取同美国一样的强硬态度,要求巴方清剿境内恐怖分子避难所” 。巴方有观点认为,2007年正是在中国而不是美国的压力下,巴基斯坦政府对绑架中国人的“红色清真寺”进行镇压,使得巴基斯坦安全形势恶化。而且,前总理贝·布托就是因为支持这个行动而被杀害 。而中国在巴基斯坦工程人员众多,很容易成为各类恐怖势力袭击对象,2008年,“巴基斯坦塔利班”就绑架一名中国工程师,事后中国曾严厉指责巴方保护不力。2011年……,因此,巴方认为,“如果巴基斯坦境内恐怖势力对中国人员和投资的威胁越来越大,……很可能改变肯定巴基斯坦反恐努力的态度”。
最后,在社会交流层面,巴基斯坦普通百姓对中国怀有朴素友好的感情,但普遍对中国社会、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巴基斯坦民众多将中国视为应对印度、美国威胁的战略伙伴,年轻人则希望抓住中国崛起机会,希望到中国留学和经商的人数不断增多。但两国文化交流渠道狭窄,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多来自西方媒体或深受西方媒体影响的巴基斯坦本土媒体,对中国当前发展现状特别是中国政治制度不够了解,甚至存有误解。巴基斯坦青年则多向往西方生活,不了解中巴关系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未来中巴关系继续发展缺乏动力。 而代表知识精英的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主流对华友好,但认知不够准确、全面。
自穆沙拉夫总统放开媒体管制后,巴基斯坦社会气氛空前活跃,各种独立媒体日趋增多。近年来,巴基斯坦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新兴势力,在巴基斯坦影响力大增。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多以中巴友好为基调,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为主题,缺乏对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深度报道,同时,对中国的报道多转引自西方媒体,客观性和准确性不足。同时,巴基斯坦传统或有政府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对华友好,但部分新兴非政府组织受美、中东资助,具有浓厚亲西方色彩,在人权、民主等问题上与西方保持一致,对中国认识较为负面。
巴方对中国的认知之所以存在众多负面因素,根本原因是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下,两国外交战略层次难以完美对接。巴基斯坦政治、经济面临内外重重压力,对中国的期待较高,但中国外交目标与巴基斯坦并不完全一致,且能力有限,不能无限制满足巴方需求,属典型的“需求与供给不对称”。同时,由于巴方政治、安全形势不佳,即使中国大力推动,一些重要项目也难以落实,2011年9月,中国庆华集团就因安全问题而退出在巴项目。种种问题制约了中国对巴投资与合作的能力,这种高期望值与承受能力之间有着较大落差,这是巴基斯坦各界对中国存在一定失望情绪的主要原因。
其次,中巴传统交流方式无法适应巴基斯坦多元化社会的新局面。当前巴基斯坦社会碎片化趋势明显,权力越发分散,主体趋向多元化。但中国在当地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各种中巴友好活动也局限于传统的纪念活动、新闻报道等等,对巴青年缺乏吸引力。另外,由于历史、语言原因,巴基斯坦当地媒体在华记者较少,不能及时、深入报道中国情况,对中国的报道多转引自西方媒体,而且西方媒体也经常刊登歪曲中巴关系的文章,以上因素对巴基斯坦民众对华负面认知的影响不容小觑。
再次,民间交往过少限制了双方相互了解。中巴友谊一向呈现政治热、军事热、经贸冷、人文交流少等特点,经济上巴基斯坦属于资本主义体系,与西方经济体系关系更为密切,与我经贸往来程度不高。而文化与中东接近,属伊斯兰文化圈,与中国文化等有较大差距,这是两国社会文化交流不畅的重要因素。而中巴交通不便,这也造成两国人民交往困难。至今中巴之间空中航线仅有3条,还不能每日往返。陆地交通则只有喀喇昆仑公路,且自然条件恶劣,一年之中因天气原因要封闭半年,还经常因地质灾害而被迫中断,前不久中国援助的喀喇昆仑公路修复工程刚刚开工。同时,尽管巴基斯坦是中国最早签署的旅游目的地国之一,但因安全形势不好也让中国人不敢前往旅游,种种因素严重制约了中巴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当然,对存在的问题,中巴两国还需重视,只有妥善解决目前存在的矛盾,中巴友谊之花才会在未来的风雨中更加娇艳。
引自
《“全天候友谊”背景下巴基斯坦的中国观 》
杜冰
典型的资本裹挟,这种片拍出来,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说,它是利用我党百年这个历史事件作为热点,来达到他收视率爆表的目的。
五大书记这个没啥说的,特型演员,算是经过不少电视剧的锤炼,演技肯定没啥问题。问题在于,五大书记聚在一起开会的目的是什么,是商讨国事,有各自的见解,各自不同的理论,不然也不会说共产党会议多,现在变成了教员的一言堂,其他四位等于变成了教员的手下,完全没有这回事。就拿周来说吧,周的定位是教员的战友,生死伙伴,以及在政治上可以并驾齐驱的人物,而不是单纯地传达教员意思的人,包括刘也是一样。当年的任弼时那可是风云人物,典型的工作狂,刚正不阿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物,现在教员在说,他在写,那还叫五大书记吗???
后面的林彪就不说了,于和伟演技很不错,但是不适合这个角色。林彪46年在东北局批彭真的时候,那可是雷霆万钧,历史上也是相当的一个狠辣的人物,被于和伟演成憨憨了。林彪在东北党当政军一把手的时候,敢搞一言堂,打仗精于算计,非常重视战术和战斗纪律。到了这里,林彪喊两句爱国口号,遵从中央的口号,就完事了,这是扯呢?电影版辽沈战役里有个细节,林总在说大兵团作战,纪律非常重要时候的那个狠辣劲,于和伟演不出来。
接下来就希望三大战役部分,拍得好看一点吧,其他没啥期待了。
中国的平头老百姓是啥都不懂的、啥都做不了的、啥都不想做的贱民吗?
英雄的老百姓关心美国,因为它就横亘在面前。
“Because it's there.”
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英雄的老百姓就想征服一下呐,人类的天性而已,家畜或许不能理解。
全世界所有厉害的东西,中国的平头老百姓都关心:上至国际空间站,卡西尼,奥陌陌,旅行者;下至下水道油布包,煮饭仙人,圆珠笔尖,还有猛禽,幽灵,高精狙,福特号,电磁炮,可燃冰,盾构机,大豪斯,大牛排,电瓶车,鸟语花香,老虎大象,GPS,NMD,M1p,RTX,诺贝尔,太平洋。
我想要的不多。你给不了,我就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