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俄国的生命科学全点武器化了。
按照俄国的制度规定,武器化科研的成果形式不必刊登在国际权威期刊,甚至无需公开发表,成果以报告、专利、综合体的形式体现。在2012年博士答辩制度改革之前,从事国防工业科研项目的学位申请人甚至不需要按照GOST标准撰写毕业论文,直接用专利、科学报告和综合体就可以进行答辩。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不可能有英语版,甚至不可能允许外国人借阅。所以说你很难从常规信源获取到信息。
之前为一些约稿专门搜集过材料,结论是2012年之后俄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敏感设施、科研人员、科研方向基本全部脱网加密,旧有的、涉及到这些设施名称、编号、地址、性质的法律全部禁止公开查阅,搞清楚真正有几个BSL3 BSL4实验室都需要用到谍报手段,那自然看起来非常落后了。
事实上,苏联时期防疫工作也不是卫生部负责的,是国防部民防总局负责的,卫生部第二局只是个名义上的业务指导机关。
包括现在唯一公开的BSL-4(事实上我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俄国不止这一个BSL-4,莫斯科郊外肯定还有起码一个BSL-4)也是直接对国防部汇报工作。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庄有猫等医疗领域的大v既搞不明白俄国为什么能搞出大卫星疫苗同时又对大卫星不放心了-因为传统上苏联的生物制品企业副业是生产疫苗,主业是生产生物武器,而俄国又没有公开宣布放弃生物武器,仅仅是宣布全部销毁化学武器而已
从某些角度来说,以军事化为主要方向的科研水平是不可能太落后的,因为它必须要1.可重复 2.可控制 3.性状稳定 4.必须达到一定的指标 5.有可生产性
所以说你从公开渠道判断水平是一个错的离谱的想法
至于有人提米丘林和李森科就更有意思了,米丘林工作单位查过吗?人家搞农学的,主业是改良作物品种,不是搞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和米丘林相比,那些躲在西伯利亚地下室里研究生物武器的苏军技术军官才更接近搞“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
看了看评论补充两点
在俄国读博的定位是“高技能人才培训”,读博和去搞学术关系不大,只是负责把人在一定的框架内培训成具有独立进行科学活动的高素质人才。事实上俄国的博士点,主力是在各科研机构里,而不是大学里。而各科研机构呢,很大一部分和大学和科学院没关系,不是科学生产联合体就是工业部下面的研究所。
在俄国,学术圈严格来讲,有且仅有大学和科学院(包括俄罗斯科学院和六大部门科学院)是学术圈,不在高等教育和专职科研机构(科学院各系统)任职的严格来讲不是学术圈的一员,也就不存在传统理解上什么发论文拉关系之类的追求学术生命,不存在的。
剩下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工业界的。 切洛梅被称为学者是因为他长期在鲍曼高工执教,一边领导OKB一边在高校执教是苏联大手的常见做法,不然为啥有人说苏联是党政军学工五位一体
2.要判断一个事情,要看人,再看单位
也正因为一个人同时在不同单位兼着职务,所以不能看他发了什么,或者他的单位发了什么,而是要看他以什么身份发的,他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又是哪个
就拿生命科学来说,苏俄的教育部、科学院、卫生部、国防部、农业部和大工业部都有自己的研究力量,其中国防部还有自己的军事部门和准军事部门负责不同的业务,一个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可能多次变更,那么它的保密等级、任务和纪律要求也会随着上级主管部门的变更而发生变化
这个事情没有专门关注过,因为相关研究资料还不多,稍微泛泛的说一下。从沙俄时代开始,俄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就有很重的派阀特征,简单理解就和小说里的武侠和修真门派差不多,各有绝活所以相应的有很大的不均衡。
苏联在建立初期基本上继承了这一传统后来也没有太大改变,但是吧,苏联的建立和解体两次动荡期。很多“门派”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断了传承,那就会一蹶不振后继无人,而如果挺过了波动期就有机会老树发新芽……
哦,对了,生物科技学方面,二十年代相关科学家们非常活跃。好像是搞了了各种不怎么符合伦理的实验当中,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被一勺烩了的原因,至于李森科不过是拉出来背锅的,当时那个圈子的烂事非常多。小说《狗心》的大背景就是这个……